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物业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针对智慧物业发展瓶颈和不足,根据对超50家日常监测的物业服务企业的策略方法进行整理汇总,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认知,完善顶层设计。物业服务企业和地产开发商都应具备对智慧物业的充分认知以及一定的前瞻性思维,要构建起完善的智慧物业要素框架、技术架构以及符合自身服务特性的流程框架,以顶层设计指引智慧物业建设。
二是提升人才体系建设的战略地位。人才是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根基,往往起到引领产业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作用。企业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或设立定向培养机构的方式,为将来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三是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融合。以人为本,打破设备、数据、服务等之间的信息孤岛,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社区。智慧物业仍处于加速发展、融合的阶段,设备厂商、物业服务企业应联合起来积极制定行业标准,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密切协作,推动智慧物业大产业链下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四是适应老龄社会,关注特殊群体。目前,中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新兴技术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对于使用、适应新技术的速度也相对缓慢。因此,智慧物业需结合社会大环境的特殊需求,作出必要的适老化、适特殊群体化改造,避免过于复杂或超前的使用要求。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智慧社区、智慧物业的建设都将是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工作,物业服务企业需充分认知、积极部署,乘时代东风完成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易软智慧物业旗下五大区域公司,分布华西、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区域,服务项目超3万个,与80多家物业百强建立合作,覆盖住宅、写字楼、园区、学校、工建类等各种业态,终端受益用户超6000万。
匠心20年,易软智联在技术上深度整合“软硬一体”物业服务新生态,专注物业数字化和智慧化服务,研发实力与服务品质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独家构建“物业ERP+智慧物联+社区增值服务”智能管理平台,提供三位一体全生态链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智慧化转型赋能。
戳官网了解更多:易软智慧物业官网
根据令容网络的分析得出5G在物联网主要应用于:1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结合物联网和5G技术属于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智能性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利用,能够更好管理平安城市、电子车牌以及城市交通等内容,并在大数据分析下,加强对城市安防、交通等的管理。同时,智能小区管理只有在高速通信网络的支持下,才能获得较佳管理效果。另外,城市交通应急方案、气象条件检测以及空气质量检测等都是5G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奠定运用。总而言之,将物联网技术和5G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还能够保障人们生活安全。
2 智慧生活
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滴滴出行等APP叫车来满足自身出行需求,还能够通过对美团、饿了么等APP的利用,选择自身想要的食物,而送单员会依照规定时间把套餐送给用户。同时,在休闲时,人们还可以在手机上对、电视等进行观看,而这些都对高速网络下载数据有着一定需求。另外,人们还能够通过对“微医”的利用,在网络上完成专家预约、挂号看病等 *** 作。由此看来,有效结合物联网技术和5G技术,可以使金融科技和智慧生活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应用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3 绿色建筑
当前,在城市建设中,为了促进城市建设环保作用的提升,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应该全面控制建设内部,这也就意味着只有获得物联网技术的支持,才能促进绿色理念、目标的实现。5G技术具有低延迟、低能量等特点,是与绿色建筑理念完全相符的,未来会成为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45G与物联网有效融合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5G技术既可以满足客户基本需求,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优质网络通信带宽提供给人们。同时,以网络通信速度提高为前提,还应该重视通信网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另外,在这一过程中,物联网也会获得一定发展,但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合理运用物联网,还要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而将5G技术和物联网有效结合在一起,既可以促进物联网整体发展,还能够使5G技术全覆盖成为现实。由此看来,二者相结合,不但能够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还可以合理运用相应设施,从而加强对投入成本的控制,并为物联网运用奠定良好基础[3]。
6月11日,2019年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 2019)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作为亚太地区的 科技 盛会,此次CES Asia将多领域展示世界创新 科技 ,在智能家居产业频频发力的华为,此次也携HUAWEI HiLink智能家居生态成果再次登场,带你感受IoT全新的 科技 新力量。
HUAWEI HiLink生态:入口+连接+生态,打造丰富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近两年,华为围绕全场景智慧化战略,从入口、连接、生态三个层面在IoT领域展开多维度布局,旨在为行业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此次位于展馆W1的华为展厅,展出了华为IoT领域的重要 科技 成果,以“全场景智慧化,迎接产业 历史 性机遇”为主题,展示了IoT三要素:连接、入口和生态产品。
入口:拥有震撼音质的华为AI音箱
展台小巧而精致,首先看到的是华为自研展桌。作为华为1+8+N全场景战略中的入口设备华为AI音箱,是符合人机自然交互需求的关键语音智能入口产品。自2018年10月发布以来,受到广泛好评,震撼音质几乎秒杀同档位的智能音箱,媲美千元级别的蓝牙音箱。
连接:华为路由双旗舰,5G CPE Pro引领5G时代
连接方面,华为这次展出了华为路由Q2 Pro和5G CPE Pro。
华为路由Q2 Pro是刚刚上市的爆款产品,此次荣获CES Asia最佳智能家居产品奖。采用华为自研凌霄芯片,PLC Turbo加持,让网络性能更佳;使用分布式覆盖,哪里信号不好插哪里,无需配置,无惧墙多壁厚,信号飞檐走壁,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的Wi-Fi解决方案。
2019年被业界誉为5G网络商用元年,6月6日,国内5G商用牌照正式发布,在本次CES Asia展会现场,华为的自研产品展桌上也带来满满惊喜——展出5G设备、终端,均采用华为海思自研的5G芯片。引爆眼球的5G CPE Pro,作为全球首款真正规模商用的5G终端,此次也荣获CES Asia最佳网络通信产品奖,使用5G多模芯片巴龙5000,可以3s下载一部高清,将引领HUAWEI HiLink智能家居进入5G时代。
生态:华为智选生态爆品
墙面上围绕华为智慧家庭互动大屏,有层次地展示了几款华为智选的爆品,囊括了照明、安防、环境及饮水等几个领域。
逼真的模拟家居环境,形象地演示华为全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通过虚拟3D的交互式演示,呈现生动的场景联动和智能单品体验,让你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华为AI音箱双入口 *** 控“家里”所有的华为自研产品和HiLink生态产品,结合产品功能视频,深入了解产品的使用场景及功能。
比如,体验智能即热饮水吧“1秒温水、3秒开水”带来的便捷生活,可实现 *** 控开关、调水温调水量等功能,智能饮水无需等待。
海雀AI全景摄像头,使用海思专业安防芯片,搭载华为云算法,AI智能识别人脸、人形、宝宝哭声,跟随指尖指哪转哪,看护全家。
汇泰龙智能指纹锁,体验指纹、密码等多种开锁方式的便捷,还有环境、清洁、照明等系列产品,通过多元生动的APP界面来实现对产品的多功能互动,和极致的沉浸式体验,带你走进全屋智能生活。
通过回家模式、观影模式、睡眠模式、离家模式等多场景视频,让你一键体验智慧生活,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同模式下产品的选择与搭配方案。
更好的交互性能,让你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把玩产品,感受智能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美好。
HUAWEI HiLink推进全场景智慧化,将成为中国最佳IoT生态标准
华为在IoT生态三要素:入口、连接、生态方面部署非常完善,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的自然交互入口,更适合中国家庭的高速稳定连接产品,更丰富的生态场景选择。目前,华为整个生态触达用户已超3亿,连接着4000万家庭,接入HUAWEI HiLink生态伙伴数超过200个,生态产品型号超过500个。
伴随着5G的到来,未来已来,物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华为作为领先的手机设备供应商和5G网络供应商,将加速全场景智慧化,迎接产业 历史 性机遇。让智慧IoT从梦想走向现实,让HUAWEI HiLink成为中国最佳IoT生态标准。
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 *** 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编辑本段]原理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编辑本段]步骤(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编辑本段]发展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2005年,在中国诞生了“智慧的钥匙”(Witkey);2007年12月,刘锋、张玲玲、顾基发等人在中国发表了学术论文:“知识管理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该文作者之一,刘锋近日(2009年7月15日)在百度网站发表博文认为[5]:“IBM智慧地球”的概念,比“互联网虚拟大脑”的观点晚1~3年,并用图形“图示IBM智慧地球与互联网虚拟大脑理论的雷同”;该作者还在百度网站发表了另一篇博文指出[6]:“IBM智慧地球是不成熟的概念”。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2] 。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5] 。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根据物联网的以上特征,结合信息科学的观点,围绕信息的流动过程,可以归纳出物联网处理信息的功能:
(1)获取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的感知、识别,信息的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的识别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用一定方式表示出来。(2)传送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通信过程。(3)处理信息的功能。是指信息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是制定决策的过程。(4)施效信息的功能。指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配电房/开闭所综合监控、基站/机房动力环境监控、防窃电、智能大棚、人员考勤(如家校通)、城市智能停车管理、能耗监测、电力集中抄表、城市路灯监控、电力远程配电、煤气自来集中抄表、供热系统实时监控与维护、气象信息采集、三防与水文监测、城市供水监控调度、环保数据采集、无人值守机房仓库监控、输油/气管道/油/气井/台监控、LED显示屏信息传输、LED屏远程发布、智能楼宇、智能工厂、智能校园以及公共环境监控等场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