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生产发展工作方案

粮油生产发展工作方案,第1张

合肥市2009年粮油生产发展工作方案

为提高我市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保障粮油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稳定生产总量,增强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效益的粮油生产总体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集成先进栽培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坚持示范带动,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惠粮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努力提高粮油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粮油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2009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915万吨,争取200万吨,其中肥东县68万吨,肥西县58万吨,长丰县60万吨,四个区55万吨,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综合优质率达到80%以上。全市油料作物产量达344万吨,争取36万吨,其中肥东县135万吨,肥西县8万吨,长丰县65万吨。
主要粮油作物的目标任务:
水稻: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创建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集成推广为主攻方向,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强化“一增四推”关键技术的落实,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加快超级稻品种推广,力争全市超级稻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大幅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2009年计划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95万亩,单产达5176公斤/亩,较上年提高4%,总产达到1527万吨,较上年提高35%,优质率达80%,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小麦: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突出“四防”(防倒伏、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要求,大力推广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化控为主要内容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抓好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带动功能和示范效应。计划全年小麦面积764万亩,单产力争达360公斤/亩,较上年提高3%,总产达到275万吨,比上年提高15%,优质率达78%,较上年提高3个。
玉米:精心实施玉米振兴计划,以主攻单产为重点,以现有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核心示范区建设,在核心示范区内推广高产专用品种、合理密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等五项关键技术。优化品质,发展饲料专用玉米。计划2009年全市玉米面积18万亩左右,单产达到412公斤,较上年提高3%,总产742万吨,较上年提高35%。
油菜:积极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以主攻单产为方向,以典型示范为途径,集约项目,加快良种良法集成推广,提升油菜生产水平。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平衡施肥、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等五项关键技术,强化强化“三情”(苗情、土壤商情、病虫情)监测。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广覆盖的要求,抓好核心示范区建设,增强示范带动能力。今年油菜种植面积达190万亩,力争单产达到1568公斤,较上年提高2%,总产达到298万吨,较上年提高207%,优质率提高到95%。
三、重点工作
1、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按照产量和品质并重的原则,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扩大种子工程成效,提高良种覆盖率。积极创新新品种推广新机制,建立“核心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示范农户+辐射带动”的新品种推广新模式,以及“主推品种+配套技术+主体培训”新技术配套推广模式。
2、开展高产攻关示范。在全市围绕水稻产业提升、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四大创建行动,建立万亩示范区50个,千亩示范片100个,重点扶持50亩以上种植大户1043户,20亩以上种植户10287户。万亩示范区面积达93万亩,其中水稻产业提升万亩示范区21个,小麦高产攻关万亩示范区8个,玉米振兴计划万亩示范区9个,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12个,力争示范区综合平均单产较全市平均水平提高20%以上。
3、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切实减少创建活动中生产生物灾害损失。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开展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和环保肥料,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总体工作计划,以示范区为依托,进一步增强示范辐射带动功能。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载体,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做到测土配方卡发放到户,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到户,配方肥料供应到户,为示范区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2009年力争全市测土配方面积280万亩次。
5、培植规模种植大户。通过政策驱动、科技促动、产业化拉动,促进土地通过委托代耕、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种植能手集中。建立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提高科技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通过积聚品种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优势,做大基地规模,放大示范效应,扎实推进规模农业高效化,实现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6、建设标准农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改造低产田”的思路,大力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要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土地整治的有利时机,将项目资金重点向优势区域、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整合土地整治、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和农业发展等财政重大专项支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科学规划基本农田布局、统一集中整治的原则,积极实施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四大工程”等项目,强化高产稳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油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粮油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7、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推进百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百项农业技术示范,加快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提高优势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和更新率。加快农民培训,突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强化农业科技“百千万”工程,大力开展百名农业专家“连百村、接千户、带万户”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建立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骨干,乡镇农技推广站为辅助,村级农技推广小组为基础的三级基层农技推广网络,着力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8、推进机械化生产。在粮油主产地区示范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粮油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联合收获、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努力提高粮油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免耕栽培,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积极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规范 *** 作办法,提高实施成效,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四、组织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粮油发展工作制度,市农委成立粮油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化片包干,切实加强对粮油生产的督导力度,保证粮油高产创建顺利进行。建立粮油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整体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定期交流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督导、专题调研、信息服务等。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成立工作小组,开展相应的工作。
2、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吸收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各方面力量,组建专家指导组,制定技术方案,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开展作物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分区域、分作物、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做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3、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多渠道加大对粮油生产的投入,确保各方用于粮油生产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要向粮油高产示范片倾斜。市财政对承担国家和省级水稻产业提升、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和油菜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分别给予3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对今年单个连片种植粮油500亩以上的粮油种植大户,每户给予1万元奖励;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制种基地,给予每亩20元补助。积极推进粮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严格各项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4、积极开展观摩交流。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农业部门、农技人员、技术专家、示范农户,选择有代表性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全面总结粮油高产创建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对组织方式、技术措施、创建机制等进行认真总结,为今后更大规模实施高产创建活动,推进大面积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经验。
5、构件数字农情体系。要加强农情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大农情建设投入,强化现代信息手段的应用,规范信息采编、审核和统计数据报送,进一步强化农情信息的时效性、权威性和责任意识;丰富农情调度内容,进一步强化粮油等主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供求监测、农业生产要素变动和统计数据的预测分析、农业生产进度及灾情动态、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等;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建立信息传送的双向服务,建立与气象、统计部门的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当好决策参谋。
6、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中央、市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要让惠农政策知晓到户,惠及到人,确保政策落实不缩水不走样。大力宣传表彰在发展粮油生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个人及种植大户,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农民粮油生产积极性。

粮油行业,特别是传统粮油行业,面对现在粮油经营者只是“粮食搬运工”这一角色,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早起晚睡的,到头来一斤粮只能赚几毛钱,更甚者劳累一场最后是亏本的,经营不下去关门大吉,传统粮油行业已经走到了末路,怎么能创新和改革呢?
粮油因为是百姓的刚需、必需、快销品,只要有人就得吃,只要吃就得有粮,因为这个道理众所周知,行业的容纳性非常广,无门槛,导致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非常多,素质也普遍偏低,从古自今,农人一直不被人们重视,因为人们对它的不重视,不尊重,导致国家或者当局者对这个行业投入的少甚至无投入,这个行业一直是靠天吃饭。
一、产品升级
1、确定市场需求:产品升级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研,洞悉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按需定制产品构成,是实现产品升级的第一步。
2、明确产品定位:通常经过市场调研之后,你会得到消费者的多个需求,接下来就将自己现有的产品体系与消费者的需求做对比,明确后续经营的发展方向,通过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需求的产品构成,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3、产品更新换代:这是完成产品升级的最后一步,根据规划好的产品定位和发展方向,大范围考察市面上所有产品,优化供应商和品牌,实现符合要求的产品更新换代。
对粮油行业来说,在过去消费者为了温饱以便宜为诉求,但是到了现在,价格反而成了次要因素,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消费者,共同需求有二:一是味道,二是质量,只要满足了消费者这两点最基本的要求,你的客源就有了保障,你的经营就有了下文。
二、店面升级
现代化的经营活动中,店面的面积反而不是什么主要的因素,小店铺反而更容易营造门庭若市的火爆场面,毫无个性的店铺形象和杂乱陈列才是粮油店铺的最大掣肘。
粮油店可以小,但必须干净整洁有条理;粮油店可以朴素,但必须在视觉上是高端大气的精致风格。现代人追求的消费体验,视觉刺激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步,如果连吸引消费者到店都做不到,又何谈经营和销售呢?
三、互联网红利
互联网兴起给实体店带来的沉重的打击,也带来的全新的机遇,这种机遇就体现在互联网带来的成倍增长的宣传红利。
我们会发现网红越来越多,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从默默无闻到一夜爆红,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新型粮油店也需要借助这种力量,或将自己,或将店铺作为宣传点,用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工具,把危机化为机遇,才是粮油店经营的创新所在。
如今,品牌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个性化已成为了时代的宠儿,消费者的需求无穷无尽,你的店铺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你的经营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这些都是你的店铺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74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