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地震,我认为不是不可能实现。早在中国古代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但是仅仅能在地震发生后产生效果,而不能真正实现预警,地震预警难度极高,人类为此做出了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
而在最近发生的四川宜宾地震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好处,要实现地震预警并不是毫无办法。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附近发生60级地震。在地震发生后,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四川多地的电视屏幕、社区广播实现了的真预警“倒计时”,特别是成都高新区60个社区,在地震波袭来前的61秒,预警“大喇叭”同时响起的短视频,一度“刷屏”。
地震发生后,四川多地都通过电视、手机、社区广播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该信息由减灾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集中发布的。经减灾所初步统计,大陆地震预警网共向四川省宜宾市、乐山等地的200多个学校发出预警,成都市的101个社区也接收到预警。“大喇叭”实现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坏性的震波到来前,向用户提供几秒到几十秒预警的技术。目前,地震部门合作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已经覆盖我国2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个区域内,一但发生地震,遍布其中的地震预警台站都能够收集地震发生的信息,并快速做出响应。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从地下传播到大陆地震预警网的专用地面监测台站后,地震波摘要信息会被临近的首个台站提取,随后会再次被另一个附近台站提取,以完成现场地震研判。双重提取的地震信息,会传递到位于减灾所的预警中心,再经过中心综合分析,向各终端发布预警。
现阶段,我们只能在地震来临后及时发布预警,并不能真正做到预防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d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d性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导语:大家都知道,地震震级的意思是指地震的大小,地震越大,震级数字也就越大。那么,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有哪些?地震震级与烈度的不同是什么?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1、本质不一样: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一般地震我们都会说几级地震。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重点在于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
2、影响因素不一样: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3、标准不一样: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多用矩震级来表示。中国的地震烈度表是1980年重新编订的。
地震震级简介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简介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最大的地震
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
修建在某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高坝大库,由于巨大的水体改变了地下水的运动条件,破坏了地壳的平衡,从而诱发了水库地震。迄今有26个国家报道了112起水库诱发地震事例,其中我国占14例。以广东省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最大。该水库坝高105米,库容115亿立米,于1959年10月蓄水后频繁发生小震,当即对大坝进行了加固。1962年3月19日发生强烈地震,震级61级,震中烈度8度。大坝在整体稳定方面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仅在右岸坝段顶部出现长达82米的水平裂缝,左岸坝段也有不连续裂缝。
最大的地震溃堰事件
1933年8月25日,在四川北部岷江上游茂县叠溪城,发生75极大地震,死亡6800余人。同时,叠溪、大桥、银屏崖发生崩塌、滑坡,堵水形成三大“堰塞湖”。地震后45天(即12月9日)江水骤涨,叠溪堰由盈溢导致溃决,洪水在大定以上高达20丈,势如建瓴,将沿岸的茂县、汶川、灌县大部分村镇席卷而去,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遭洗劫。据不完全统计,次生水灾又夺去了2500余人的生命,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包含层次和识别方式上的不同。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WSN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
互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无线传感器网络所具有的众多类型的传感器,可探测包括地震、电磁、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周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