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质不同
1、物联网应用技术:是物联网在大学专科(高职)层次的唯一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升本专业为物联网工程。
2、物联网工程: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二、培养目标不同
1、物联网应用技术:培养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物联网工程: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学科不同
1、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TCP/IP网络协议,RFID技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
2、物联网工程: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物联网工程
百度百科-物联网应用技术
目前我国海域共发现70多个油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9×108t。在已发现的油气田当中,由于受石油地质储量规模、海况条件及开采工艺技术等条件的制约,约有70%以上的油田属于在商业经济界限以下的边际油田。如何充分利用这部分油气资源,使其具有开采价值,一直是海洋石油工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通过多年来对海上油气资源分布规律的探索和对当代世界海洋石油高新配套技术的调研,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开发此类油气田的新思路和新技术。
对于那些成群成带分布的中、小油田所构成的油田群,采取联合开发的做法。将几个相距较近的油气田纳入到同一套油、气、水处理系统和集输系统,并选择适用的钻、采新技术进行油气田开发,达到节约油气田开发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采用的生产系统分为半海半陆式生产系统和全海式生产系统。
对于个别储量偏小而又孤立存在的油气田,采用适用的高新技术进行开发,使油气田开发变得具有经济价值。
例如珠江口盆地陆丰22-1油田,石油地质储量1903×104t,油田所在海域水深达329m。采用5口延伸水平井、水下井口系统及1艘多功能油轮等先进技术,使这个因采用常规开发方式无商业价值而长期搁置的油田实现了低成本开发。
又如珠江口盆地西江24-1油田,储量规模仅465×104t,常规开发没有经济效益。1996年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技术,利用距该油田8km的西江24-3平台的钻机和井槽,钻了一口大位移井,全部费用只相当一个小卫星平台开发费用的25%,因此油田投产仅半年就回收了全部投资。
一、半海半陆式生产系统
(一)渤西油田群
在渤海湾西部发现歧口18-1、歧口17-2和歧口17-3等小油田,3个油田合计石油地质储量仅有3806×104t,单独开发均无经济效益。但上述油田具有离岸近、海域水浅、油田与油田相距较近(小于20km)、油田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新工艺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国海油提出对渗西油田群采用半海半陆式生产系统进行开发的构想,以便充分利用油、气资源,减少投资风险,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图11-7 渤西油田群工程设施图
半海半陆式生产系统主要包括海上4座平台,平台间由海底管、缆相连,通过465km海底管线将油气输送到陆上终端处理厂,设计处理厂年处理原油能力50×104t,日处理天然气50×104m3(图11-7)。
渤西油田群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如下。
1.优快钻井技术
1995年歧口18-1油田所钻开发井平均井深3561m,建井周期从渤海湾地区平均57d降至1882d(其中最快1口井仅用了1328d),仅此一项就可节约27%的钻井成本。1999年在钻歧口17-2油田开发井时,平均井深2219m,建井周期缩短至566d。
2.大位移钻井技术
歧口17-2油田由于东部含油断块地质储量仅488×104t,单独建一座平台进行油田开发从经济上讲是不可取的。为此该断块采用从歧口17-2油田西区平台向东钻4口大位移(斜)井进行开发,其水平位移最大3697m,创造了本地区海上钻井的新纪录。
这项技术的应用就节省工程费5000万元人民币,歧口17-2油田东区投产后10个月就全部回收投资。
3.海上长距离输油气管道铺设
从歧口18-1油田井口集输平台至渤西油气处理厂,铺设465km长18"×14"输油管线及12”输气管线,这在当时是渤海海上第一条最长的海底输油、输气管线。
油田群自1997年投产以来,每年稳定向下游供气12×108m3左右,2001年渤西油田群年采油量达662×104t。
(二)涠洲油田群
位于南海北部湾的涠洲油田群由涠洲10-3、10-3N、11-4、12-1等油田组成,该油田群开发早期采用全海式生产系统生产,直至1999年才由全海式转为半海半陆式生产系统。整个系统的改造包括弃掉希望号生产储油轮、新改建1个处理平台、在涠洲岛上新建1座终端处理厂(原油外输靠码头和单点系泊),见图11-8。
此项工程改造提高了油田抗台风能力,降低了生产 *** 作成本,促进了周围小油田的开发,使每年约1×108m3伴生气得到充分利用,油田群年生产能力突破200×104t,油田开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图11-9)。
(三)渤南油田群
位于渤海湾南部,由渤中28-1、渤中26-2、渤中13-1及曹妃甸18-1等油田组成,该油田群合计石油地质储量约4100×104t,天然气148×108m3。采用半海半陆式生产系统开采。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包括重新启动渤中28-1油田,新开发渤中26-2油田,铺设90多公里海底管线,将天然气送至山东省龙口市新建陆地终端处理厂。预计一期工程将于2004年建成投产。
二、全海式生产系统
(一)惠州油田群
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惠州油田群由6个小油田组成,储集层同属下第三系珠海组和上第三系珠江组海相砂岩,储层分布稳定、物性较好,油藏类型以层状边水及块状底水为主,油井生产能力旺盛。例如惠州26-1油田发现井惠州26-1-1井,经过6个层段测试获日产油量4228m3,创下当时我国砂岩油层单井产量最高记录。目前油田群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为8359×104t。
图11-8 涠洲油田群联合开发工程示意图
图11-9 涠洲油田群历年油产量构成图
该油田群分3期建成投产,不仅节约大量开发投资,而且使3个阶段原油产量得到很好的接替,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表11-4)。
表11-4 惠州油田群各油田情况简表
1.第一期(1985~1991年)
1985年4月惠州21-1构造上第一口探井惠州21-1-1井,发现1129m油气层,经8个层段DST测试证实5个层段为高产油气层段,全井合计日产油23115m3。1996年进行了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方案于1997年9月获主管部门批准。
总体开发方案设计总井数14口,分两套层系开采,经济可采年限为5年,累积产油4772 ×104m3,高峰期年产油量118×104m3,采油速度61%。
该油田充分地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解决油田工程设施的动力和人工举升(气举)用气问题,但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仅维持在边际水平。
1998年又在惠州21-1油田西南方向约25km处发现惠州26-1油田,作业者ACT不失时机地提出惠州26-1油田与惠州21-1油田联合开发的设想,即2个油田共用一套浮式生产储油轮和单点系泊系统,达到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的目的。
联合开发方案海上主要设施:①惠州21-1油田,1座井口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单点系泊、海底管线及海底电缆;②惠州26-1油田,1座井口平台、26km海底管线及海底电缆(与惠州21-1油田共用一套生产储油装置)。
惠州26-1油田总体开发方案于1989年4月获得中国政府批准。
以上两油田分别投产后,1992~1994年连续3年年产油量都在300×104m3以上,采油速度42%~49%。
由于资源和工程设施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两个油田的开发成本和作业费,其中惠州21-1油田仅开发投资一项就较预算节省了约2800万美元;而惠州26-1油田的开发投资相当同类油田单独开发投资的90%左右。油田投产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惠州21-1油田用了二年零九个月、惠州26-1油田用了二年零三个月就收回了投资。联合开发也使惠州21-1油田经济开采年限由55年延长到10年,增加可采油量1576×104m3。
2.第二期(1991~1995年)
此期间在惠州26-1油田附近相继发现惠州32-2、32-3油田,经开发可行性评价,认为这两个油田如果单独开发都没有经济效益,但只要对惠州21-1、惠州26-1油田上已有生产设施稍加改造就可联合开发。其方案包括新建2座4桩腿的井口平台,建立连接惠州322、32-3平台与惠州26-1平台间海底输油输气管线及海底电网。惠州32-2平台采用燃气发电,通过海底电缆建立的电网实现上述3座平台分享2座平台所发的电量。惠州32-2、32-3油田生产监测上,采用了最先进的连续电子监测系统取代常规油、水测试分离器,使上述两个油田的平台甲板面积大为减少,降低平台工程造价。联合开发使独立开发均无经济价值的两个油田得以开发,而且使油田开发投资减少到只相当于正常独立开发投资的60%左右。
惠州32-2、323油田于1995年投产后,使惠州油田群年产油量从335×104m3增至563× 104m3,成为区内主力油田群之一。
3.第三期(1996~2000年)
1996年、1997年又相继发现了惠州32-5、26-1N油田,储量规模仅几百万吨。在油田开发上采用技术成熟、建设周期短、灵活性强、成本低、经济性好、可重复利用的水下井口技术,通过海底管线与惠州26-1平台连接,不仅实现惠州32-5、26-1N油田所产油向惠州21-1平台集输,同时实现油田人工举升(气举),油田分别于1999年、2000年投产(图11-10)。
惠州油田群在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视油田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工程设施潜力,采用多项先进、高效的油田开采技术,有效降低开发投资和作业成本,延长了油田经济开采年限,提高了油田采收率。油田投产10年来已累积产油3933×104m3,采出程度379%,综合含水694%。
(二)西江油田群
位于珠江口盆地的西江油田群,由西江24-3、30-2及24-1等3个油田组成,生产系统由2座平台、1艘浮式生产储油轮组成。油田分别在1994年11月、1995年10月及1997年6月投入生产,1997年全年生产原油达到4769×104t,成为珠江口盆地又一个主力生产油田群。
图11-10 惠州油田群工程设施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