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的详细地址

淮阴师范学院的详细地址,第1张

北校区(新的,也是大的,即王营校区)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西路111号 
东校区(老校区,在市中心)江苏省淮安市交通路71号

学校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地处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原淮阴)市。截至2014年6月,占地面积1800余亩,校舍面积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学校有17个二级学院和1个民办二级学院,下设64个普高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面向19个省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成教生1万余人。

院系设置:

截至2014年9月,淮阴师范学院设有数学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法学院、传媒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还有文通学院1个民办二级学院,设有普高本科专业64个,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9月,淮阴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

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5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9月,淮阴师范学院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27人,其中正高140人、博士234人。柔性引进“千人计划”1人,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4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1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4人。有3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8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9月,淮阴师范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0个、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教材15部、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2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省级特色专业(5个)

汉语言文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

省级精品课程(17门)

电动力学、课程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生物学实验、有机化学等。

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

苏北地区新型师资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0个)

化学实验中心、生物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农业与环境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化工实践教育中心、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淮阴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从2005年占毕业生总数的6%达到2014年的11%。继200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截至2014年9月,淮阴师范学院与东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10余名。同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地区的近13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国外大学在读的交换生与双学位学生110多人,已接收韩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留学生80余人。

院校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一直以来,南京林业大学秉承“诚朴雄伟,树木树人”校训精神,弘扬“团结、朴实、勤奋、进取”优良校风,以实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为宏伟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步履不停,躬耕不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专业结构。现设有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1个学院(部)。,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ESI全球机构学科排名前1%,林业工程1个国家一流学科,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含培育),6个一级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含培育)。 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两个“A+”(林业工程、林学)、一个“A-”(风景园林学)的好成绩,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设置并招生的本科专业有7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省级精品(优秀)课程及课程群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3门,省级助力乡村振兴在线开放课程39门,江苏省高校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首批江苏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3个。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首批江苏省虚拟教研室1个。自1991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2项。2010年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国赛金奖5项,银奖2项,铜奖8项。曾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高校集体奖”“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7500余人。,南京林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2余人,博士生导师263人,具有高级职称954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及特聘国内外院士9名,其他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0余人;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省部级教学名师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421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5个。,学校充分发挥林科优势,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创新链,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校现有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级工程中心、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产化学与材料省部共建国际创新高地、南方现代林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桂花种质资源库等10余个国家层级创新平台,获批江苏省杨树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特种经济树种培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速生木材及农作物秸秆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观赏主题木本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特色果树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林业遗产与森林环境史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合作研究基地等50余个省部级创新平台,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等60余个校级研究机构。“十三五”期间,学校每年主持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0多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项,国家社科基金23项;授权发明专利1211件,审定省级良种42个,制/修订国家标准33项。多年来,学校380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5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学校主办公开发行学术刊物《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林业工程学报》和《室内设计与装修》,以及《Journal of Bioresources and Bioproducts》(JB&B)英文刊。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林业工程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和SCD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为SCD核心期刊,《室内设计与装修》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17-202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来源刊)”,JB&B英文刊被多个国际数据库收录。,学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要求,积极开展政策理论研究、决策咨询服务,截止目前,智库成果获国家批示4份、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份、获中办国办及省部级政策采纳、采用8份;承担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项、国家高端智库课题1项、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1项;调研报告在权威智库刊物刊发十余篇;研究成果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发展研究奖一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组织编写出版并发布我国首部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年)》。生态林业蓝皮书的发布,填补了我国生态林业发展评估方法的空白,建立了生态林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为生态林业政策制定、学术研究提供支撑和参考,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开放办学与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芬兰、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研究、师资培养和人才交流合作关系。截止目前,我校长期聘用的境外专家共64位,每年约200名教师赴境外进行交流,约300位外籍专家来校进行交流访问、科研合作、讲座讲学。2020年,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计划”一项;同年,我校被授予了一定的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成为江苏省首批获得外事独立自主审批权的地方高校之一。学校积极探索实施多模式、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人才项目、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海外实习实践等项目;与世界名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大学)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联合开展长短期学分互认访学项目,每年派出数百名学生出国实施国际化培养。学校积极拓展海外留学生生源,每年接收7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或交流访问。,学校占地面积111581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句容下蜀实习林场占地4876亩,淮安校区占地1327亩(目前建成使用校园500亩),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占地3662亩(白马新校区占地2007亩),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占地3615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3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238多万册,电子图书430多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

其他信息:

南京林业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江苏省十五所重点建设大学成员,是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

淮安市清江浦区盐河街道办事处321室。
中农联淮安华东国际食品城和农产品冷链贸易中心,地址在淮安市清江浦区盐河街道办事处321室。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国际涉农现代化流通平台、华东区域国际食品冷链分拨配送平台、一带一路食品和农产品温控供应链产业服务平台、苏北食品和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平台。
中农联是中国领先的“三农”服务平台及农产品流通交易平台,是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产业委员会实体流通平台。

选择中专学校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首先,你应该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选择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学校,可以方便你的出行。其次,你应该考虑学校的设施。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现代化的教室和实验室,以及各种娱乐设施。最后,你应该考虑学校的师资力量。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地址:淮安市淮安区湖心寺路18号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官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799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