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未来农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呢?

你对未来农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呢?,第1张

面对当下农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粮食价格上涨困难,生产资料行情看涨,生产效益相对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未来路在何方?作为一个自媒体人,来谈这个问题难免会有些片面和粗浅,但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主要是“四化”方向发展:

第一个是农业产业化。产业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简单地说就是农业经营的问题,目前单纯的“种的好”已经不适合农业发展新形式,应该向农业经营方面转变,这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农业必然趋势。就是不但要种好庄稼,种出质量好的农产品,还研究如何如何赋予农产品一些绿色、有机或者富硒等卖点,研究如何进行加工,注册商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研究销售网络的问题,逐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第二个是农业信息化。信息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引擎。农业信息技术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风口,农业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导航技术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应该被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将会逐渐融入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也会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等各个方面,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三个是农业装备化。产业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基础。记得在建国初期,有种提法叫做“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目前看,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并且已经延伸到玉米、大豆、小麦、水稻四大作物,有些地方可以做到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但是作为现代农业来讲,除了机械装备,还要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装备、农田基础设施、蔬菜棚室设施、贮藏设施、冷链物流装备建设,这些装备将是未来农业发展中,需要逐步建设和完善。

第四个是农业规模化。规模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前提。上文阐述的三个方面的一个基础性的条件就是农业规模化的问题。当然,目前国家倡导搞规模经营与当初的分田到户经营并不矛盾,这是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举措,目前看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经营无论在生产经营上,还是与市场对接上,切实出现了一些难度。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涉农企业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将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依笔者看来,家庭农场以经营规模适中、核算简单、运营灵活等优势,会优于其他经营形式,是比较适合当前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积极发挥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是由国务院在2015年07月01日成文,发布于2015年07月04日,其发文字号为国发〔2015〕40号,主要围绕“互联网+”进行讲述如何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

文件背景

近2015年来,中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为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作用,现就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出意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GIS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使我国农业从原来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和安全的智慧农业模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存储,全面感知,数据上云等方式使得智慧农业的传输网络进一步扩大,更进一步的进阶为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

创新技术发展迅猛,智慧农业前景广阔

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33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629%,增速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日益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数据量爆发式增长、计算能力显著性提升、深度学习算法突破性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在互联网+智慧农业中,使得模型建立时间更短,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2018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为13603亿元,较上年增长1470%。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提供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

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类似,互联网+智慧农业也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业互联网”,将物联网在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中应用程度进一步加深。

随着创新技术和农业科学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发展也面临进一步的机遇与挑战,并呈现出多维发展态势。其中,创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将是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支撑智慧农业发展的多项关键技术中,发展较快且具有广阔前景的主要有数据仓库技术、3S技术、模拟模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较为活跃的关键技术领域有农业资源管理、农情状态检测、农业过程模拟及决策支持系统等。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趋势前瞻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7916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