我国IPv6六版规模部署 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

我国IPv6六版规模部署 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第1张

我国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

从“通路”迈向“通车”(科技视点)

从日前召开的首届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实现跨越式发展,IPv6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信息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基本具备。

IPv6是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它能够为每个联网设备提供一个独立的IP地址,有望解决端到端的连接和安全性、移动性等问题。部署IPv6有利于支撑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我国IPv6互联网活跃用户数达693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突破40%。

IPv6优势明显,能更好满足5G、工业互联网等应用需求

有人把互联网比作一套“快递系统”,其中IP地址类似于“通信地址”,网络上的文字、音频、视频等,都被打包成一个个“包裹”,然后经过“快递系统”的运输,最终送到目的地。而网际协议(IP协议)则是这个“快递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它们构成了互联网的基础。

早期的IP协议并不成熟,直到IPv4才开始广泛部署。IPv4地址为32位编码,可产生40多亿个IP地址。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IPv4的全球互联网面临着网络地址消耗殆尽、服务质量难保证等问题。直到IPv6的出现,地址量达到2的128次方,其海量规模也被形容为“让地球上每颗沙粒都有一个IP地址”。

“当前,全球加速从IPv4向IPv6过渡,到今年6月底,全球IPv6的活跃用户数占网民数的比重已经超过31%。”中国工程院院士、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介绍,“采用IPv6不只是补充IPv4地址不足,而是更看重IPv6地址空间能力的拓展和创新潜力的开发,以及它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发挥乘数效应。”

与IPv4相比,IPv6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提高路由器转发数据包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具备更高安全性、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等,从而更好满足5G、工业互联网、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应用需求。

在增强网络对业务的感知能力方面,IPv6将应用的需求信息封装在数据分组中,使网络能感知应用及其需求,便于进行流量调度和资源调整。“过去我们的网络只能‘看到’原地址、目的地地址,不知道这个‘包裹’承载什么样的业务。现在,我们直接从IPv6地址里直接感知这个业务。”邬贺铨举例,“比如,企业希望敏感数据在本地处理,但是一般的数据是‘上云’,IPv6可以识别究竟哪些数据在本地处理,哪些数据‘上云’,甚至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云’。”

进入规模商用阶段,IPv6用户及流量均实现规模增长

我国IPv6起步较早。早在2003年,国家就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并于2006年开展了现网试验。2008年,我国建成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并取得了一些领先技术和应用成果。此后产业发展加快,到2014年已有1亿部支持IPv6的终端上市。2017年至今,IPv6进入规模商用阶段,用户及流量均实现规模增长。

我国IPv6的规模部署和应用正处于全面推进之中。2017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2021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末,全面建成领先的IPv6技术、产业、设施、应用和安全体系,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物联网IPv6连接数达到4亿。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到70%,城域网IPv6流量占比达到20%。

教育网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互联网关键技术的探索。1994年建成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络;2004年建成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络——CERNET2即采用纯IPv6技术,标志着我国对互联网关键技术开始探索与研究。

2021年4月,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高性能主干网开通,核心节点分布在40所高校。它不仅基于纯IPv6网络,同时可以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该体系支持互联网的端系统地址精确定位和溯源,突破了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安全可信关键核心技术。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说:“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是继CERNET、CERNET2之后的第三张大网,也是未来网络的‘试验床’。它更加面向研究、面向未来,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国内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推进IPv6工作,有序开展技术研究、现网试点和规模部署。目前,中国电信已建成端到端畅通的IPv6“高速公路”,云网端到端IPv6改造基本全面完成。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移动的移动网络IPv6地址分配数量达到772亿,固定宽带IPv6地址分配数量达到169亿。中国联通也不断深化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新建千兆光网、5G网络同步部署IPv6。

在中国电信研究院高级技术专家解冲锋看来,IPv6广阔的地址空间,将成为网络各个元素之间相互连接的基本触点,为万物互联创造了基础条件。随着IPv6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融合,传统基础设施将实现集成化的全面升级。IPv6新的协议特性,将为创新的基础架构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从IPv6到“IPv6+”,通过网络智能化升级和业务优化,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疗物流机器人进行跨区域、跨楼层运输,它和调度后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高度依赖网络。5G时延已达毫秒级别,配合处理效率更高的IPv6网络,有效减少因网络漫游和切换带来的通信延迟,实现实时高速通信。目前,“IPv6+5G”医疗物流机器人已在该医院推广使用。

随着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5G网络,IPv6也得到了同步发展,“IPv6+5G”正在赋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邬贺铨表示,当前,以“IPv6+”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蓬勃发展,IPv6与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融合创新不断推进。“IPv6+”的出现,有望实现网络智能化升级和业务优化,为未来网络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专家介绍,“IPv6+”是在IPv6的基础上,添加了创新功能。既包括以IPv6分段路由、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新型组播和应用感知网络等协议为代表的协议创新,又包括以网络分析、自动调优、网络自愈等网络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创新。

华为数据通信解决方案设计部部长文慧智说:“IPv6连接设备数量不断增加,我们努力在设备节能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协议技术、路径算法以及智能控制,进一步降低能耗。泛在物联方面,我们希望从万物互联对网络的需求出发,实现终端更快更安全接入、网络智能连接,为行业提供更好的网络基础。”

在连接的质量方面,“IPv6+”也有不少创新蓝海。文慧智举例,工业控制正向无人化、集中化、实时控制方向发展,对网络的确定性、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IPv6在构建确定性网络方面具有优势。一是能让更多的设备连接起来;二是通过确定性IP技术,能够真正实现远程控制;三是保障工业控制的可靠性。

广泛而紧密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也是我国IPv6发展的一个亮点。早在2003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启动时,产学研用各方紧密协作,实施了示范网络建设、技术研发、应用示范、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等一系列项目。2010年,清华大学与中国电信成立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开展IPv6的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在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具体如下:

第一:基于平台来完成创新。当前互联网已经开始进入到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互联网时代是平台化时代,诸多技术平台将全面促进行业创新,包括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等等,所以借助于这些平台来完成创新会大幅降低创新的门槛。

第二:重点关注大数据领域。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创业空间非常大,而且大数据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点也非常多,比如大数据与教育领域的结合就有很多创新点可以挖掘。大数据领域的很多创新并不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可以基于某个创新点进行突破。

第三: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创新。虽然移动互联网当前已经进入到了存量时代(消费端),但是在5G通信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领域依然会释放出大量的创新点。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可以结合行业场景,一方面行业场景比较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整合情况来选择,另一方面行业场景与5G的结合点也比较多,比如基于VR和AR的创新就是不错的选择。

简介

最后,参加“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大赛,一定要重视团队的配合,以及要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最好能够得到专业老师的帮助,这对于后续项目的推进会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

设计出全新的营销策略,使产品的营销更为高效,以此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重点是你项目的服务营销模式。比如B2B与O2O与B2O的转变。再比如现在的新媒体,公众号啦,抖音带货啦,都是模式类创新。以前卖货是线下,慢慢转到了线上,慢慢又直播卖货,知乎上还可以写文章带货,等等吧。

计算机系IT工作室

2012年2月,在系主任齐广玉教授的亲切关怀下,计算机系组建了系学科竞赛的专门指导小组和固定学生团队,最初仅由2名教师和5名同学组成,当年7月即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2012年10月,在紫金学院软件工程实验室举行了揭牌仪式,紫金学院陈仁平副院长、吴恒心副院长莅临现场并亲自揭牌。
2012年11月,工作室开始面向全系招收新成员,吸收了10级成员39名、11级成员10名、12级成员4名。
工作室成立理念:
(1)为学生提供产、学、研一体的平台
(2)培养创新应用型IT人才
(3)企业化管理
2013年扬帆:
2013年是计算机系IT工作室大力发展的一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全年共获得24个国家级比赛奖项,55人次获奖,骨干成员共30名,正式成员共50名:
2013年6月,10级软件工程班傅康等同学参加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首次参赛获得全国个人二等奖1名、江苏省个人一等奖3名、个人三等奖5名、团队三等奖1名,在江苏省独立学院中成绩最佳;
2013年7月,10级自动化班宋凯健等同学参加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大赛,首次参赛获得全国三等奖1个、华东区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为江苏省唯一入围全国总决赛独立学院;
2013年8月,金厅、隋振波、丁泽奇等同学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举获得两个全国二等奖,为所有独立学院中最优成绩。
2014年稳步发展:
2014年是工作室稳步发展的一年,在科技竞赛中凯歌频奏,在科研和横向项目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仅上半年已获得27个国家级比赛奖项。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承接了多个企业项目。
2014年4月,由于工作室学子研究方向不断扩大和成熟,分别成立了服务外包项目组、数字媒体项目组、移动互联网项目组、智能系统项目组;
2014年5月,11级自动化班毕翔等同学在微软创新杯全球大赛中获得了中国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2014年7月,IT工作室学子承接腾讯公司QQ音乐外包项目;
2014年9月,工作室微信服务平台和淘宝官方店建立,进一步探索科研成果产业化道路。



 
2015年再创辉煌:
2015年3月,工作室学子承接江苏某大型超市移动平台项目,IOS和Android App同步发布,获得用户好评,下载量突破20万;
2015年5月,由14级学子高永健、颜正浩、曹玺、秦健等同学在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中勇夺中国区特等奖;
2015年6月,工作室学子檀鸿浩等,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旅游机器人专项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绩居江苏省参赛的独立学院首位,我院成为江苏省唯一通过此次旅游类别比赛晋级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公开赛总决赛的独立院校。
2013年计算机系学科竞赛获奖清单(共24个奖项,55人获奖)比赛名称主办方奖项获奖学生指导老师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江苏赛区一等奖3名朱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江苏赛区三等奖5名朱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江苏赛区优秀奖2名朱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三等奖蔡铖凯、高兵、费梅帅辉明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优秀奖毕翔、周裕龙、黄鑫帅辉明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优秀奖郑诚、邵凯文南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团队赛优秀奖施耀祖、马涌钦、周佳南磊第四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江苏赛区教育部、工信部全国二等奖傅康朱俊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一等奖宋凯健、孙海波、吕佳志丛玉华、谢玲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二等奖黄紫阳、隋振波帅辉明、丛玉华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三等奖吴卫、黄雅思谢玲、丛玉华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华东赛区三等奖徐朴、陆伟、徐娟帅辉明、谢玲第九届“博创杯”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华东赛区工信部、电子协会总决赛三等奖宋凯健、孙海波、吕佳志丛玉华、谢玲第四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商务部全国二等奖金厅、吴宇斌、殷佳楠、丁泽奇、夏美娟南磊第四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商务部全国二等奖隋振波、邵凯文、王逸禅、郑诚、费梅朱天昊第六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教育部全国二等奖、最佳网络评选奖胥鹏等朱惠娟2014年计算机系学科竞赛获奖清单(共35个奖项)比赛名称主办方奖项获奖学生指导老师微软创新杯全球大赛Microsoft中国区一等奖毕翔、李颖、周裕龙、崔佳庆帅辉明2014中国旅游机器人大赛自动化学会一等奖1个谢晟阳等谢玲二等奖3个张爽爽等谢玲第十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电子学会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吕佳志、黄鑫、张璇丛玉华华东区决赛二等奖王宁斌、马雨松、宋歌谢玲华东区决赛二等奖毕翔、李颖、经缘帅辉明2014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教育部江苏赛区特等奖1个、二等奖2个。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严薛杨等朱惠娟2014 Robocup机器人大赛工信部全国一等奖、优秀设计奖谢晟阳、杜思舟等谢玲第五届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商务部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个严薛杨、刘放、孙丁美等朱天昊、南磊等第五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工信部毕翔全国三等奖,江苏赛区一等奖丛玉华、黄萍、郑磊、帅辉明丁浩江苏赛区一等奖胥元忠江苏赛区二等奖马雨松江苏赛区二等奖吴宇斌江苏赛区二等奖严薛杨江苏赛区二等奖王宁斌江苏赛区三等奖钟志文江苏赛区三等奖范卉敏江苏赛区三等奖吴波涌江苏赛区三等奖蒋磊江苏赛区三等奖金厅江苏赛区三等奖李颖江苏赛区优秀奖周裕龙江苏赛区优秀奖李绍可江苏赛区优秀奖刘敏江苏赛区优秀奖张涛江苏赛区优秀奖江苏省机器人大赛省教育厅王井旺等二等奖谢玲
为突出我院对“创新应用人才标的重视,学院于2010年成立了电光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作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模式,创新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组织优秀的学生进行集训,参加各类全国科技类竞赛,由此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成立至今,已经累计有包括各年级在内的约150名学生参加到创新实践基地的活动中来。该基地由孟迎军教授和李盛辉老师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多项全国高水平的比赛,在大赛中与众多来自985、211高校的学生同场竞技,进行激烈角逐,最终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2012年电光系创新实践基地累计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参赛项目 获奖情况 指导教师 获奖学生人数 2012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二等奖一项。
华东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孟迎军 李盛辉 12 2012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 全国二等奖一项。
全国三等奖一项。
并获得“单位优秀组织奖”。 孟迎军 李盛辉 6 2012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 全国二等奖一项。
全国三等奖一项。 李盛辉 孟迎军
曾志鹏 3
3 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省二等奖一项。 曾志鹏 3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一等奖一项。
省二等奖两项。 孟迎军 李盛辉 9 2010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 全国优胜奖一项。 孟迎军 李盛辉 3

全国性赛事a类b类c类如下:

A类赛事

1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

2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美新杯中国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

3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4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5全国高校学生DV作品大赛

6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7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8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

9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10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B类赛事

1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2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

3ACM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4中国机器人武术擂台冠军赛

5中国机器人水球冠军赛

6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

7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8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9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10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

C类赛事

1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大学生设计比赛

23国际商业艺术大展

4中国商业地产摄影大展

5世界大学生影展

6千人摄影展

7山西省摄影艺术展

8全国摄影艺术展

9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10“临港”杯环球时尚超级模特大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13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