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联盟是哪些地区

三明联盟是哪些地区,第1张

三明联盟是宁波市、珠海市、乌海市、玉溪市、唐山市、邯郸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张家口市、鄂尔多斯市、庆阳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漯河市、濮阳市、铜仁市、贵阳市、于都县、启东市、兴安盟、湘西自治州、昭通市、石河子市、长治市、运城市、鸡西市、呼和浩特市、安顺市、邵阳市、周口市、娄底市、牡丹江市。

三明联盟2016年成立,三明联盟人口数量达167亿人。2023年3月6日,三明采购联盟发布《关于开展三明采购联盟血管结扎夹等20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指出,河北省将牵头三明联盟开展20种耗材带量采购。

联盟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其他医疗机构按所在省份安排自愿参加,各填报单位统计汇总本单位20种医用耗材自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的采购单价、采购数量等信息。

集采持续扩围

根据3月1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2023年将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集采无禁区,目前,我国高值耗材集采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涉及的耗材品类也正从国产化程度较高、竞争充分的品类,扩大到进口品牌主导的部分品类。

此外,国家医保局在《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完善集采规则。着眼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防止地方保护、区分内外资、关联性较小因素加分等影响公平竞争的做法。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十年间,我市全面深化医改、林改、教改等特色改革,闯急流,过险滩,破藩篱,换来绿水青山间亮丽的改革新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在改革大道上阔步前行。

医改,向着健康福祉不断迈进

岁月留痕,三明医改,十年砥砺前行。一次次变革,是向着百姓健康福祉不断迈进。

10月10日,三元区城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永明自豪地晒出健康账单:2022年,中心共接种新冠疫苗33万人次、儿童免疫规划疫苗2万人次,每年为社区65岁以上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免费体检7600人次,管理高血压患者近5000人、糖尿病患者2300人。

这背后是三元区城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用好三明医改“指挥棒”,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所迈出的坚定步伐。

今年1月,刚刚搬迁至三元区卫生服务综合大楼,拥有5层、5500平方米的中心宽敞明亮、设备先进、科室齐全。

可谁承想,十年前,场所简陋不说,医疗设备、人员配置也远远跟不上。

“十年前,中心坐落在芙蓉新村靠河边的位置,租用的是一层600平方米的仓库。因资金有限,18名医生都挤在一个大开间里办公。买不起B超机,中心只能借用三元区疾控中心早已淘汰多年的黑白B超机。化验设备也跟不上,全中心最好的就是一台显微镜,只能用于人工切片观察血常规。”忆起十年前,罗永明内心满是心酸。

有着37年从医经验的全科主任医师李洁,现在负责中心的儿童保健工作。中心医疗环境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喜在心间。如今,全中心承担着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和医防融合等工作。

“随着6月1日数字化接种门诊的正式‘上线’,我们中心信息化管理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李洁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除了就医环境的改善,智慧医疗的发展,也是三明医改的重要一环。

前不久,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轨道物流传输系统正式启动运行,全线共设14个站点,可同时运行16个轨道小车。

“这些在轨道上运行的科技感十足的蓝色小箱子,可及时运送医院内部物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供应室负责人吴爱萍坦言,过去,光运送物资就得花费一天时间。现在,仅需3分钟,就可运完,运送效率大大提高。

十年历史长河中,我市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精准医疗也成了解锁疾病诊治的金钥匙。去年,市第一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与“国家队”——中山一院、广安门医院“联姻”,携手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组团式”带动全市学科群协同发展。

9月16日,67岁的蓝先生因患主动脉瓣狭窄,突发两次急性晕厥,到市第一医院就诊。很快,医院便组成了由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教授李怡带队,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郑元琦医疗团队参与的专家团队,为患者实施了三明地区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郑元琦解释,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新的技术不需要开胸和建立体外循环,也不需要取出原瓣膜,因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2天的住院恢复,蓝先生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9月20日,能下床活动,逐渐恢复病情的蓝先生,嘴里不断说着感谢的话语:“谢谢医生团队,多亏了你们,我不用挨刀,病症还根治了。”

随着三明医改不断深化,我市正全力给百姓“家门口”带来“福音”。十年间,政府共投入13111亿元用于卫生事业发展,健康支出年均增长155%;全市新技术、新项目增长294倍,在建重点专科数增长9019%;全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患者住院总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了338、2132个百分点,达到7564%、6757%。

林改,不断增添富民绿色砝码

“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林农怎么富”“产业怎么兴”“林要怎么管”……十年来,这些问题一直是三明林改的聚焦点与关注点。

国庆前夕,“林农怎么富”的问题有了新答案——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孙桂英,一家5口人,领到了750元的林业碳票分红。

村民迎来首次出售“空气”的分红,得益于去年5月18日,常口村领取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这张碳票涉及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经第三方评估测算,监测期碳减排量12723吨。其中,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40845万元购买了2723吨碳减排量,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以每吨10元的价格收储了1万吨的碳减排量。

“这次把14万元的碳票收益,以现金的方式,发放给全体村民,每人能领到150元的分红。”常口村党支部书记邓万富高兴地说。

希望未来“碳票”能变更多“钞票”,广大林农的心声,也成了三明林改不断拓宽林农增收渠道的动力。

十年来,我市围绕“钱从哪里来”,探索了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方式,使山林真正变成摇钱树。针对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贷款期限短的“短融长投”问题,我市在全国首推15-30年期“林权按揭贷”新产品;针对林权流转中买方资金不足和变更登记过程可能出现纠纷问题,在全国首推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林权支贷宝”新产品;针对广大林农林权小而散、难以变现等问题,推出普惠林业金融“福林贷”新产品;针对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比重大、且资产闲置问题,推出以公益林补偿和天然商品林补助收益权质押的“益林贷”新产品。通过创新,一批普惠金融产品在三明相继问世,全市共累计发放林业信贷174亿元,约占全省的1/2,三明百姓真正能在绿里淘金。

这一点,三元区米洋村村民陈勇世有着切身体会。“以前,竹山基础条件差,想利用,却没有余钱投入。”家里的竹山,一度成了陈勇世的心病。现在好了,福林贷,带福来。通过简单、快速、便捷的贷款,陈勇世有了10万元的修机耕路钱,挖笋再也不用肩背手提。

单家独户效率低,怎么办?三明林改给出答案:分离“承包经营权”。林地所有权还归村集体,承包权仍归村民,分离出来的经营权可以流转。一时间,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公司等“新林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沙县区高桥镇新坡村张祖暖就是其中一个“新林农”。去年,他将112亩采伐迹地与当地国有林场合作,建造“碳中和”共建示范林,林场负责全程管理,收益按股分红。“同样的林子,单家独户经营顶多有6到8立方米的产出,林场经营则可以提高好几倍!”张祖暖获得感满满。

改革不断深化,绿色福祉持续增进。9月26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迈出新的一步,全省首个区域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落户沙县区,并启动运行包含农村产权、林权交易在内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系统。运营首日,共上线交易项目39个。

从把金融引入千家万户,到探索组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再到创新推出林权收储机构、林票及碳票制度,发展全域森林康养及特色富民产业,三明林改向纵深推进,2021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1210亿元,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

创新,改革改进百姓的心坎里

教育是民生之基,牵动着千家万户。

金秋九月,我市进入开学季,一批新建校迎新亮相。其中就包括三元区贵溪洋中学。“暑假里,学校首批11位老师,每天都到校‘打卡’,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点滴变化。”10月8日,看着学生踏进校门,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校长蔡光春和教师们内心激动。

“新学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新组建的教师队伍融合共进,对孩子尽心尽责。在很短时间里,我家孩子学习更主动也更认真了。”开学一个多月来,看着孩子的进步,家长郑登军心里很是欣慰。

作为三明二中总校制初中部、区属独立初中校,贵溪洋中学的建成投入,有效地弥补了市区北部新区中学学位供给需求。这也是我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由2017年的569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124亿元。

面对基础教育发展城乡间和校际间不均衡、局部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难题,我市探索“总校制”改革,共组建总校86个,结对分校207所,受益学生24万名。与此同时,我市还深化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工程,组建“G20高质量发展联盟”,持续抓好特色初中、新优质初中、示范性初中等“三类初中”建设,推进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组建两大普通高中“片区联盟”,推动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建设,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行协同培养机制、编制周转机制、正向激励机制等“三项机制”。目前,全市共培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省、市、县级名师等4364人,成立各级名师工作室71个;调剂1800多个编制给紧缺县、200个空编用于中小学人才引进;2017年至今新增追加奖励性绩效工资297亿元。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随着我市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改革创新便在各个领域全面铺开。“放管服”改革即是其中的一个“重头戏”。

“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能办理好二手房所有的过户手续,3天后就可领证,和过去相比,速度快了不止一倍!”10月9日,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二楼不动产综合受理窗口,市民唐先生感受到“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不由点赞。

简化不动产登记手续是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其中一个有力注解。十年来,通过积极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智能办的“五办工作法”,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开展“周六便民服务”,创新公积金“一窗式”同厅联办,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式,全市行政审批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目前,在省网上办事大厅三明分厅入驻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达1950项,审批时限总体压缩率达9305%,梳理出的行政许可事项中,“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999%。

一头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另一头则是我市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机制改革,擦亮“金字招牌”的生动实践。

眼下,一种订单式志愿服务新模式正在我市全面推广。居民“点单”,文明实践站“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群众“评单”,组织“验单”。通过“点单派单”实现“供需对接”,真正让文明实践活动更贴民心,更达民意。近年来,依托覆盖全市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日月星志愿服务驿站”等文明阵地、实践体系,我市陆续涌现出“有事找书记”“长者食堂”“爱心敲敲门”等一批特色鲜明、服务为民的文明创建新品牌。2021年,文明城市问卷测评中,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满意度”达998%。

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停步。在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进程中,我市还将把更多改革红利兑现为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记者 刘莉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以创建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宁化县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责任、加强质量监管,逐步构建起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组织领导

全力推进创建活动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民生福祉。

宁化县常态化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网格化管理暨村级网格协管员培训班,全县16个乡镇的网格监管员及村级网格协管员参加培训;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检查抽检,积极引导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依法规范生产……

近年来,宁化县高度重视创建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举办相关活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通过调整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工作会议,宁化县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围绕创建第三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总体部署,宁化县研究制定了《宁化县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通知》,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做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

通过划定每个乡镇为监管网格单元,宁化县16个乡镇划分为16个网格,共有网格管理员16名,网格协管员每个行政村1名,全县共计210名,做到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服务全覆盖。同时,加强网格管理员、协管员培训工作,全县210名网格协管员全部培训上岗到位,对乡镇网格管理员、村级网格协管员发放工作z226份。

此外,宁化县还建立起督查和奖惩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和乡镇到位落实责任,及时通报工作滞后的单位,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强化源头管理

保障食品安全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更加放心、安心,宁化县从做实基础、管住源头入手,构建全链条的绿色安全、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

管住“药瓶子”“肥袋子”,从源头上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宁化县充分发挥省农资监管信息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农药兽药饲料电子购销台账,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溯源管理。截至目前,宁化县共建成166家农资监管终端,重点加强对高毒、限用农药的监管力度。

同时,对辖区内7个重点治理品种的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重点治理品种生产主体、种养大户和专业村散户监管名录库,精准掌握种植养殖情况,并针对重点治理品种种植养殖特性,加大对重点监管名录库中生产主体的巡查检查频次,累计巡查414次。

结合本地气候、生态情况及农业生产现状,宁化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指导农户采用绿色技术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同时,组织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围绕培育蔬菜、水果、茶叶、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有效保障农业企业标准化生产。

宁化县还创新宣传形式,持续加强农药、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环节的宣传培训指导,让种植养殖者牢固树立禁用药物不得使用和产品“不合格不上市”的意识,进一步织密织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加强常态化监管

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好的农产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通过严格执法监督、狠抓溯源建设,近年来宁化县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水平,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无缝隙的监管保障。同时,不断推进生产主体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一品一码”追溯制度并行工作,凝心聚力加强疫情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2021年,宁化县生产主体“一品一码”注册264家,建档1384个,开具追溯凭证/合格证(赋码准出)20253张(批次),线上巡查9938次,完成辖区生产主体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培训全覆盖。

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大力加强农产品的检测。2021年,宁化全县完成种植业农残抽检样品11809个、合格率9989%。配合省、市农业部门完成监督抽查任务,其中完成省级抽检 65批次、风险监测51批次,抽检合格率100%。

加大执法力度,守住农产品安全底线。近年来,宁化县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021年出动各类农资执法人员460人次,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68人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0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8167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