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物联网吗?

你了解物联网吗?,第1张

物联网迟早要落到实处,现在主要是试点阶段,2015年后略有规模发展,2020年后将逐渐普及。

针对目前的大多数物联网相关公司来说,硬件、软件是基础部分。
以下仅供参考:

物联网体系结构分三层
1、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与采集,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各种传感器(如温度感应器、声音感应器、震动感应器、压力感应器)等。
2、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用于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
网络层解决的是传输和预处理感知层所获得数据的问题。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各类专网、小型局域网等进行传输。
网络层中的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网数据的存储、查询、 分析、挖掘和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数据决策的理论与技术。
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将是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中众多应用的基础。
3、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结合行业需求,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结合行业需求实现行业智能化。
物联网应用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物联网的应用可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和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体现,软件开发、智能控制技术将会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联网应用。

回答: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一、简介:

物联网示意图

1、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2、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3、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4、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二、定义

1、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2、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原理: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等各种信息,通过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扩展资料:

物联网的应用

1、智能家居

物联网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家中无人可利用手机等产品客户端远程 *** 作智能空调,调节室温,甚者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全自动的温控 *** 作;通过客户端实现智能灯泡的开关、调控灯泡的亮度和颜色;插座内置Wifi,可实现遥控插座定时通断电流,甚者可以监测设备用电情况等。

2、公共安全

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美国布法罗大学在2013年就提出研究深海互联网项目,过特殊处理的感应装置置于深海处,时分析水下相关情况,洋污染的防治、海底资源的探测等。

3、智能交通

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应用比较成熟。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高速路口设置道路自动收费系统,免去进出口取卡、还卡的时间,提升车辆的通行效率;公交车安装定位系统,及时了解公交车行驶路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766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