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趋势?

互联网发展趋势?,第1张

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十大发展趋势:
趋势1: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将过半,中国互联网网民数稳居世界第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预计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将接近50%。2013年全球网民数为26亿,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长率为9%,但尽管如此,中国网民数稳居全球第一。2013年中国的网民数是第二名美国网民数的29倍,但中国的网民渗透率为46%,美国为83%,从渗透率来看,中国的网民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2: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占整体互联网的25%(截止到2014年5月),去年这一数据仅为14%,一年之内使用比例翻倍,亚洲移动网民的渗透率也从去年的23%增长至37%,增长速度极快。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中国移动网民的普及率(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达391%,即近4成中国人在使用手机上网。同时,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也要跟着网民走。在2012年及2013年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其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PC业务用户往移动端迁移,呈现出PC业务增长放缓,移动业务增长迅速的态势。如果一个互联网企业没有在移动端的拳头产品,将很快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颠覆。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趋势3:全球传统媒体严重衰退,中国网络广告收入超越电视广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中国主流媒介中,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的收入市场份额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2011年,网络广告的收入超越报纸的收入,在2013年,网络广告收入则超越电视广告收入,网络媒体成为第一大广告收入媒体,在2014年,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还将继续增长,而电视则在继续下降,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将继续显著领跑市场。
在美国,虽然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还没有超越电视,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互联网的媒介消费时长已经显著超越了电视的媒介消费时长,这将促进美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进一步繁荣,而美国市场的纸媒和广播无论是媒介消费时长还是广告市场份额,都在严重萎缩。
趋势4:网络广告将是效果广告的天下,以大数据精准广告将成为网络广告的重要发展驱动力
2013年以CPC和CPA为计费方式的效果广告,其市场份额达666%,2014年该比例将超过7成。在效果类广告为主流的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精准广告技术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重要驱动力。我们看到360公司的点睛系统、腾讯的广点通等新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场地位已经可以跟传统的门户相当。游戏和电商是这些精准广告系统的主要客户群,随着这些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精准广告系统在大数据方面的进一步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以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广告势力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最为重要的变革和发展的驱动力。
趋势5: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崛起,大型平台类互联网企业将驱动市场快速发展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消费品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服务金融方式,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旅游贷款、助学贷款等。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0亿元。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构成来看,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主要以P2P消费信贷为主,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该比例高达975%。2014年电商巨头首次进入该领域,2014年年初,京东率先推出白条服务,随后,7月份天猫推出分期服务。2014年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使得市场格局出现显著变化,2014年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信贷交易占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32%,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增至40%以上,2016年将超过一半,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将成为市场主体。伴随着京东与天猫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该市场,以及更多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如房产网站、汽车网站加入该市场。
趋势6:互联网正在大力往健康领域渗透,掀起互联网健康浪潮
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寻找与健康相关的解决方案,由此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健康市场的迅速发展。最近3年时间内,无论是苹果、谷歌、微软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还是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在觊觎移动健康市场,从移动挂号到日常健康管理服务,从健康监测到慢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互联网健康浪潮正在掀起。
互联网健康市场未来发展主要有三股力量的推动:
(1)国家政策利好
2014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销售处方药,并提出允许第三方物流配送药品。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目前医药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问题突出,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将2015年的产业集中度目标设定为,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2)技术相关因素推动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远程预约、远程医疗、慢病监控、大数据管理等逐步成为可能。
传感器的发展。传统的可穿戴式传感器腕环、心率带、计步计、动作传感器、智能衣服传感器正在快速发展;而非植入式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利用对眼泪、唾液、汗液以及皮肤组织液等体液的传感器检测,填补实时监测体内疾病及药效的空白。
(3)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老龄化。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成为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
污染。气候变化和污染加重人类健康隐患,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空间。有关数据表明,每年世界范围内,约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水资源和空气的污染的后果,将会在未来10年间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一方面污染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疾病防治,增加医疗健康支出;另一方面,人们在由污染带来的疾病治疗上投入也会有所增长。
(4)大型互联网及IT企业重视及大力参与推动
阿里巴巴的布局从医院到药店,从挂号到缴费几乎已涵盖了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阿里巴巴投资医药电商中信21世纪科技有限公司10个月之后,后者日前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支付宝公布“未来医院”计划,宣布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其平台能力;阿里启动药品电子平台,“阿里健康”客户端在石家庄就首次介入医院电子处方环节,通过“处方电子化”试点,以期实现在医院外购买处方药。国内药品终端销售收入中,处方药占80%,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腾讯斥资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腾讯领投挂号网超过1亿美元;手机QQ最新版中推出了健康中心,希望基于手Q的社交用户数据,来对产业链的软硬件厂商做整合;打造微医平台,与微信、QQ打通,让医院医生接入即可为挂号网、微信、QQ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
百度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搭建健康云平台,整合上游的智能医疗设备商和下游的远程医疗服务商,基于智能硬件设备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小米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入股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苹果发布全新健康应用,该移动应用平台被命名为“Healthkit ”,它可以整合iPhone或iPad上其它健康应用收集的数据,如血压和体重等;三星也推出了其健康追踪平台SAMI;Google推出Google Fit;微软则推出Microsoft Health健康与健身云服务平台。
趋势7:在线教育拐点到来,未来市场快速成长
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高达25亿元,国外在线教育投资总额24亿元,同时8月份不低于10亿元的投资、10月份的5亿元,预估2014年整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高达50-80亿元左右,全球的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预估上百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998亿,增长率达19%,市场仍然处于较快的速度成长。2015年,市场增长的拐点即将到来,未来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继续快速增长,增长率均在20%左右。学历教育、职业在线教育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将比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的成长速度更快,2014年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4%,未来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35%、39%和39%,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的教育领域的变革主要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原来的互联网教育绝大多数依赖于PC端,互联网时代已经完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有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在线教育从相对集中的学习转变成碎片化学习的状态,这需要在线教育产品形态的转变;而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错误题库去优化老师讲课的重点,或者通过大数据去辅助学生答题,科学评估学习成绩,优化学习重点,如猿题库、学习宝和优答。
趋势8: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正在酝酿变局
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872亿。受到业内持续而大规模的价格战影响,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2013年和2014年增速低于整体在线旅游市场。
展望2015年,以下趋势依然持续:
(1)价格战,企业增收不增利。四家中国赴美上市OTA企业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企业净利润依然加速下滑,但各方的价格战愈加火热。携程网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21亿元,同比增长38%,但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42%。这已是携程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负增长;去哪儿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5011亿元,同比增长1078%;但是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扩大至5662亿元。但携程依然在2014年12月宣布将拿出10亿进行大规模促销。同程和途牛也互相公开叫板。
(2)在线机票市场集中度更高。在线机票预订市场的价格战持续,中小在线代理商压力逐渐增大,利润率降低,OTA分销结构将逐渐集中。
(3)直销在线酒店地位继续提升。由于价格战将再持续,促进直销类酒店网站继续崛起。目前在线酒店预定网站用户规模来看,去哪儿、携程、艺龙第一阵营,而直销类网站7天酒店在2013年也进入并稳住在第一阵营;预计2015年还将会有1-2两家直销类酒店用户规模进入第一阵营。
(4)在线度假市场比在线旅游整体市场增速更快。2014年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达42%,远高于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长率(275%),201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将在35%以上。这主要是得益于度假休闲游的需求量逐渐增强,带动的租车、度假公寓等业务增长。
(5)在线门票受到在线旅游企业重点关注,竞争更加白热化。2014年是在线门票发展的元年,而2015年则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门票市场作为休闲旅游的入口,更容易交叉销售度假产品,因此抢占门票市场有助于对于度假市场的开发。
(6)出境游热度逐渐提升。随着旅游预定的用户的收入增加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用户对出境游的需求更加强烈。预计未来几年,在线预订出境游热度会不断提升,份额进一步扩大;同时,将会出现更多专注出境游的互联网企业。
(7)移动端的迁移和竞争更加激烈。很多大型的在线预定企业其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PC端流量,在线旅游价格战与服务战已经由PC端转移向移动端,2015年移动端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线旅游企业将继续加大移动端的大幅度促销和返现。
趋势9:房产领域O2O做闭环,加速转型迎发展
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各地商品住宅库存量高企,对市场预期的转变进一步影响了整体新开工节奏,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市场观望情绪显著,开发企业的投资和推盘节奏都有所调整。2014年以来市场成交量整体下行,市场成交较去年大幅下降。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50个代表城市月均成交22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别高出2010年、2011年同期106%、245%。房地产行业以上的影响已经传导至房地产网站,导致房产网站营收增长放缓。以上市公司搜房网为例,2014年其营收预计在73亿美元,年度营收增长率为15%,比2013年的48%显著下滑。在此背景下,房产网站积极主动变革,做销售闭环,加速转型。
未来一年房产领域值得关注方向包括房产O2O、家居O2O、社区O20和房产相关互联网金融。
(1)房产O2O。房产网站积极谋求销售闭环,不仅仅帮助线上推广,还需落实到线下的售楼环节,实现规模成交。搜房、乐居、安居客和365房产网等均在不同程度实现房产O2O。
(2)家居O2O。主要有几种模式:房产网站和家居网站开通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销售模式;传统家居商场自建电商平台模式;传统家居商城联盟,自建联盟网站的网络团购模式;传统家居企业在电商平台销售的模式。
(3)社区O2O。从从蔬菜、水果、物业、家政服务等社区购物和服务,均为社区O2O的服务范围。以万科、花样年为代表的房地产商,阿里巴巴等电商公司,搜房及365房产网等房产网站,以及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在不同程度进入该领域。
(4)互联网金融。为了更好的做闭环,很多大型房产网站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瞄准用户购房和装修过程中贷款问题。2014年,我们看到房产网站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系列大动作:搜房网通过成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引入多方战略合作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体系。新浪和易居中国联手成立房金所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互联网房地产金融服务平台“房金所”。365房产网拟成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趋势10:社交平台将加速生态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三大类社交应用中,整体网民覆盖率最高为即时通信,第二社交网站,最后为微博。即时通信(IM)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达到了89%。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腾讯几乎领跑了这三类主流的社交应用市场。即时通讯领域,腾讯的QQ和微信的网民渗透率分别到78%和65%,QQ空间的网民渗透率也达57%,腾讯微博为27%,仅比新浪微博低1%。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微信,上线后仅用四年便取得了65%的网民渗透率,发展速度极快。
未来一年,各社交平台将加速社交相关生态的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的在线一站式服务平台。
(1)在沟通方面,腾讯提出乐在沟通的产品理念,QQ和微信将继续提升语音和视频沟通的产品体验,尤其是QQ在多人视频沟通方面,以提升在工作场景和教育场景下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沟通体验;新浪微博也在测试群沟通功能,期待在社交沟通方面抢占更多的份额。
(2)在娱乐方面,腾讯、新浪、人人等社交平台都积极为用户提供PC游戏和移动游戏服务,在社交用户的大盘上进行很好的游戏商业化,2014年这些社交平台在移动游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预计未来两年将更为重视社交用户的移动游戏方向。
(3)在生活方面,2014年初,腾讯投资入股大众点评,占股20%,快速抢占生活O2O的入口;而在更早之前,腾讯就投资了嘀嘀打车。未来一年,在生活化方面社交平台将继续加速整合的速度,以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快速拓展市场。
(4)在购物方面,2014年初,腾讯以214亿美元入股京东15%的股份,合作有利于两者在电商领域的快速发展;而在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同时两者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在未来,阿里还有权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新浪微博的持股升至30%。在未来一年,社交平台将继续加大电商领域的合作力度,尤其是促进社交和移动电商的融合。
(5)在学习方面,社交平台将发挥其天然沟通能力和用户资源的优势,发力在线教育。以腾讯为例,“腾讯课堂”从两方面发力在线教育:一方面以QQ群为网络课堂做直播教育,而另一方面以精品课为资源平台做录播教育。同时,腾讯和新东方在2014年7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微学明日”,进军移动学习市场。2014年2月YY也正式宣布进军在线教育,分拆出独立品牌100教育。预计2015年,社交平台更加重视教育市场的发展和投资,竞争愈加激烈。

餐饮社交化五G时代,将重新定义餐饮格局,餐饮开店的形式将会更加多元化,并两极分化。说白了,除了快餐和食堂(只是为了吃饱对付一顿),成为跑量饱腹的餐厅,那些高档的餐厅会所将越来越不象吃饭的地方,连小吃店都会导入社交的场景,成为跑质体验的餐饮场所。

一方面,因为很多创业者会有各种奇思妙想,会有单品爆款思维,线下店铺上只是一个新零售成交入口,所以一定会借助五G技术,做各种体验引流服务。顾客需求方面,也只是把吃饭看作是一件顺便的事,更多的是借助你这里的场景来社交,各种秀,所以饮食是一种配套服务的功能。也会越越来越人群分化形成交往圈子,这直接也会也影响到圈子里的人开店和圈子外的人开店生意的不同,或者会做线上社群的人和不会做线上社群的人,生意的不同。注意,你如果过度的注重装修和出品以及服务这些传统优势,想从中这样就能够把生意做好,那么你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传统餐饮要素哪方面都不如你的人,生意会比你好。

现在还是有很多做餐饮的人,死搕一个道理:不管世界怎么变化,人总要吃饭吧?话虽没错,但这样的思维是不会与时俱进的。如果说美团的外卖小哥抢走他很多堂吃的生意,你还能活,那么到五G时代,你还是在那里守株待兔,我们把这种等客上门的模式叫做死搕模式。我可以断言,这种墨守成规的经营模式,将会在五G时代被大量淘汰,只剩下人格化的匠心小店,未来的人吃饭,都会冲着人去,冲着故事去。当然,五G以后也有可能被六G七G干掉,但五G的任务,就是来颠覆传统餐饮模式,而且它干掉你,和你无关。

有人说,以后的办公室会越来越象茶室,以后的门店会越来越象办公室。别人到你办公室是去窜门去玩的,到门店则是谈去业务的。五G时代,物质的传送将更加即时,首先颠覆的是出行模式,各种场景也将更加科幻,沉浸式体验室的导购系统,商务洽谈,异域共情,都将原来只能吃饭的地方变成各种秀要抢占的领地。如果说四G让吃饭之前先拍照拍小视频分享成为习惯,那么五G将让吃饭成为直播就有成为可能,通过手机或各种穿戴设备的传感器,告诉你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食物将会更加个性化,定制化,人性化。告诉你东西吃多了,哪些不该吃,什么时候该补充能量了。那么,五G能否打破各种物理距离,让很多远在各地的人有在一起吃饭的感觉,这样的餐厅可不可能?在这方面我还是缺少点想象力。但餐厅的线下社交功能将被各种放大,并且五G有助于管

好嘴,助力吃出 健康 ,这是一定的。

五G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更多的是要在更大的尺度下,去打量这个 社会 的变化,先从思维上跑通,然后做什么,怎么做。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比拼学习能力,信息量18个月就会翻一倍,都是学习怎么与时俱进,未来待在舒适区的人都将会被时代甩得远远。餐饮也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吃货拯救世界,欢迎加入微膳联盟,一个倡导群体进化的吃货社群。

今天跟大家分享5G时代给餐饮业带来的影响和机会。

大家知道,站在哲学角度看,5G不仅是速度加快,而是新时代新文明的革命。

这叫量变到质变!

5G影响着 社会 的方方面面。不难理解,也会影响着餐饮业。

什么影响?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即餐饮业将迎来智能餐饮时代。

所谓智能餐饮时代,核心价值观是:餐饮业将进入个性化 健康 定制新时代!

5G时代的口号是:“ 健康 不吃大锅饭”!

我们从以下三方面理解这件事。

1 健康 大数据将是餐饮业的第一引擎!

吃出 健康 、吃出长寿是人类的一大梦想。

然而,迄今为止,不仅没有吃出 健康 ,而是越吃病越多。什么原因?

主要是人类无法知道每个人的 健康 密码。于是,人类吃的“营养餐”,形象的说,就是“ 健康 大锅饭”。

进入5G怎么样?

由于实现了“云、物、大、智”。理论上讲餐饮业就有每个人 健康 数据库。

人们就能实现个性化 健康 定制服务。即可以根据每个人的 健康 密码,由人工智能大厨师为你定制适合你的口味、价位的个性化营养餐。

2由于实现了低功耗。

智能化餐厅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3餐饮业实现智能化供应链。

由于5G时代彻底解决了延时性问题。比如5G延时只有一毫秒,什么意思?举个例子,用针扎你的手指,你马上就感到疼,这个延时是近30毫秒。如此快的5G就能完全实现无人驾驶了。

于是,就能实现智能化、无人化的精准配送。

而在4G时代,这是无法想象的!

总而言之,餐饮业随着5G的到来,将发生一场新的革命!

毫无疑问,5G不仅给餐饮业带来更大更多机会,也带来更大更多新挑战!

2019我们一起努力!

抓住5G的新机会,迎接5G的新挑战

在5G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生活将变得更加便捷。人们获得各类信息的速度会更快,含量更丰富。而伴随着高速的网络交流,个人接触的终端类型也会增加。5G+物联网的实现,将使得万物皆为终端。

1)更高水准的服务

店铺可以进行精准的人流统计,读取每一位顾客的标签,一旦顾客进店。店内人员可以快速度的读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用餐习惯,口味习惯,更精准的提供顾客的需求。

2)更丰富的餐厅信息数据

顾客也可以借助餐厅的信息数据,更全面的了解餐厅菜单,实时查看餐厅就餐位数,以及餐厅的内部装修、后厨卫生等,从而判断是否来店就餐的选择。

随着这两年的餐饮门店倒闭潮,出现很多餐饮不好做的声音,随着5G普及应用,餐饮变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大数据的真正利用更在于展店期的快速选址。以往选址也会用到大数据,但是某一个地区的人流量、人流规律、截流情况、人流偏好等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进而对周围商圈做全面评估,还都是普通商家不易获取和处理的,而这些在5G普及的前提下都可以轻松、低成本地实现。

5G时代到来会给餐饮行业带来什么影响,作为实体餐饮业经营者,我想是至少有以下几点改变。

不要说5G时代了,4G时代就已经催生了很多新兴餐饮模式,这对于餐饮业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的确把传统餐饮行业折腾的够呛,一旦5G全面铺开,也许会催生更多的新兴餐饮模式,但是对于传统餐饮行业来说更是举步艰难。但是也的确会是一批优秀的餐饮店迅速崛起。

在4G互联网时代,美团、饿了吗、百度外卖等外卖软件的盛行,很多形形色色的餐饮店做起了线上的 美食 配送,这里就不乏一下作坊,他们的运营成本更低所以有了价格优势,对传统餐饮行业的冲击大家有目共睹。
在未来5G时代,信息化的便利能给传统餐饮行业带来广告营销方面帮助,那就是让顾客看到食材的新鲜和食品安全的保障。其实早几年已经有人在做直播式厨房,顾客只要进店根本不用去厨房就可以在大厅的屏幕上看到厨房的一举一动,客人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菜品如何处理?如何加工?以此来消除顾客的疑虑。

相信未来5G时代,信息传输速度更快,客人在手机上下单,不用到酒店就可以全程看到自己的菜肴是如何处理,如何加工,如何配送到自己餐桌上的,彻底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实体餐饮店的纸质菜单将会被完全取代,每个人手机上就可以进行下单,其实这在现在已经实现了,只不过在未来5G将会更加普遍,以为来大数据网络可以清晰地算出消费者的口味,为其推荐出最适合的餐品。

可能还会有服务机器人的出现来环节餐饮业招工难得问题,在这里就不过多的设想啦,5G时代已经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9年被称作是5G元年,5G已经不是一个概念,小规模商用陆续开始,5G正快速进入和影响我们的生活:今年初,华为和上海移动共同启动了5G火车站的建设;4月,华为又和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联合启动了全球首个5G智慧酒店建设;

5月,5G购物中心在上海落成。可以说,5G规模化商用的大幕已经拉开! 5G的应用势必影响各个行业,在此会长做了一些对餐饮的未来遐想。 大数据真正为餐饮服务 其实十多年的餐饮就开始有了“大数据”,只不过那时候都是包括一些软件服务商提供的后台数据支持。 比如借助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工具,也并没有像今天一样可以通过高清地图,传感器,摄像头,以实时采集并在01秒内的网络速度完成传输处理。 1)更高水准的服务 门店也可以据此进行精准的人流统计、准确读取来店消费的每一个顾客标签。一旦顾客进店,店内服务人员可以快速读取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用餐习惯,针对性的提供顾客需要的更高水准的服务。 2)更丰富的餐厅信息数据 另一方面,顾客也可以借助更丰富的餐厅信息数据,更立体、生动的了解餐厅菜单,实时查看用餐的餐厅座位数、餐厅内部装修以及后厨的环境卫生,继而做出是否来店用餐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的餐厅无疑会实现更丰富的线上呈现。

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 餐饮业的“万物互联”会是怎样的? 每一次移动通讯技术的换代升级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G带来的技术浪潮可能就是将移动互联彻底演变成万物互联的质变。困扰物联网延时、功率不够的问题会得到充分解决,物联网也会有爆发性的进展。 那么,餐饮业的“万物互联”会是怎样的? 1)用餐场景 目前就单看用餐场景,餐饮设备的互联典型的就是点餐环节。扫码点菜通过系统将前厅的用户手机和后厨的出菜系统联系起来。这部分的数据量是并不巨大的。 而其他环节比如后厨 *** 作环节、服务环节,信息化、智能化的程度就更低了,目前已经出现的炒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就是在这两个环节上的 探索 ,但一直没有明显的突破。 由于信息的接收、转化和传输的限制以及控制体系的处理能力不足,无法让顾客、前厅、后厨实现充分的互联互通。 5G“万物互联”技术就是突破困难的关键,尤其是餐饮生产区域、服务区域的设备实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 在餐饮消费场景中,则可以把选餐厅、点餐、出餐、就餐、支付、餐后反馈几个关键环节连接,以手机或其他某个终端作为交互控制中心,所有的设备都实现互联, *** 作人员不需要来回奔波去制作产品。 例如,设备的保养维修一直是餐厅的痛点,经常出现保修好几天才来的情况,未来的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监控和配置这些机器,实现设备自我优化,自我诊断,自我报修。 2)支付场景 在4G时代出现了移动支付,基于支付宝和微信这样的“超级应用”,无现金交易让每一个账单都有数据可查,一直以来困扰餐饮业财务管理的现金漏洞问题得以解决。然而扫码支付还是基于二维技术,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盗刷。 5G商用后,“三维立体”的验证技术可通过人脸验证,实现了更加便捷迅速、更具交互性的“刷脸支付”,不仅确保每笔支付万无一失,还能通过刷脸环节衍生其他营销方式。 产品研发即将提升一个层次 农业应用5G后,可以实现种植技术智能化,比如采用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气象站、智能农场设备,远程在线采集土壤、气候、农产品生长状况等要素并进行管理。

同时,在5G的强大技术支撑下,也可以实现种植过程公开化,农场可实时发送图像数据让外界了解菜园所种作物状况,消费者、采购方可以随时进入网络观看种植过程。 农产品的成长过程、成熟度、营养指标都有数据可跟踪;每一条鱼、每一尾虾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上游食材进入供应链并到达下游商家时进行溯源都不再是空谈。 目前的“明厨亮灶”工程已经开了个头儿,在5G环境下,除了追溯食材来源,还可以通过5G智慧央厨物联网对餐饮企业进行超高清摄像,结合影像光谱技术,可以判断作业人员的行为并进行纠错。 再比如,智慧仓库和智慧称重系统则可以监控 *** 作人员打卡、验收的过程,食材的重量、和视频录入信息也可以实时管理。 以往,上述这些管理环节因为需要大量数据录入和分析,在具体执行层面很难落实,而在5G环境下,从供应链源头就开始数据采集,到餐饮门店后相关的物联网应用让数据监测和分析也都成了非常轻松的事儿。 此外,在5G环境下的无人机、无人驾驶技术都会很好地落地,外卖送餐环节也可由无人机来处理,餐品配送更加快速准确,这也能提高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 餐饮行业变得更容易做 随着这两年的餐饮门店倒闭潮,出现很多餐饮不好做的声音,随着5G普及应用,餐饮变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选址是餐饮最大痛点,5G应用可以很快对周围商圈做全面评估,从而判断商圈和自身项目定位是否匹配。 外卖目前的卫生和配送速度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有了5G的网络支撑后,顾客可以选择性的去根据店家当前排队速度,骑手配置情况,做决策是否下单,顾客理性了,店家有序了。 一切餐厅的程序简化,产品就可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矛盾减弱,顾客和餐厅之间距离就会拉近。 但是不论 科技 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人类的社交属性不会改变,餐厅要能引起食客共鸣, 情感 共振,这始终是影响人们选择品牌的最关键要素。
会长有话说: 大数据的真正利用更在于展店期的快速选址。以往选址也会用到大数据,但是某一个地区的人流量、人流规律、截流情况、人流偏好等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进而对周围商圈做全面评估,还都是普通商家不易获取和处理的,而这些在5G普及的前提下都可以轻松、低成本地实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8162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