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探测距离缩短一半,RCS就需要减少为原来的1/16
比如某型雷达对3平米RCS战斗机目标的探测距离是200公里
那么对0065平米RCS探测距离为767公里
四次方率是个理想公式,是仅有很低白噪声干扰情况下使用功率门限过滤时的探测距离。实际上在战场ECM环境下四次方率用于描述对RCS<01M^2的目标不是很合适,探测距离随目标RCS减小而缩短的速度比理论上要快。
四次方关系是由基本雷达距离公式得出的,是雷达制定距离性能的重要参照之一。局限性是仅考虑了雷达机内平均噪声电平,实际使用中要加入具体的修正,以及虚警率等必须注意的问题。
专用的连续波发射器可以用到占空比100%,因为发射器不考虑接收,不需要作1/2时间收,1/2时间发。机载雷达用的准连续波实际是高脉冲重复频率波型,占空比只能接近50%,如狂风ADV用的AI24,其远距探测即使用高占空比的准连续波。
E=[PGRCSLT]/(4pi^3R^4)]
E:接收能量
P:发射机功率
G:雷达天线增益
RCS:目标雷达截面积
L:信号波长
T:目标被照射时间
R:到目标的距离
相控阵指的是雷达的天线形式,以相位或频率扫描的电扫描天线代替传统的机械扫描天线。连续波、单脉冲等则代表雷达的工作体制,代表雷达以何种方式工作,和天线形式无直接联系。
占空比一般由雷达类型决定,收发共用同一天线的脉冲雷达占空比在50%以下,收、发天线分置的连续波雷达占空比就是100%。战斗机雷达和大部分搜索雷达为收发共用的脉冲工作方式,不论采用机械扫描天线还是无、有源天线,占空比均小于50%,大的接近50%,小的只有千分之几。
你的问题中RCS降低了10^(-4),计算下来理论上应该是距离缩短到1/10,即20km才对。原始数据可能有问题。
rcs雷达散射截面积是目标在雷达接收方向上反射雷达信号能力的度量。一个目标的RCS等于单位立体角目标在雷达接收天线方向上反射的功率每单独立体角与入射到目标处的功率密度每平方米之比。
rcs雷达散射截面积的特点
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的一些特性可用一些简单的模型来描述,根据雷达波长与目标尺寸的相对关系,可分成三个区域来描述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积,瑞利区在此区域目标尺寸远小于信号波长,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与雷达观测角度关系不大与雷达工作频率的4次方成正比。
谐振区在此区域波长与目标尺寸相当,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变化范围可达10dB,同时由于目标形状的不连续性,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随雷达观测角的变化而变化,光学区在此区域目标尺寸大于信号波长,下限值通常比瑞利区目标尺寸的上限值高一个数量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