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好的军校

全国最好的军校,第1张

全国最好的军校有国防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陆军工程大学。

1、 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位于湖南长沙,是哈军工传承下来发展最好的一所大学。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更是超过清华排在全国第一的位置,此外学校还有8个A类学科,令很多人向往。

2、 信息工程大学。

信息工程大学位于河南郑州,这所军校的实力也非常厉害,学校的学科实力很强,在学科评估中就有3个A类学科,其中测绘科学与技术更是有A+的评级,这样的实力也是超过了绝大多数的211大学。

3、空军工程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位于陕西西安,学校是受空军和教育部双重领导,正军级编制,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学校是在1999年创办的,成立时间虽不长,但是发展却很好,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5个军队重点学科,为我国军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陆军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坐落于江苏南京,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融合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该校以陆军通信兵、工程兵、军械装备等领域为基础,辐射陆军工程保障和新型作战力量全领域,主要承担陆军通信兵、工程兵、无人机、武器装备保障(步兵、炮兵、防空兵等领域)和部分新兴专业军官培养。

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学校如下:

北京交通大学。位于中国首都北京,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创建于1960年,属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干,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北京邮电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工

军校专业如下:

核工程与核技术:

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等系列基础课程以及反应堆原理、核武器物理与效应、核辐射探测技术等专业课程,掌握核武器、核动力等基本原理和核辐射与探测、核装置维护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术,具备从事国防尖端科学研究、生产试验、装备使用、维护以及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武器系统与工程:

主要学习武器系统总体、武器装备运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爆炸与冲击动力学、武器系统发射、飞行d道、战斗部结构、终点效应及仿真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备从事装备试验鉴定、作战任务规划保障、武器装备管理与应用、维护、训练组织及部队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物理学:

主要学习数学、基础物理学和理论物理等系列课程,通过认识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应用力、热、光、电、磁等知识指导设计、试验、评估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术,具备从事教学、装备试验设计、仪器检测评估、使用维护以及部队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量子信息科学:

主要学习数学、量子物理、信息论、量子信息学等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认识量子体系及信息技术的基本规律,掌握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感知与探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专业技术,具备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量子信息技术需求分析、应用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发、量子信息装备使用维护及培训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应用统计学:

主要学习分析、代数等系列基础数学理论知识和统计、优化决策等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数据统计处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术,具备从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决策以及部队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数学类:

主要学习分析、代数、几何优化等系列的基础数学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高效仿真和计算、数据分析处理、运筹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教学、任务规划、计算分析、数据处理、密码编码、部队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生物技术:

主要学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系列课程,从分子、细胞、个体、生态系统等多层次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生物交叉技术相关业务要求,具备从事教学、国防尖端科学研究、生物安全防护、部队管理的初步能力。

化学:

主要学习高等数学、物质结构、化学反应规律和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面向军事、材料、信息、环境、生命科学应用的重要物质的组成、性质、合成与表征方面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具备在国防军事领域从事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合成、表征和检测、防护等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以及一定的技术管理、组织指挥的能力。

软件工程:

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软件系统需求分析、设计、构造、测试、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在军事领域从事软件系统的定义、开发、部署、维护、保障、管理、信息装备使用维护、训练组织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物联网工程:

主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物理对象及其信息化、数据采集与传输、海量数据存储与分析、应用系统集成与优化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物联网需求分析、应用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信息安全:

主要学习计算机、电子、网络通信和密码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密码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需求分析、防护体系设计、应用开发以及安全保密管理、装备使用维护、训练组织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技术、网络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在军事领域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维护与管理以及信息装备使用维护、训练组织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主要学习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集成电路、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在军事领域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集成系统的开发、维护与管理以及电子装备使用维护、训练组织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网络工程:

主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能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军用网络进行综合分析,具备军用网络设计、开发、管理与安全维护、关键技术研发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网络空间安全:

主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密码应用与分析、软件安全分析、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内容安全、应用安全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工程实现、装备应用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主要学习面向大数据获取、处理、挖掘和应用的数学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专门技术,掌握数据建模、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熟悉情报分析、决策指挥等军事领域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的业务要求,具备军事大数据挖掘方法设计、大数据应用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智能科学与技术:

主要学习面向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数学理论、计算机技术、智能系统技术,掌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感知、智能决策等智能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智能系统与装备的算法设计和系统构建的业务要求,具备智能算法研究和智能系统设计、开发、运用的初步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主要学习微电子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半导体集成电路及其它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计算机、外语、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雷达、通信、电子战、精确制导、导航与测控等领域从事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制、测试、系统集成、使用维护或管理的初步能力。

通信工程:

学习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计算机、外语、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新体制传输技术、认知与协同网络、软件无线电、抗干扰通信以及新型军事通信装备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制、训练组织、使用维护或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

学习现代电子技术理论,掌握先进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计算机、外语、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雷达、电子战、精确制导、导航与测控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制、试验评估、模拟训练、作战运用或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习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计算机、外语、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电磁场与微波、电子材料与器件、电磁兼容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制、试验评估、模拟训练、作战运用或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信息工程:

学习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计算机、外语、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时空大数据管理、空间信息处理、信息智能分析、电子信息系统装备研发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制、训练组织、使用维护或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光学、电子学、机械及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光电探测、光电信息处理、光通信、光存储、光电显示、光电信息应用以及激光技术等光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国防军事领域从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高技术武器装备使用维护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管理、组织指挥能力。

纳米材料与技术:

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纳米技术、光电信息、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纳米材料制备、纳米结构及性能表征、微纳加工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初步具有从事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新型集成电路、集成光电子芯片等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管理、组织指挥能力。

导航工程:

主要学习数理与力学、电工电子与计算机、自动控制、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军用导航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综合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军用导航系统集成应用、使用维护、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初步能力。

无人系统工程:

主要学习数理与力学、智能感知、自主控制、信息处理、决策规划、指挥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无人系统分析与综合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无人系统运用与指挥控制、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无人装备工程:

主要学习数理与力学、电工电子与计算机、自动控制、人工智能、无人装备设计、武器装备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无人装备的分析、设计及综合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典型无人装备集成应用、使用维护、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初步能力。

机械工程:

主要学习数理与力学、电工电子与计算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测控、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武器装备机电系统研制与开发应用、高技术装备使用维护、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初步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主要学习数理与力学、测控电子与计算机、传感与测量、测试计量、智能仪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装备测控系统、智能仪器的分析、设计及综合应用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武器装备测控系统设计、检测与计量、测试与评估、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初步能力。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主要学习指挥控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指挥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优化与集成等技术,掌握信息化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工程、运筹优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指挥信息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具备指挥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顶层设计能力,具备信息化作战策划、组织、实施和战场信息综合管理能力,能够开发、建设、维护指挥信息系统。

运筹与任务规划:

主要学习数理与力学、电工电子与计算机、人工智能、军事运筹、任务规划、联合作战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作战运筹、任务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联合任务规划、战术任务规划、武器作战任务规划、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初步能力。

仿真工程:

主要学习仿真系列、控制系列、电工电子与计算机系列、数理与力学等系列课程,接受课程实验实践及选修实践环节锻炼,具有对作战仿真系统、武器装备仿真系统和训练仿真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与运用、高技术装备使用维护、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目标工程:

主要学习运筹、系统工程、指挥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等系列课程,初步掌握目标数据处理、综合分析、优化选择、毁伤预测和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在军事领域从事目标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与集成、高技术装备使用维护、训练组织和部队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大数据工程:

主要学习信息科学、数据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统计学、信息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与应用等技术,具备数据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具有一定的数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实施能力以及数据科学研究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主要学习领导管理、统计决策、体系工程、建模优化、综合保障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军队建设和管理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联合作战保障中的装备管理、人员管理、后勤管理、训练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初步能力。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主要学习信息科学、数据科学、复杂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大数据分析理论方法,熟练掌握大数据管理与治理方法技术,具备大数据建设设计管理、大数据组织运用、数据分析、信息资源管理等能力,具有从事联合作战保障中数据保障和军事信息化建设中大数据建设管理运用的初步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军用材料的组织成分、成型加工、性能和使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新材料研发和武器装备用材料设计、论证、成型加工、评测、试验、维护等研究管理的初步能力。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主要学习数学、力学、控制与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飞行器总体设计、气动设计、结构分析、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空天推进技术、试验与评估技术、作战应用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空天飞行器论证、设计、试验、使用与技术维护等方面科学研究与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

导d工程:

主要学习数学、力学、控制与信息技术、航空宇航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导d与火箭总体、气动、结构、推进、控制、测控等方面设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具备从事导d与火箭论证、总体设计、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初步能力。

飞行器动力工程:

瞄准我国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空天飞行器动力系统的人才需求,培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厚科学文化基础、良好身心素质和开阔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主要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形成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高超声速飞行器和空天飞行器动力领域掌握完全自主的核心关键技术。

理论与应用力学:

主要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与数值计算、d性力学、流体力学、气动与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空天飞行器总体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力学建模、计算分析、实验和数值模拟等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与力学相关的空天飞行器设计与使用中的相关问题的初步能力。

智能飞行器技术:

主要学习数学、力学、航空宇航、控制与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飞行器总体设计、空气动力学与结构、飞行动力学与控制、人工智能、通信系统与网络、载荷系统与应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在无人飞行器、新概念飞行器、飞行器集群作战等领域从事装备论证、设计、管理、试验和应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主要学习英语、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战略、国际法、涉外事务、军事情报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了解国际战略形势、国家对外政策、世界各国国情军情以及国家、地域间的交往活动,掌握国际问题研究、战略形势研判、国际文化交流、对外交际和谈判、对外文化传播、情报搜集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情报意识以及高水平的英语应用技能,具备从事军事调研、军事外交和部队管理的初步能力。

外国语言文学(俄语、缅甸语、朝鲜语、土耳其语):

主要学习俄语、缅甸语、朝鲜语、土耳其语国家国情军情、外交学、国际关系、军事情报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国际问题研究、战略形势研判、国际文化交流、对外交际和谈判、对外文化传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情报意识,熟练运用俄语、缅甸语、朝鲜语、土耳其语进行交流、阅读、翻译、写作,具备从事军事外交和部队管理的初步能力。

外交学:

主要学习英语、外交学、当代中国外交、军事外交、军事情报、国际关系、涉外事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了解国际事务、中国外交和国家对外政策,掌握国际问题研究、战略形势研判、国际军事合作、国际文化交流、对外交际和谈判、对外文化传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情报意识以及高水平的英语应用技能,具备从事军事外交和部队管理的初步能力。

侦察情报(情报分析整编、图像判读):

主要学习军事情报、军事侦察、航天航空侦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情报搜集处理、情报分析整编、声像情报处理、图像情报处理、战场态势融合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情报意识,具备从事战场图像判读、情报分析整编、军事调研和部队管理的初步能力。

信息对抗技术:

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对抗关键技术分析研究、装备原理及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信息对抗技术研发、装备使用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网电指挥与工程:

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电指挥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网电指挥与工程关键技术分析研究、装备原理及使用维护、作战指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网电技术研发、装备使用管理、战法研究、作战指挥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雷达工程:

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雷达关键技术分析研究、装备原理及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雷达技术研发、装备使用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侦察情报(网电情报分析):

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电情报分析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网电情报侦察、网电情报处理、网电目标分析整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网电侦察技术研发、装备使用管理、网电情报分析整编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大气科学:

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天气分析预报与军事气象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联合作战对军事气象预报保障的业务要求,具备从事军事气象预报保障、技术研究与管理筹划等工作的初步能力。

气象技术与工程:

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电子信息技术、遥感与遥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战场气象环境探测、信息处理、装备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联合作战对军事大气探测的业务要求,具备从事军事大气探测设备使用维护、技术保障、研制与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海洋技术:

主要学习高等数学、物理海洋学、海洋技术基础、海洋声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海洋观探测技术、海洋声学、海洋遥感、海洋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熟悉海上联合作战对海战场环境保障和水下预警探测的业务要求,具备从事海洋调查、海洋装备技术与保障、研究与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军事海洋学:

主要学习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物理海洋学、海洋数值预报、海洋环境保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海洋环境要素分析与预报、军事海洋环境效应评估与保障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熟悉联合作战对军事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的业务要求,具备从事军事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研究与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海洋信息工程:

主要学习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海洋科学、海洋声学、水下信息融合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海洋声学、海洋电磁、海洋遥感等海洋环境与目标探测信息处理及智能信息融合的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熟悉海上联合作战特别是水下作战中的环境及目标信息保障要求,具备从事水下探测信息保障、海战场信息融合、研究与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80905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 *** 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 *** 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嵌入式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传感器微 *** 作系统原理与设计》、《应用密码学》、《光电子物理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建模》、《微处理器系统设计》、《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电商物联网、移动嵌入式、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采集与分析。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IT类企业:物联网工程、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物理网系统管理、网络应用系统管理、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云计算。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物联网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有“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此三个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率来判断未来的就业情况,但可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物联网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有哪几所,中国哪些本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实力最强?下面是全国最好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欢迎阅读。 全国物联网工程专业高校排行榜 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物联网工程大学排名中,物联网工程专业最好的排名第一的大学是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排名第二,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841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