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技术与精准农业的发展思路是哪些?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精准农业的发展思路是哪些?,第1张

托普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为农田信息获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将传感节点布设于农田等目标区域,网络节点大量实时、精确地采集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等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在数据汇聚节点汇集,网络对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生产者有针对地投放农业生产资料等,从而更好地实现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农业现代化精准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的高效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应用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重要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农田土壤墒情信息获取可以满足快速、精确、连续测量的要求。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凭借其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点,已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

农业物联网工程,主要就是指农业物联网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来测量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前景肯定是一片大好啊,现在市场上做的比较好的就是河南云飞科技了。农业物联网是整个物联网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家也相当重视,抛开物联网的概念不谈,农业现代化、农机自动化,再加上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大发展,未来农业物联网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实时监测功能
通过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棚外温度与风速等数据;将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传输给服务管理平台,服务服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远程控制功能
针对条件较好的大棚,安装有电动卷帘,排风机,电动灌溉系统等机电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农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水阀、排风机、卷帘机的开关;也可设定好控制逻辑,系统会根据内外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卷帘机、水阀、风机等大棚机电设备。
查询功能
农户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后,可以实时查询温室(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历史温湿度曲线、历史机电设备 *** 作记录、历史照片等信息; 登录系统后,还可以查询当地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供求信息、专家通告等,实现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
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预先设定适合条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值可根据农作物种类、生长周期和季节的变化进行修改。 当某个数据超出限值时,系统立即将警告信息发送给相应的农户,提示农户及时采取措施。
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发展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部决定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下称区试工程),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为确保区试工程顺利进行,制定如下方案。一、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压力依然存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任务越来越重。实施区试工程,对于探索农业物联网理论研究、系统集成、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提高农业物联网理论及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一)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把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规律,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是新生事物,是多种学科技术的集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农业是个古老产业,兼具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实施区试工程,研究物联网技术在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集成、组装模式和技术实现路径,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促进农业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适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探索构建国家农业物联网标准框架体系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将为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积累农业物联网应用经验,促进农业物联网科学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尚处于尝试性起步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和建设规模明显落后于电力、医疗、环保等其它行业。各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本呈各自为战、散兵游勇式发展,点多面广,严重缺乏顶层设计,为示范而示范的现象较普遍,重复投入问题较突出,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较少。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逐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为全面、整体、系统推进农业物联网积累经验。(三)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虽然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发展农业物联网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稳定投入,系统推动的后劲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物联网效果发挥和长远发展。实施区试工程,不仅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工程项目的示范、引导和带动,能够促进社会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二、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工程目标。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研究,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标准、政策体系;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产学研和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创新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适时开展成功经验模式的推广应用。(二)总体思路。按照“统一规划、系统设计、领域侧重、统分结合、整体推进、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遵从“先集中规划后分区试验,先集中建平台后组装集成,先试点试验、积累经验后推广应用”的指导思想分步推进实施。在系统规划设计的同时,支持天津、上海和安徽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及农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分别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监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验示范,力图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模式,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标准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分阶段推广应用。(三)重点任务一是研究和部署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农业物联网重大行业应用,重点突破多源信息融合、海量信息分布式管理、智能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农业资源规划与管理、生产过程精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领域的共性的服务。二是研究和制定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行业标准。联合产学研用单位,研究和编制农业领域条形码(一维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等的使用规范,制修订一批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及传感节点、数据采集、应用软件接口、服务对象注册以及面向大田、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用等方面标准。三是中试和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装备。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重点中试和熟化动植物环境(土壤、水、大气)、生命信息(生长、发育、营养、病变、胁迫等)传感器,研制成熟度、营养组分、形态、有害物残留、产品包装标识等传感器,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装备的系统引进和自主研发,加强动植物生长过程数字化监测手段、模型研究,突破农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四是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技术应用模式。针对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电子商务、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等的监测监控,分别研发系列专用传感、传输、控制等设备,开发相应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构建全程技术体系及可持续发展机制。五是培育农业物联网产业。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路,围绕农业物联网的感知识别、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智能控制和信息服务等环节,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及相关服务,培育一批农业物联网产业化研究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六是强化政策措施研究。总结区试工程经验,研究提出促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的政策建议,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营造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良好环境。三、试验布局 围绕天津、上海和安徽农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统筹考虑行业及产业链布局,逐步实现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试点省市的整体推进。(一)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天津毗邻北京,经济和交通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设施农业发达,目前拥有高标准设施农业面积6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2万亩,规模化水产养殖小区55个,蔬菜和水产品自给率高。试验重点是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小区等开展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探索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信息化管理,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有效减少交易环节,提高交易效率。一是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环境信息采集技术产品集成应用。选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小区,探索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及可持续商业模式。二是设施农业生命信息感知技术引进与创新。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作物生命信息感知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作物径流、叶面温度、蒸腾量等作物关键生理生态信息在线获取,实现即时灌溉决策与在线营养诊断。三是设施蔬菜病虫害和水产病害特征信息提取与预警防控。融合设施环境、视频、动植物生命感知信息,引进创新设施农业病虫害和水产主要病害特征信息提取技术,实现设施农业主要作物的重点病虫害和水产主要病害信息实时提取与预警、事前防治与控制。四是探索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与服务模式。集成现有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构建设施农业物联网集成应用服务平台,面向农业主管部门、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人员、农户等提供多渠道、内容丰富的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服务;总结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服务模式。五是农产品交易流通平台。以天津韩家墅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综合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实现物流、配送、仓储高效管理,并依托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在全国的2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探索构建“产地装车、销地卸车、网上交易撮合、单品种全国互联互通”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二)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农产品主要依靠外阜输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对确保大中城市食品安全具有普遍意义。试验重点是农产品(水稻、绿叶菜、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借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条码技术,搭建农产品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全过程智能化监控,有效追溯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消费全过程信息。一是建设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物联网系统。集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生产环境信息实时在线采集技术,研究生产履历信息现场快速采集技术,开发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物联网系统,实现产前提示、产中预警和产后反馈。二是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物联网系统。在农业生产环节,建立水稻、绿叶菜等农产品田间 *** 作电子化档案,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规范管理,做到来源清楚,领用清晰,用量明确。三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物联网技术引进与创新。引进、消化国外农业物联网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相关技术基础上,研制集多种传感器、车辆定位、无线传输于一体的冷链物流过程监测设备,力争在稳定性、可靠性、低成本和低能耗方面有进展。开发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基于物流过程的实时化监测与智能化决策。四是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平台构建与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数据库,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平台,提供从农田到餐桌为主线的物联网综合应用服务,实现以追溯为核心的多方式溯源服务。培育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商业化服务模式。五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示范。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和推广从农产品生产至终端销售全程追溯的应用系统,搭建农产品产销服务信息平台。(三)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安徽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大田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服务为重点,通过远程视频监控与先进感知相结合的农情数据信息实时采集、高效低成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智能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一是建设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基于传感网数据采集,集成开发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作物苗情、墒情、病虫情以及灾情的动态高精度监测。二是建立基于感知数据的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基于信息采集点感知数据,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开发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实现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措施的智能化管理。三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基于无线传感、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农机作业质量监控终端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农机资源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调度指挥。四是构建集成于12316平台的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12316平台为基础,集成现有信息资源和各类专业服务系统,构建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情监测、生产决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机调度、市场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五是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在小麦、水稻等主产县(市、区)建设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开展“四情”监测预警、农业生产管理、农机作业调度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探索物联网在大田作物生产上的技术应用模式和机制。六是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设施蔬菜、畜牧、渔业、茶叶、水果等产业,依托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规模种养殖场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探索适合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四、条件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有序、高效推进区试工程任务,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区试工作由农业部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建区试工程技术专家组,由国家有关科研、教育系统的专家参与,负责研究制定区试工程总体技术解决方案,指导区试工程建设,研究和突破关键技术,制定农业物联网相关标准等。试点省市要成立以分管省市领导为组长、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涉农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技术专家组,负责推进本省区试工程。(二)明确工作分工。农业部负责组织制定区试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区试工程,组织专家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标准规范、共性技术和设备研究与熟化工作,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应用模式及经验推广;试点省市领导小组及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落实配套经费、推进区试工程及技术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加强资金监管及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等工作。(三)确保稳定投入。要按区试总体方案安排,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以确保区试工程整体、稳步推进。农业部负责监督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试点省市要按不少于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制定相应资金管理办法;注重积极引导有关IT企业和有实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参与区试工程,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注重商业模式的培育,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

盛夏至,瓜果熟。在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北寨红杏进入最佳赏味期;在世界休闲大会的主会场所在地金海湖镇,千余亩优质大樱桃热销;在首都物流高地建设的“主战场”马坊镇,成熟的葡萄散发出诱人的果香;在王辛庄镇,高 科技 创新型农业设施大棚里种植小西瓜作出生态农业“大文章”……

近年来,平谷区转换经营方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和乡村 旅游 深度融合,推进传统 旅游 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采摘园、农家乐、民宿等丰富的农旅资源,通过举办乡村 旅游 采摘节等活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速促进平谷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味美多汁的北寨红杏享有“中华名果”美誉。

北寨红杏销售季拉开帷幕

又是一年红杏丰收季,又是一年红杏飘香时。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享有“中华名果”美誉的北寨红杏,已陆续成熟,进入最佳赏味期。近日,南独乐河镇第八届休闲文化节暨线上红杏销售季在北寨村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桃醉平谷·尚享杏福”为主题,以杏为媒,以节会友,通过线上发布北寨IP形象,传递北寨红杏品牌故事,打响“北寨红杏”特色品牌。独乐好物区、 美食 制作区、文化展示区,向广大市民展示了南独乐河悠久的 历史 、丰美的物产、诱人的 美食 、秀丽的自然风光、峥嵘的红色记忆、浓郁的书画文化以及百姓热爱家乡、 健康 生活、感恩自然的向美、向善、向真的精神追求,全方位、多元化展示南独乐河镇农产品和 旅游 资源,进一步彰显魅力南独乐河美丽乡村和美好田园新风采。

活动现场的独乐好物区有味美多汁的新鲜红杏、酸甜可口的杏干、圆润饱满的新农村西红柿、皮薄多汁的“瓜小皇”小吊瓜、香醇的海鲸花蜂蜜以及来自峨嵋山村的牡丹籽油,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品种多样、品质上乘的农特产品“线上选购大集”。 美食 制作区的杏干窝头、巧拌杏仁都是加入杏原料制作的风味 美食 ,满足了广大市民多样的味蕾需求。文化区有镇农民书法爱好者现场作画,也有来自书画之村峰台村的书画展,多形式展现了南独乐河镇文化底蕴。通过分区分块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南独乐河镇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为广大市民描绘了一幅乐享“诗意田园美好生活”的画卷。

据统计,本次直播活动共568万人次观看。当天北寨红杏线上销售全部售罄,进一步提高了北寨红杏曝光率,拓宽了红杏销售渠道,增加了北寨红杏品牌影响力。

南独乐河镇也将积极抓住农科创与建设农业中关村的发展机遇,着力培植壮大文化 旅游 产业、生态环境产业、 养生 休闲产业,充分挖掘梳理镇域生态资源优势,形成高品质乡村服务经济发展模式,打造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助力休闲产业发展,为打造世界休闲谷注入新的活力。

六月盛夏到 山乡樱桃俏

近日,熊儿寨乡四座楼农场的樱桃进入采收季。红艳艳的大樱桃掩映在翠绿的枝叶间,满树红果挂枝头,如珍珠、似玛瑙,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果农们穿梭在漫山遍野的樱桃园中,采摘、装箱,尽情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

四座楼农场负责人介绍,主要种植布鲁克斯、红灯、友谊、美早等品种,面积有100亩。今年的收成挺好,预计产量能达到1万公斤。在坐果的关键时期,政府引进农业 社会 化托管服务,用植保无人机喷洒预防病虫害的药物,节约了人工成本,果品品质非常不错。

受疫情影响,农场的外销渠道遇到了难题,樱桃采摘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樱桃属于软质水果,极易腐烂,长时间滞销会给农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熊儿寨乡相关部门了解到此事后,积极对接 社会 化组织,与北京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携手,通过淘宝、抖音等电商平台连夜销售。通过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共销售樱桃2500公斤,解决了果农的燃眉之急。

金海湖镇临湖优质果品种植带靠山临水,土壤、水质、光照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优质果品种植,种植的樱桃风味极佳,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海湖镇樱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0余亩,年产量超过11万公斤,采摘期从5月下旬一直持续到7月初。

葡萄飘香 休闲采摘正当时

“甜、脆、香!一点不输动不动就几十元一斤的进口葡萄。采摘放心,吃着更放心,从北京城区到平谷,全程高速,40分钟就到了!”市民李先生在马坊镇河北村的葡萄采摘园说道。

又到了马坊镇一年一度的葡萄采摘季。这里种植葡萄的 历史 近30年。品种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佳。凡是市场上热销的葡萄种类,这里都覆盖种植。“乍娜”“香妃”“玫瑰香”“巨峰”“京农一号”“夏黑”,品种多样的葡萄香甜美味。很多老顾客,进入6月就提前预 订,第一时间尝鲜。“我最爱吃的就是香妃葡萄,和水果店里卖的进口‘阳光玫瑰’‘晴王’味道一样,还多出一种独特的香味,关键价格亲民,树熟啊。我爱人爱吃英城村中的玫瑰香,真是有一种玫瑰的香气,一会儿我们去摘一些!”李先生说。

马坊镇拥有近200亩的葡萄采摘园,温室大棚1694栋。这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培育出的葡萄甜度高、味道好。河北村、英城村为主要种植基地。

又到了马坊镇一年一度的葡萄采摘季,葡萄累累叠叠挂满树藤。 见雨童 摄

在马坊镇采摘葡萄,安全又放心。葡萄种植户将温室大棚建设得整洁宽敞,葡萄藤高度适中,老人小孩都可以体验到采摘的乐趣。为最大限度发挥大棚作用,葡萄棚内,还套种草莓、樱桃、鲜桃、生菜、茴香、黄瓜、水果西红柿等蔬菜果品,成为市民一站式休闲采摘的好去处。

平谷区提出“高大尚”发展路径,即农业高 科技 、物流大流量、休闲新 时尚 ,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马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严把农产品质量关,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马坊镇也是“大流量”首都物流高地建设的主战场,这里地处京津冀三省市交会节点,拥有“公铁水航”多式联运的便利条件,主动融入首都“五子联动”新发展格局,助力北京市“两区”建设。马坊镇欢迎广大市民和采购商的到来,采摘导航马坊镇河北村、英城村村委会,有专人引导。市民持北京 健康 宝绿码和72小时核酸阴性检测证明,体温正常即可进园。葡萄成熟期从6月持续至9月,中、高考生持准考证采摘还可享受优惠。

夏各庄村玫瑰香葡萄进入最佳采摘期。

眼下正值葡萄成熟的季节,位于夏各庄镇夏各庄村的果蔬基地50多个大棚葡萄已经进入了最佳采摘期,品种有自主培育的大蓝莓葡萄、玫瑰香、巨玫瑰、黑玫瑰、老巨峰等六个品种。一串串黑珍珠一样的葡萄,个个颗粒饱满,色泽鲜亮,最高甜度可达26度,富含大量的花青素,营养极其丰富,深受大家喜爱。采摘时间从6月份一直持续到9月份。

走进马昌营镇天井村葡萄大棚,一串串圆润泛红的葡萄映入眼帘,散发出来的玫瑰清香沁人心脾。

天井村玫瑰香葡萄园共有3个葡萄大棚,占地面积约55亩,主要种植品种为无籽玫瑰香,从2016年种植到现在,大约年产量4000公斤左右,可采摘可批发可零售,价格在每公斤60元,采摘期从6月初一直持续到8月底。

据悉,大棚精耕细作,全部采用无公害、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方式,大棚上下通风口安装防虫网,棚内使用粘虫贴,物理防虫不打农药;大棚内放置反光膜,使阳光均匀照射在葡萄上,提升果实颜色;秋后会在距离葡萄根部20厘米开沟处施肥,增加养分供给,提升果实甜度。采摘期过后,大棚的葡萄秧就进入“休 养生 息”的阶段,10月份开始剪枝,只留下主干,“封棚盖被”一个半月,到了12月初才会开棚,更好地促进其茁壮成长。棚内安装有自动温控设备,保证大棚内温度适宜。2月份开始定枝绑枝,3、4月份疏果,精耕细作的种植使得成熟期的葡萄皮薄肉厚、大小均匀紧凑、颗颗饱满,吃起来又清凉又香甜。

小小蓝莓果成了“致富果”

“今年蓝莓长势喜人,果实形象口感俱佳,这段时间,来采摘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鱼子山村蓝莓园负责人何文泉笑着说。走进北京绣锦亿方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蓝莓园,一株株蓝莓树长势喜人,色泽鲜艳、拇指大小的蓝莓果实已挂满枝头。阵阵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果香,令人垂涎欲滴。每到蓝莓成熟的季节,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购买蓝莓。

山东庄镇小小蓝莓果变成了“致富果”。

在核验 健康 宝后,游客们陆续进入蓝莓园,边摘边尝,他们或是携家带口,或是三五好友出行,穿梭在果园里,拍照留念,采摘品尝,尽享夏日惬意“莓”好时光。“山间风景好,空气清新,还有又甜又大的蓝莓采摘,我们非常开心。”一位游客尝到多汁醇美的蓝莓后,赞不绝口。

说到种植蓝莓的缘由,何文泉介绍道,2015年去辽宁丹东 旅游 时,了解到蓝莓收益可观,利润空间大、经济效益好,便动了心。回来后,便引进蓝莓苗开始种植。蓝莓对土壤pH值、土壤水分、透气性、排水性、气候条件等要求较为苛刻,为了种好蓝莓,何文泉又从辽宁运来300余吨有机质含量高的草炭土,这让蓝莓苗更容易在本地“扎根”。他还不断向同行请教,反复摸索,多次去丹东考察学习,逐渐掌握了技术要领,种植产量逐步提高,蓝莓品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他聘用附近的村民负责蓝莓秧的修剪、施肥等,丰果季来这里务工的村民最多可达30多人,小小蓝莓果变成了大家的“致富果”。

据悉,蓝莓采摘期从现在可持续到7月初,通过现场采摘、微信抖音等方式线上线下同步销往全国各地。园内有3万余株蓝莓,年产量在1500公斤以上,年收入可达15万左右。

科技 赋能 小西瓜作出“大文章”

走进王辛庄镇放光村广顺高效农业园区的吊秧瓜温室大棚,一排排绿枝映入眼帘,藤蔓掩映间点缀着一个个小西瓜,煞是可爱。

王辛庄镇精品小西瓜长势良好,等待游客采摘品尝。

近年来,王辛庄镇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立足自身实际,加大 科技 投入,突破温室大棚发展瓶颈,建设现代化创新型设施农业,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种类,依托城乡 旅游 资源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据了解,王辛庄镇高度重视温室大棚为主的高效农业,以精品小西瓜种植为着力点,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农业园区负责人建设小型西瓜实验棚,通过对土壤改良、水肥管理、温湿度光照等环境调节方面的全程跟踪,规划指导,运用南瓜种子和西瓜苗嫁接,改进栽培技术和品种搭配,成功栽种了超越梦想、炫彩、彩虹等20多个品种的吊秧瓜。这种小西瓜以其外观好、瓤色正、爽口甜、不裂瓜的特点,深受市民喜爱。目前,吊秧瓜长势良好,可供游客采摘品尝。

王辛庄镇以打造农业中国芯为重要发展方向,建设高 科技 创新型农业设施大棚,坚持试验示范、以点带面,不仅提高大棚种植的品种多样,也促进温室大棚设施化,种植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提质增效,促进王辛庄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

重振老品牌 “大旺务豆角”回来了

近日,在东高村镇大旺务村豆角种植基地,成片的豆角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的豆角。

“小时父母种豆角将我养大,供我读书,后来因为年轻劳动力跟不上,大旺务‘专业豆角村’的牌子渐渐消失。在东高村镇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多次提到打造大旺务豆角‘小而精’特色品牌。儿时对大旺务豆角的记忆,是我忘不掉的乡愁。”区政协委员李跃说。他积极响应政府复耕复种的号召,承包6亩地种上了豆角,重新做强大旺务的“专业豆角村”品牌。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旺务村种植的豆角远近闻名。全村有5464人,几乎每户都种植豆角,种植面积达到6500亩,每年给大旺务人带来的经济收益也非常可观。1994年,大旺务村被北京市政府列为全市10大“蔬菜生产专业村”之一,成了名符其实的“豆角村”。豆角走遍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远销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作为半山区村,大旺务村土壤以石灰岩质为主,地热资源丰富,春季地温比平原高2摄氏度左右,无霜期长,形成独特小气候,特别适合豆类的种植生产。“以前,我们都是种完小麦后种豆角,前来收购豆角的大车都排到村外去了。”耿大爷一边装盒一边说,“现在李跃要带头在村里重新搞豆角种植,我举双手赞成,大家都说大旺务的豆角又回来了。”

据悉,大旺务村豆角种植基地的豆角,主要以无架豆为主,品种有五月鲜地豆、无架豇豆、无架扁豆、无架油豆等,每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施用农家粪肥,不打农药,纯绿色生长。

“在实现富民增收方面,大旺务村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第一要务,将农户手中荒置地流转到村集体中, 探索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推动复耕复种工作,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大旺务村党总支书记李小刚介绍,“除了新鲜豆角采摘以外,后期将通过加工开发豆角果蔬脆、豆角罐头、豆角咸菜、豆角干等产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开发‘豆角宴’带动周边大旺务村耿家院子、桃花元舍等精品民宿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东高村镇加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示范镇,形成崔家庄“脆皮水果西红柿”、赵家务“京东第一葱”、南宅庄户“欧李钙果”等多个“一村一品”品牌及大旺务豆角、克头秋葵、高家庄丝瓜、东高村红提等多种“小而精”特色品牌。近万亩的“菜园子”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菜篮子”,在满足市民 健康 生活、休闲采摘的同时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下一步,东高村镇将成立镇蔬菜产业协会,在三年内加快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产后供应、人才培训、培育主体、产品开发、数据信息等“六位一体”的蔬菜销售流通体系,推动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运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环境温度、湿度、PH值、光照强度、CO2浓度、土壤温湿度、土壤EC值等参数进行精准监测

通过蜂窝智慧云平台可以是实现对环境对实时在线监测,为农事作业提供数据依据实现科学化管理种植,利用蜂窝智慧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作物生长环境(比如湿度太低自动打开喷淋系统、温度太高启动风机水帘等),确保作物生长处于最佳环境下,达到增产、改善质量、调节成长周期、进步经济效益的目的。

它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它集成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农用新材料等学科,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依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是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跨世纪工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6964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