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众多钢贸商对新一年的“钢需”持谨慎乐观心态。不少钢贸商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经济稳中有进,大基建、新基建加速启动,叠加效应显现,为拉动“钢需”注入动力,新的一年,国内“钢需”具有韧性。
时下,全国各地都在瞄准大基建、新基建领域,加快部署稳投资工作。
诸如,2022年伊始,全国各地就围绕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其中,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年首批 8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176亿元, 聚焦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改善民生、优化生态环境等领域;
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 1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2322亿元 ;
安徽省2022年第一批 73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7606亿元 ,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社会事业等12个行业领域;
浙江省 35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6386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921亿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敲定了2022年拟推进的重点任务,其中拟推进重大项目 160个,总投资约2万亿元 ,将重点推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等。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文要求,在5G、千兆光网等领域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区域重大战略规划及年度工作安排明确的重大项目实施,推进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抓紧上马。
钢贸商和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随着各地的一大批大基建、新基建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加快建设,必将拉动 “钢材” 需求。
新基建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对钢材需求拉动较大的是城际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用钢。据统计,2020年,城际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规模约为3180亿元,总耗钢量约为1059万吨。可以预见,在2022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期间,新基建中的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耗钢量不会少。
新基建中的特高压项目建设同样会带来一定的钢材需求。特高压变电站用钢包括变电站钢结构用钢和变压器用钢。变电站钢结构用钢主要涉及各类镀锌板、热镀锌槽钢、螺纹钢、冷镦钢、镀锌钢管等;变压器用钢则主要为冷轧取向硅钢,其占变压器生产成本的35%左右,一台500千伏变压器大约使用硅钢300吨。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存在巨大缺口,未来将成为新基建的布局重点。这其中的“钢需”也不少。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车桩比1∶1估算, 2025年国内约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700万个 。其中,小型充电桩用钢量较少,大型充电桩会涉及一些支架用钢需求,粗略按平均每个充电桩用钢05吨计算, 700万个充电桩约需钢材350万吨 。
此外,伴随着大基建、新基建项目投资落地,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需求量有望增加。不过,大基建、新基建项目也对这些钢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筑钢材必须具备高强度、耐腐蚀、绿色环保等性能。为提高螺纹钢制造业整体技术及下游土建工程建筑质量,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推进螺纹钢产业结构优化。未来5年,我国螺纹钢将向高强度、功能化方向发展,为大基建、新基建更绿色、更安全、更智慧贡献力量。
何谓大基建?新基建涵盖哪些内容?
业内人士认为,大基建,就是大型基本建设。基本建设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发展生产进行的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即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增加固定资产进行的建筑、购置和安装工作的总称,例如公路、铁路、桥梁和各类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恢复工程,以及机器设备、车辆、船舶的购置安装及相关工作。
至于新基建,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信息基础设施。
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等。
二、融合基础设施。
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创新基础设施。
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在中央频频提及“新基建”的当下,沈抚新区的一波“新基建”投资已经在路上。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其中提到,“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4月29日,沈抚新区举行招商引资项目春季集中开(复)工暨一方•天年大数据医疗产业园奠基仪式。本次开复工建设项目共计88个,总投资达70858亿元。其中复工建设项目68个,总投资60666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10192亿元。其中符合“新基建”概念的项目不在少数。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这88个项目、700多亿投资的开复工,传递了更趋积极的增长预期,也传递了愈加坚定的发展信心,激荡出沈抚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47个亿元以上的“大块头”
数量可观的“新基建”
88个项目,按照投资额划分,1亿元以上项目47个,其中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至50亿元项目6个。
按照产业类别分,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项目10个,生命 健康 项目6个,新材料项目2个,数字经济项目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32个。市政道路及桥梁工程12个,基础设施配套电力及管网工程9个,路灯亮化工程7个、民生保障工程6个,绿化工程1个,生态环境工程2个。
新开工建设的20个项目中,包括招商引资项目10个,总投资达987亿元。分别为:天年大数据医疗产业园项目、未来学习城项目、七喜精准医疗项目、沈抚供应链基地项目、辽宁省房地产协会沈抚新区总部项目、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节能环保研究院总部项目、辽宁省广东商会沈抚新区总部项目、辽宁省河北商会沈抚新区总部项目、数码雷管模组研发检测及生产基地项目、沈抚航飞机器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协议投资额322亿元。
既要合理扩大基建规模,又要抓紧补齐基建短板;既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又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梳理这88个项目不难发现,沈抚新区此次项目开复工,体现了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重要思路。其中,按照近日官方给出的最新定义,符合“新基建” 概念的项目数量较为可观。
何谓“新基建”
一段时间以来,“新基建”成为热词。
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多场重要会议中,“新基建”屡次被点名。
不久前,较为模糊的“新基建”概念进一步明晰。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的内涵作出正式解释。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当然,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持续跟踪研究。”伍浩说。
从“新基建”目前的定义来看,“新”在理念,发力于 科技 端,有助于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大新型基建投资既有利于调节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符合我国转型发展的大趋势。
从沈抚新区此次开复工的项目看,很多项目可以看作是“新基建”。比如,项目中包括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项目10个,生命 健康 项目6个,新材料项目2个,数字经济项目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32个,等等。以新开工的“一方天年大数据医疗产业园项目”为例,该项目计划建设辽宁 健康 大数据中心、生物制药研发总部基地、智能医疗器械制造总部基地、数字医疗产业链集群、创新创业孵化器以及康养社区,将用三年时间打造“一个生态、智慧、共享、融合、创新”示范园,构建辽宁省大 健康 数据应用平台,东北大 健康 产业集群高地。
疫情的冲击下,基建投资作为宏观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的共同选择。如何更好地发力新基建,使“稳投资”在2020年“稳增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需要各级干部思考的重要课题,也充满了想象空间。
莫负春光,只争朝夕,面对困境,以闯的魄力、试的胆识、拼的勇气、韧的执著,辽宁经济肯定会好起来!
编辑 : 李传宏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新基建解释如下:早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中央有关会议又4次提及相关内容。“新基建”频繁出现,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热词,但一直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作出权威解读: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不会一成不变。
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