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提出建设SG-ERP工程,用以支撑智能电网各个环节。“SG-ERP”是在“十一五”建设成果SG186的总体架构基础上,通过平台集中、业务融合、决策智能、安全使用等理念,将发电、输电、调度等具体应用纳入到整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来。
小应用避免大损失
国家电网总信息师吴玉生在介绍信息化系统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时曾指出:“首先要坚强和智能并重;第二是强调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的全过程。”SG-ERP区别于SG186之处就在于其纳入了电力应用的全过程,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加强了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因此对建设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
中国电力信息中心教授级高工辜体仁告诉记者,他曾观察过浙江嘉兴市电力系统的ERP系统。在系统上,辖区内电线的离地高度是可以实时显示的,目的在于防止积雪过多压断电线。其原理是在电线两端设置物联网感知设备,通过感知电线两端的受力大小来测算电线的离地高度。如果高度超出警戒范围,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并通知最近的巡检人员前来检修,有效地防止了冰雪灾害天气造成的大规模断电现象。这只是ERP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方面一个极小的应用,但免去的损失却不可估量。
在便民服务方面SG-ERP系统也能发挥不小作用。国家电网山东公司的呼叫中心给辜体仁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山东公司的ERP电力营销模块中,包含呼叫中心功能。整个具有170人工坐席的呼叫中心设有巨型屏幕,动态显示5分钟以内的全省各地用电情况。投诉电话打进来的同时,人工客服可以从电脑上查询到当地的用电情况,并且通过系统与相关维修人员联系。电力营销模块和生产管理模块的流畅对接,使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大大提高了。
统一标准是关键
目前,各省市和自治区都在建设自己独立的ERP系统,如何对这些ERP统一管理和监督?秘诀就在于统一标准。以资产管理模块为例,SG186在代码统一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仍未完成。SG-ERP将在统一全国各省ERP标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过去搞信息工作的人最怕换领导,换一个领导就换一套管理办法,相应的信息系统就要重新研发,一个新的ERP系统研发出来至少要半年。”辜体仁介绍,在广州大亚湾核电站,过去就有一套财务系统,后来推行ERP,又重新建了一个新的财务系统模块。如果将两套系统集成起来,非常复杂。丢弃以前的那套,又非常可惜。最终两套系统双轨并行,但给工作带了很多不便,形成了极大的浪费。
正是根据过往的经验教训,国家电网总公司要求各分公司以后在建设ERP时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标准,对建设哪些模块、模块必须具有的功能、标准代码是什么、必须传送的核心数据等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来,先进经验的可复制性大大增强,为以后国家电网建立全国统一的ERP平台,解决各省各自为战的现状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正是这一举措,使得SG-ERP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工程。
会思考的ERP
国家电网根据此前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建成覆盖全国的特高压电网。“特高压的特点就是电压高、损耗小、传输能力大,可以把在一千甚至是两千里公里以外的电能,比如说从西部运到东部的电力中心。”西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储备丰富,而东部供需紧张,西电东输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管理和调度如此庞大的电网,必须依靠同样坚强完善的信息系统来支撑。
物联网技术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抄表、变电站检修、无人巡检等方面广泛应用,在“十一五”期间的SG-186工程中,已经能够做到采集来自物联网感知层设备的实时数据,而在SG-ERP工程中,这些数据还将被进一步分析,并且对国家电网产生辅助甚至替代决策的作用。
“特高压运行系统的信息可以反应到ERP系统,对于领导层的宏观管理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比如输多少电过去、特高压的送电量是多少,都会在ERP里面反应出来。但是ERP目前还做不到具体的调度决策。目前,具体调度都是由生产调度系统来做的。”辜体仁告诉记者。
辜体仁认为,SG-ERP在减少重复建设上同样功勋卓著,他举一个最简单的应用案例。“某地想要新修建一个电厂,于是向上级单位申请。相关负责人可以通过ERP查看当地的用电情况和电厂密度,如果离建设地点不远处已经有一个电厂,而当地的供电需求又没有那么大的话,这个电厂就没必要再修建了。ERP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科学决策。”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一、物联网的起源
物联网概念起源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而今年奥巴马就职演讲后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积极响应后,物联网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而我国官方近期对传感网(物联网的另一称谓)的多次提议表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也正是提上议事日程,同时也表明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将加快。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从推动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作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后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从长远来看,物联网有望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引擎。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战略使美国经济走上了长达10年左右的繁荣。出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奥巴马政府的“智慧地球”构想旨在找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概念应运而生。
二、物联网的营销环境发展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带来了技术的变革和创新,还不断催生出新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组织形态、竞争格局和发展模式。如今,物联网已不仅是一个概念和发展理念,我国已将物联网的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我国又推出了支持物联网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产业化标准制订,围绕物联网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政策也在紧锣密鼓地制订和完善当中。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正呈现出电信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传感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相关环节迅速聚合联动之势。
智慧城市的未来。
物联网来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不同?答案是,会让城市变得更智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
在大唐电信总裁曹斌眼中,现在的物联网只在特定范围内应用,是垂直式的物联网。未来,物联网应用将扩展到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
目前,现有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在食品安全监测、远程诊断等方面小有斩获。
在人们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领域,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传感技术进行追踪监测。对生产者来说,使用最广泛的是RFID(射频自动识别)技术。有些酒厂在产品标签中植入一个RFID芯片,记录这瓶酒是哪天在哪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酒精度是多少,甚至在数据库里还有这瓶酒生产的很多数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种种应用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
三、物联网--产业“新贵”
如果说过去的20年是互联网时代的话,现在我们正携手走入物联网的新时代。7月底刚刚发布的《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中指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物联网产业链条的雏形目前已基本形成。报告认为,我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这个日渐成熟的新兴市场中寻找商机。
物联网专业的风起云涌,从一个侧面投射出物联网这个“新贵”行业的潜在价值。在业内人士看来,物联网已成为国际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预测,未来10年,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可达4万亿元,产出将达8万亿元,物联网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
中国电子商会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刘曙光认为,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引擎,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对提升我国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亿万商机一触即发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当前,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加大这方面投入,研究开发新技术,力图占据领先位置。我国也将这项技术发展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专家王汝传教授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专家预计,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在国内市场,据易观国际预测,仅“产业排头兵”RFID市场领域,2009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而因此催生的电信、信息存储处理、IT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市场等等,更是潜力惊人。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也有专家指出,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可提高管理效率与资源使用效率。据测算,如果给2万台配电变压器配上传感器,一年可降低电损12亿千瓦时。种种便利,都是将传感网技术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之后的必然成果,成为人类社会迈向更加高效、智能的信息社会的一大特征。
大物联网召唤新商业模式:从各自为阵到全盘互通,视野拓展、格局骤扩的同时,大物联网概念横空出世的背后也必然召唤着新商业模式及推动矩阵的构建。
国金证券分析师陈运红表示,物联网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固话宽带的普及是物联网海量信息传输交互的基础。而目前3G在中国刚刚起步,普及尚需时日。
他认为物联网架构建立需要明确产业链的利益关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而在新的产业链推动矩阵中,核心则是明确电信运营商的龙头地位。
“信息通路的基石和脉络作用是最为核心的部分,”陈运红认为,借此运营商能将其影响力贯穿这个产业链。相比RFDI、传感器等单个的微观产业链,运营商在大物联网架构中的作为空间将大得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