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国际机场有T1和T2航站楼,应该去T2航站楼2F接机,2F有2个到达大厅,一个国内到达大厅,另一个国际到达大厅。
如果你没见过你的客户,可以事先在一张纸上用较醒目的字体打印上他的名字,你举着就是了,对方看到自然会和你打招呼。
扩展资料
站在浦东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大厅内,很少有人真的了解,这座每年客流超过6000万人次、年起降飞机超过45万架次、拥有2座航站楼4条跑道的机场,还囊括着107家航空公司、200多家商店及出租车公司、一关三检等政府部门,究竟是一种怎样复杂的存在。
“让所有乘客满意出行”这一目标看似简单,却需要两座机场内数百家单位、近8万人的通力合作。正因此,当上海机场年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时,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和总裁景逸鸣都对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心情:“喜悦瞬间而过,压力扑面而来。今后的上海机场,不能再以量来取舍,而应开始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为满足上海世界城市的发展需求,上海空港改扩建工程正不断加快。2017年底,虹桥东区改造将完工,新的T1航站楼将在交通、设施、流程等实现全方位提升;2019年上半年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投运,以世界最大单体卫星厅为首的近20项工程,将使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增长至8000万人次。
“机场硬件设施的提升,随着上海城市经济发展需求而发展,但机场建设成就与旅客的感受、要求是不同的,这也是机场必须面对的问题。”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说,当上海空港年客流量过亿后,机场的思维方式也应随之向世界级机场的理念过渡,机场外延的扩建与内涵服务的提升缺一不可。”
若将机场硬件扩张视作“看得见”的机场,那么,服务、软件的提升则将造就一座“看不见”的机场。后者可能更加重要。
“1亿客流是成绩,也是压力,机场的运营面临极大挑战。”在景逸鸣看来,“首要考量的是安全,既包括飞行安全,也有地面安全,这是航空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机场存在的价值。”“安全,永远没有尽头。”李德润说,上海空港在安全上的投入可谓不惜成本。
研制部署长达27公里的国内第一家物联网感知机场围界防入侵系统; 研究建设我国首条智能跑道,浦东机场第四跑道下的光缆长达2万米,能记录每一次航班起降微小的温度、湿度变化;建设国内首家机场协同决策系统,使上海空港全系统可靠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上海空港正在探索业务结构、资本结构及治理结构优化,在景逸鸣看来,“能不能借助金融思维,进一步确保安全运行管控的合理性,在效益与安全之间找到最大化平衡,使不惜成本也变得更加有效,对安全的追求,怎样都不为过。”
如果将公众对上海民航最关注的话题排序,前3位中肯定有一条——准点率。
“越大不一定越有效率,尤其是超大机场的规模效应,会将任何一个点的问题呈几何级放大,往往比中小型机场更容易积累问题。”李德润说,“上海由于土地资源受限,集约化是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品质,这对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航班准点率。”
景逸鸣曾对一架过站航班的全流程进行调查,发现在过站2小时内,共需16个节点的顺利交接才能确保航班准点,“当时我们将抓航班准点率作为突破口,航班正点可以成为一切工作的目的,也能成为考察全流程效率的手段。在各个系统之间,机场可以肩负起运行组织协调的责任,将各个组织的运行效率不断优化。”
技术基础与服务细节更是两大决定性因素。“比如飞机在场内滑行时间过长问题,浦东机场目前还未实现就近起降,机场空管还需要目视滑行,国外的经验能不能借鉴”李德润说,
正在推进的“虹桥机场绕滑项目”,可以减少飞行穿越占用跑道的时间,包括规划调整和建设快速出口滑行道,选址并新建下滑台等导航设施,改造跑道助航灯光系统等,为管制人员提供更加灵活的运行指挥方案。
此外,浦东机场将建成贯通T3滑行道南侧的L滑行道,减少飞机滑行中的连续弯道,进而破解大型枢纽机场飞行区面积增加与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
“两年前我曾去美国达拉斯机场考察,达拉斯机场有7条跑道,却能有条不紊,规范起了很大作用。”景逸鸣说,目前我国飞国外航班都已通过FAA(联邦航空局)标准,但国内航班还没有实施;虹桥机场2条跑道是我国第一组近距离跑道,间距仅365米,但在目前运行标准中还只能以一条跑道规范,效率大大受限。
“作为国内首个旅客吞吐量过亿的城市机场体系,上海机场运行面临的问题往往在国内没有规范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依靠自己的探索和创新。”李德润说,
“上海所在的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9的空域资源,承担着全国1/3的空运量,空管人员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空域资源紧张、天气因素叠加等导致准点率提升困难,但并非没有改进空间,能否借鉴自贸区精神,勇于突破,制定具有上海机场特点的运行规范和服务标准,打造与枢纽特点相匹配的运行产品和服务品牌,这需要行业共同探索。”
参考资料:人民网▬客流量破亿 上海机场如何建设“看不见”的机场 、
百度百科▬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