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第1张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物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方式如下:

首先,物联网会让生活起居变得更便捷。物联网使“智慧保姆”成为可能,它可以帮我们完成繁琐的家务,包括采购、洗衣、清洁等等,还可以通过联网监控保护居家安全。

并且语音技术还可以实现人机互动,使“智慧保姆”成为“知心陪护”,老人可以和他们对话,甚至可以诉说心事等等。

物联网还会优化我们的出行方式。汽车等交通工具、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连接,做到解放司机的双手和大脑,使无人驾驶成为可能,甚至未来一般的司机职业可能消失。

公共交通将变得更加定制化和个性化,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定制出行路线。私家车出行也会大不一样,在他们出行时周围环境的数据和路况信息会被物联网实时收集,从而帮助车主避开拥堵路段,推荐就近的旅行景点等,以此提高车主的出行体验。

物联网还会丰富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共享。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可以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并且,物联网还可以帮助老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繁琐和重复的教学工作,从而减轻老师的教育压力和工作量,同时减轻学生的重复学习的压力。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和其他智能技术为城市提供了节约资金,同时改善居民生活的潜力。

全球城市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随着公民越来越多,城市生活成本急剧上升,会增加社会的不平等,拖慢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无疑会拉高犯罪水平。智能城市能够通过在城市中实施技术来帮助降低成本,从而为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因此,科技早已经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推上了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公民正在拥抱智能家居,而地方和国家政府正在推广智能技术的举措,从智能街道的照明到无人驾驶的公共交通。无可否认,智慧城市已不再是未来的事情,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但成为一个智能城市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狂欢。根据ABI Research最近的一项研究,InterDigital与智能城市合作伙伴ChordantTM和CA合作,通过在典型的大城市部署智能城市技术来提高效率(总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大都市),为全球所有城市部门的年度成本节约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

然而,为了成功地利用智能城市技术和资源以实现显著的成本节约,所有智能城市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部署智能的街灯。事实上,如果企业,政府和公民要从智能城市技术中受益,那么促进协作的整体方法应该成为智能城市愿景的核心。

更智能的公共事业方法

在目前智能城市的技术热点上,似乎被人们记住更多的事,如智能垃圾桶和智能电表等新创新技术。但事实上,在公共事业方面,智能技术可完全不止这个范围。

对于公民来说,采用这些新技术将会看到家庭微电网(home microgrids),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以及能源和节水设备的部署,以帮助减少能源和水消耗。这反过来又会减少公共事业方面的开支。

对于政府而言,单独使用智能路灯系统可以节省30%的成本,而通过部署先进的泄漏检测系统,可以减少对人工泄漏检测的需求,从而节约用水设施。通过废水管理和废物预防系统,还可以为政府节约成本。街道清洁方面,城市可以利用技术来降低成本,部署自主或无人驾驶车辆进行清洁和维护,以及节省员工成本的另一个领域。

最后,通过使用微电网提高能源效率,企业还可以看到显著的成本节约和公共事业支出的减少。采用新技术有助于找到潜在的166万亿美元的成本节约机会。

提高生活水平

公共安全和安保是政府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例如,为监控摄像头部署基于AI的自动化系统可以降低监控视频镜头的成本,同时优化政府的数据存储,并提高公民的公共安全。

在为居民提供价格合理的住宿方面,政府也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在住房和企业建筑之间保持平衡。通过多式联运有关的社区生活新模式,共享可再生能源社区电网和高效建筑,从而推动使住房负担得起的新发展模式,为政府和公民提出了解决这一挑战的方案。

技术也在改变医疗保健实践中发挥作用,有助于应对成本上涨。远程医疗保障缩短了住院时间,对医疗保健部门和公民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因为它提供了更便宜的护理,并在某些情况下提高了医疗水平。

降低运输成本

交通和机动性是城市,公民和企业的主要成本。对于城市而言,它仍然是政府预算的主要成本中心。但是,诸如ETC,车辆到基础设施(V2X)和智能交通灯系统等智能城市技术的部署可以优化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的使用,从而有助于降低这些成本。

对于公民来说,交通运输和机动性是家庭预算中的第二大项目,与住房密切相关。然而,智能城市技术的部署可能出现新的途径,可以为公民带来显著的经济节约,如移动即服务(MaaS)以及共享无人驾驶汽车。最终,这些技术将降低本来可能太昂贵的服务成本,甚至对某些服务而言甚至无法实现。

企业可以从物联网货运技术中受益,从而使托运人能够根据货运能力选择最灵活和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问题共享,问题减半

虽然智能城市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显著节省成本,但仅部署这些技术是不够的。拥抱共享经济模式也应该成为智能城市利益相关者的优先事项。这应该将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整合到一个整体的,自动化的,自主的闭环系统中,该系统能够根据数据改变参数,以调节供应和需求。

为了解决创建可互 *** 作的生态系统的挑战,智能城市利益相关者应该鼓励专业市场的诞生,聚合多个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并提供可扩展且与供应商无关的平台和数据服务以及应用程序。这些市场将成为智能城市利益相关者的关键,将新平台的部署成本降到最低,同时还能继续使用旧系统和平台。

这种方法已经通过oneTRANSPORT计划在英国得到应用,该计划基于开放的运输数据标准化平台。通过一项TRANSPORT计划,政府和私营部门组织通过共享数据生产者向运输部门,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其他人提供实时和历史运输信息,为公民提供了增强的交通体验。

物联传媒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65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