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前面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碑坊装点,宛若仙境。其景观始建于晋,兴于唐,基本建成了从沅江畔到桃花山的建筑群。宋代大盛,元末毁于火。清代重建。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
桃花源原题楹联很多,惜几经沧桑,大多已付劫灰。民国时期尚存古木刻楹联30余副,匾额实物l4方。及至90年代后期,保存完好的自古至民国时期的木刻楹联实物物21副,匾额实物11方,均分别悬于有关景区景点。其中有明显款识者多为民国时期实物,少数几副(方)无款识实物,据考远不过明,清联匾。但现悬於桃花源内的全部35副古楹联和l4方古匾额,其集句和题句均为明、清和民国名土原作,其中原物已佚者,由后人(包括今人)重书重刻而成实物。这些楹联匾额文字优美,意境隽永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极高,深得游人喜爱和玩味.
对联
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劳鸣勋题桃花源
桃花流水窅然去;
嬴颠刘蹶了不闻。
——吴恭亨题湖南桃源县桃花源
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
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
——白雉山题湖南桃花源
秦可避欤,车同轨,书同文,神州万里皆王土;
今何世耶,魏也好,晋也罢,国史千秋颂盛朝。
——羊春秋题桃花源
客来亚非欧,留连流水桃花,何处可寻彭泽令;
世非秦魏晋,幸福垂髫黄发,尔今不异武陵人。
——王尹宙题桃花源
说什么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浪水落花。
吴恭亨题桃花源桃源洞
金鸡:传说中的神鸡。东方朔《神异经·东方经》:“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
桃花山牌坊
桃花山牌坊,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牌坊雄踞在桃花源主景区东端。高168米,宽268米,中空净跨12米。具有宽绰的跨度、秀美的雕饰和雄浑的气势,集古今彩饰艺术和南北古建筑风格于一体,誉为目前我国横跨国道最大的“中华第一坊”。传说这里是人间和仙境的毗邻之处。坊内即是桃花源仙境。
楚国山川周甲子;
秦人鸡犬汉桑麻。
——佚名题桃花源牌桃花山坊
红树青山,斜阳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甘澍题桃花源牌桃花山坊
二门
山鸟似犹啼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
——吴恭亨集陈士本、崔护句题桃花源二门牌坊
桃花流水杳然去;
赢颠刘蹶了不闻。
——吴恭亨集李白、韩愈句题桃花源二门牌坊
且欲近寻彭泽宰;
至今传者武陵人。
——吴恭亨集韩愈、崔曙句题桃花源二门牌坊
桃花观
桃花观踞挑花山主峰天尊崖上,为湖南省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唐代。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湖广巡抚郭显忠重修,名大土阁。后几度倒塌。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重修。民国元年(公元l912年)毁于火。民国三年(1914)复建,改名桃花观。避“古隐居子之堂”以祀陶渊明。惜白蚁危害,濒临倒塌。先后于1974年,l977年两度维修。整个建筑分山门、前厅、正厅3部分。山门内有罗汉松分植左右,高10余米,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前厅两旁有“蹑风”,“玩月”二亭相对,正厅左墙外有“息机别馆”。
秦时明月;
洞口桃花。
——佚名题桃花源桃花观
月明松下房栊静;
春到人间草木知。
——佚名题桃花源桃花观
桃花源中古迹好;
芙蓉国里英雄多。
——王首道题桃花源桃花观
问俗已非避秦世;
爱奇愿作住山僧。
——吴恭亨题桃花源桃花观
神仙有无花不语;
秦汉兴亡山旁观。
——吴恭亨题桃花源桃花观
秦汉兴亡付流水;
神仙消息问桃花。
——杨瑞鳣题桃花源桃花观
木秀泉清,山水有情皆佳境;
年丰人寿,海天无处不桃花。
——刘祖荣题桃花源桃花观
荒途横古今,先生高步窘宋代;
禁山开秘宇,武陵樵客出桃源。
——罗润章题桃花源桃花观
绝境此何来,版图原非刘氏土;
避秦电休问,世家本属晋时人。
——余良栋题桃花源桃花观
欲觅桃源,须招渔父重来,指点当年蹊径;
若评政事,应请秦人外出,衡量今日世情。
——佚名题桃花源桃花观
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
欲寻彭泽宰,问田园安在,唯桃花流水依然。
——夏受祺题桃花源桃花观
无怪倏焉而秦,倏焉而汉,但与君谈笑移时,便成旦暮;
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得此地栖迟毕世,即是神仙。
——蔡绍襄题桃花源桃花观
七尺似飘蓬,那管烽烟未熄,饥谨频臻,聊借金樽酬旧雨;
三生寻隐迹,问今秦叟何栖,渔郎焉往,醉将莲影认桃花。
——神州浪子题桃花源桃花观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罗润章题桃花源桃花观
卅六洞:道家所称的“三十六洞天”。渊明记:陶渊明《桃花源记》。辋川行:王维《桃源行》诗。唐代诗人王维,有别墅在兰田辋川。行:诗的一种体裁。太白序: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也有人说指《奉饯十七翁州四翁寻桃源洞记》。昌黎歌:韩愈《桃园图》诗。韩愈尝以昌黎自谓,世称韩昌黎。五百年:从秦至东晋太元中,历五百余年。鹿亡秦:《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蛇兴汉:《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曾在丰田泽中斩白蛇。鼎争魏: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魏国统一中国。瓜分晋:西晋被匈奴所灭,东晋偏安一隅而存,时有许多小国,瓜分晋朝土地,总称十六国。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呕者:呕心沥血地感到伤心的人。
试放眼观,天下托迹处,何必仙,何必桃花,皆逍遥游哉,窃尝读陶先生记文,高士病,太守迷,离离奇奇隐自明,胜国无二心臣子;
作洁身计,此中避秦人,不知汉,不知魏晋,亦等闲事耳,请与看武陵郡今日,车书同,赋税简,灏灏噩噩穆然见,圣清大一统版图。
——吴恭亨题桃花源桃花观
桃川宫
桃川万寿宫,始名桃源观,为桃花源最早建筑。《常德府志》(嘉靖版)载:“桃川宫,晋人建”。桃川宫至唐代已初具规模,宋明两代,规模已有极为宏伟,宋代修五百仙人阁,新建景命万年殿,增创武当行宫。明人邢祚允《仙人邑里集》云:“因地高下为梵宇,凡千三百余楹”,民间传说的“四十八层庵,走马关山门”都是描写桃川宫当时的盛况。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宫墙,万千香客信徒日日膜拜于观中,一时香火之盛,独步天下,致使桃花源成为我国古代四大道教胜地之一。惜所有宫观,元末皆毁于兵火。后虽修复,规模大不如前,明末,沿江所修复寺庵,远胜又毁于兵燹。清代桃源山泠落不堪。1993年修复竣工的桃川宫上宫,规模于前,道观宏敞,古木垂荫,水咽笙簧,云连屏障,望之蔚然深秀。今重开道场,又燃香火,实为桃花源修复史上的一大盛举,对弘扬民族文化、光复道教圣地具有重要意义。
谁说桃花轻薄?看灼灼其华,为多少佳人赠色,滴清清玉露,羡万株艳蕾流霞,无何春去莫飞,终究鸾枝坠果,于是平仲设谋,东方窃窦,王母宴宾,刘郎题句。况核仁制药,能疗痼疾佐歧黄,条干充刀,可借印符驱厉鬼,准握天机珍丽质,也知季节让群芳,寄言秋菊冬梅,慎勿盲从徒毒友;
我夸福地妖娆,眺青青之岭,添哪些琼阁浮云,有濯濯明湖,收十里嘉林入画,似新尘消宇净,因恩驾鹤凌空,难怪闻山揽胜,高举怡情,秦村访友,碑院挥毫。若清节复生,定唤渔夫回绝境,灵均再世,必歌今日过前朝,莫悲红雨落幽溪,又续风骚垂奕叶,方信凡夫俗子,不须羽化亦登仙。
——昌世军题桃花源桃川宫
集贤祠
祠始建于唐初,原名靖节祠。明末清初,以奉祀王绍、李白、韩愈、苏拭诸先贤,改名为集贤祠。1985年祠内新塑淘渊明像一尊。厅堂正面壁上嵌有《桃花源记》石刻,两壁悬书画多幅。
磨镌六代斯文在;
歌呼四山明月生。
——麻维绪题桃花源集贤祠
渔樵仙隐,传说纷纷,使胜迹增添浪漫色彩;
唐宋元明,骚人济济,为名山撰写锦绣诗篇。
——刘祖荣题桃花源集贤祠
靖节祠
门前学种先生柳;
岭上长留处士云。
——佚名题桃花源靖节祠
无依柳色还思晋;
有托桃花巧避秦。
——佚名题桃花源靖节祠
先生岂必因桃源而重;
此地固应较栗里为佳。
——蔡绍襄题桃花源靖节祠
高风亮节,堪历代师,聊酌寒泉荐秋菊;
硕德哲人,应百世祀,特立祠宇镇名山。
——刘祖荣题桃花源靖节祠
悼皇舆败绩,效列子之御风,斯为健者;
哀民生多艰,思至德于上古,是谓圣人。
——刘祖荣题桃花源靖节祠
桃花原薄命,得先生作记,留传千秋不朽;
晋代此高人,俾后学闻风,兴起百世之师。
——赵士逢题桃花源靖节祠
撰出一篇文配享此山,当日功臣,应推桃花渔父;
耻为五斗米臣事异姓,先生晚节,合谥禾黍顽民。
——吴恭亨题桃花源靖节祠
无怪倏尔而秦,倏尔而汉,到此地小坐片时,便成旦暮;
看来何必有洞,何必有花,与诸君清谈半晌,即是神仙。
——余良栋题桃花源靖节祠
高举阁
在桃花源八景之一的“归鹤圆蜂”—玄鹤蜂的最高峰障山(桃花山最高峰)上,唐代建有高举阁,阁名系据陶渊明《桃花源诗》“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而得,后不知毁于何时,刘禹锡有诗云:“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又云“遂登最高顶,纵目还楚泽。平湖见青草,远举连霞赤”。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知县余良栋全面修建桃花源时,重建此三层古阁,由于此处地势最高,登时险绝,所谓“山幼石蹬颇曲折,数十百级缘若鼠”者即指此。现阁于1988年中央拨款开工重建,于1990年完工,规模远胜于前。登阁四顾,绿围翠绕,沅水如带,桃源胜景,尽收眼底。
振衣千仞冈;
濯足万里流。
——刘祖荣题桃花源高举阁
此为天下名山,仙去瞿黄,民留怀葛;
我是道中别派,内宗孔孟,外法老庄。
——修梅李道人题桃花源高举阁
金乌西坠,叠嶂重举,演染出多般彩绘;
紫气东来,群山万壑,蕴藏有无限生机。
——刘祖荣题桃花源高举阁
东盼洞庭水,西顾辰龙关,南眺乌云界,北指五雷山,登高望远,乘化奚疑,叹彼苍生无极;
春游桃树林,夏赏荷池月,秋醉菊花酒,冬咏寒岁竹,即景抒怀,及时当勉,知吾生也有涯。
——刘祖荣题桃花源高举阁
水府阁
原名黄闻阁,位于桃花源黄闻山顶,始建於明代,祭祀玉帝,观音和杨泗将军。。清光绪年间(1875--l906年)重建。1961年倒塌,l992年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按原貌修复。阁为四层,高36·3米,占地1740平方米,为重檐歇山式结构,宝顶辉金,鸭吻啄空,巍然临江,气势恢宏。
日出千人拱手;
夜归万盏明灯。
——桃花源水府阁
漳江阁
秦时明月;
汉上清风。
——郭兰生题桃花源漳江阁
杯醉菊花,赤县近寻鼓泽宰;
水流桃洞,碧山栖息谪仙人。
——桃花源漳江阁
三载此栖迟,寻得道士种桃,洞口春风应笑我;
一杯聊共醉,还羡高贤采菊,篱边秋色最宜人。
——桃花源漳江阁
豁然轩
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取《桃花源记》“豁然开朗”句意为名。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桃源县知事杨瑞鳍“别有洞天”额。亭因年久朽坏,1983年湖南省文化厅拔款重修,砖木结构,面积65平方米,游人至此。顿生“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感觉。
山中无魏晋;
洞里自桑麻。
——刘祖荣题桃花源豁然轩
偶闻黄发石中语;
时有白云衣上生。
——刘泽矩题桃花源豁然轩
衬秀轩
问俗已非避秦世;
爱奇原作住山僧。
——岩村题桃花源衬秀轩
西笑堂
秦汉兴亡只瞬息;
瞿黄事迹自神仙。
——佚名题桃花源西笑堂
延至馆
馆处归鹤池。因陶记“各复延至其家”句得名,不知始建于何时。半倚青山半出湖,树皮为顶竹为壁,建筑别致,古趣盎然。馆后高坛流霞,钟鼓声声;馆前池水荡碧,鱼草相乐,传说渔郎被秦人延请,于此盘桓数日。游客到此,恍若极乐世界;秦人作食,不妨一尝。
岚铺山外翠;
花放洞中春。
——刘祖荣集句题桃花源延至馆
非一个渔父到此漏言,不知刘项,宁知魏晋;
愿诸公贵人相对饮酒,但话君臣,莫话神仙。
——吴恭亨题桃花源延至馆
水源亭
始建于明嘉靖中(公元16世纪20年代),后倒塌。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l709年)修复,名伴霞亭,后又倒塌。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继建,题曰水源亭。1963年因白蚁危害,复又倾倒,仅存石凳、石桌。1982年重修单层石柱木顶六角凉亭,每角翘龙首,亭额悬挂“水源亭”木匾。
山若有灵应识我;
水如无意莫回头。
——佚名题桃花源水源亭
潭水有情澄俗虑;
桃花无洞亦仙源。
——黄性一题桃花源水源亭
洞辟几时,问桃花而不语;
亭蹲一角,对潭水以怀情。
——李维昺题桃花源水源亭
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
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
——曾昭寅题桃花源水源亭
问津亭
传为武陵渔郎问津之处。位于桃花溪口黄闻山麓。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知县余良栋曾于此建亭,以陶记“后遂无问津者”句命名,并立“问津处”石碑于亭内,碑极高大,石质坚硬,书法遒劲,游者多喜摩读。亭不知毁于何时,仅有“问津处”三字石碑,后重建,规模大于旧亭。亭携江枕流,倚翠望绿,据有山水之胜。游客登临,寻古探幽之情油然而生。
渔父不来,桃花何处;
空亭独坐,流水自闲。
——岩村题桃花源问津亭
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
水源宛在,偕太守常类问津。
——曾昭寅题桃花源问津亭
万劫犹存,世上蝼蛄忘岁月;
一尘不到,洞中鸡犬亦神仙。
——佚名题桃花源问津亭
探月亭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落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髫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杨集三题桃花源探月亭
玩月亭
桃花观右例有玩月亭。亭以唐代诗人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挑照玩月》苗为名。此亭不知始建于何时,为具有民族风格的四方形两层建筑物。现为1964年仿旧复建。亭前银杏挺拔,紫薇毓秀,别侥风韵。紫薇俗名痒痒树,抚其干,枝叶动摇,为桃花源一绝。
飞羽觞而醉月;
眄庭柯以怡颜。
——刘祖荣题桃花源玩月亭
既出亭
既出亭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以陶记“既出,得其船”句命名。亭位于涧右石崖上,翼然高耸,势欲奋飞。四周古木森列,苍翠阴蔽,非亭午不见天日,此地溪壑幽窄,涧流狭窄,山径崎岖,环境清绝,可称游览胜地。
幽谷花开,一路落红铺地;
仙洞云锁,两山新绿蔽天。
——刘祖荣题桃花源既出亭
御碑亭
内有石碑,上刻有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诗二首。据传,昔在北京圆明圆内,辟有仿桃花源景致的“武陵春色”,极得乾隆皇帝喜爱,所以他写了二首诗,以寄寓他对祖国秀丽河山与美妙传说的向往心情。光绪十八年(1892),县令余良栋为之勒石,并如此建御碑亭,亭前是御碑池,碧波荡漾,高山明境,风景奇佳。
花笑欲留人,一池春水琉璃滑;
鸟歌如迎客,四周山色画图开。
——佚名题桃花源御碑亭
寻契亭
在靖节祠下,以陶诗“高举寻吾契”句命名。
神游太古,哀生灵之涂炭;
事记亡秦,寓深意于桃源。
——刘祖荣题桃花源寻契亭
高蹈风尘外,以闲云野鹤为友;
远想羲皇前,与无怀葛天卜邻。
——刘祖荣题桃花源寻契亭
佳致碑亭
桃源佳致碑,在距桃花源半公里处。碑原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题,原碑字迹已被时光剥蚀无存。现碑为明万历三年(公元l575年)湖广巡抚赵贤补书,隶书3行,正文“桃源佳致",字径47厘米,上款:“唐刘禹锡题,明赵贤书”,下款:“光绪二十年余良栋重修”。碑高240厘米,宽1l5厘米,厚26厘米。1980年重修碑亭,置碑于内,保存完好。
桃源佳致传佳话;
武陵春色艳春霞。
——刘祖荣题桃花源佳致碑亭
奇迹隐五百,渊明秉笔开生面;
往事越千年,梦得书碑揭大观。
——刘祖荣题桃花源佳致碑亭
桃源佳致亭
欲问桃源只此是;
后来图画了非真。
——吴恭亨集句题桃花源佳致亭
磨镌六代斯文在;
歌呼四山明月生。
——佚名集中兴碑字题桃花源佳致亭
方竹亭
原名桃川八方亭。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建。为八方形三门四窗砖木结构,亭高6米,墙厚1米,内为穹窿顶,内有碑刻6方。亭旁方竹摇曳,青翠欲滴,为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即以此得名。民国末年,方竹被砍伐殆尽,从l950年起,经过精心培植复苏,进而勃发生机。亭处业林口,其前后左右,修竹与佳木兢茂。流水并孔鸟和鸣。
竹影分棋局;
桃花奠酒盘,
——佚名题桃花源方竹亭
扶危持颠赖彼相;
内圆外方惟此君。
——刘祖荣题桃花源方竹亭
松间泉度笙竽响;
竹里风来鸾鹤鸣。
——刘祖荣集岳金楼句题桃花源方竹亭
乘兴访仙家,带得黄尘入幽谷;
不须询甲子,笑嘑村酒醉桃花。
——李元燮、张警题桃花源方竹亭
伴霞亭
窃怪当日仙人,犹思渔父;
遍寻此中村落,不见桃花。
——岩村题桃花源伴霞亭
蹑风亭
亭得名于陶诗“愿言蹑轻风”旬。1914年,桃源知县杨瑞膻建亭,内外壁间嵌有历代名人诗文石刻。亭左平台下有仙葡萄一架,传为吕洞宾手植。亭为四方形两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宝顶耀金,玻璃呈碧,鸱吻啄空,雕粱飞丹。厅内正壁立有桃花石《桃花观序》碑,介绍了该观几度兴废的经过。内外壁间嵌有历代名人诗文石刻。亭楼有游廊,内没桌凳,以供游人憩息。品若对奕,各从所好。凭栏远眺,桃花山西峰古木扶琉,如天然画屏;俯视修竹万竿,摇曳多姿。
怀良辰以孤往;
和埃风余上征。
——刘祖荣题桃花源蹑风亭
山若有灵应识我;
水如无意莫回头。
——曾杰题桃花源蹑风亭
遇仙桥
原为横卧涧上的自然岩桥。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桃源县主薄孙廷蕙修成石拱桥。清末。湖广提督俞益谟于桥上修遇仙亭。1983年因桥左侧滑坡,将亭压倒,后由湖南省文化厅拔款修复。饰以龙脊敖角,并置长凳于两侧以憩游人,桥两端各立石碑一方,供游入观赏。桥下菖蒲业生,松竹复阴,溪流潺潺,游人至此,遇仙之期冀油然而生。
飞桥依绝壁;
仄磴锁苍烟。
——刘祖荣题桃花源遇仙桥
开口说神仙,是耶,非耶,其信然耶,难为外人言也;
源头寻古洞,秦欤,汉欤,将近代欤,欲呼樵子问之。
——刘再青题桃花源遇仙桥
问路桥
自既出亭走过两座小桥,沿溪曲折而下不百米,便到了问路桥。由陶记“既出,得其船,便扶问路”句命名。桥跨桃花山东涧,桥头悬岩百丈,古木挺立,葱葱郁郁,极为清幽。相传为武陵渔人辞出所经。清光绪十八年修建桥和桥亭,桥与西涧遇仙桥对称,建筑形式亦相似。轿两端山崖陡峭,古木丛生,桥下流泉轻吟,环境极为幽静。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刘祖荣题桃花源问路桥
满山乔木翳荒径;
夹岸桃花指去津。
——刘祖荣题桃花源问路桥
流水当年怀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
——罗润章题桃花源问路桥
穷林桥
穷林桥隐于桃林之中,单拱石栏,旁边便是水清如镜,汩汩长流的桃花溪。桥头立一块桃花碑,碑刻张旭吟咏桃花溪的名诗。穷林桥因《桃花源记》中“欲穷其林”而得名。
水流花放;
路转峰回。
——佚名题桃花源穷林桥
桃花满径红飘雨;
春水流香绿到渠。
——刘祖荣题桃花源穷林桥
菊圃
菊圃立于延至馆旧址,初建于明万历三年(1640)。因陶渊明酷爱菊花而建,菊圃建筑气宇轩昂,廊庑缭绕,屋宇盘错,并点缀以亭阁。圃后有陈列馆,展陈古今名人题咏桃花源的字画和数百件文物。每当秋天,芍药凝霜,丹菊竞放,令人赏心悦目。
秋菊有佳色;
林园无俗情。
——刘祖荣题桃花源菊圃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刘祖荣题桃花源菊圃
采菊东篱,馨香盈袖;
肆力南庙,污邪满车。
——刘祖荣题桃花源菊圃
杯醉菊花,赤县近寻彭泽宰;
水流桃洞,碧山栖有谪仙人。
——谢维菘、游祖国题桃花源菊圃
三载此栖迟,寻看道士种桃,洞口春风应笑我;
一杯聊共醉,还羡高贤采菊,篱边秋色最宜人。
——刘端康题桃花源菊圃
刘端康,长沙人,曾任桃源县长。
桃花溪
桃花溪,为桃花源八景之一。
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
水引渔者,春风不知从来。
——吴玉麟题桃花源桃花溪
江上望军容,山间草木参天起;
溪边寻胜迹,洞口桃花镇日闲。
——夏僚题桃花源桃花溪
秦人村
秦人村景区位于桃花源风景区南部,紧邻桃花山景区。桃花源传为秦人避乱而寻居的世外仙境。秦人村因陶渊明诗而出名,依秦时旧制而建,大多完成于1992年,区内主要景点有:秦人古道、秦人古洞、豁然台、秦人居、竹廊、公议堂、奉先祠、余荫堂、秦人作坊、秦人街、白乐桥、夸踪馆、延至馆、傩坛等,各处都修建得与秦时风格相接近,让你身临其中顿感时空穿越。
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
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题秦人村牌坊
马援征蛮遇风寒;
秦氏擂茶救千军。
——秦人村“秦氏擂茶馆”
世外仙游觅口福;
怡然擂茶更生情。
——秦人村“怡然擂茶馆”
秦人古洞
秦人古洞在桃花潭上方。相传,真正的秦人古洞在桃花潭下数十步右侧的山坳里,古时候,这里紫雾腾腾,笙歌阵阵,确属仙境。这便是陶公《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那个古洞,后来由于地壳变动,山石塌陷而被填没。现在的洞是后来人工开凿的,洞不及人高,深不过几十米,游人可穿洞而过,仍能领略眼前豁然开朗的意境。
别有天地;
不知岁月。
桃花源秦人古洞
摩顶松
传为秦人手植,为桃花源八景之一。
千年阅世身犹健;
百尺干霄顶欲摩。
——刘祖荣题桃花源摩顶松一等奖(不分组别)
梁明灏 培正小学 黄慧中 黄花小学 姚宇希 体育西小学
李玮嘉 培正小学 张淑生 华侨小学 林静 体育西小学
林丽睿 培正小学 张静怡 登峰小学 梁颖怡 体育西小学
林小芊 署前路小学 彭卉芊 海珠区实验小学 陈明诗 体育西小学
郑诗颖 署前路小学 陈国信 海珠区实验小学 李君旸 华师附小
林琳 五羊小学 白丹青 滨江中路小学 罗力华 华师附小
罗诗琦 广铁一小 何畅然 滨江中路小学 韩之笑 华工附小
郑泓睿 东风东路小学 黄浩然 广雅小学 郭玥 华美学校
蒋一智 东风东路小学 陈菁 荔湾区华侨小学 张卓雅 科技园
卢可欣 东风东路小学 陈奕廷 荔湾区华侨小学 韦楚瑶 体育东小学
彭璐娜 东风东路小学 李燊睿 沙面小学 顾雅慧 体育东小学
熊彦文 梅花村小学 叶婧 沙面小学 龙怡 体育东小学
王立诚 育才小学 黄馨仪 先烈东小学 白宗灵 大石街富丽小学
石伯奇 东川路小学 阚逸瞳 华阳小学
杨 茜 黄花小学 郭晟祺 华阳小学
AC组 二等奖
张俊豪 培正小学 冯唯嘉 丹桂里小学 刘翰坤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徐展焕 培正小学 何佩瑜 赤岗小学 杜稼淳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禤柏桦 五羊小学 赖俊颖 赤岗小学 张宇欣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薛茜尹 广铁一小 阮倩雯 晓园小学 蔡 咏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李晓玲 东风东路小学 郭利莲 晓园小学 张子健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周维斯 东风东路小学 陈子昭 新港路小学 范 迪 新港中路小学
潘俊羽 东风东路小学 陈雨欣 万松园小学 萧睿祺 广雅小学
赵心瑜 东风东路小学 刘碧琦 昌岗中路小学 余梓欣 先烈东小学
周超予 东风东路小学 吴栩健 宝玉直街小学 张俊明 先烈东小学
张 磊 农林下路小学 陈嘉珞 宝玉直街小学 张瑶馨 华阳小学
王熙琳 中山二路小学 邱智宇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曾睿涛 华景小学
苏祖弘 中山三路小学 郝贝诗 昌岗东路小学 吴桐 华师附小
白无瑕 朝天小学 胡祥路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孙沁华 体育东小学
AC组二等奖( 接上页)
张硕 文德路小学 李雨诗 区实验小学 张易 华阳小学
李之晔 文德路小学 林绍泓 区实验小学 赵健良 龙口西小学
田甜 文德路小学 林秋悦 赤岗东路小学 吴虹烨 体育西小学
龙宇驰 清水濠小学 邓博文 昌岗东路小学 吴锦淳 员村小学
战捷 五一小学 谭迪文 华农附小 陈传毅 体育东小学
李阳雪 珠委小学 覃永良 华农附小 吴嘉怡 体育东小学
谭定贤 华师附小 梁铭麟 长湴小学 闫中豫 钟村祈福新村学校
余新彤 华师附小 方冬晴 骏景小学 蔡芷妍 钟村祈福英语实验学校
林之琪 华工附小 冯嘉玮 红英小学 庞晞文 钟村祈福英语实验学校
符颖嘉 华工附小 张卓影 体育东小学 梁荣福 钟村祈福英语实验学校
B组二等奖
陈肖媚 文冲小学 钟泳峰 萝岗区孟田小学 周焯豪 市桥西丽小学
徐金成 荔园小学 何嘉欣 市桥先锋小学 张茗缘 洛浦街洛溪新城小学
张钰华 荔园小学 陈婉荧 市桥先锋小学 陈依洁 洛浦街洛溪新城小学
李皓 荔园小学 谢公信 市桥先锋小学 黄颖思 大石街富丽小学
岑海欣 文船小学 周展明 市桥南阳里小学 巫泽奇 大石街富丽小学
杨逸 石化小学 黄思远 市桥桥东小学 吕玉芬 大石街富丽小学
段青 怡园小学 许家舒 市桥桥东小学 黄凯思 大石街富丽小学
陈 宇 港湾小学 程颖 市桥东城小学 钟婉茵 大石街富丽小学
王力汉 铁路八小 冯紫晴 市桥东城小学 张汝思 沙湾中心小学
许哲珩 广外外校 区炜妍 市桥东城小学 曹舜 石基中心小学
何嘉熙 广外外校 黄尔瑶 市桥东城小学 周子勤 石基中心小学
冯栩琪 广外外校 陈昊谦 市桥东城小学 林佳宇 新华第二小学
刘宇亮 广铁五小 何嘉雯 市桥东城小学 李升泽 新华第四小学
李妮 民航子弟小学 郭哲 市桥东城小学 谢芷慧 新华街六小
刘佳 广园小学 李展烨 市桥实验小学 李正熙 街口街新城小学
王悦 明日之星 谢颖怡 市桥中心小学 冯永锋 南沙中心小学
吴楚天 萝岗开发区二小 徐悦 市桥西丽小学 张兆仪 黄阁中心小学
AC组三等奖
黄沁然 培正小学 申慧 广铁一小 张煜曼 环市路小学
张雁虹 培正小学 赵文燕 东风东路小学 赵紫东 环市路小学
王颖丽 培正小学 宋炜宸 农林下路小学 汤 易 环市路小学
陈珈瑶 署前路小学 张馨 水荫路小学 刘佳韵 环市路小学
魏嘉伟 署前路小学 石晓欣 东川路小学 李婉婷 先烈中路小学
冯渝茵 五羊小学 吴慧 东川路小学 蓝雅婧 黄花小学
AC组三等奖(接上页)
邓淑韵 五羊小学 林睿 东川路小学 叶 子 黄花小学
张隽彬 五羊小学 罗彦怡 东川路小学 冯元元 黄花小学
魏琦 广铁一小 易嘉欣 中山三路小学 肖维娜 建设六马路小学
范欣婷 中星小学 张修若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谢杰鸿 华阳小学
张昊翔 中星小学 王诗昆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王雪宁 华阳小学
廖宇飞 中星小学 林 佩 镇泰实验小学 吴玮珏 龙口西小学
李芷慧 中星小学 李力雅 区实验小学 谭卓明 龙口西小学
房诗玲 文德路小学 罗迪凡 区实验小学 沈凌峰 龙口西小学
何曦 文德路小学 刘名蕊 区实验小学 陈晓菲 龙口西小学
周宇宁 八一实验学校 谭锐燊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胡乐芸 龙口西小学
邹 祝 华侨小学 江绍峰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李彪 员村小学
曹冠群 东风西路小学 曾 晔 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关韵婷 华康小学
李文婷 小北路小学 欧敏贤 滨江东路第二小学 万文清 华景小学
陆泽斌 小北路小学 李雨曦 绿翠小学 黄秀允 棠下小学
邓成汝 朝天小学 敖嘉慧 前进路小学 陆海宇 五一小学
黄骏达 朝天小学 陈熙炀 前进路小学 任俊庭 华师附小
莫海彤 盘福路小学 关雪莹 大江苑小学 陈锴梁 华师附小
刘家聪 旧部前小学 黄泰荣 环翠园小学 卢敏 长湴小学
吴一飞 旧部前小学 罗伟健 流花路小学 王晓填 长湴小学
陈梓森 旧部前小学 龙冠鸿 荔湾区华侨小学 经嘉敏 棠德南小学
杨颖恒 大南路小学 胡臻良 荔湾区华侨小学 伍子杰 陶育路小学
黎淑欣 将军东小学 伦嘉欣 乐贤坊小学 李诗颖 华美学校
刘若水 赤岗小学 冯震霆 乐贤坊小学 谭凯明 华美学校
洪 潮 晓园小学 胡雯思 耀华小学 郭畅 华美学校
王 楠 晓园小学 余文雯 耀华小学 肖羽曦 华美学校
陈俊帆 梅园西路小学 黄绮琪 宝源小学 黄嘉星 长兴小学
邱子翀 工业大道中小学 张怡 西关培正小学 苏颖欣 龙洞小学
康正锟 新港路小学 曹斯慧 沙面小学 李玮翀 体育东小学
桂奕明 新港路小学 郑筱可 沙面小学 成希希 体育东小学
柳雨新 新港路小学 商雪莹 沙面小学 蔡熙悦 体育东小学
周俊宇 万松园小学 何嘉仪 沙面小学 陈美灵 华工附小
徐旻宇 菩提路小学 李思盈 沙面小学 彭博裕 洛浦街莱恩学校
孙子玮 菩提路小学 胡家鸣 文昌小学 宋思成 洛浦街莱恩学校
梁欣婷 菩提路小学 何昆霖 芳村小学
林倩莹 昌岗中路小学 杨锟 大策小学
傅显雯 宝玉直街小学 吴嘉朗 鸿图苑小学
方舜杰 瑞康路小学 黄雅莉 先烈东小学
B组三等奖
王慧婷 省电力一局学校 李泳仪 市桥先锋小学 孔欣琪 石基中心小学
陈蕊然 黄船小学 郭炜莹 市桥南阳里小学 陈依婧 石基中心小学
周颖琳 荔园小学 贾丽娟 市桥桥东小学 莫璟彬 石基中心小学
王嘉宁 荔园小学 刘芷泳 市桥桥东小学 肖尧 石基中心小学
欧清扬 荔园小学 霍碧莹 市桥桥东小学 霍锦红 石基石基小学
陈蔚 文船小学 罗梓莹 市桥桥东小学 陈璐 石基石基小学
谢春晖 文船小学 黄旭妍 市桥桥东小学 叶静妍 石基石基小学
古嘉文 石化小学 黎文斯 市桥德兴小学 江家欣 石基沙涌小学
黎冠廷 怡园小学 陈婧岚 市桥德兴小学 劳钰婷 石基罗家桥虹小学
张杰 怡园小学 陈嘉扬 市桥实验小学 古嘉城 石基傍东小学
俞梦瑶 怡园小学 郭婉蓉 市桥南新小学 杨东兴 石楼中心小学
左俊杰 下沙小学 李雅婷 市桥沙二小学 梁启裕 石楼中心小学
魏莹莹 广外外校 蔡楚婷 市桥螺山小学 陈敏婷 石楼中心小学
陈小敏 广外外校 柴鑫 市桥中心小学 谢思梅 新华第一小学
周恺彤 民航子弟小学 冯梓雅 市桥中心小学 钟勋 新华第一小学
邱凯 民航子弟小学 谢嘉雯 市桥中心小学 梁子瑜 新华第三小学
关诗韵 广园小学 彭俊莹 市桥中心小学 伍海茵 新华第四小学
乔阿郎 同德南方小学 罗倩彤 市桥富都小学 刘伟锴 新华第四小学
颜志安 远景小学 何家钧 市桥富都小学 温芷晴 新华第四小学
杨志励 方圆实验小学 刘璐莹 洛浦街洛溪新城小学 邱嘉浩 新华第五小学
罗兆恩 琴星小学 陈哲豪 洛浦街洛溪新城小学 罗小菁 新华第六小学
黄山 京溪小学 潘 峰 大石街富丽小学 钟文素 新华棠澍小学
夏梓玲 广州开发区一小 郑漫婷 大石街富丽小学 余志 新华新街小学
汤 越 广州开发区一小 郑梦聪 大石街富丽小学 关伟江 赤坭镇赤坭圩小学
陈锐煜 广州开发区一小 魏福奇 大石街富丽小学 邓敏华 雅瑶雅瑶小学
姚旷宥 萝岗区康大小学 何丽鸿 大石街中心小学 黄智卫 新华街棠澍
陈光羽 广州开发区二小 林 兰 大石街新联小学 梁健斐 良口镇良平小学
林露 市桥北城小学 潘智涛 沙湾中心小学 谢彦君 流溪小学
何韵莹 市桥先锋小学 黄智端 沙湾中心小学 汤镇安 河滨小学
李倩文 市桥先锋小学 张幸彦 沙湾中心小学 钟璐 河滨小学
吴焯雅 市桥先锋小学 曹灼彬 黄阁大塘小学赵向洲 赵世翔 赵孝毅 赵灏祥 赵明潮 赵懿武 赵白利 赵兹里 赵琬良 赵睿童 赵海彬 赵建轩 赵加源 赵立遨 赵亚涵 赵棉前 赵家瑞 赵干桐 赵俊秋 赵林轩 赵亮田 赵籽明 赵兴平 赵思雨 赵建隆 赵亚屹 赵建平 赵语模 赵冰城 赵胤界 赵成涵 赵集燕 赵泽伦 赵承刚 赵彦菡 赵景朕 赵海菁 赵茂茼 赵圣富 赵贤心 赵春浚 赵新波 赵高正 赵伟棋 赵欣万 赵义军 赵春宝 赵瑞芯 赵禹栩 赵誉竺 赵得呓 赵和成 赵满沂 赵俊杭 赵和昊 赵逸君 赵龙霏 赵铠之 赵如伟 赵洪轩 赵继宇 赵国澎 赵艺玉 赵新雄 赵新富 赵初赫 赵东红 赵依晖 赵守嘉 赵丕潆 赵金其 赵树冀 赵习鉴 赵静辰 赵嘉忠 赵炜隽 赵东歆 赵禹逸 赵生重 赵嘉安 赵宇瑾 赵俊宇 赵建轩 赵悦程 赵文轩 赵玫林 赵姻睿 赵贺昌 赵新涛 赵湛龙 赵建来 赵著蘅 赵石飞 赵艺强 赵国庆 赵东源 赵田如 赵锦辉 赵原初 赵孝强 赵显远 赵熙霖 赵蔼中 赵沥明 赵善豪 赵小实 赵志胭 赵道迪 赵冠煜 赵艺灿 赵佳宇 赵向炜 赵登葵 赵心民 赵志华 赵季骄 赵泽金 赵江泉 赵稀惠 赵王远 赵近常 赵睿旭 赵FALSE涛 赵龙方 赵陈恬 赵岩轩 赵大华 赵炽甫 赵加天 赵良轩 赵少鹏 赵海杰 赵正稳 赵彦虎 赵富元 赵开朋 赵涵东 赵世盛 赵恩锴 赵炎权 赵尘文 赵俊嘉 赵育达 赵晓铭 赵熠含 赵孝飞 赵思涛 赵基昂 赵珂淇 赵润恒 赵籽锋 赵传国 赵恣翔 赵思奇 赵恒梁 赵可泰 赵启虞 赵震耀 赵德然 赵嘉先 赵子睿 赵子武 赵致轩 赵湘文 赵意颢 赵金南 赵品鹏 赵人科 赵天宇 赵方键 赵宝林 赵霖楠 赵子羽 赵高腾 赵恒霖 赵楷民 赵朗华 赵黎贝 赵枫睿 赵薷阳 赵惠任 赵茗平 赵冬键 赵子杰 赵零赫 赵思平 赵芷彤 赵锡柯 赵承辉 赵志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