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管控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对能源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系统。它通过对能源的实时监测、分析、优化和调度,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
主要包括能源数据采集系统、能源监测与分析系统、能源优化调度系统和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协同工作,实现对能源的全面控制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同时也可以为环保减排做出贡献。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是实现能源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当今社会,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大多数是基于人工的,容易出现误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则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对能源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的系统。通常采集能源消耗的数据,包括电、气、水等能源的消耗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后续的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显示,实时监测能源的消耗情况和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能源监测与分析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能源进行优化调度,包括节能、降耗、调峰等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这些模块的协同工作,智慧能源管控系统能够实现对能源的全面控制和管理。例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可以根据能源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节能方案,如调整空调温度、控制灯光亮度等,进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将 Web 智慧“双碳”场景进行数字孪生,有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整体场景采用了轻量化建模的方式,重点围绕智慧电网联通中的源、网、荷、储四方面的设备和建筑进行建模还原,采用轻量化重新建模的方式。支持 360 度观察虚拟园区内源网荷储每个环节的动态数据。
通过完整复现的园区能量系统,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综合管控。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建筑能效管理、综合节能管理和“源网荷储”协同运行。
不同电源之间可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有效协调,即通过灵活发电资源与清洁能源之间的协调互补,解决清洁能源发电出力受环境和气象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电网旋转备用,增强系统的自主调节能力。
利用 HT 提供的图形化组态 SCADA 能力,以线条流动的方式表达光伏从光能转化为电能、再到设备供电、储能全流程。当日超标电量、累计用电量、光照时长、辐照度分别统计,利于整合分析。利用柱状图动态显示 24 小时内的交流源出力和指令,掌握每日数据变化,提高电力调控能力。
将建筑、通信、计算机和控制等各方面的先进科技相互融合,合理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动化、信息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优质、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新型建筑。利用Hightopo双碳智慧园区内的 2D 面板对楼宇内电梯、空调、照明的能耗情况进行智慧监控,高效进行楼宇管理。
突出储能设备模型。监测各楼层运行的储能设备以及实时功率,结合后台数据的实时更新,形成知识库,需要时释放储存能量。
光伏发电原理与储能模型,对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以逻辑图形式呈现,帮助管理人员理清光伏发电运作脉络。从而对输出能量平衡调节,全面分析,保障光伏供电可靠性,提升阴雨天停电事故的应急效率。
全集成能源管理系统可全面采集供电、照明、空调和供水等各专业的能耗数据,让能耗直观可视、清晰透明,也便于分类统计。使全运营管理人员对楼宇耗能情况掌握更加全面及时,确保系统可以运行在最佳节能状态,获得节能收益。
电力物联网发展的远景形态:总结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作用和价值体现,智能电网各个环节概述了物联网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已有研究和应用基础,智能电网、透明电网和零边际成本电网3个阶段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深化提供一些思路,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若干技术挑战,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未来研究。“2020年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攻坚年,要继续以新能源消纳、电网质效提升、多元要素互联共享、互联网运营为主线,持续加大电网关键装备、大电网运行控制、5G、人工智能等两网融合核心技术攻关。”近日,在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行动计划研讨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经理、国网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继业指出。这表明,新能源消纳同样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的重要方向。
进入“十 三五 ”以来,我国新能源装机持续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准确有效地贯彻执行新能源优先调度,提前评估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准确定位消纳瓶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协同计算平台(以下简称“协同计算平台”),旨在分析新能源发电对电网运行影响、优化运行方式和新能源装机时序,为电网调度运行和 政府 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装机增长叠加消费放缓
新能源消纳仍面临较大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41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比例超过21%。 风电与光伏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省份已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 。
“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非常快,由于缺乏科学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评估手段, 难以量化分析已有的电网运行方式对新能源消纳产生的影响 ,难以对并网时序、电网检修、常规电源运行等环节进行优化,影响新能源消纳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纯表示。
依托数据平台
深化运行消纳分析
针对新能源消纳难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协同计算平台, 基于新能源时序生产模拟仿真模型 ,可实现新能源出力序列随机模拟、新能源消纳能力时序生产模拟和案例批量计算等功能,可用于分析新能源并网对电网运行的影响、新能源优化布局开发等问题。协同计算平台还通过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信息管理大区泛在互连,实现国-分-省(国家电力调度中心-调控分中心-各省电力调控中心)数据共享、数据远程同步管理以及计算结果远程校验。
“协同计算平台已成功应用到国家电网公司国调中心、华北分中心、东北分中心、西北分中心,山西、吉林、蒙东、青海、宁夏、湖南等19个省级电网, 可较为准确地评估新能源消纳能力 ,有效助力调度部门优化运行方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调度室主任黄越辉介绍,目前,协同计算平台的底层系统——新能源生产模拟系统,已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产品鉴定,认为新能源生产模拟系统中风电/光伏发电时间序列建模、时序生产模拟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能源消纳能力协同计算平台的统一建设, 首次实现各省新能源消纳情况回溯及对未来2-3年新能源消纳情况的测算 ,有利于准确分析各省新能源消纳瓶颈,对症施策。此外,协同计算平台中‘国-分-省’三级协同互联消纳能力计算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硬件分布式部署、任务分层级实时下达、数据及计算结果统一管理,兼顾流程规范性与计算效率,精准挖掘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的各项措施,有效助力电网优化运行。”
技术引领
为新能源发展提供科学规划
目前,在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组织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各省级电网调度运行人员一起,利用协同计算平台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量化分析计算,指明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的具体努力方向。
“ 利用协同计算平台对重点地区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开展全方位评估 ,量化分析阻碍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提出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扩大新能源省间交易规模、旋转备用共享等具体措施。并向 政府 部门提出引导新能源装机有序并网,新能源新增装机逐步向中东南部地区转移等建议。” 黄越辉表示, 政府 部门高度重视并落实出台了风电/光伏发电投资监测预警政策,对风光红色预警区域,停止并网申请,仅允许平价和扶贫项目并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新疆、甘肃等消纳矛盾突出的地区积极努力,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消纳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至2019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率逐年提升,新能源消纳矛盾得到明显缓解。
“由于影响新能源消纳的因素众多,各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而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揭示事物之间相关性,利用大数据挖掘可以有效量化各影响因素之间关联关系。” 黄越辉强调。
“未来,协同计算平台将在现有基础上,结合电网调度运行需求不断优化分析计算模型, 满足未来分布式电源、储能、需求侧响应的大规模发展需求 。” 黄越辉表示。
End
责编 | 李慧颖
安全帽和口罩成了他们除夕夜的标配|新春走基层一线见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