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物联网平台叫什么?

联通物联网平台叫什么?,第1张

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

在平台层面,中国联通引入了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连接管理技术,与全球超过50家运营商使用同一平台,具备全球一点接入、统一部署的能力。

中国联通物联网公司则定位于成为中国联通物联网非连接业务的运营主体,和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对外合资合作的统一平台,并负责物联网平台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维护管理,是中国联通在物联网资源、应用和资本等领域对外合作主体。

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作为中国联通物联网非连接业务(应用、部件等)的运营主体和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对外合资合作的统一平台。

扩展资料

物联网公司前身为2014年9月成立的中国联通物联网运营支撑中心。后于2016年2月更名为物联网业务部;2018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将继续围绕“物联网平台+”生态战略,打造以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业务体系,构建一个覆盖物联网产业链“云管端芯”的生态系统,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

物联网平台主要包括连接管理和应用使能。在应用使能方面,中国联通聚合各种共性能力,已经建成并上线了聚合各种共性能力的IoT能力开放网关,围绕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和运营管理,对外提供标准化、集中化和开放化的服务,以松耦合方式支持合作伙伴快速开发各类应用。

参考资料:

联通物联网有限责任公司 - 公司介绍

首先,RFID技术已经构成了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投资者可关注目前两市涉及RFID业务的上市公司,如新大陆、远望谷、同方股份、上海贝岭、东信和平、厦门信达、北斗星通、怡亚通以及东方电子等。
其次,涉及交通系统方面,从事智能交通方面业务上市公司有川大智胜、亿阳信通等;涉及能源系统方面,从事电力系统软件、设备业务的公司主要有远光软件、东方电子、长城开发等;涉及医疗系统,从事医疗软件支持等方面业务公司主要有长城信息、东软集团等;涉及金融和保险系统方面,从事该方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恒生电子、广电运通、御银股份、金证股份、南天信息等。此外,涉及智能建筑的上市公司有泰豪科技、延华智能等。
第三,在TD-SCDMA、SIM卡领域,主要涉及东信和平、大唐电信、长电科技、光迅科技等;在传感器、红外感应器领域,投资者关注的主要上市公司有大立科技、华东科技、长电科技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的专项规划,目前正在形成初稿。同时,工信部也正在加快“顶层设计”,积极研究和推进物联网技术标准和产业化。以下总结物联网概念股:
1恒宝股份: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业绩爆发或在下半年
2新大陆:物联网业务爆发尚需等待
3聚光科技:环境监测物联网先锋,两化融合产业升级推手
4东软载波:电力线载波龙头受益智能电网建设,物联网应用空间广泛
5盛路通信:移动宽带助力物联网公司起航,近看微波超预期,中看物联网布局
6安居宝:保障住房的推广和智能家居是公司的成长动力
7达华智能:实实在在的物联网应用,看得见的市场需求
8远望谷:毛利率恢复正常水准,物联网发展前景广阔
9东方电气:电源设备领袖,期待风机增长
10大唐电信:金融IC卡推广和移动支付标准制定提速利好公司业务
11东信和平:金融IC卡是未来业绩成长主要动力
12厦门信达:自动识别芯片生产商
同概念的股票还有以下多只,注意其特点对比:
盘子最小的是北斗星通2295万、飞马国际5610万、三维通信7008万、怡亚通9300万、远望谷113亿。
最便宜(市盈率最低)的是航天信息、中国联通、浙大网新、同方股份、厦门信达。
绝对价格最低的是东方电子、浙大网新、中国联通、上海贝岭、厦门信达,股价基本在10元以下。
市净率最低的是中国联通、同方股份、上海贝岭、渐大网新、东方电子。
每股未分配利润最多的航天信息、同方股份、中国联通、三维通信、北斗星通。
每股公积金最多的是同方股份、大唐电信、三维通信、怡亚通、中国联通。
自大盘3478点调整结束后至今涨幅最大的是恒宝股份、东信和平、新大陆、大唐电信、海虹控股和厦门信达。股价均已翻了一倍还要多。
涨幅最小的股票是中国联通、同方股份、北斗星通、航天信息、飞马国际
4只最正宗的物联网概念股比较:
远望谷:盘子最小。厦门信达最便宜,绝对股价最低。东信和平,新大陆强势。
分析结论:
物联网概念板块的老龙头是恒宝股份(并不是最正宗的)。

文/杨剑勇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最火热的领域,也是未来 科技 发展方向,所带来的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巨头们也把未来发展战略衷心延伸至人工智能,因为华为持续高额研发投入,在5G、IoT、AI和网络智能等前创新创新技术上走在行业,利用5G、IoT、AI驱动万物智能。微软凭借云+AI助推登顶全球市值之冠,小米百亿推动AIoT战略,百度进一步升级云+AI战略,让AI无处不在,以此推动各大产业智能变革。
同时,围绕人工智能方向创新的企业也备受资本青睐,诸如AI芯片方向炙手可热的寒武纪,还有人行机器人独角兽优必选,同时还有商汤、旷视、云从 科技 与依图 科技 号称AI四小龙,他们成为炙手可热的AI明星企业。

这些顶着独角兽光环的创新企业,融资额一轮高过一轮,估值也是一家比一家高,从10亿美元迅速能飙升至50亿甚至百亿美元,在聚光灯下吸晴无数。同时也引发诸多争议,因创新技术落地艰难,依靠资本烧钱的模式能否延续引起担忧。

其中,旷视 科技 递交港交所文件风险提示中指出,业绩期内经营活动产生负现金流,倘若无法以适当条件获得足够资金持续为经营提供资金,那么业务、财务及前景可能受到重大且不利影响。此外,自创立起已产生亏损,2016年-2018年分别亏损为34亿、76亿、335亿。2019年上半年亏损52亿元,经营性亏损115亿。对于这个巨额亏损,旷视 科技 指出是主要是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持续的研发投资。

通过旷视 科技 在香港递交上市申请资料所披露的数据来看,人工智能是星辰大海,但通往诗与远方的人工智能道路上布满荆棘,凸显AI变现困境,或许我们对人工智能预期过高。

对于产生巨额亏损的旷视 科技 ,此次递交上市申请,有评论指出“流血上市”,估值也将面临严峻考验,也将影响整个AI独角兽。对于很难在短期变现的独角兽来说,能否支撑数十亿美元估值有待市场检验,但对于旷视 科技 是人工智能公司还是物联网公司,引起笔者注意。
旷视 科技 收入主要来源于物联网,主要是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及供应链物联网三大解决方案,其中城市物联网营收占总收入732%。那么,对于被视为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 科技 来说,到底是AI公司,还是物联网公司?仅从营收来看,定位物联网公司更为精准,而定位AI公司,则能获得更高的估值。

城市物联网覆盖国内112个城市,带动整体营收迅猛增长,2016年至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88%,2019年上半年营收949亿元,同比增长210%,而城市物联网营收占总收入比例由2016年的275%提升到732%,可以看出,旷视 科技 的核心业务在城市物联网方向。

不过,旷视 科技 自身定位人工智能公司,表示深度学习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而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作为旷视 科技 人工智能赋能的解决方案,例如城市物联网包括算法、软件及人工智能赋能的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楼宇、社区、学校以及商业网点等多种城市场景。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旷视 科技 是中国最大的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在个人物联网方向,按2018年收入计算,旷视是中国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供应商,占据逾60%的市场份额。
总体来说,旷视 科技 AI技术落地场景选择物联网方向,并坚定地认为物联网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而旷视 科技 的愿景是构建连接及赋能百亿物联网设备,包括消费电子产品、传感器及机器人等,并将进一步完善物联网生态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上市申请文件中,更多聚焦在物联网方向,或许把旷视 科技 定位于物联网公司或许更为准确,但AI可获得更高的溢价也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系物联网高级顾问杨剑勇,福布斯撰稿人、网易签约作者,并连续两年(2017和2018)获得网易年度最佳签约作者,致力于深度解读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 科技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76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