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融 科技 成为了行业内最火热的词汇之一。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拥抱金融 科技 ,谋求转型之路,而互联网巨头们则利用场景、流量及技术等优势,成为了传统金融机构有力的赋能者。
在机构纷纷发力金融 科技 的同时,北京市恰好出台《促进金融 科技 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和《关于首都金融 科技 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 明确指出,推动金融 科技 创新发展是首都金融的战略选择。力争到2022年底,涌现5-10家国际知名的金融 科技 领军企业。
12月21日,在由北京商报社、北京品牌协会主办的2018年度(第四届)北京金融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我们邀请了五位在金融 科技 方面有所建树的企业相关负责人,他们分享了各自企业的样本案例。
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
史馨宇
供应链金融痛点的“云链”破题路径
今年4月18日,商务部等八部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推动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鼓励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旨在通过创新供应链技术和模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供给侧改革。
民生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业务定位为公司业务转型的突破点,作为全行改革转型3+3重点业务板块布局之一。民生银行也是第一个在总行设立供应链金融专业部门的银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有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融资规模持续增长要求、传统授信模式难以满足核心企业及供应链的要求等是供应链金融的痛点和难点。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企云链”)是由中国中车联合多家央企、金融机构、地方国资、民营企业,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成立的一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要通过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以核心企业开立“云信”,作为向上游供应商的付款结算方式。通过引入金融机构,为持有“云信”的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金融服务。
中企云链核心企业数量从2015年初成立之时的不足10家增长至2018年6月的150家;供应商数量从2015年的不到100家增长至超过18万家。从行业来说,传统授信模式难以满足核心企业及供应商的要求;全线上化的融资对银行各系统的联通配合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云信”融资需求主要集中在多手流转后的持有人,所以其法律关系的认定无论是保理还是债权转让,抑或票据转让,均存在一定难点。此外,由于中企云链这个项目本身作为一个平台,自有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资金规模持续增长需求,单纯的再保理融资模式受制于保理公司资本约束,未来存在一定的不可持续性也成为其发展痛点。
因此,应当借助 科技 平台、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创新技术手段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痛点和难点,实现 科技 赋能。具体来看,运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提升产业生态竞争力,以整合、联通、协同技术为基础,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面数字化管理;此外,运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数据分析的深度应用 ,包括精准客户营销、数据化批量评审模型,为客户批量深度开发、客户下沉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完善的数据化风险监控体系,实时监控、实时预警 。通过业务功能的组件化灵活配置,实现敏捷、高效的行业解决方案开发能力;通过开放平台服务能力,实现总分联动的敏捷、协同开发机制;通过智能交互技术的运用,实现更加便捷、流畅的用户体验。
2018年,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中企云链新供应链金融系统正式投产开发。民生银行为中企云链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方案其实是一个框架的投入,针对核心企业在中企云链平台中对于同名划转的需求和交易资金流动的合规性,通过民生银行与中企云链银企直连,由其向该行推送 “云信”账款清分信息,该行获得核心客户授权后根据划转明细将核心客户在民生银行开立的实体账户中的资金转账至“云信”最终持有人的指定账户。
2018年10月,该系统进行开发和测试。2019年,将进入批量客户开发、结算方案落地、融资方案优化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