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的好,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根据我国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结合老龄工作的实际,特提出21世纪前十五年的国家老龄工作巨集观政策措施建议。
1、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我们提出 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具体建议是:
第一,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我国人口 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 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第二,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十五" 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结合经济发展程序和城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和构筑我国老龄的工作体系,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投入力度、检查标准。
第三,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要求各级 高度重视,把本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采取分工负责和齐抓共管方式,对老龄工作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
2、 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 区养老服务网路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具体建议是:
第一,居家养老环境。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第二,加快社群老年服务建设。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群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专案的社群老年人服务体系。
第三,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对 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 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第四,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3、 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
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举措和方法~
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举措和方法:
(一)发展我国经济,促进就业,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走经济发展的道路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也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问题的基础。加快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为养老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不但带来了大量资金解决没钱花的问题,同时产生跟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经济的承受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二)积极有效的发展老龄产业
结合我国的实际,最大限度的发展老龄产业,发展适合我国的老龄产业,以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同时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并扩大老龄工作社会化服务队伍。
(三)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体制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建立并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体制,例如参考荷兰的经验,在城乡建立覆盖全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后把这项制度与基础养老金制度相结合,由国家通过税收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础养老金,它提供的保障水平相当于最低收入保障。这种制度可以很大程度的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属于一种半自给自足的养老体制,国家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金,国民可以通过年轻时的工作所得的一部分用于年老时的所用。我国从事农业的农民较多,没有固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因此设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争取最大范畴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四)严格法制化措施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执行
目前针对养老等社会保障资金执行等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档案,我国在社会保障的法制化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但仍存在着层次不高、适用范围窄、保障措施少等问题,这将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执行。因此应通过进一步加强立法、执法和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来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监管,提高其执行的安全性,严格的法制化管理是实现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前提。
总之,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具有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基数大等特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源自近年来我国经济与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婴儿的出生存活率和国民的平均寿命。因此,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应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体制,积极发展老龄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够快乐的安度晚年。
参考连结: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及应对措施_百度文库
wenkubaidu/aEqKk7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应对老龄化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法如下:
(一)改变传统老龄观: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转变
“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和经济五个方面的功
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能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我们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基本战略,但它还不是我们的终级目标,如何使老年人群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精神,超越健康老龄化这一较为传统的观念,实现向“积极老龄化”观念的转变。
(二)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东方文化和价值观十分推崇家庭养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非常典型地宣
扬了养老责任高于个人发展的理念。多少年来,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唯一的养老模式,在促进代际和谐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尽管这一模式受到了挑战,但我们仍然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此外,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还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使社会化养老成为家庭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培育:第一,积极培育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社会组织。这类社会组织在我国还处在一个初步成长阶段,他们的发育需要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促进,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其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支生力军。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多向老龄事业投资,减轻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创新多种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化养老。老年产业可以把服务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险、理财、住宅、保健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让准老人做好进入老年期的各种准备。第三,发挥社群为老年人服务的优势。我国社会力量养老的一个制度创新是以社群为依托,推行居家养老,这是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举措。在社群养老能更有效地利用既有资源,老年人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安度晚年。
(三)发展老年医学,延长“生活期望寿命”
我国自然人均期望寿命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但老年群体的生活期望寿命在世界上还
比较低,即居民的健康生活时间较短。因疾病、伤残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负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各项医疗费用的进一步增加将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大负担。解决医疗负担过重问题是解决一系列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重要一环。为此,要大力发展老年医学,实现医疗资源的平衡性,特别是要做好老年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为老年人提供适当、及时的初级保健照顾。这主要包括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医疗管理和后期照顾等环节。发展老年医学是解决老龄化带来医疗费用增加问题的重要途径。因为越早发现疾病,就越容易治疗。如果保健系统错过了及时诊治老龄病的机会而造成了老龄病的增加与恶化,就会进一步增加社会负担,加大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四)推进老年立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老龄事业。我国
1996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有关老年工作的法制建设仍滞后于老龄化的发展,在处理很多涉及老年人民事纠纷时缺乏专项法律法规依据。为了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应尽快制定社群服务法、老年人住宅法和老年福利法等。实践证明,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更好地调整涉及老年人的法律关系,制裁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促
人口老龄化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人的寿命日益延长,使到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叮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只是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提出的建议是:1、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为老年保障体系提供法律基础。2、要制定老龄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是我国把它列为一项新兴的社会事业来看待。3、要建立老龄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化执行机制,解决“五老”问题。“即五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设的安老、养老的安全网;培养服务老龄化的社会知识、技能、品德。4、改革退休制度。有一种过渡性的退休制度不妨试试。
如何减缓中国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暂时的,度过这个人口老龄化高峰后就正常了,采取任何措施同样会有别的问题出现
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作业
如果说“新常态”抓住了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这一阶段,如何应对好“银色中国”也需要把握好几个关健词:
(一)谋长远
人口老龄化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部过程,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上对老龄化进行再认识、再把握,做好顶层设计,把老龄化作为一项基本国情,作为今后研究和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出发点,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纳入巨集观调控,纳入国家的规划。
(二)抓根本
人口老龄化已是必然趋势,不可逆转,要减缓过度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根本是要进一步研究、调整、完善人口的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可持续
解决未富先老问题,根本还是要发展经济,使现代化步伐跟上老龄化的步伐,实现现代化和老龄化的相适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使我们的GDP保持合理的区间,不断积累社会财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把我们的蛋糕做大,才能打好老龄化的持久战。
(四)保基本
保基本是现阶段我们中国社会的底线思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一个完整的养老体系,应该能够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在这当中, 需要履行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职能,织牢织密兜底网。现阶段重点是保障好三无老人,低收入、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也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提出的。
以上是做好老龄工作的基本定位,当前还要抓好一些重点工作:
(1)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吸引社会投资,激发养老机构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使其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2) 要加强引导,通过规划、财税、价格、土地、投融资、人才培养等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创新 投入的方式,通过 购买PPP等方式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在开展初期,还应该降低社会资本介入的门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来参与。
(3)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统筹发展。从国情出发,要把发展居家和社群服务作为重点,解决居家和社群养老问题。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发展养老服务业就是搞机构,而且有些偏颇是搞养老地产。我国的养老体系,三句话叫“居家是基础,社群是依托,机构作为支撑”,所谓机构支撑,很多地方把老年人分成9064或者9073,意思是90%以上是居家养老,6或者7是社群,剩下的4或3%是在机构里面,对于年轻老人、头脑清楚、手脚利索的,完全没有必要到养老院去,还是居家养老。那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才到养老机构去。当然,养老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有些高阶人群可能就喜欢花个一万两万住到高阶机构去,那是完全市场的,我们更希望从保基本的角度,把困难的老年人保起来,提供更多更好的居家和社群服务,让老年人在自己社群的环境里养老,不是大家都到机构去。然后把农村作为重点,解决空巢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困难老人的问题,把护理康复类机构作为重点,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社会化服务问题。把社会力量作为重点,解决执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4)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业的制度、规范、标准,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应用资讯科技、人工智慧和网际网路思维,对传统业态的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个性、高效的养老服务。
(5)促进养老与医疗、金融、文化、旅游等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充实养老服务业的内涵,开发深度的产品和服务。
(6)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掘老年人自身的价值,老年人自身的参与,使他们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发光发热,积极面对老年人生。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1、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实现老年人与其他人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 3、 建立以社群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 老年福利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 务的硬体和软体建设
4、 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6章50条
5、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 家庭保障安全网 社群养老服务安全网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居家养老为基础、社群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机制
6、功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境
工作思路:三个意识 三个体系 两只队伍
工作目标: 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战略目标: 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老年人健康长寿
如何应对公司的老龄化问题
老员工是一个企业的财富,当然也是一个企业的遇到瓶颈的地方,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企业老员工的问题,避免企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呢? 1 业务人员以内部提升为主,专业人员以外部招聘为主。 这一条看似和老员工问题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关系很大。很多成长型企业的问题是企业发展了,应该在很多专业(例如人事,管理会计,研发)领域补强自己,但却还是习惯性地在只在业务领域发力;如果业务上受阻了,就认为是老员工有问题,总觉得招到厉害的新人发展问题就能解决。 2 用老员工的忠诚和经验,用新员工的 和创新。 我们往往希望每个人都保持工作热情甚至是 ,但这是一个违背人性的期望。随着年龄的增长 肯定会退化,但经验和忠诚会增长。我们应该顺应这个自然规律,想办法用老员工的忠诚和经验为公司的成长服务,而不是要求他像原来一样投入,让他做年轻人能做得更好的事情。德高者权重,越在上面,信任和道德就越重要,能力就越不重要。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有德的老员工学会管理,学会领导,学会驾驭新员工的 和创新。 3 帮助老员工持续成长。 老员工今天的问题,通常是我们没有及时加以培养造成的,不是老员工根本不行。我们应该在公司内营造学习成长的氛围,尽早为每一个老员工设计成长的路径。可行的办法是:给每位老员工安排适合他的系统的培训,让其尽量通过不断学习来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 给老员工调整岗位,让其从事新工作,通常也能启用新的热情。对中高层的老员工尽量多派出学习,甚至是派出国学习,让他像老板一样多见世面。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措施,大部分老员工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系统地帮助老员工持续成长,也会让新员工安心工作,因为他将来也肯定会变成老员工。 4 不姑息不能跟随企业成长的老员工。 最终,总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跟随企业发展而发展。通常这些人没有成长的愿望,不愿意参加培训,不愿意调整岗位,不愿意与时俱进。通常这样的人倚老卖老,认为自己是公司的功臣,觉得公司没有自己就无法生存。通常这些人对任何新事情都抱消极态度,并且影响自己周围的人对抗公司必须推行的革新。 对这样的人我们一定不能姑息,要坚决地把他们请出公司,但要尽量大度地处理,让他们得到和过去对公司贡献相对应的合情合理的补偿。对这样的人,老板不应该有心魔,不应该害怕这样做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因为企业有一定年龄和规模之后,没有一个人会重要得不可替代。
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
1适当延长事业单位人员年限,适当调高非重劳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限,延长劳动者的劳动价值
2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保证其身心健康,利于创造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鼓励他们继续为社会服务。
3在发达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地区放松骸划生育政策甚至可以鼓励生育。
4创造对老年人有利的工作岗位、生活环境,提供物质上保障。
5完善老年福利法、健康保险法、老人保健法等法律保障。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有哪些
战 略 对 策
1、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实现老年人与其他人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
3、 建立以社群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 老年福利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 务的硬体和软体建设
4、 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6章50条
5、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 家庭保障安全网 社群养老服务安全网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居家养老为基础、社群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机制
6、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境
在2009年,北京市80岁以上老年人有了属于自己的救助服务,不用拨电话就可以享受及时便捷的救助,家中只需安装一个呼叫器,轻轻按下按键,大病小灾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同时还可以享受家政等日常服务。为北京市老年人享受便捷及时的服务,是北京市政府助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北京市政府与援通(北京)公司合作,陆续为城区范围内80岁以上老人及特殊需要的家庭安装了援通求救求助呼叫器。呼叫器分为求救和求助两种功能,只要老人出现身体不适等紧急情况,按下红色求救键,求救呼叫功能会第一时间通过援通救助系统到达北京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999),同时还会通知老人的家属,及时对老人施救。在老人需要帮助时,无需告诉对方自己的居住地址,就会得到及时救助。此项问题解决了老人发生紧急情况时不能准确快速地说出居住地址从而延误救助时间的问题,使老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专业的救助。同时,呼叫器的绿色求助键也为老年人提供了除紧急救护外的日常服务功能,家里想请家政人员,电器坏了需要维修,各种需要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按绿色求助键得到解决。省去了老人打电话到处询问的烦恼,高效的援通救助系统为老人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援通救助系统自2009年入户安装以来已经收到老人求救求助呼叫累计72万余次,其中有5000多位老人通过红键求救得到急救中心及时救助,也有近30余万人次的绿键呼叫通过援通救助系统予以解决。老人的身体健康有了保障,日常遇到的困难也能够迎刃而解,老人像戴上了护身符,家属心里也像吃了定心丸,免去了后顾之忧。
一按灵更好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
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交警122等多个号码,这些号码让老百姓难以一一区别和记忆,而水、电、煤气等公共服务号码则更是不为人知。老百姓报警采用的也仍是人工电话报警方式,报警热线电话分散、号码长、难以记忆,如果当事人遇到诸如盗窃、暴力劫持、交通事故、煤气泄漏、火灾和疾病发作等突发事件,加上时间紧迫、活动受阻、精神紧张、神志不清等情况,常常造成当事人无法报警、报警不及时、报警不准确等现象,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损失。
其次,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一方,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不同警种与不同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很好的配合与协调,分散在各个单位的资源无法共享,使得对综合性复杂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对不力。而各部门分别建立独立的应急指挥中心,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并且不能和各种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平台结合,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梳理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快速准确报告紧急情况,在社区居民和相关服务机构之间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系统,是建设和谐社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把建立“一键通”、“一号通”、“社区呼叫中心”列为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属于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的范畴,正是满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 “援通社区智能信息服务系统”把这一系统的建设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全国树立了典范。为我国“十一五”期间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社区智能服务网络”和创建“网络化综合性服务示范社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是一项能使中国13亿人民受益,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共建带来深远影响的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2015年9月16日,北京市民政局公布了市民政局等27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有需求的空巢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一按灵)和烟感报警器。“可免费安装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 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上指出,智能化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要把智能化养老列为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作为老龄工作的重点,以智能化引领养老服务方式转变。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介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2013年将超过2亿,2050年达到峰值483亿。届时,我国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占届时全球老年人口的1/4。
我国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空巢老人比例高。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约40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108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 政府应建立健全发展智能化养老的扶持政策,加强老龄信息化建设;突出智能管理服务,以老年人健康、发展为中心,实现智能养老的人性化,全面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智能化养老是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社会上也涌现出入一系列如桔 豆 盒 子等专为老人设计的科技产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解决空巢老人寂寞的问题。 面对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中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数为 353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有191张,离千分之三十的标准相差甚远,而且,300多万张床位中70%多的是乡镇敬老院床位,主要用于收住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养老服务业体制机制不完善。发展缺少统一规划,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缺乏合力;政府责任不够清晰,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不完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滞缓,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4万多家,其中大部分是公办机构,民办机构床位数只占总床位数的1/3左右。
居家养老政策几近空白。95%以上的老年人都要在家里养老。但是,由于家庭小型化,家庭很难胜任养老的功能,需要政府的家庭养老政策来支撑。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居家养老,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家庭养老的免税政策、津贴政策、d性就业政策。中国除了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外,其他方面的支持政策几乎是空白。
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短缺。目前我国大约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而全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更不足10万人。 为推动智能化养老事业发展,经中国老龄办批准,中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在全国开展“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目的是探索模式,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与会专家认为,智能化养老方式对于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智能化养老是能够应用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生养老、健康养老、异地养老、休闲养老等任何一种养老方式的高科技集成平台,可改善各种养老方式的能力和质量。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摘要:在人口快速老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的晚年保障将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长期护理保险将对老年人福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专以提供保障为出发点的保险企业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本文试着通过上海的现状来分析在我国寿险公司开展老年护理保险的可行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老龄化、护理保险
正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因年老患病或伤残需接受长期护理的被保险人提供费用给付或护理服务的保险。老年护理保险是一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新型分支,在欧美国家呈现出大力发展的势头。据悉该险种已经成为美国广大家庭最受欢迎的险种之一,约占美国人寿保险市场30%的份额。
一、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已推出的“万全终身重大疾病险”是一个集重大疾病与老年护理于一身的保险,但其仅仅在约定年龄后定期给付一定数额的保险金作为护理费,与国际上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仍有较大差距。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老年护理保险仍未起步,那么为何保险公司开发护理险种的积极性不高,市场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老年人体质差,属疾病多、遭受意外机率高且避险能力差的风险高发群体,要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意味着保险公司要承担相当的风险,经营稍有不慎,不但不能盈利,还可能入不敷出。同时,我国商业人寿保险公司发展历史较短,对经营这些风险系数较高的险种还缺乏经验。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蕴含的风险大,保险费率高,保险公司认为绝大多数老年人很难承受高额保险费支出。如果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刻意降低保险费,其风险后果难料。
商业保险公司对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前景认识不足,存在短视行为,片面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老年护理保险的潜在市场收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缺乏相应的扶植措施。比如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
二、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
根据国家计生委的数据,2001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92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18%,已经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人口老龄化的比例(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7%);并且正在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据专家预测,到了2050年,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经济发达的上海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一直以每年269%的速度递增。
老年化进程的加速推动着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需求,下面我们以老龄化进程最快的城市——上海为例,分析我国保险公司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
(一)、上海市城市经济调查队在上海市10个区100个居委会,抽查1000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情况如下:
老年长期护理的市场总体需求情况
15%的老年人需要生活照料
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是老年人群中最脆弱的群体。调查显示:日常基本生活不能够完全自理的老人占总体的15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45%。调查数据还显示:在生活自理能力有缺陷的老年人中,依靠子女照顾日常生活的占51%,依靠配偶照料的占265%,依靠保姆照料占73%。
高龄老年人存在四多
在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中存在“四多”。一是身边无子女独居多,占366%;二是丧偶多,丧偶率为57%,女性高达782%;三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多,占45%;四是生活照料依靠子女多,高龄老人身体不适或者生病时,有686%依靠子女照料。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替代产品对其市场需求的影响情况
各年龄段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情况
年龄段65-6970-7475-7980以上总计
老年人总数2922852481751000
想入住人数66413528170
想入住比例(%)2261441411617
资料来源:吴爱珍孟宪国对上海市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上海统计》2003年11期
社会保障对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情况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医疗费用占生活支出比例比较大。2002年,老年人年人均自负医疗费用1770元,相当于两个月的养老金收入。其中自负医疗费用在500元以下的占365%,500-1000元的占256%,1000-2000元的占194%,2000元以上的占185%。对医疗保障体系的评价:有90%的老年人享有医疗保障,其中,对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感到“满意”或者“较满意”的达五成,认为“一般”的占339%,认为“不满意”的占161%。
4、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缺口情况
助老服务项目需求情况
服务项目已接受服务人数希望得到服务的人数
为老人上门服务49341
家庭病床30316
上门护理49325
资料来源:吴爱珍孟宪国对上海市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上海统计》2003年11期
5、老年人收入情况
有96%的老年人享有社会养老保险,人均月养老金收入816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74元,其中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老年人家庭占69%,501-800元的占544%,801-1000元的占223%,1001-1500元占106%,1500元以上的占58%。另外有314%的老年人,平时每月将得到子女赡养收入152元。
(二)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有利因素:
1、对于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我国,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大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老年阶段。同时高龄老人丧失自理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残缺的比例增大,使得我们每个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卷入老年人“护理危机”之中。
2、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是长期护理服务的替代形式。由于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养老院,可见入住养老院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替代d性极小,对其市场需求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3、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障并不包括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鼓励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也就是说:设计一种满足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险种就显得十分必要,商业保险公司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补充社会保障的空缺迫在眉睫。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得到上门的护理服务,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调查数据表明:已经接受服务的人数仅仅占了希望得到服务人数的13%,可见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缺口巨大。
5、中、青年人对其老年时经济状况的预期是影响其是否需要长期护理保险的因素之一,也是保险公司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时考虑的一个因素。虽然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能够满足其日常开销,但随着医疗费用上涨趋势的加剧,入住医院或老年人护理机构的费用使许多人难以承受,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来解决这一难题不失为一剂良药。
此外,上海市经济学会的一项最新保险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开发老年护理保险的占4533%,可见,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有效需求之巨大,然而市场有效供给可谓一片空白。商业保险公司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不仅能解决未来老年人“护理危机”,而且将会成为保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蕴藏着无限商机。
三、对我国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几点建议
一个成熟的保险公司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市场需求,哪些险种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哪些险种能够产生社会效应,都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合理搭配,而不能偏执地注意某个特定险种的经济效益。只有为投保人量身定做保险套餐,合理组合各种险种,才能不断的为保户化解人身风险。结合上面分析,笔者主张保险公司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宜早不宜迟。
1、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科学设计老年长期护理保险
险种设计是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保险双方的经济利益。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法国、日本等保险业发达国家在开办老年护理保险上的成功经验,从保险费率厘定、责任范围确定等方面下功夫。例如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在投保方式上既可以单独投保,也可以以团体保险的形式投保,按照被保险人在投保时的实际年龄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在保单内容上,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中的“通货膨胀条款”有三种形式:一是保单可以不包括给付总额,只规定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每日给付限额。二是保单根据通货膨胀指数进行给付或者按每年3%-5%的比率调整给付额。三是保单允许被保险人在将来定期增加保险金额,且被保险人不必再提供具有可保利益或身体健康证明。“通货膨胀条款”的嵌入,使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未来得给付额度免受通胀的负面影响,真正保障了被保险人的利益。
2、合理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将之区别与年金保险
目前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的护理保险实质上是一种年金保险,只是给付年龄与市场其他年金保险略有差异而已。从精算基础差异的角度看,年金保险的定价基础是生存率、生存时间长短和年金给付额度;而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价基础是疾病发生率、疾病恢复期长短和护理费用率,两者存在明显差别。此外,年金保险重点在于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保障,护理保险不仅仅是对被保险人的躯体疾患及发生的护理费用进行补偿的医疗保险,而且应该提供包含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健康保险服务。这也提醒寿险公司,在开发护理保险时,要着重考虑保险责任、保险期限、保险费率、保险费的交付方式及保险金的领取条件等方面的内容,使之与年金保险予以区分。同时,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及投保条件都将影响到保险产品的开发和给付标准的制定。寿险公司在完善现有健康险险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险种的费率和保障范围重新进行包装改造,赋予“长期护理”的内容,使保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而且包括提供护理信息及服务方面,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准确定位被保险人,改变传统销售模式
保险的基本职能之一是防灾防损,而非发生事故后的应急预案。目前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空白、保险公司不积极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被保险人的定位问题。老年护理保险是解决未来老年人“护理危机”后顾之忧,其被保险人应定位在中、青年一代,而不是已经或即将出现“护理危机”的老年人。
对于不喜欢被陌生人打搅、而且工作繁忙的中、青年人来说,传统的代理人销售模式吸引力有限。随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采取网上销售、银行代理、邮政代理等其他销售渠道,在销售模式上可以采用与其他金融产品捆绑销售等新型模式。
4、寿险公司应确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客户提供有关护理服务及护理信息
针对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承保对象以及风险的特殊性,寿险公司应确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客户提供有关护理服务及护理信息。例如与一些专门的护理服务机构联合,或自己设立相应部门,由专家答复客户的咨询要求。如果客户需要专职护理人员的话,由寿险公司负责与护理服务机构联系派遣护理人员等,这一方面体现了寿险公司的服务宗旨,另一方面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5、政府政策扶植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的开发与发展
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能更好地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因此需要政府创造一个有利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环境。例如:政府给予税收政策的优惠减免以刺激有效市场需求。其次,因为护理保险不仅仅是对被保险人的护理费用进行补偿,而且还包括提供护理服务,这就需要政府推动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风险管理难题,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和被保险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能够配合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后,通过“社会统筹、家庭负担、企业资助”等多渠道解决好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费用,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家庭负担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商业保险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模式。
长期护理保险是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服务,有助于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对老年人福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长期护理保险空白,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不相协调,开发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刻不容缓。寿险业必须抓住这个发展契机,运用“领先一步,步步领先”竞争战略,大力开发、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使之成为寿险公司新的竞争优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针对人口老龄化措施和建议: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等。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中国人口 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的五年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结合经济发展进程和城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和构筑中国老龄的工作体系,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投入力度、检查标准。
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
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该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采取分工负责和齐抓共管方式,对老龄工作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姓名:贺文琪
学号:19021210758
嵌牛导读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运输和物流、工业制造、健康医疗、智能环境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嵌牛鼻子物联网,应用领域
嵌牛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物联网呢?
嵌牛正文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 *** 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和虚拟“物”具有身份识别、物理属性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构成未来的互联网。简单来说,物联网是把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以及RFID等感知技术、通信网及互联网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智慧地球,智慧生活。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穿戴产品、农业、物流、医疗等。
(一)智慧城市
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和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二)智能交通
开车上路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通过采集数字视频监控、车载GPS、智能红绿灯、手机信令等交通信息,可以实时获取路况信息并对车辆进行定位,让每辆车共享数据,从而为车辆优化行程,缓解交通拥塞,选择泊车位置。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进行智能调度和管理,对私家车辆进行智能诱导以控制交通流量,侦察、分析和记录违反交通规则行为,并对进出高速公路的车辆进行无缝地检测、标识和自动收取费用,最终提高交通通行能力。未来,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实现车辆与网络相连,使城市交通变得更加灵活。因此,智能交通将减少拥堵、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改善人们的出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智能家居
狭义智能家居是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及智能家居等通过物联网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随时随地对智能设备的控制。例如,冰箱可以检测物体满载情况并进行记录,然后提醒;家庭环境系统检测到室内湿度太高,它会配合启动空调采取除湿措施;厨房的油烟浓度过高,它会启动抽油烟机;天气骤然降雨或外面噪声过大,它会自动关闭窗户;太阳辐射较大,它会自动关闭窗帘。家电产业的物联网也能够和电子商务结合,当你的咖啡机发现咖啡豆快用完时,会提醒你该从柜子里拿咖啡豆出来补充了,但是如果云端主机对比你在电子商务上的消费记录之后,发现你近期并没有购买咖啡豆,就会传信息到手机里提醒该补货了。
广义智能家居指智能社区建设,主要是以信息网、监控网和电话、电视网为中心的社区网络系统,通过高效、便捷、安全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环境和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智能社区可以通过社区综合网络进行暖通空调、给排水监控、公共区照明、停车场管理、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等物业管理以及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等社区的安全防范。
(四)智能安防
在智能安防领域,家庭安防是社会安防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家庭越来越关注家庭安全问题,安防产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端技术,物联网技术将赋予它更为“亲民、低调”的形象,不断入驻普通百姓家庭。比如我们较为熟知的有家庭智能摄像头、窗户传感器、烟雾监测器等,通过智能监控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家里的情况。同时,多种智能警报设备接入,大大提升了家庭安防性能。
(五)智能穿戴产品
物联网若要实现物物相连,需要网络接入点,而可穿戴设备比之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更容易携带,更适合做物联网的媒介和载体。通过打通物联网的核心环节,可穿戴设备不仅让智能设备互联互通,还能实现人机互动。佩戴者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就能通过可穿戴设备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比如,智能手环能够远程控制家中的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等智能设备。如果发现冰箱中的食物不够了、空调忘记关了,智能手环可以实时提醒用户,甚至会自动处理这些事情。
(六)智能农业
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CO₂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为设施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模块采集温度传感器等信号,经由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 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
(七)智能物流
对于用户,智能物流可以提供搜索引擎及时查询货物状态,并在保证货物质量数量齐备的基础上快速送达用户手中。对于货物生产商和运输企业,智能物流可以优化原材料采购、半成品运输调配和成品送达用户终端的物流链,帮助企业确定原材料的位置,优化采购地点,制定库存分配战略,实现供应端到用户端的无缝供应链。这样就能提高企业控制力,同时还能减少库存压力、降低资金和时间成本,改善客户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
(八)智慧医疗系统
医疗行业也会被物联网完全颠覆。人们已经在使用像Fitbit这样的可穿戴设备来追踪并改善他们的个人健康,而像有蓝牙功能的胰岛素泵这样的一些设备,已经可以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数据直接传送给他们的医生。未来可能取得的发展,包括可以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的皮肤下的传感器、需要急救时能发出警报的家庭监控系统、甚至包括根据医生的实时日程数据来工作的改进预约系统。随着美国的人口老龄化,这些解决方案有助于均衡对已经拙计的医疗系统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智能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
物联网最终几乎会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毛松巍 新时期关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联系及发展的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2017,18(9):7-8
[2] 殷玲 浅谈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联系及发展现状 [J] 机电工程技术,2017(s1):189-191
[3] 田宏武 , 郑文刚 , 李寒等 大田农业节水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1):1-12
[4] 武昭晖 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J] 地球学报 ,2017,38(2):293-298
[5] 孙旭 , 杨印生 , 郭鸿鹏等 近场通信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中应用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9):325-33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