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通业务 东南融通:业务并购成就大金融

投融通业务 东南融通:业务并购成就大金融,第1张

东南融通之所以获得如此快速的增长,与我们所植根的金融领域密切相关。无论是银行、保险、证券还是企业金融市场,都是爆发性增长的行业。 孙定:东南融通刚刚发布了财报,2011财年第一季度营收4890万美元,同比增长716%;净利润同比增长673%。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东南融通2009年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增长率超过50%,营收突破10亿元。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最近3年东南融通都呈现爆发式增长。您认为,东南融通还能维持如此强劲的增长几年
连伟舟:您所问的问题也是我每天在问自己的问题。企业经营既要拼爆发力,更要拼耐力。最近10年中,比东南融通管理团队更优秀、战略更宏伟、人才优势更多、爆发力更强的公司很多,但是有些已经不在了,就是持久战没有打好,所以我觉得持久战比爆发力更重要。
正如您所看到的,东南融通第一季度的财报确实还不错。所以,我们调高了今年的预期,预计全年营收能够达到234亿美元。东南融通之所以获得如此快速的增长,与我们植根的金融领域密切相关。无论是银行、保险、证券还是企业金融市场,都是爆发性增长的行业。
就银行而言,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金融服务公司。过去10年,银行IT的发展是以数据大集中为主线的,在大集中之后,必将进行金融产品、营销服务、业务模式等创新,也必将建立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针对风险管理也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机会点。
保险行业开始重新大规模地规划IT系统,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而伴随着数据的大集中,势必将进行核心保险系统的升级或重建,也必然带来外围系统,包括渠道、营销系统、管理系统、风险管控、数据分析等系统的升级建设。这和银行业10年前数据大集中及后续系统建设的情况非常相似,对我们来说是绝佳的机会,因为东南融通在银行IT服务方面的经验可以应用到保险IT服务上。
依我对金融行业的观察,从银行、保险到证券,金融IT建设的路径基本上是一样的,IT投资的热点次第展开。总的说来,IT是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未来10年我们仍然有很好的增长空间,只要我们不犯错误,东南融通的机会还很大。
孙定:目前,证券行业是东南融通惟一没有进入的金融细分行业,但它又是东南融通意欲在这两年重点进入的行业。除了证券,东南融通在大金融领域还有怎样的战略布局
连伟舟:其实,东南融通已经密切关注证券业很久了。未来几年,证券将是重点突破的行业。我们为此储备了很多资源,正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我们看到,2009年中国证券行业IT投资再次超过保险行业。随着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业务创新,资本市场可能将由散户投资向机构投资转变,而中国的证券行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的债券市场开始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等,势必带来IT服务供应商格局的改变和新的机会。
但是,证券行业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将谨言慎行。证券IT服务更多的是以销售应用软件产品的形态展开的,由于产品化程度高,客户化的工作比较少,行业也有着比较重的“从众”心理,因此依靠一个成功的产品就能够相对容易垄断一个细分市场,行业壁垒是比较高的。
在证券IT服务市场,我们最终的目的肯定是要进入这个行业,怎么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通过合资或并购的办法。
孙定:互联网和3G已经开始影响银行的业务模式。比如,超级网银也在这个月上线,移动支付因为运营商和银行的联姻而备受关注,您如何看待这些新趋势
连伟舟:互联网的确给金融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已经从转账、支付、对账等基本功能扩展到缴费、基金销售、股票投资、理财规划等多个领域。此外,数据仓库、商业智能等分析管理系统与网络银行的连接,也使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服务。未来几年,网银的安全建设、业务种类扩充、中小企业网银以及跨业经营等都是银行IT的建设重点。
随着3G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手机银行因其便利性和实时性而迅猛发展。未来几年内,我认为,手机银行将有几个机会:一是手机银行的安全解决方案;二是为细分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三是中小银行利用新电子渠道开拓零售业务市场。

并购注重业务线

我们不做财务并购,因为这是一个短期为了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方式。只有做业务并购并进行较好的整合,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孙定:我注意到,您非常关注未来金融行业的变化。在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布局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据我了解,东南融通对新的业务拓展是非常谨慎的,您进行新业务布局时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连伟舟:东南融通基本上不会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采取追随策略。观察先行公司的得与失,然后找到行得通的方法,利用自己的后发优势,只要能够咬得住,不被甩掉就行。我认为,追随策略可以减少很多前期风险,不容易出现失误。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实现赶超也比较容易。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跟随并不是模仿和抄袭别人的商业模式。随着像云计算这样的新技术趋势出现,金融IT领域正在涌现很多创业团队,它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也在关注它们的成长。但是我们不会采取挖人,或者完全模仿的方式去做,而是会考虑并购,实现双赢。
孙定:我很认同您的观点。小公司在不断地创新开路,大公司不应该通过挖人或者是模仿把它们逼入绝境,而是应该寻求并购实现共赢。大公司有这样思路和理念支撑,整个产业链的生态才会更加良性。那么,在细分行业的并购上,东南融通又有哪些策略
连伟舟:我们有自己的并购策略。我们不做财务并购,因为这是一个短期为了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方式。做财务并购,的确能够快速做大规模,在短期内盈利性也会很好,但是在业务上协同少,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有限的。只有基于以业务能力、产品能力增强和补充,以及团队建设等为目标的并购,才能达到较好的整合效果。
大公司有综合优势、规模优势,但可能在某些细分的产品和业务领域上不如小公司专业和专注。因此,我们倾向于并购那些定位在更专业领域的公司。
实际上,迄今为止我们的并购都是围绕业务线展开的,目的是补充产品线。虽然东南融通有十几条产品线,但还是不够,中国银行IT的市场很大,每个细分的产品线未来都有几个亿的市场空间,我们希望每个主要产品线都能够做到第一。
在保险行业的并购,我们会以客户群、产品能力和团队为目标进行。目前,在保险IT解决方案市场,据IDC报告显示,排名第一的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30%;东南融通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13%;排名第三的公司市场份额不到10%。我们希望利用下一波保险公司的IT投资机会实现赶超。
孙定:据了解,东南融通今年将完成一起海外并购。您对印度的IT公司怎么看,比如TaTa,您是否会和他们合作东南融通是否有计划并购印度的IT公司
连伟舟:最近两三年,我们一直在关注印度的IT公司,我觉得他们太了不起了。印度公司是从IT服务起家,先卖人力,然后开始做业务流程外包、做产品、做咨询,已经开始在所有领域与世界级公司竞争了。
现在TATA已经是一个服务加产品的“实力超群”公司。它既有跨行业的IT咨询和服务能力,又通过收购细分行业的产品公司完善其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在金融、电信、能源、交通、教育、制造业等各行业多管齐下,对竞争对手来说相当可怕。
海外并购的确挑战性很大,这也是中国公司轻易不敢做跨境并购的原因。我们了解到,在印度年营收1 ~2亿美元,员工7000~1万人的IT公司很多,这些公司处于IT行业的第二、第三梯队,他们已经被前几大IT公司压得几乎没有发展机会了,因此,他们很希望和中国公司合作,到中国来。
中国最大的服务外包公司今年的收入可能首次超过两亿美元,如果能够整合上述这些印度公司,总收入达到5 ~10亿美元规模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但是,东南融通现在还不具备能力去并购一个营收1亿美元的印度公司,因为管理不了。

留住人才很重要

许多员工发现,原来只能做一件事,现在可以做10件事,甚至30件事。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有很好的成长空间。
孙定:我们看到,在金融IT领域,东南融通是并购行动最“凶猛”的公司。2008年,收购了普极科技、华育昌同创。2009年初,并购了保险IT服务商尚洋信德。2010年初,并购了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长信通。并购容易,但是其后的整合难度就大很多。东南融通如何做到“既不放弃机会,又避免风险”
连伟舟:从2006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有几个并购案。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我们又宣布了3起并购:一个是做外包服务的;一个是BI(商业智能)领域里做财务预算管理和企业绩效管理的公司;还有一个是管理会计领域的公司,以加强我们风险管理业务线。
尚洋信德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司,是迄今为止我们完成的最大一起并购案之一。东南融通原来的保险业务和尚洋信德有很多互补之处,但也有一些重合之处,所以整合难度非常大,但是最终完成整合的时间比预期提前了一年,整合效应也开始显现。
长信通的并购规模和尚洋信德差不多,但是长信通是一个面向核心银行业务的产品服务公司,而东南融通在核心银行领域非常薄弱。相对而言整合起来比较简单一些。通过和长信通的整合,我们获得了核心银行的专业能力,而核心银行业务,特别是面向流程银行的核心系统的市场非常大。
我非常赞同我们一个客户的观点,未来10年是核心银行业务更新换代的10年。新银行层出不穷,大型城商行、小型城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各种规模和业务方向的金融机构很多,这些金融公司都要有IT系统来支撑,所以长信通这条业务线未来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幸运的是,这两起重要的并购,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虽然也有员工的流失,但高管、总监、核心技术和管理骨干都留下来了。在东南融通,他们也担任了非常重要的岗位。
孙定:您刚才说留住了这么多骨干,原来公司的重要人物也都留了下来。您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他们都留住
连伟舟:我觉得每个公司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坚持到今天的公司都历经磨难,都有远大的抱负。我们收购的公司都是发展型的,都是盈利的,财务状况都良好。他们都处于上升通道。大家走到一起,都希望有一个更大的平台,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
东南融通可以提供多一点的机会。我们不断地攻城略地,许多员工发现,原来只能做一件事,现在可以做10件事,甚至30件事。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有很好的成长空间。并且,东南融通的文化比较宽松,不去看小账,能够促使大家将精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业务层面,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如此就形成了和谐的工作氛围。
还有一点,东南融通的业务线很多,发展机会也很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可以各司其职。当然,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毕竟,在任何公司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内部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分歧,但我们讨论分歧的出发点一直聚焦在业务层面,就事论事。并且,我们也有配套的激励机制,股票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手段。这些都是东南融通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的保障。

采访手记:东南融通的成功基因

今年,记者采访了近30家本土行业软件公司,它们大多起家于某一行业,10多年来也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专注”是它们生存下来的根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东南融通是突破这种樊篱的少数。它从厦门出发,现在业务在全国铺开,总部也搬到北京。它从纽交所上市开始,国际化的视野慢慢打开,开始在欧美、东南亚等地闯荡。
2007年10月上市以来,东南融通通过并购,业务增长很快。这使得东南融通在大金融IT领域的实力大大增强。并购不难,整合难。但似乎每一次并购,东南融通都能够较好地进行整合。这家公司有着什么样的基因呢直到见到总裁连伟舟,这个疑问终于迎刃而解。
作为一家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公司老总,连伟舟很谦虚。总是觉得很多公司都比自己牛,要向它们学习。他觉得印度的TATA公司很牛,一步步从卖人头,做到了高端咨询服务。10年内中国公司要赶上印度公司还很难。他觉得易保这个产品型的保险IT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的经验也非常值得借鉴。
采访中,连伟舟给人一种非常大度、气量过人的感觉。我想这也是许多大部分被并购公司的员工留在东南融通的原因。(文/汤浔芳)

总裁感悟:上市公司要用好资本手段
上市公司除了拥有品牌、知名度等比较虚的优势外,真正的优势在于可以方便地使用资本手段进行并购。并购公司可以通过现金支付,也可以通过换股来完成。这样,就不必太在意被并购公司的规模。如果不使用资本市场做并购,上市公司就折损了一半的功力。
并且,上市公司有非常好的激励机制,可以用股票去留住员工。员工有时候并不在乎你给他多少工资,而是希望成为公司的一分子,成为公司的主人。
如果能把这两方面都做好,那么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源就都使用到了。很多上市公司没有想明白,手里攥着钱,不舍得花,也舍不得给,在这两方面都没有做好,白白浪费了作为上市公司的资源。(文/汤浔芳)

如果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这些专业。

第一,音乐美术专业。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通常看不上那些学习音体美的,我们叫做小三门,在我们的意识里,这些人都是因为学习不好,才去学习这些。在大学的时候,也特别看不上这些专业的人,总觉得这些人就是花瓶。可是,到了踏入社会,工作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这些专业的吃香程度。如果你是在学校,音乐老师是非常轻松的,课少,无升学压力,领导非常喜欢,饭桌烧烤摊ktv等场所,都会叫上这些人,真的羡慕死别人。同时,没有早自习和晚自习,非常悠闲。如果是在机关单位或者其他单位,各种节目排练,各种活动都是这些人的舞台,深得大家喜欢。

第二,体育专业。

学体育的,我们当时都觉得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没有啥好的印象。可是真正走入社会,这个专业特别舒服。无论在任何单位,这些人都特别受欢迎。各种比赛,各种活动,到处去交流学习,随时各种奖状拿到手抽筋。尤其教育行业,深得领导喜欢,茶余饭后的锻炼,各种应酬,各种交流比赛,都有这些人。上课的同时,把自己身体也锻炼了,真正做到了工作和生活两不误。

第三,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从小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语文,每次写的作业,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读。所以,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写。到了读大学的时候,喜欢上了刘同,深受他的影响,特别想读中文系,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特别有好感,总是会觉得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特别想选择这个专业,可是当时报志愿的时候不明白这些,后来到了大学后悔莫及。

第四,医生专业。

从小的时候,大人问我们长大以后要干什么,我们的回答出奇的相似,医生,警察。那个时候的我们,根本想不明白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现在这个年纪,我们懂得了很多,终于明白,健康才是第一位的。不说什么救死扶伤,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就好。医生,也是自己儿时的梦想,虽然这辈子再也无法实现,但是如果重新选择,我会义无反顾选择这个专业。

总之,如果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音乐,体育,美术,汉语言文学,医生等这些专业。

近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我国将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其中,数字安全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护航”数据安全

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将打通数据壁垒,为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创造有利条件,但前提是建设好数据要素安全、合规流通的平台底座,如果数据滥用、泄露,不仅会严重危害个人安全,也事关国家安全。

“隐私计算在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过程中主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实际上伴随着数据泄露、数据滥用、个人隐私受侵害等一系列安全问题,隐私计算正在从理念和技术层面为数据安全提供保障,其强调的是数据‘可用不可见’,以及强调对数据分析结果的使用,是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强调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张莉说。

此外,在张迎春看来,在统一大市场中,数据要素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之间是联动协同的关系。数据要素市场一方面帮助其他要素市场进行数字化转型,让其提升效率,最终实现其他要素市场数智化,这样统一大市场的效率才能更高。

隐私计算行业迎来新机遇

张莉认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对于隐私计算行业和企业都是一次发展新机遇。“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方面出台了不少鼓励性政策,隐私计算的快速兴起也正发生于这样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各行各业对数据安全流通需求的日益增多,隐私计算正受到越来越多行业企业的青睐,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意见》单独提出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可能会掀起隐私计算行业发展的一轮新高潮。”

隐私计算是一项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解决场景和应用问题,蕴含的市场空间较大。一方面,从隐私计算的技术市场空间来看,到2025年系统级软件销售市场将达到300亿元-500亿元。另一方面,从隐私计算应用的场景来看,由于作为基础设施,在场景应用的过程中,要保障应用场景安全、高效地持续运作,隐私计算要持续做运维。因此,市场空间巨大,到2025年将达千亿元级别。

“目前,我国正处在数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们将致力于为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做好底层基础设施建设,向全行业提供隐私计算全栈技术服务,通过安全协作的方式,力争实现多维度、多角度的数字价值赋能。”宋一民表示。


产业互联网区别于消费互联网,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生产流程有效打通,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联结,实现生产的快速响应与协同。产业互联网当前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环境基础,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企业服务行业发展不足,产业互联网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产业互联网是流量红利枯竭带来的必然进程,也是互联网行业从注意力经济转向价值经济的途径。生产领域流程复杂、链条较长,产业互联网能够催生大量的节点型服务企业,产生新的机会价值。产业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积木式概念创新,而是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显现形态,其根本意义在于对产业形态及组织方式进行打破重塑。

产业互联网与金融、制造、物流、零售、文娱、教育、医疗这7大行业结合,显现出完全不同的应用特征。金融因具备资金流、信息流双重属性,可成为其他行业建立连接的切入点;制造、物流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建立新的信息连接对于产业升级、成本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零售行业受消费互联网推动,正在向上游渗透形成更有效的流通链条;文娱、教育、医疗行业也在经历产业互联网化变革,但是行业核心环节的非标准化程度较高,产业上下游价值信号的打通仍有一定难度。

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升级是行业服务者将原有的竞争壁垒进行产品化输出的过程。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需要从自身优势领域入手,形成IT、产业、互联网的综合能力,将服务进行产品化输出。

产业互联网概述:回归网络的连接本质

产业互联网概念

对传统产业各环节改造重塑,构建新型协同网络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连接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渗透的过程,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渗透传统产业链各环节并进行改造重塑的基础上,将生产流程有效打通,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联结,实现生产的快速响应与协同。

产业互联网是突破传统产业参与主体线性信息传导与被动型资源调度计划的模式,打破产业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新的供应关系,最终向分布式、去中心化思维发展。在产业互联网的作用下,行业参与主体之间的资源与信息快速交互、响应,最终将重组产业网络并形成价值生态。


产业互联网VS消费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回归连接的本质

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并非两个相互割裂独立的概念。相反,产业互联网是在消费互联网基础上,在生产端与消费端进行连接链条的补全和重构,最终通过连接的融合,让生产信号、需求信号、价格信号能够有效传递,资金与物品实现最高效流动。


产业互联网特征:打破与重塑价值逻辑

流量红利消失下的被动转型

产业互联网驱动互联网服务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是技术与商业形态成熟后的必然,但C端流量红利的消失,在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巨头向上渗透的合理路径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以消费端为入口,以技术为支撑,以平台为载体,建立了全新的行业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互联网 科技 巨头能够沿行业供应链向上渗透,完成供给端的赋能整合,实现业务协同和生产链条延伸。与其他行业相比,拥有这样的“超级整合者”的行业,生产与消费的联系更紧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融合更快速。生产端的提升与变革也为这些整合者带来巨大的生态效应。


去中心化重构创造产业链新价值

产业互联网推动产业链去中心化并重构新的中心

消费互联网以流量和注意力经济为基础,生产链条较短、供需关系简单、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形成了互联网寡头垄断的总体格局;而生产领域的产业参与者更加多样,产业链长且交错复杂,产业互联网将多条产业链的上游资源、中间商、服务企业、核心生产企业、终端消费者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多节点的生产网络,是信息流动的去中心化过程。艾瑞认为,生产网络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产业互联网领域难以出现全局性的垄断寡头。同时,生产网络的建立将形成多个连接的关键节点,催生新的节点型价值中心。


工业时代轮转,产业互联网改变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模式

自工业革命时代开始,以流水线为基础的精细化分工和大规模生产,几乎已经遍及所有行业,形成了由供给端驱动的生产-库存-营销-消费的供需模式。这种大规模生产的长周期、高库存、缺乏个性的特征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变化且多样的经济需求。产业互联网为工业革命以来已经形成的生产-消费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通过打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连接,形成需求-供给高度互动的快速反馈机制,推动全产业链的集成和创新。


赋予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与环节重塑能力

不再以概念创新为卖点,重整上下游核心环节是根本目的

尽管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有赖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不断加速技术开发商业化进程并寻求更多技术可落地的实际应用场景,但产业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积木式概念创新,其根本意义在于以线上化、数字化为基础,改造产业形态及组织方式,优化企业生产、经营、融资模式,并加强产业协同交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网络建设乃至跨行业共融发展。

具体来看,生产环节中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内容创作、经营销售与协同管理等核心环节,均可成为产业互联网通过技术渗透改造的对象。新型技术场景、平台、管理理念等要素也需要通过融入产业互联网塑造的新型网状关系而实现落地应用。


技术融合发展之后的产业形态显像

为新兴技术落地寻找多元化应用场景与组织方式

近年来,在本轮智能革命中新生的技术产业化扩散趋势明显,各类新兴技术在自身发展迭代的同时也在不断加速融合,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规模持续增加。其中,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能够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有效连接,移动计算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使智能终端成为产业互联网的末梢神经,云计算赋予产业互联网充足的算力支撑与资源共享机制,大数据能够对产业互联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及可视化使用,人工智能助力专家系统建立、人机交互与商业决策过程,5G提升通信传输效率并加速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裂变生成,区块链构建的可追溯信任机制可以为产业互联网安全提供保障……产业互联网的良好包容性可以为各类技术的场景化应用与融合性测试提供实验土壤,以检验技术的产业应用意义与商业化效果。


技术集成至特定阶段,可催生产业互联网形态多样化

随着智能革命的逐步深入,新兴技术在自身发展迭代的同时也在不断加速融合,推动实体经济业态发展与商业创新。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以实现互联互通、跨界重塑为主要目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5G等技术载体充分集成后,借助产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加速对各传统产业的渗透迭代过程,在检验场景化可行性与验证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发展出互联化、扩散化、外部激发等产业互联网形态发展特征。未来,产业互联网各参与方将持续加码各类新兴技术,产业互联网的形态特征显像会愈加多样化,催生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产业互联网应用:价值信号的路径重建

金融:资金融通叠加信息流通双重切入

金融是切入产业互联网服务体系的较佳入口

资金具有天然的信息属性,而金融的资金融通作用需要通过产业价值传递来实现。艾瑞认为,现代金融服务与信息的生产、传递和使用的关系日益紧密,经济活动“金融化”程度加深,金融资源和信息越来越成为生产活动的必备要素。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资金的高效流动与信息的快速连接具有天然的相关性,对于数字化、信息化服务难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金融工具可能是比信息平台更有效的产业互联网连接手段。


金融服务商在向上延伸做SaaS服务有一定优势

对于缺乏数据化和信息化的传统产业,产业互联网难以通过信息打通的方式实现连接,而金融服务商本身在产业链上占有优势,是这类产业实现连接的一个有力推动者。金融服务商能够通过“支付先行”向上延伸数据+技术+资金的打包服务。艾瑞认为,金融机构在产业互联网中的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金融服务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金融服务商能够成为类SaaS服务商的综合服务角色,也可能会像SaaS服务商一样形成整个生态。


制造:生产交付与深度服务持续融合

生产协作网络使得生产即服务(MaaS)成为可能

生产即服务(Manufacturingas a Service)是制造商共同使用生产基础设施网络的产物。在实现形式上,MaaS的雏形是生产者共享制造设备(融资租赁)和制造产能(代工厂)、以及消费者即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产品(共享3D打印)来降低成本实现灵活快速的生产。随着生产网络的组织能力和灵活程度提高,欧美等国家已经逐渐形成了专业的MaaS平台,为非周期性的灵活订单提供即时生产服务。


MaaS:工业制造领域优先切入分散程度高的离散制造业

工业制造可以根据生产模式分为流程制造业和离散制造业,其中离散制造业可以根据生产规模和分散程度分为重型离散制造和轻型离散制造。目前中国已经出现的MaaS服务商,如生意帮、云工厂等,主要服务于轻型离散制造行业。而重型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行业,由于产能集中、需求波动小、生产过程难以拆分,产业互联仍停留在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连通阶段,尚未出现成熟的MaaS服务商。艾瑞认为,由于这些产业特征,工业制造领域的MaaS发展需要将信息流动与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结合,形成以生产要素(而非单纯的信息)为中心的生产合作网络。


物流:新一代服务商加速多环节磨合

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圈,实现“飞轮效应”理想态

传统物流主要以支持体系的角色存在,追求规模经济,实现部分物流节点上的体验、效率、成本的最佳。随着5G技术及物联网传感器成本的迅速下降,物联网在端到端供应链使用场景中逐渐普及,实现物流场景中的人、设备、车及货物等万物互联。进而成就行业整体的“飞轮效应”理想态。


改造成本高是即时数据化连接推进缓慢的主要瓶颈

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用户对物流成本敏感度较高,这要求物流企业进行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从降本增效的角度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物流行业货运存量大、涉及环节多、流程复杂,行业供应链的整体提升需要的车货匹配、流程可视化、供应可调度等条件,对大多数需求方来说并非必要条件,同时涉及到大规模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增加,大大侵蚀短期利润,这是影响物流行业产业互联进程的主要原因。艾瑞认为,改造成本的限制意味着物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实现必然是渐进式的,其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竞争壁垒的不断提升和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


零售:消费互联网驱动下的重生

产业互联网打破传统零售供应链流通关系

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零售的下一阶段发展将集中在中介流通环节和B2B关系网络的重建上。传统零售供应链条呈现线性状态,各参与方之间依次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多级分销商网络实现价值和供需信号传递,传递效率较低,需求信息回流通路不畅。而消费互联网带来的数据网络、供应链基础设施有可能重新建立起分散的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直接联系,形成简单且高效的连接通路。


文娱:价值链一体化过程远未完成

内容平台使消费者同时成为生产者,参与价值叠加过程

在文娱行业,用户获取内容渠道的多元化和短视频、直播等 娱乐 平台的爆发,使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内容生产的过程中。普通用户不但能通过各类工具直接制作视频,成为内容的直接创作者,还能够通过互动、d幕、投票、二次创作等多种方式影响作品内涵与创作走向。消费者作为生产者参与文娱内容生产,创建了一条去中心化的价值回流通路,使众多“素人”成为大众化 娱乐 内容生产者,更加快速、精准、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


教育:需求端复杂,易从局部切入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教育产业互联网的切入点

教育行业下游终端用户类型多,个性化需求复杂,在整个产业链上难以数字化触及,教育产业互联网化最可能成功的是从管理环节切入,实现软件及服务供应商的平台化管理。目前,教育产业仍然极度分散、各教育组织平行独立,导致优质资源配置效率很低。通过搭建专注教育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更科学地重组行业供需关系,进而改善产业成本结构。


医疗:产业互联网化仍然“步履维艰”

只有政府力量才能实质性推动医疗产业互联网

医疗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我国医疗系统由于具有强公共服务属性,行业发展受政府和社保机构的强影响,医疗资源长期供不应求,医疗机构(医院)连接意愿不强,上游供给端(医药企业)和需求端(医患病人)对产业的作用能力较弱,产业互联网化发展驱动力不足。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就医方式也在日益改善。但医疗机构、政府部门、服务企业之间存在深厚的数据壁垒,产业互联网在 健康 医疗事业中的发展还存在诸多挑战,医疗产业互联网化仍然“步履维艰”。


产业互联网行动:竞争壁垒产品化输出

机会空间和行动建议

行业分化与业务细分为产业互联网服务带来无限空间

虽然目前产业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进展不一,渗透程度总体不足。但在产业互联网的生产网络中,不同细分行业与不同业务环节的交叉能够创造出数量巨大的服务节点。这些节点内部也会进一步实现合作分工,形成新的合作网络。因此,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不断推进行业分化和业务环节细化,为服务者带来的机会空间几乎是无限的。产业互联网的终局绝不会是寡头垄断的统一市场,而是参与者多样且极度活跃的交叉创新市场。

来源:艾瑞咨询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 *** 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基础架构

一般说来,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 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本算法;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 。

区块链核心技术

区块链主要解决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因此它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四个技术创新:

1分布式账本,就是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为其作证。

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传统分布式存储一般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多份进行存储。二是区块链每个节点存储都是独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识机制保证存储的一致性,而传统分布式存储一般是通过中心节点往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

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本数据,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也由于记账节点足够多,理论上讲除非所有的节点被破坏,否则账目就不会丢失,从而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

2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3共识机制,就是所有记账节点之间怎么达成共识,去认定一个记录的有效性,这既是认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区块链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共识机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具备“少数服从多数”以及“人人平等”的特点,其中“少数服从多数”并不完全指节点个数,也可以是计算能力、股权数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以比较的特征量。“人人平等”是当节点满足条件时,所有节点都有权优先提出共识结果、直接被其他节点认同后并最后有可能成为最终共识结果。

4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以保险为例,如果说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医疗信息和风险发生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那就很容易的在一些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中,去进行自动化的理赔。

在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中,虽然交易不像银行和证券行业那样频繁,但是对可信数据的依赖是有增无减。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区块链技术,从数据管理的角度切入,能够有效地帮助保险公司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具体来讲主要分投保人风险管理和保险公司的风险监督。

参考资料:

区块链-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922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