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5 06:06 来源:人民资讯
假如你拥有一片牧场,在没有任何人帮忙管理的前提下,仅凭一己之力,如何能分分钟“拿捏”家中上千头牛羊的行踪?
“在这个app里,牛群、羊群在哪个位置一目了然。”作为真正的牧场主,通榆县双岗镇林海村养殖户苗恕,点开了手机里一款名为“养殖宝”的软件。
但起初不是这样容易的。
几年前,因为看好畜牧业发展,并没有养殖经验的他投入大笔资金,先后购入上千只羊,近百头牛,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牧场。
“一开始我雇人去放羊,结果丢的、死的数量特别多。我还雇了兽医、管家,当时人员非常多,非常杂。”尽管聘用了很多“专业人士”,可养殖方式依然“传统”。
那些年,苗恕几乎天天住在牧场,虽然赚了些钱,但烦恼也着实不少。除了牛羊容易走失、被盗外,糟糕的养殖环境也让苗恕蒙受着不小的损失。
然而,随着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在畜牧业上的应用,转机出现了。不但减轻了人力,也解决了曾经困扰苗恕的难题。
“我们给牛羊佩戴了电子设备,更加方便管控。整个圈舍2000多平方米,安了‘红外线’,没有死角,进入线内就报警。”苗恕说,以后再也不怕被偷盗了
不仅如此,安装在牧场里的监控设施还能实时监测圈舍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气体浓度,当指标超过阈值时,就会发出报警。牛羊走过地秤时,电脑也会自动记录体重信息,准确发出提示。
“之前一年也就是三四十万元纯盈利,引进完这些设备之后,每年的年收入能达到百万元左右。”损失减少了,养殖效率提高了,苗恕的收入也翻了几番。
从传统养殖到科学养殖,改变来自于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于银辉带领的科研团队。
于银辉教授和她带领的团队
2017年,于银辉初次来到学校定点帮扶的林海村,便遇到了令她至今难忘的事情。
“外面忽然就传来喊叫声,好几个大汉一起去救一头卡在墙豁子上,还四处乱蹬的牛。他们就觉得一定要救出来这头牛,自己被踢伤了都无所谓。”
为何养殖户会不顾自身安危奋勇救牛?她想要找到答案。
“后来我通过了解,发现养殖是他们的‘命根子’。”林海村的人靠着养殖生活生产,但当地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这里的安保情况特别不好,外面也可能有人觊觎。防偷主要靠人和狗,牛羊比较容易丢失。”
初步了解了林海村的现状,从事无线通信、无线感知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研究的于银辉渴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养殖户做点实事。
“后来我们就研究出来一种热释电防盗系统,是扇形对射的,能够对射70米的距离。这样的话,凡是有温度的生物体通过它就会报警。从我们开始安上防盗系统,就没有丢过牛羊。”
防盗系统的成功很快让养殖户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也让于银辉团队信心大增。
通过跨学科研究,于银辉发现,牛羊圈舍温湿度变化以及有害气体残留容易导致滋生疫病,而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控恰好也与其专业方向大为契合。
“我们自己研发,在系统当中加了一个温湿度模块,做有害气体的监测,把所有的模块都装到一个个小盒子里面,如果超标就报警。”
“教授提供的技术,帮助我们安装监控,养殖户获得了很大的实惠。”有着20年养牛经验的村民李海东说,他过上了自己以前从来没想到过的幸福生活。
有了于银辉团队为牧业小区量身定制的视频监控系统,养殖户不用围着上千平米的圈舍打转,而是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屏幕随时查看牛群状况。
“可以通过监控看到有没有小牛被大牛顶坏的或者损伤的。产犊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发现,多得一只牛犊多一份收入,我们放心养殖了!”
就这样,在硬件设施不变的情况下,传统牧场华丽变身,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拥有了智慧的头脑。林海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告别贫困,越来越多的居民有胆量、有信心投身畜牧业生产。
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踏上乡村振兴的道路。2019年,全新的牧业小区在林海村拔地而起。宽敞的水泥圈舍代替了曾经的土墙木栏,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智能系统的养殖户开始憧憬更美好的未来。
看到养殖户们开心的笑脸,为林海村倾注了大量心血的于银辉备感欣慰。
“原来的研究方向落实到在电脑上做一些仿真,做一些虚拟数据库里面的应用。现在,实践给我们创造了科研的思想、智慧和火花,还有研究成果转化的机会,把理论层面的研究真正落实到服务社会,真正落实到人民需求上来。”
目前,于银辉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已将智慧养殖相关成果申请专利,希望在省内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套餐,畜牧农桑都可以使用,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进行选择。打造成可以在全国各地不同气候、不同的规模之下都能使用的产品,在全国推广。”
此外,于银辉说,他们还在做系统升级,进行大数据监测。“为地方政府的发展决策或者以后的规划提供一个参考,同时还可以进行有效防疫。”
相信随着这些新技术的推广与落地,会为更多养殖户打开新的天地,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希望与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