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甲戌本多了个凡例,多了这首诗;此诗写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这首诗不知是谁题的,是脂砚斋还是别人?胡适先生认为这是作者本人作完了这部书最后题的;也有可能是脂砚斋题的。我们倾向于作者题写的。诗的前四句是说,人生为什么这么苦奔忙?为财、为名、为利,每天都这么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即使是再好的聚会,再盛大的宴席,最后也得散场。人生这一生所品尝的苦辣酸甜的百味,悲喜辛酸都是空幻的。古今历史上的万人万事,英雄、豪士、帝王、将相通通都死了完了,回头想想,都是荒唐之事。人死万空,所以万境归空。这是表层的含义,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是功名利禄不值得人们去追求去奋斗,这样的社会去真存假、扼杀人性,造成了人间多少悲剧啊;暗示我们不要与统治者合作。你看,那些红袖女性那么伤心地流泪悲伤,不要傲慢轻视地看待她们啊,情痴在为她们的悲剧命运悲痛啊,著书人是用血泪写成了这本书啊。“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暗示了《红楼梦》一书是用女性的眼泪和悲剧去控诉封建末世的社会;更深刻的含义是那些女性都代表了秦汉文化的花朵,她们的悲剧是秦汉文化被毁灭的悲剧。
(二)“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是写在奇石上的歌词,也是石头写完书后的灵魂自白。它的灵魂自白是自卑自谦?还是自责自叹?抑或是自赞自豪?也许都有。石头无材补天,是女娲的先天规定,上天造就了我这块石头就没有让我去补天;开始我很悲伤,后来我亲历红尘,发现这个“天”以理杀人,根本不该去补,女娲真是英明。但是我毕竟是天地之子,却无力改变身边女性的悲剧命运,辜负了女娲的神灵造化,白白地来到人间这么多年。但是,我有特殊的使命,也许我无法弥补江宁织造的银两亏空,辜负了家族的期待。然而,我亲历红尘,颠覆传统,终结历史,恢复秦汉文化。没有人理解我,他们甘愿为奴,反而把我看成异类。我的这种特殊身份、特殊经历、特殊作为,能请谁帮我作传记呢?这首诗点明了这本书是《石头记》。诗的第一联暗含了“天地会”之意,所以说石头是天地之子。“倩谁记去作奇传?”使我想起了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份孤独与超越有悲哀更有自豪。有人说,作者借用女娲补天故事所说的“无材补天”,其双重含义是无才补天和无财补填。无才补天是无才撑柱江宁织造一方皇天,无财补填是没钱填补织造银两亏空。关键要理解“作奇传”的寓意,这块石头历史使命是复兴秦汉文化。石头--神瑛侍者--衔玉而生的宝玉,寓意是补天--护花--意*。核心就是承上启下的护花,维护秦汉文化之花。
(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这首绝句。作者自云:《红楼梦》一书全是荒唐的言语;你看,宝玉前世是女娲弃用的一块石头,荒唐吧;宝玉在富贵人家,功名易得;但他拒绝功名,做护花使者,不荒唐?宝玉在男女情欲上还弄出个奇怪的意*,更荒唐!你们哪里知道我笔下的宝玉肩负女娲的使命,他来自情根峰,要做一个有情有意的护花使者呢?警幻仙子用意*来评价宝玉,封宝玉为情僧,理解宝玉的说他痴,不理解的说他傻;天底下有谁真正懂得宝玉?所以,这首绝句对应的是《情僧录》。伤心啊,宝玉不具备女娲的创造神力,他无法改变大观园里女儿的悲剧命运;只能不遗余力地爱护她们,却又往往给她们带来厄运。她们悲愤地流泪,宝玉也悲痛欲绝,真不明白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谁解其中味”啊?诗暗示我们:这是一语双关的“荒唐”啊!是荒唐的礼教害人,是荒唐的习俗毒人,是荒唐的专制杀人,是封建末世的荒唐社会才造就了这无数的人间悲剧。荒唐的政治寓意是没有文化的清朝,主仆颠倒,篡改和摧残秦汉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啊。反清复明毕竟是政治上的幼稚啊,文化侵略才是最大的悲剧。不要忘了自己的姓氏,不要忘了自己的文化血脉,不要忘了博大精深和诗意灵魂的秦汉文化。我的红楼梦记载了丰富、博大、诗意的秦汉文化,请大家记住啊。
(四)“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太虚幻境”两边的一幅对联。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甲戌本为“假作真时真作假,无为有处有为无”,是回文,倒读也一样。这副对联甄士隐先梦见到,贾宝玉在第五回也梦见到这一对联。这里真和假的概念有三层含义。第一,社会的人事现象真假难辨。有的人把假的东西都当作真的了,却把真的东西当作假的了;有的人相反。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就来一个真真假假,让人们真假难辨,既避免祸害又可以引导读者超越真假,真正理解小说的内涵。第二,真与假的判断取决于人的核心价值观。贾宝玉与甄宝玉就是例子,刚开始甄宝玉跟贾宝玉一样脾气,趣味爱好相同。但是到后来呢,甄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按照官方的道路去走。按照世俗标准,他是由假变真了。在贾宝玉看来,他改变了本性,是一个假儒假道者,所以他是由真变假了。贾宝玉真正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有才能的人,始终坚守灵魂,却不被理解。这里隐含了作者对社会的讽刺与揭露。第三,真假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红楼梦》中的人物,有原形有想象,可谓“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人虚化隐去,假人真实生动。艺术形象真正达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的高妙境界。总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也给读者以认识上的深刻启迪。此外,甄士隐和贾宝玉都梦见到同一对联,其含义可能是:他们的选择虽然一样,但甄士隐的悬崖撒手缘于色空观念;而贾宝玉的悬崖撒手缘于终结家族的延续,缘于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与无奈;人生境界和理想不同。
(五)“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那僧看见士隐抱着英莲,便大哭起来,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意思是说:士隐啊,娇生惯养她干吗?儿女自有自己的命,我老僧笑你痴呆,不知道这个理。菱花开于六月夏季,雪花飘飘却在冬季。你这个女儿生不遇时,嫁人又没有嫁对人。你要在元宵佳节好好提防她不被人拐走,否则你将终身失去她。这就是香菱的可怜命运。这首诗在情节上的铺垫作用人人知道;但是,主旨上的寓意,却鲜为人知。英莲(应怜)它暗示我们,大观园中的女儿和香菱的命运是一样的,她们其实都是被抢、被拐、被卖了;而抢夺、拐走、买卖她们的是肮脏的男人世界,是没落衰败的家族和封建末世的社会。史实上的寓意是:主仆颠倒,明清颠倒;事出偶然,命运无常。此外,曹家是在雍正六年初的元宵节前夕被抄家的,寓意曹頫也很恰当,他也是累及爹娘之人,也是娇生惯养,也是生不逢时。雍正上台,曹家遭殃,曹頫下狱,因此,应怜曹頫,而不是指责曹頫。这是曹頫的自我解脱与自我安慰,他应该是小说的创作者。作者借对甄家命运的暗示,隐喻贾家的命运。因为《红楼梦》是“假(贾)作真(甄)时真(甄)亦假(贾)”,甄家的兴衰际遇,对贾家具有预示、象征意义。这首诗的前两句隐喻甄士隐之女英莲落入薛蟠之手,沦为婢妾的不幸遭遇,后两句借对元宵夜英莲失踪的描写,隐喻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一手二牍,一曲二歌,既暗示英莲在元宵夜失踪,又点出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末句说甄家烟消火灭,其实是隐喻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
(六)“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呆了。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雨村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律诗:我不知道我和她有没有前世因缘,只是我情生已久,平添了一段忧愁。烦闷时皱眉苦思,一直在回味她的回头是否也对我有情有意;可惜我功名未就,一事未成。只是顾惜着自己孤独忧愁的影子,是啊,谁能忍受中秋佳节独自一人没有伴侣的苦恼?月光假如了解我的苦心,请代我登上意中人的楼上,传达我对她的爱意。这首诗表达了雨村是一个具有真情的人,反映了一个穷秀才向慕女色及荣华富贵的心理,并为他以后的变化作了铺垫。所以,风尘怀闺秀,也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碌碌之时怀念曾爱过自己的闺秀,要用文学语言为她们作传。有人认为这首诗对应《风月宝鉴》。
(七) “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雨村吟罢前诗,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玉在匵中求善价”,出于《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价)者也。”“匵”即“椟”,一种木匣。匣盛美玉等待大价钱才卖是孔子对有才能的人等待机会的比喻。“钗于奁内待时飞”,源于一个神话故事。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传说汉武帝元盛元年,有神女留一玉钗,昭帝时,有人偷开匣子,不见玉钗,只见一只白燕从中飞出,升天而去。“待时飞”也是比喻做官发达之意。“奁”是妇女盛饰用具的匣子。诗可以言志,从对联的实际内容来看,该联是为后文中贾雨村思想发展变化,以及他的所作所为作伏笔。上联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联以钗在盒中自喻;以玉钗等待时机待价而沽道出了贾雨村飞黄腾达之心切,可谓形象生动,淋漓尽致。在写作手法上,该联比喻和典故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生动传神的地步。这又何尝不是那些求功名心切,待价而沽的人的灵魂的生动写照呢!
这副联语的高明处,还在于把贾雨村的“姓”和“字”自然巧妙地嵌了进去。“求善价”的“价”,谐“贾”的音;“待时飞”的“时飞”恰是贾雨村的字。还有人以为,上联的“玉”字隐指贾宝玉,隐喻宝玉后来被捕坐牢,黛玉忧忿而死,宝玉理想落空;下联的“钗”字隐指薛宝钗,隐喻宝钗安分守拙,但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联语还自有其深层隐意,脂砚斋窥到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在联下批云:“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这一对人物的文化寓意前文已论述。
(八)“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 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脂批说:“奸雄心事,不觉露出。”这首诗雨村以月自喻,“护玉栏”为后文的“护官符”作伏笔,预示了他是一个为了功名可以不顾真情,不择手段。即使他是假儒,只要在官场上飞黄腾达,照样万人仰慕,这样的社会现象非常可悲。“天上”二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将自己尚未显贵时作的《咏月》诗念给南唐徐铉听。念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两句,徐铉以为显露了帝王之兆,大为颂扬。贾诗仿此,所以甄士隐恭维他:“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这里是否用贾雨村隐喻雍正呢?
我们的疑问是既然“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已经表现了贾雨村等待时机、飞黄腾达的心思,那么,为什么还要在中秋佳节表现他的飞腾之兆呢?仅仅是情节上的需要吗?作者可能对三五有特殊的寓意。有人认为,三五点明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甲申之变,即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64年)三月十五日兵临北京城下,十七日包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十九日李自成进驻紫禁城。甄士隐说的“十九日乃黄道之期”,暗示作者希望汉人取得政权,也就没有扬州十日的尸骨遍野。是悲愤之词,也是希望之情。甲戌眉批:“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也许是作者故意隐瞒寓意。
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对应《金陵十二钗》,为什么呢?三五十五,这不是有十五钗吗?正是指有判词的十五钗,正册十二钗加副册香菱和又副册袭人、晴雯;其次,还有五个书名、五首诗,此书有五层结构、五层寓意,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寓意结构;第三,是女娲石是一块五色石,代表了五种寓意。绿色,“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是繁荣、得意、盛时的象征。白色,“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是死亡、分离、衰败的象征。**,“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是荒凉、萧条的象征。红色,“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是风月、爱情、温暖的象征。紫色,“今嫌紫蟒长”,是官场、权力、政治的象征。
如果是这样的话,“时逢三五便团圆”的寓意是自己的作品如能被人们完全理解就是圆满,这种圆满就能守护宝玉的灵魂和大观园的女儿的理想世界。这样,自己的作品就象天上的一轮明月让千千万万的人抬头仰看,作品中的理想世界就能成为千千万万人的向往与追求。秦汉文化的大观园就能真正的百花齐放。这首诗我们无法断定其真正寓意。
(九)“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是跛足道人散心时口内念着的几句言词。念完了又说:“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他告戒人们要大彻大悟,抛开尘世的一切烦恼;什么功名了,金银了,姣妻了,儿孙了都是虚幻的;一切都会变,不可能永恒。作者要让我们思考:应该建立怎样的理想社会?我们应该让什么永恒传承?所以,这首诗应该对应《红楼梦》。“梦”字一语双关,既有虚幻的色空观念;又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作者亲身体验了贵族家庭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大半生的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慨,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作者的虚无主义的观念暗示我们不要与统治者合作,一切皆空。
接着是士隐的解说:“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隐含家族的兴衰)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隐含潇湘馆、紫芸轩等处)。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隐含宝钗、湘云一干人)?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隐含黛玉、晴雯一干人),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隐含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金满箱,银满箱(隐含熙凤一干人),展眼乞丐人皆谤(隐含甄玉、贾玉一干人)。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隐含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隐含言父母死后之日做强盗,柳湘莲一干人)。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隐含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隐含贾赦、雨村一干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隐含贾兰、贾菌一干人。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喻白白替人奔忙,死后一切皆空,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括号内的注解,都是脂批,可以参考。但是,最后几句才是真正的关键。“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暗示读者,在朝代更替的关键时刻,不要去做投降派,不要忘了自己的文化血脉,如果投降,其结果无疑是“哭向金陵事更哀。”总之,这段注解预示了家族的由盛而衰和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士隐的解说对全书的内涵作了高度概括,既蕴涵了讥讽与嘲弄,又蕴涵了悲痛与无奈,激发读者的深入思考;这一切也为贾宝玉的最终选择出家作了暗示与铺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