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是基于蜂窝的窄带无赖网成为万物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与蜂窝网络,消耗大约180KHZ的宽带,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者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做低功耗广域网,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的设备的高效连接。
NB-IOT的优势
强链接:
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NB-IOT可以比现有无线技术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数。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结构。
高覆盖:
NB-IOT室内覆盖能力强,比LTE提升20DB增益,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农村这样的广覆盖需求,对于厂区、地下车库、井盖这类对深度覆盖有要求的应用同样适用。
低功耗:
低功耗特性是物联网应用一项重要指标,特别对于一些不能经常更换电池的设备和场合,如安置于高山荒野偏远地区中的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它们不可能像智能手机一天一充电,长达几年的电池寿命是最本质的需求。NB-IOT聚焦小数据量、小速率应用,因此NB-IOT设备 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
低成本:
NB-IOT无需重新建网,射频和天线基本上都是服用的。举个例子:就拿中国移动来说,900MHZ里面有一个比较宽的频带,只需要请出来一部分2G的频段,就可以直接进行LTE和NB-IOT的同时部署。低速率、低功耗、低宽带同样给NB-IOT芯片以及模块带来低成本的优势。
窄带物联网的出现,改变了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扩展到了任其用户端延伸和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整个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从应用角度来看,物联网中三个层次值得关注,也即是说,物联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如图2.4所示,它主要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大部分组成[17]。
图24 EPC系统的构成图
(1)EPC编码标准
EPC编码是EP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实体及实体的相关信息进行代码化,通过统一并规范化的编码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语言。
(2)EPC标签
EPC标签是装载了产品电子代码的射频标签,通常EPC标签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存储被识别对象相关信息。标签存储器中的信息可由读写器进行非接触读/写。
32 EPC系统特点
(1)开放的体系结构
EPC系统采用全球最大的公用的刀又TERNET网络系统。这就避免了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还有利于系统的增值。梅特卡夫(Metcalfe)定律表明,一个网络大的价值是用户本系统是应该开放的结构体系远比复杂的多重结构更有价值。
(2)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互动性
EPC系统识别的对象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实体对象,因此,不可能有那一种技术适用所有的识别对象。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也不相同。所以开放的结构体系必须具有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交互 *** 作性。EPC系统网络建立在INTERNET网络系统上可以与INTERNET网络所有可能的组成部分协同工作
(3)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EPC系统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可在不替换原有体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系统升级。整体的EPC网络 *** 作依赖于RFID系统和网络应用系统的介入,使产品信息有效的传播。安装在不同需求链环境的解读器可以读取标签中储存的产品数据。因此供应链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检查、更新或者交换信息。
33 EPC编码编码标准
EPC码是新一代与EAN/UPC码兼容的编码标准,在EPC系统中EPC编码与现行GTIN相结合,因而EPC并不是取代现行的条码标准,而是由现行的条码标准逐渐过渡到EPC标准或者是在未来的供应链中EPC和EAN.UCC系统共存。EPC中码段的分配是由EAN.UCC来管理的。在我国,EAN.UCC系统中GTIN编码是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分配和管理。同样,ANCC也即将启动EPC服务来满足国内企业使用EPC的需求。
EPC码是由一个版本号加上另外三段数据(依次为域名管理者、对象分类、序列号)组成的一组数字。其中版本号标识EPC的版本号,它使得EPC随后的码段可以有不同的长度;域名管理是描述与此EPC相关的生产厂商的信息。
第四章 物联网在家庭中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后我们社会面临的现状将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在照看自己小孩的同时,还要照看2~6对老人,这就为全社会出了一个难题。每家都雇保姆,显然不现实;那么,只能通过科技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了,靠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质、方便家庭与外界的信息交互、用传感节点感知家里发生的情况等,这就为家庭物联网的实现奠定了社会基础。
物联网的概念正大行其道,也使人们看到了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物联网大部分却停留在概念阶段,真正规模应用还有待时日。家庭区域相对狭小、需求比较明确,最有可能优先实现物联网的应用。它不只是现代家庭现实的需要(照看老人、孩童),更是人们日益增强的家庭安全
41家庭物联网应用领域
寒冷的冬季,供暖系统使北方城市家庭充满温暖,而当白天大部分人离家上班的时候,空空的房间仍温暖如春。我们需要一个智能化的供暖控制系统。在生产安全领域,在食品卫生领域,在工程控制领域,在城市管理领域,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人们的娱乐活动中,都需要建立随时能与物体沟通的智能系统。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相互间的沟通和对话。在电度表上装上传感器,供电部门随时都可知道用户的用电情况,实现用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线损管理、需求侧管理等高效一体化管理,一年来降低电损。在电梯装上传感器,当电梯发生故障时,无需乘客报警、电梯管理部门会借助网络在第一时间得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去现场处理故障。
42发展历程
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被提出,10年间,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究。物联网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型机、主机的联网,第二个阶段是台式机、笔记本与互联网相联,第三个阶段是手机等一些移动设备的互联,第四阶段是嵌入式互联网兴起阶段,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设备,包括洗衣机、冰箱、电视、微波炉等都将加入互联互通的行列,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物联网”。
对于互联网来说,20世纪80年代是黄金时代,这段时间出了一个知名的人物——鲍勃•卡恩(BobKahn),他被人们称为互联网之父(被赋予同样称呼的人还有好几个)。在为互联网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他也非常有远见的为另一个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项目——分布式传感网(DistributedSensorNet,简称DSN)——做了奠基。在那个年代,传感器远比我手上的这个大得多,要用一辆卡车来拉。这么大的传感器作为一个个节点组织在一起,通过微波彼此相连,就组成了传感网。
庞大的传感器在体积方面跟不上人们对其功用上的期望,于是研究者们就开始思考能不能把它做得小一点、再小一点。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智能微尘”(SmartDust)这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出现了,提出者是KrisPister,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这一概念认为可以将计算和通讯集成在约1~2平方毫米的超微型传感器中,用以对周围环境的参数进行探测。其核心的成分是微电机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简称MEMS;这个概念在当时引起非常大的轰动),该系统中可以集成很多和机械有关的传感器。
当时KrisPister这批人有一个幻想——在蒲公英上面悬挂一个传感芯片,蒲公英飞到哪里就探测哪里的信号,再把信号传递回来。虽然只是一个假想,但当时真有科学家信心百倍地投入其中,并且还把所需的数据算出来了。比如有空气动力学专家计算出了芯片应有的重量等等。在200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真做出了这种理想中的芯片雏形,比米粒还小,可谓“细如发丝,薄如蝉翼”。他们送给了我一个,当时我还精心包装了一下。可惜最近找不到了,特别遗憾。倘若芯片里面还有电留存的话,说不定我就能通过网络定位到它的“安身之所”了。
在这一时期,有三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传感器领域处于领军地位,一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KrisPister为代表,他们提出了“智能微尘”理论),另外两个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他们提出了“微无线技术”)和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PARC)。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团队主要由我带领,我们做的是传感信息处理和“智能物质”(SmartMatter),希望能把计算、微电机系统放到物理世界中,与“智能微尘”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自本世纪初以来,对于传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很多学校和大公司的研发机构开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并有许多新兴公司借此东风异军突起。将传感器连接成“网”或“系统”,就成了传感网。除了传感网以外,类似的概念也相继提出,比如“CyberPhysicalSystem”和“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相较而言,IOT的概念在提出的初期更接近于日常生活,比如常见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就是它的一部分。
关于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历史,若从大的传感器开始算起,传感网诞生至今应有30年了;而若从微传感网(MicroWirelessSensorNetwork)来说,应该仅有15至20年:微传感网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期的人们刚刚提出“微电机系统”的概念,试图把传感器和计算机处理和通讯全部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即“智慧微尘”。
其实传感器的历史,归结起来就八个字——从大到小,以点到面。这八个字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要想让传感器真正“飞入寻常世界中”,它必需在体积、造价、能耗等方面进行“瘦身”,这样它才真正能够进入到物理世界。
然而,造型的缩小并不是传感进入生活的唯一条件,还需要互联网技术的配合以实现从点到面的网际联系。就IP地址而言,物联网应采用IPv6(IPv4必然不够),它有128位两进制的IP网址数,这相当于给世界上的每个沙粒都赋予了一个 IP地址。唯有当所有的物体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IP的时候,物联网才能真正实现。总而言之,物联网的实现需要这两方面的相辅相成:一是利用微处理技术(micro-fabrication),提高集成度;其二是运用IP技术,以提供足够丰富的网址。
43面临的问题
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存在很多问题。1、进入门槛较高,一般一次性投入要1、2万元,这就大大限制了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购买需求。2、功能华而不实,很多都是遥控个灯光、音响,需求跟投入不成比例。3、生搬硬套,将原来很多工业上使用的东西直接照搬到家庭里,缺少人性化,不能完全适合家居生活需要。4、很多智能家居企业缺少核心技术,东拼西凑,组成个系统就推广,导致成本增高、企业竞争力下降。
RFID超高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项目的应用只是试点,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也没有在供链上应用。比如,只在某一个仓库里应用,或只在生产线上应用。应该说,这些试点项目全
都属于闭环状态的应用,在供应链上串起来应用的案例国内还没有出现。
物联网发展潜力无限,但物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建设物联网过程将涉及到许多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标准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范的制订和完善。
首先是技术标准问题。标准是一种交流规则,关系着物联网物品间的沟通。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其次是安全的问题。物联网中的物品间联系更紧密,物品和人也连接起来,使得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大量使用,数据泄密也成为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何实现大量的数据及用户隐私的保护,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协议问题。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CP/IP,但在接入层面,协议类别五花八门,CPRS、短信、传感器、TD-SCDMA、有线等多种通道,物联网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基础。
第四,终端问题。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各异议,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对运营商来说的一大挑战。
第五,地址问题。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IPv4 向IPv6过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物联网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会存在与IPv4兼容性问题。
第六,费用问题。目前物联网所需的芯片等组件的费用较高,若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花费自然不少,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考虑。
第七,规模化问题。规模化是运营商业绩的重要指标,终端的价格、产品多样性、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地用户规模产生影响,如何实现规模化是具有待商讨的问题。
第八,商业模式问题。物联网在商业应用方面的业务模式还不是很明朗,商业模式问题值得更进一步探讨。
第九,产业链问题。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单体形式存在。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跨专业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
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大难点必须解决: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物品的监控和追踪。
实现物联网,首先必须在所有物品中嵌入电子标签等存储体,并需安装众多读取设备和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这必然导致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已有的事实均证明,在现阶段,物联网的技术效率并没有转化为规模的经济效率,目前的所谓物联网应用也没有一个在商业上获得了较大成功。例如,智能抄表系统能将电表的读数通过商用无线系统(如GSM短消息)传递到电力系统的数据中心,但电力系统仍没有规模使用这类技术,原因在于这类技术没有经济效率。
物联网的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包括“云计算”、无线网络的扩容和优化等均是物联网普及需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才能使数以亿计的种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从目前国内产业发展水平而言,传感器产业人水平较低,高端产品为国外厂商垄断。
maryln369全球主要工业国的各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同几大通信设备公司积极接洽,合作建设5G的商业运营网络。这里有一张表让你3分钟看懂2018年底前的全球5G网络布局。
制图 |企业观察报 牛小伟
作者|阅琅嬛
校对|谷红欣
编辑|钱馨瑶
据《人民邮电报》消息,国内三大运营商上周已经获得全国范围5G中低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这说明,全国范围的5G大规模试验即将展开,中国国内的5G网络商业化又实实在在地前进了一步。
5G的全称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相比于4G将我们的生活带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它拥有更强的性能,能够支持数据的超高速率传输,实时通信将享受超低的时延、可以连接超大规模的应用场景,这些功能会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
图:来源网络(三星)
自从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出5G的核心技术以来,各大通信公司、电信设备公司及主要国家的电信运营商都开始积极参与到5G的开发中来,以期能够早日商业化。
不过根据现有的技术储备和设备研发状况来看,能够完整做完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安装再到调试、维护全套服务的,全世界具备这个能力的只有: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和三星电子这几家大厂。这其中,除了华为公司能够立即拿出方案并实施以外,其他几家的成熟产品都要等到2019年。
目前,5G的商业化在即,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电信运营商都已经找到了合适的通信或相应的设备提供公司来携手发展。那么不妨分地区的来看看,主要国家的5G商业化布局又呈现出那些态势。
图:来源网络(主要国家5G商业化进度)
东北亚地区
日本:2014年5月8日,日本电信营运商NTTDoCoMo正式宣布将与爱立信、诺基亚、三星等6家厂商共同合作,开始测试5G网络技术,并希望在2020年前正式商用。但日媒近日传出消息称,日本NTTDoCoMo、KDDI(au)和软银(SoftBank)3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确定了5G基站等不采用中国产品的方针。此外,将于2019年秋季涉足移动通信的乐天也提出同样方针。考虑到日本通信运营商中,目前只有软银和DoCoMo在现行的4G网络方面,部分领域采用了华为和中兴的设备。今后被替换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因此,日本的5G将大概率采用爱立信或者诺基亚的成套设备。
图:来源网络(诺基亚)
韩国:其三大运营商SK电讯、KT和LG U+本月初已经同步在部分地区针对大型制造企业用户正式投入了5G运营。而为他们提供技术和设备的主要是三星电子。
中国大陆:从目前的招投标信息来看,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和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4家公司都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可以预见,中国的5G“蛋糕”应该是由这4家共同分享。
中国香港:今年10月,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将与华为联合建设面向5G的综合承载网。
东南亚地区
印尼:其电信运营商Telkomsel宣布与华为携手完成印度尼西亚首个FDD Massive MIMO测试,正式拉开了印尼Telkomsel网络向5G的演进之路。
南亚地区
印度:印度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如巴帝电信和BSNL等正在同包括华为、中兴在内的设备供应商进行接触,并开展了5G相关的技术测试。而具体的合约恐怕要等到2019年底前的测试反应来最终确定。
西亚中东地区
沙特:沙特电信公司已同诺基亚与华为和思科签署了5G技术协议,预计未来这三家设备供应商将参与到沙特5G的实际运营活动中来。
阿联酋:阿联酋综合电信公司以及第二大电信运营商Du正在测试思科的5G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来实现5G的商业化运营。
图:来源网络(华为)
土耳其:今年3月,土耳其电信与华为签署5G网络合作协议,该协议涵盖新一代云网络架构、天线技术、物联网、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
科威特:本月3日科威特VIVA与华为签署全网独家千站5G商用合同,目的是为科威特打造一个全国覆盖的5G商用网。
阿曼: 阿曼电信公司称正在与华为进行合作,部署中东地区首个Gfast网络。华为将为之提供技术支持,协助阿曼电信公司引领中东地区迈入5G时代。
黎巴嫩:黎巴嫩移动通信和数据运营商touch正利用华为的最新5G设备在该国进行了首个5G商业测试。
东欧地区
俄罗斯:俄罗斯网络运营商巨头VimpelCom与华为签署了在5G网络领域的合作协议,以帮助旗下的Beeline公司实现俄罗斯的5G商业化运营。
乌克兰:早在2016年乌克兰移动运营商LIFECELL就与华为、爱立信两家公司签署开发乌克兰第五代移动通信合作备忘录。
拉脱维亚:拉脱维亚电信提供商Bite Latvija和华为在中国签署了建设5G网络基础设施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包括2019年在里加建设5G基站,在拉脱维亚全国发展窄带物联网。
西欧地区
奥地利:奥地利T-Mobile与华为签署了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基于45G技术进行网络的端到端升级,在WTTx(Wireless To The x)等业务上展开更紧密的合作。
图:来源网络(思科中国)
意大利:意大利最大铁塔公司INWIT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宣布将在室内覆盖产品与技术、服务与平台以及生态与拓展领域展开紧密合作。而且意大利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同华为在米兰完成了在意大利的首个5G新空口连接测试,并在今年2月实现了全球首个5G通话。此外,意大利TIM与Fastweb将携手华为,正式上电开通首个符合3GPP标准的5G基站并投入商用,此基站会采用华为端到端5G设备。
瑞士:在今年世界移动大会上,瑞士电信与华为共同签署NetCity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瑞士用户提供全新的通信网络服务。
马耳他:马耳他政府与华为签署过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利用华为5G技术来帮助马耳他启动智慧城市建设。
摩纳哥:摩纳哥电信和华为于今年9月初正式签署了5G合作协议,以帮助摩纳哥实现5G跨越。
西班牙:2015年,西班牙电信就与华为在香港签署战略备忘录,表示将在5G领域加深合作。之后双方又在深圳签署了5G&NG-RAN联合创新协议。另外西班牙移动通信运营商Orange也与华为共同发布面向5G的“1+1”天面全场景解决方案。
葡萄牙:就在刚刚过去的5日,葡萄牙电信运营商Altice与华为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承诺在葡萄牙开发和实施5G服务。
英国:英国目前已经明确宣布在未来的5G网络搭建过程中不使用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因此诺基亚和爱立信将有大概率中标英国的5G网络建设。
其他的西欧国家:尽管法国布依格电信宣布同华为签署5G合同,共同在法国启动5G测试,但考虑到法、德等一批老欧洲国家的实际电信运营状况,爱立信、诺基亚以及华为有可能共同参与到5G网络的构建活动中来。
美洲地区
美国:有消息称,包括威瑞森通讯公司在内的多家电信运营商正在同美国和欧洲的5G设备供应商进行接触,有望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在部分地区进行实际测试。考虑到美国政府对中国公司的禁令,华为和中兴在美国偏远地区的4G运营也将告一段落。而且,有传言称在美国政府的“撮合下”思科正在同爱立信联手,加大在美的5G投入,以期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加拿大:虽然加拿大没有明确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到5G的竞标,但考虑到美国政府对其的压力,加拿大最终将会同美国一样,“有选择的”同部分设备供应商来推进5G网络在加拿大的商业化运营。
巴西:今年1月巴西 科技 、创新及通信部(MCTIC)同华为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合作内容涵盖了帮助巴西制作5G宽带网络以及光纤网络在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可行性研究。
图:来源网络(爱立信)
大洋洲地区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均宣布禁止中国的设备公司参与其5G商业运营竞标,所以思科、爱立信、三星、诺基亚等相关厂商都有可能获得两国一定的5G市场份额。
结语
尽管有不少国家因各种原因禁止中国公司参与其5G网络建设,但来考虑到5G网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 娱乐 、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助手、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大规模的场景应用,以及全球现有的4G基站分布来看,华为仍将获得全球最多的5G订单;紧随其后的是爱立信、诺基亚、思科等欧美公司;而韩国三星电子将会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享有优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G的通信设备中,各家的技术专利是相互契合、相互缠绕的。所以说,即便有的国家没有采用华为的成套设备,但依然会使用华为注册的专利技术。同理即使使用了华为设备的5G网络,仍旧有相当多的国外零部件提供商会从中获益。换句话说,全球5G的网络布局中,其实早已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了。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感到“物喜”或是“己悲”。
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