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牛肉需求量表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然而我国牛肉供应量却难以满足牛肉需求量,供需缺口逐渐拉大,牛肉供需缺口将要达到100万吨以上,这种情况下活牛及牛肉价格自然会不断上涨,加之牛的繁殖速度较慢,可以说未来数年养牛都会保持不错的行情与前景。农村养牛前景虽好但要克服种种困难才可以,下面答主将简单介绍一下。
1、资金问题
当前牛价虽然不错,但养牛依旧不是暴利行业,只能赚个辛苦钱而已,以育肥牛为例,一头育肥牛在养好的情况下只能赚2000~3000元,基础建设、引种购牛、饲养成本等各项投资却要达到2万元。现在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一年怎么也可以获得4~6万元的收入,养牛数量少不如外出打工收入多,养牛收入要想与打工收入持平至少需要养20头牛,这便需要40万元的投资,可以说不少准备养牛的创业者都会面临资金难题。
2、环保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及条例规定,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在基本保护农田以外的耕地建设养殖场不再用按照建设用地或者临时用地进行审批。养殖用地虽然免了相关审批但是建场难度却更大了,因为近几年对养殖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所建养殖场必须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才可以,这便要求养殖场必须远离村庄、饮用水源等禁养区,同时建设必须标准规范能够对粪污进行综合利用,这无疑增加了养牛户的投资,对农村中小养牛户来说十分不利。
3、草料问题
牛对草料的需求量非常大,一头400斤重的公犊育肥至1300斤重出栏,期间至少需要消耗5000斤干物质量的草料,如果换算成含水量60%的玉米秸秆便需要12500斤,差不多需要3~4亩地的玉米秸秆才可以,养20头牛便需要准备60~80亩玉米秸秆。养牛数量较少只能依靠人力及一些小型设备来对玉米秸秆进行收割及加工,不过现在农作物收获季节越来越短,可能短短两三天的时间附近的玉米便会全部收获完毕,收完玉米大家就要整地了玉米秸秆便会直接粉碎到地里面,没有人等着养牛户去收割秸秆,可以说养牛户筹备草料的时间非常紧迫。
4、销售问题
当前牛肉供需缺口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商品活牛自然不用担心卖不掉的问题,然而售价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养牛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吸引屠宰场及外地牛贩子合作,自然可以卖出一个理想的价格,可农村中小养牛户由于养牛数量较少只能依靠当地牛贩子或个体屠宰户进行销售,有时候他们会联合起来进行压价,本来可以卖14元/斤,他们以各种理由只给13元/斤,这样一头牛便要少卖上千元,可到最后养牛户没有办法还得把牛卖给他们。现在尽管问题重重,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肉牛业仍会呈快速发展的势头,牛肉的价格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国人人均牛肉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一是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大。今后国内牛肉市场会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二是国的牛肉有利息及价格优势,
三 随着肉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不时健全,中国的牛肉出口潜力大。由此看来,肉牛产业将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根据市场变化的需求,今后肉牛产业的发展应树立优质优价的经营理念,靠高档的产品赢取高额的回报。一是选择适当的饲养品种。二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节约饲养成本。当地的农作物秸秆,如麦秸、大豆秸、花生藤等,通过青贮、微贮、氨化处理后,都是牛的优质饲草。
另外,还可适当种植一些优质牧草。三是注意疫病防治。四是学会研究市场,适时出栏,最好能与加工企业挂钩,这样就免除了不少后顾之忧。 选用好的品种如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等名贵牛种,其体躯高大,结构匀称,健壮威武,肉用价值高,闻名海内外以其优良的品质深得全国各界朋友的喜爱,以其丰厚的经济效益,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一条新路。
前段时间,有些地方还在忙着春耕,有朋友感慨:现在耕地的几乎都是“铁牛”——各种农业机械,耕牛已经极少再见到了。以前,牛耕地很苦,不过可以享尽天年,并获得尊重。现在牛不耕地了,只成了人的食物,也谈不上尊重了。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放过牛,也见过许多牛耕地,对如今耕牛命运的转变似乎有些忧伤。为了牛,更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实在是令人堪忧啊!
人工智能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了,现在遇上许多有利因素(超强计算机,精密机械制造技术,无处不在的物联网,等等),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智能机器人,人不用耕地了、不用做家务了,甚至也不用干活了,许多本该人去做的事情都不用人做了,那么人干什么呢?吃喝玩乐?醉生梦死?身体机能退化或者转化?那才是真的危险了……
但愿我这是杞人忧天吧!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管理和农产品安全溯源等方面。
一、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
在农业资源监测和利用领域,利用各种资源卫星收集国土资源情况,利用先进的传感器、信息传输和互联网等综合化信息监测、传输、分析平台实现区域农业的统筹规划和资源监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立的林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加州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为相应部门提供实时的资源利用信息,为统筹管理林业提供支撑。欧洲主要利用资源卫星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其中,法国利用通信卫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对病虫害进行测报。
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
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农业物联网主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先进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感知生态环境变化。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大鸭岛上海燕的栖息情况进行了9个月周期性的环境监测,采用区域化静态MICA传感器节点部署,实现了无人侵、无破坏的对敏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监测。美国、法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主要综合运用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保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生产精细管理领域
在农业生产精细管理领域,将光、温、水、气、土、生物等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布局于大田作物生产、果园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方面,实现不间断化感知、实时化决策、精细化生产。如2002年英特尔公司率先在美国俄勒冈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葡萄园。通过采用Crossbow公司的Mote系列传感器,每隔一分钟采集一次光照、土壤温湿度等数据,实时监控葡萄生长环境的细微变化,确保葡萄的健康生长;2004年美国佐治亚州的两个农场使用了与无线互联网配套的远距离视频系统和GPS定位技术,分别监控蔬菜的包装和灌溉系统。荷兰VELOS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自动供料、自动管理、自动数据传输和自动报警。泰国初步形成了小规模的水产养殖物联网,解决了RFID技术在水产品领域的应用难题。
四、在农产品安全溯源领域
在农产品安全溯源领域,利用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等来跟踪、识别、监测农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过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例如2001年起,加拿大肉牛使用一维条形码耳标之后又过渡电子耳标;2004年日本基于RFID技术构建了农产品追溯试验系统,利用RFID标签,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管理和个体识别。近年来,RFID的应用更加广泛并由此形成了自动识别技术与装备制造产业。据美国市调公司ABIresearch2007年度第一季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RFID市场为3812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已跃为全球最大市场,规模为1407亿美元。
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上市公司有福成股份(600965),此外还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听牧肉牛(832151)、荷金股份(870144)、三江并流(833723)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数据、中国肉牛养殖及深加工竞争格局数据等
产业概况
1、发展历程:行业发展走向规模化
肉牛行业不仅承载着百姓致富的希望,更是产业兴旺的动力、生态治理的关键、小康路上的引擎,推动肉牛行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受技术水平限制起步较晚,总体来看,中国的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业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产业链剖析:养殖、屠宰及加工为核心环节
肉牛行业的上游为饲料及添加剂、遗传育种等企业,中游由各类养殖,屠宰及加工企业组成,下游主要面向消费端。本文所研究的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产业属于肉牛行业产业链的中游核心产业。
饲料及添加剂企业是肉牛行业上游的主体,肉牛养殖饲料主要有:青绿饲料(青饲玉米,高粱),粗饲料(秸秆,干草)和青贮饲料(青玉米秸,各种青草)。不像生猪,蛋鸡饲料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才可以投喂,肉牛养殖过程中饲料来源相对比较广,而且加工环节也可以不必那么复杂。
肉牛行业的中游主要包括养殖、屠宰以及加工环节。三十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西部、东北、华北、华南、华中,华东都有肉牛产区。
行业的下游渠道主要是超市、餐饮酒店、农贸市场以及线上渠道等,最终的销售对象是广大消费者。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膳食质量和结构改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牛肉因其高蛋白和低脂肪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很好地促进了肉牛养殖及屠宰加工环节的发展。
产业发展现状
1、肉牛养殖情况:出栏存栏总量均有提升
近年来,肉牛养殖业发展相对较稳定。各地通过建设肉牛优势区域,加大了规模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标准化养殖小区鼓励措施,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但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与近两年来母牛存栏严重下滑的影响,肉牛养殖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母牛存栏严重下滑导致的后果逐渐体现出来。自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量跌破1亿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维持在9000万头上下波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量整体呈现震荡趋势,截至2021年,全国肉牛存栏9817万头,同比增长27%。
肉牛出栏方面,随着我国牛肉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不同于我国肉牛存栏量的震荡走势,我国肉牛出栏量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下游消费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持续促进我国肉牛出栏量的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肉牛出栏量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截至2021年,国内肉牛出栏4707万头,比上年增加142万头,增长31%,创近八年新高。
2、牛肉加工情况:产量平稳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肉牛存栏量增长的是牛肉产量的高速增长。1990年,中国牛肉产量仅为1256万吨;2005年达到71152万吨,10年间增长了47倍;此后肉牛存栏量下降的影响开始显现,全国牛肉产量明显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牛肉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全国牛肉产量698万吨,同比增长37%。
3、肉牛消费市场: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价格持续提升
——消费量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住民收入水平的不停提高,食品文化和饮食结构逐渐改善,人们开始意识到家庭饮食康健的关键所在,仅仅是猪肉产物不再能满足宽大社会消费者的需要。牛肉低脂肪高卵白,富含亚油酸,镁,铁,锌等矿物质,含有肉碱,维生素等物质,对人体康健很是有利,营养专家也主张多吃牛肉,吃猪肉和牛肉是大多数城乡住民的理想食物。
据USDA统计数据显示,从消费量来看,2019年,我国牛肉消费量超过巴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牛肉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牛肉消费量为9486吨。结合2021年我国牛肉产量及进出口规模估算,2021年,我国牛肉消费量约为930万吨。
——市场行情震荡上行
根据农业农村部牛肉价格数据,2018年以来,牛肉产品价格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对于牛肉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其实还是消费增速高于生产,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同时,牛的繁育慢、饲养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牛肉的供求趋紧。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1月,全国牛肉平均价格7718元/公斤,较上年期末价格走势较为平稳,整体保持高位运行。
4、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依旧
——肉牛养殖市场规模
从牛肉养殖市场来看,据农村农业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肉牛出栏市场价格在15万-18万元/头左右,以165万元/头的价格测算,2020年,我国肉牛养殖出栏总市场规模达到7532亿元。2021年,随着国内肉牛养殖市场的持续回暖,全国肉牛养殖出栏总市场规模约为7645亿元。
——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从牛肉深加工市场来看,中国虽然是牛肉进出口大国以及消费大国,却不是牛肉加工强国。我国牛肉的附加值非常低,且多为中低端产品,发达国家牛肉加工附加值高达30%-40%,而我国仅为3%-4%。综合我国牛肉产业消费规模以及国内牛肉价格变化,以35%的牛肉深加工率测算,2020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约为243亿元。初步估算,2021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58亿元。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优势区域规模效应明显
近年来,随着以牛肉为主的高档肉制品产品需求的增加,我国各地纷纷布局肉牛产业,出台了肉牛养殖业的相关鼓励政策,肉牛养殖在我国逐渐快速发展起来。目前,云南和四川两省的年肉牛存栏量在800万-1000万头之间,内蒙古、青海和西藏三省区年肉牛存栏量在600万-700万头之间,黑龙江、河北、山东、甘肃、青海和贵州六省年肉牛存栏量目前也达到300万-500万头水平。从区域布局和肉牛存栏量看,中原、东北、西北、西南4个优势明显的区域分布已经形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省牛肉存栏量为8803万头,占全国肉牛总存栏量的921%;云南和内蒙古分列二三位,肉牛存栏量分别为8588万头和6711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98%和702%。
由于牛肉深加工对肉牛储存条件及运输条件要求严格,因此我国多数地区牛肉深加工采集产地就近加工原则,在北方牧区以及西南重点肉牛养殖地区,我国牛肉深加工业务发展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从牛肉产量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牛肉加工发展水平要明显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内蒙古牛肉产量为663万吨,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986%;山东和河北分列二三位,牛肉产量分别为597万吨和556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88%和827%。
2、企业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加速全产业链布局
与地区养殖情况类似,由于对自然资源要求较高,我国肉牛养殖领先企业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据安格斯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存栏最多的10个规模牧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总存栏298万头,分布在45个牧场中。
在牛肉深加工业务布局方面,目前,我国牛肉深加工行业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企业投入持续加强。
第一梯队头部企业逐渐从单一业务发展模式过渡至全产业链发展,福成股份、恒都集团、听牧肉牛等入行较早企业凭借经验及规模优势已实现从肉牛养殖到牛肉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这类企业牛肉深加工产品营收均以超过亿元。
而在第二梯队,则是更多的受制于自身技术及资金限制暂未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牛肉深加工企业,这类企业通常业务规模较小,而且多以牛肉加工为部分经营业务的企业为主。其中代表企业有黑毛牛实业、荷金股份、四川嘉业食品有限公司、邵东民健肉食品有限公司等。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1、肉牛养殖市场规模低速增长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牛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牛肉产量将稳定在680万吨左右;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0%。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我国国内肉牛养殖出栏率将进一步提升,以提升国内牛肉供给,从而实现牛肉自给率的提升,前瞻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到2027年,全国肉牛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953亿元。
2、牛肉深加工前景广阔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68%左右,其中肉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17%;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求达到75%,其中肉类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到20%左右。
在多重政策推动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全球牛肉供应将恢复正常,近年来的牛肉价格高位运行也将回落,前瞻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增速平稳增长。到2027年,全国牛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达到481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肉牛养殖及牛肉深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