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至今业界对智慧城市没有统一的定义,智慧城市建设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有必要厘清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基本要素,避免造成思想认识混乱,误导智慧城市的发展实践。当前,各地都在加快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步伐,笔者认为,部分领导和专家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智慧”通常定义为“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可具体解释为把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的各类信息,通过神经传导,经过大脑分析、判断,并给予及时反应处置的脑力活动过程。智慧城市和各种智慧应用当然也包含了感知、传输、处理、控制、执行等关键环节,而它们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支撑,实现以城市为对象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种地域空间的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功能,即涉及了感(数据采集)、传(数据传输)、知(智能处理)、控(控制执行)以及用(应用推送)等核心环节。因此,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架构设计、功能层次以及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都应该包含这些要素。
关注智慧城市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定位。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提升现代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即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和民生保障能力,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体现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利用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这是智慧城市的经济价值。智慧城市建设本身不是目标,而是手段和过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决不能为了建而建,要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切实解决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民生发展等领域的难题和通病,解决城市经济转型中遇到的瓶颈。在智慧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价值取向和发展定位是有不同侧重的。
关注智慧城市的融合创新。智慧城市是技术、应用和服务融合创新的产物,融合创新是未来物联网、智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伴随计算环境由单机向互联网、泛在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演变,服务化、网络化、体系化、融合化、智能化和移动化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从产业竞争态势分析,生态体系竞争已经成为ICT竞争的制高点,产业的垂直整合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加速兼并重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成为创新的重要源泉和驱动力。智慧城市融合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顺应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大趋势、竞争新态势。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重大技术变革和重要的商业机遇来源于感知技术与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社会管理技术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涉及了软件、硬件、平台、应用和服务,横贯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和用户体验创新。
关注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技术发展产生一定的天花板效应后,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意义越来越大,未来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会产生决定性作用。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第一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和应用驱动,这时候成熟的、完整的商业模式并未形成,挖掘第一桶金并获得市场收益的是技术开发公司、产品厂商和解决方案企业,他们将在智慧城市发展前期占尽商业先机。但是,值得期待的市场爆发期来源于智慧城市的第二桶金,它来源于商业驱动,它的商业价值来源于基于智慧城市构建的各类平台所形成的低边际成本、强规模经济、强路径锁定等平台经济效益,当一大批第三方平台运营企业成功挖掘出商业价值,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培育出各类创新业态后,市场的爆发期就将到来。这时候第三方的服务平台成为主要商业形态,而产业链上受益的企业更多的将是各类平台运营服务商,这是智慧城市的真正市场魅力所在。当商业资本着重挖掘第二桶金时,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市场真正成熟了。因此,我们谈论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时,实际上更关注的是第三方的物联网平台运营企业、智慧城市平台运营企业的商业模式,目前这方面几乎仍是空白。只有探索出第三方的平台运营模式,才能培育出成熟的智慧城市的服务市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移动互联网领域中App
Store模式,云计算领域涌现的SaaS、PaaS、IaaS等新兴业态和创新服务模式,值得智慧城市的企业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也客观地看到市场的成熟度、商业模式的成熟度几乎和单体用户的规模大小成负相关性,移动互联网更多面向的是大众用户,云计算更多面向的是企业用户,而物联网、智慧城市面向的用户却是行业、领域和城市。因此,在评价商业模式、应用市场的成熟度时,移动互联网最为成熟,云计算次之,相对而言,物联网、智慧城市最为不成熟。
关注国产关键软硬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和应用。信息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国防安全的重中之重,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网络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目前,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底层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绝大部分基于国外的芯片、 *** 作系统、数据库和高端服务器,国家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发展以国产的CPU、 *** 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全国产整机为代表的安全可控的关键软硬件高度重视,在国家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政策、“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下,我国安全可控的关键软硬件产品在技术水平和产品成熟度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研发能力、产业化和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安全可靠的国产关键软硬件在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推广,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直接关系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认识智慧城市的局限性。在社会管理、城市管理领域,技术的作用有局限,不能无限地被夸张,制度、体制、管理等问题需要以改革来解决。一些技术专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智慧城市愿景,似乎智慧城市能解决一切现代城市中的社会、经济、环保、民生等问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城市管理领域,技术作用是辅助性的,技术作用是有限的。现代社会离开技术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技术从来不是万能的,技术有时候需要法律、伦理来规范,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范畴,是和生产关系交互作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技术发挥作用受到上层建筑的制约,有时候由于技术的局限性暂时解决不了经济和社会领域问题,更多时候许多问题的解决超越了技术的范畴,需要制度、法律、管理、道德等规范。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众多企业十四五战略布局的新规划,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 等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在边际成本上也获得了压倒性的先发竞争优势,将对每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进程中企业追逐的新目标。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追逐的新目标也是必经之路,甚至可以说“无数字化就会面临淘汰”。传统的信息化方式已经很难帮助企业应对极端条件下的企业发展,如这两年的疫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的损失无可计量,对传统企业更是致命打击,也正是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类似加速一样,带来了数字化的指数发展,加快了行业的数字化普及。
物联网是“新基建”的核心要素,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传统制造企业已不再是埋头造东西了,而是通过收集产品的各项使用指标、用户习惯等数据,优化产品,提升用户满意度。每个产品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介质与云端通信,实现数据的高效、稳定传输。
所以说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物联网是必经之路。
物联网 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以网络为介质将万物进行互联网的网络。只不过,这网络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局域网,而是通过各种新的通信技术,如5G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到云端 。
物联网初步分为三个层次,有物理层(也被称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也称为感知层,主要是由各种的传感器元器件构成,如温、湿度传感器、高度传感器、方向传感器、R FID 标签和读写器等等。它本身是对外界各种信号的感知,类似人的五感,采集各种信息的来源,主要功能就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由各种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
负责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人机接口,与各行各业的业务需要进行对接,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物联网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企业或者行业,随着快速的发展,物联网已涉及到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的建设。所以必须快速的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掌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从企业层面而言,通过应用物联网可以最直观、最优先的获得终端用户使用产品的第一手数据, 有助于 企业高层在企业战略、营销、研发、运营等多板块的决策。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 ,企业 最终 将会成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执行者, 深知物联网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无限红利,如为企业在行业内的创新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用户满意度、利用与用户的互动,可以提升用户粘性,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节约总体成本。
从个人层面而言, 科技 改变生活,各种新技术的诞生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物联网也不例外。通过物联网可以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如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物联网获得学生的学习习惯数据,对学生薄弱的学习环节进行定向辅导。可以提前告知车主,某个商场最近的车位在哪、哪条路堵车等。可以告知妈妈们冰箱里是否还有菜还有什么菜等等的场景。
由于这些多方面的好处,使物联网 被 广泛 的 应用。不但有效地满足了企业的成本削减效率提高 的要求 , 还帮助企业 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人更“懒”了。
物联网是各种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合体。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也不尽相同。企业通过大数据的不同算法和模型分析信息,提取价值数据,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高管进行关键决策。
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物联网的发展将为国家、行业及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有以下几点:
RFID 本身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由询问器和应答器组成,具有唯一的编码,附在实体上。这样我们可以随时掌握物体的位置及周遭环境,对目标物体进行跟踪。
是一种以机器对机器进行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使对象实现智能化控制。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平台和互联网络,可以依据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决策,改变对象的行为,从而进行控制和反馈。
主要是由微型的、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器和控制电路等组成。负责信息收集、简单处理和执行。利用传感网可以可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能力、智能化能力。
物联网的属性特征可概括为感知、传送和处理。
位于物联网的物中,集成各种不同功能的传感装置,利用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获取,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
位于物联网的联中,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将目标物体(对象)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海量的跨区域、跨行业、跨组织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自动化且智能化的决策。
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对物联网有了一个轮廓的理解。物联网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的产物,被国家列为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对于以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物联网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际应用,为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40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工厂、数字化工厂在国内落地开花,遍布全国。借助物联网的热度和技术,实现从研发、制造、销售、物流到后市场等关键环节的全流程标准化、智能化。比如:
随着智能化 社会 的到来,智能建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正在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智能家居是以家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家居环境,是物联网生活化的应用场景之一。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通过网络等信息通信技术手段实现对家居电器等的智能控制,使其能够按照人们的设定工作运行,而不论距离的远近。智能化与远程控制是智能家居的两大特点,这也是物联网的属性。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家居可提供的场景不胜枚举,如通过手机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摄像头,查看家里情况,甚至可以通过摄像头和家人聊天;通过红外开关对家电进行远程控制,如提前打开电饭煲,实现下班到家马上有饭吃;通过智能门锁远程对门锁进行控制,掌控何人何时回家。利用物联网实现家居智能化,使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
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两次浪潮,物联网被称为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 综合 性应用与技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使人与物智慧对话, 实现智慧的地球 。
物联网正在积极塑造工业生产和消费世界,从零售到医疗保健,从金融到物流,智能技术已遍及每个业务和消费者领域。随着国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物联网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毋庸置疑,物联网已经成为智慧的代名词,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广州南沙新区规划建设“物联网智慧新城”是一个创举,它不同于以往的新区,它是智慧的,它是绿色的,它是高科技的。\x0d\南沙新区物联网智慧新城依托南沙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以及全球物联网接入中国根节点主体地位优势,以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以新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集聚高端产业要素,形成企业孵化、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用、融”产业生态体系。\x0d\南沙新区物联网智慧新城以发展国际商贸、资讯科技、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为重,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国际商品及技术展贸中心、工业40先导示范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区以及泛珠三角地区走向国际、参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平台。“物联网智慧新城”将成为领先物联网产业集聚生态圈,打造物联网智慧强镇。\x0d\物联网智慧新城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以互联网为主的生态城镇,将社区、产业、医疗、交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到建设范围之内。南沙新区已经完成搭建360°全覆盖的物联网专用安全网络,该网络已在南沙的智慧停车、垃圾桶监测、管井监测、环境监测、资产管理、老幼防丢等多领域展开规模化应用,形成集管理运营、产业发展、公众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物联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x0d\中国低功耗物联网产业联盟在论坛上正式宣布落户广州南沙,中国低功耗物联网产业联盟由我国低功耗物联网产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社会团体自愿组成。联盟以促进低功耗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为目标,集结致力于低功耗物联网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芯片设计、模组设计、平台开发、网络运营和应用推广的科研院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快推进物联网低功耗通信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部署,加速开展低功耗物联网连接服务和增值应用服务,打造低功耗物联网生态圈,促进会员单位互利共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