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行业发展前景

食品安全行业发展前景,第1张

粮食安全相关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粮食安全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平高科(000998SZ)、丰乐种业(000713SZ)

本文核心数据:我国粮食产量和变化、我国大豆消费结构、我国粮食作物对外依存率

我国大豆存在较大的消费缺口

我国是全球粮食生产大国,2020年粮食产量约占全世界粮食产量的24%,粮食供给较为充足。2020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则达到6694920万吨,同比增长085%。 从我国粮食生产结构来看,2020年我国主要以玉米、稻谷和小麦等基础粮食作物为主,三类谷物粮食作物产量合计占2020年全年粮食产量的90%以上。而豆类产品的产量占比仅占342%,约2287万吨。

而从消费情况来看,三大类粮食作物人均消费变化情况呈现出较大差异,虽然谷物类粮食作物仍然是我国最主要消费的粮食作物,但人均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反而豆类粮食作物则呈现上升趋势,薯类粮食作物则是呈现小幅波动增加。

而大豆的食用消费仅占125%,压榨消费才是大豆的主要用途,2019年压榨消费占到了我国大豆消费总量的84%以上,是我国大豆消费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粗略计算我国每年对大豆的需求超过一亿吨。

大豆对外进口依存度较高

我国大豆产量远小于我国大豆的消费量,而我国每年如此庞大的大豆消费缺口主要是依靠进口来弥补。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对外依存度来看,我国除大豆以外的粮食作物基本均能保证自给自足,大部分的进口只是为了丰富消费品种,增加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余地。而我国大豆存在较高的对外依存率, 2019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率高达8309%。这意味着我国消费的大豆80%以上来自于进口。

从近几年我国的大豆净进口数量来看,也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全年大豆进口量再创新高,达10033万吨。可见我国在大豆产品上仍面临较为严峻的供给安全风险。

巴西、美国是我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

从全球大豆产量区域结构来看,2020年全球大豆主要产自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印度五个国家,五个国家的大豆产量合计占比接近全球产量的90%。其中巴西和美国的大豆产量占比均超30%。

我国大豆进口量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我国大豆进口也主要源自巴西和美国以及阿根廷,其中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占我国2020年全年进口数量的6059%,从美国的进口数量占比也达到了2208%。

贸易摩擦对大豆进出口影响大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美国对我国增加关税,作为第一轮的反制措施,我国对美国500亿美元商品也增加了关税,其中就包括大豆。这直接对美国大豆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17年,美国大豆近60%都出口到了中国,但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大幅下降至20%以下,这两年随着贸易摩擦的有所缓和,美国向我国的大豆出口才有所回暖。

但相应的,贸易摩擦最终导致的结果总是相互的,我国在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后,不得不寻求以更高的成本从巴西进口更多的大豆。

转基因大豆迎来发展机遇

我国大豆产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种植面积不够,而是由于对转基因技术的限制。由于转基因农作物在长期食用后对人身体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国对于转基因作物有着较为严苛的管控。必须先申请安全证书,随后通过审定和获得生产许可证才可以进入商业化。而我国对于生物安全证书有着较为严苛的获批流程,且时间周期较长,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允许可量产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虽然转基因技术在我国仍有所限制,但在全球已经广泛应用,尤其是广泛应用在一般粮食作物大豆中。2019年全世界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达9190万公顷,占当年全世界大豆总收获面积的7492%。

由于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我国大豆单产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仅约195吨每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7吨每公顷,远低于美国的319吨每公顷。

随着问题的逐渐突出,我国也意识到了大豆安全的问题,2021我国已批准了首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安全证书,国产转基因大豆将迎来发展机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8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了《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大陆位列第46位,比去年上升32位。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上海和北京被世界银行当作中国大陆的样本城市,上海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是中国大陆的经济中心,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二者在城市化水平上都处于第一梯队。此次世界银行对各国和地区之间营商环境的评判,城市智慧化水平和电子政务水平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影响因素,而中国显然进步斐然。
智慧城市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发展至今已经有十年的光景,智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和扩充,同时也改变和影响了很多城市。
2018年度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排行榜
中国的起步虽然稍慢一筹,自2012年才正式启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将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国家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而根据德勤研究最新发布的一份《超级智慧城市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建的智慧城市已经达到500余个,近乎占据全球总数的一半,可以说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火热的国家。
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企业则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智慧城市建设企业兴致高涨
伴随着国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当中,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人口激增,而这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看病难等等。以北京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到2017年已经达到21707万人口,虽然相较2016年少了2万余人,但这还要归功于北京市政府对市内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的清退、对违法建筑的拆除以及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的搬迁。伴随着人口居高不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早晚高峰及节假日的交通拥堵状况,想要解决这一“城市病”,除了辐射带动北京周边协同发展、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外,最有效的莫过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本身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智慧政务、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众多细分领域,其中,智能交通就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
2018年度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排行榜
在2018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现了百度对智能交通的理解和规划。依托百度大脑、大数据、智能云、智能百度地图、百度无人驾驶以及车路协同解决方案等技术手段,能实现动态路径优化,提供最优出行方案,同时能采集路面状况信息并反馈到交通管理中心,与其他车辆共享路面信息,降低交通拥堵率和事故发生率。此外通过智能灯控与智能路口能力,百度大脑能够实时掌控路况状态,多路口协同,提升通行效率,甚至在未来伴随无人驾驶技术以及车车通讯技术的成熟,红绿灯可能不再是指挥车辆通行的必备工具。
除百度外,阿里、腾讯、华为、滴滴等一众企业也不甘落后。
阿里巴巴在几年时间内构建起一个包含广泛的“ET城市大脑”,将杭州作为试点布局智慧交通网络。在2018年9月下旬举办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发布“杭州城市大脑20”,此时的杭州城市大脑已经覆盖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 420 平方公里,优化信号灯路口1300 个,同时还接入了视频4500路,并且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能够直接指挥杭州交警200余名,具备了交通事件实时识别、应急车辆优先调度、重点车辆管控、社会治理等能力。根据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8年二季度中国高峰拥堵城市排行榜》显示,杭州市交通拥堵状况排名57,同比下降32%,可以说目前的杭州城市大脑已经搭建起了一个较为高效、完整的城市交通动态网络,对杭州市的交通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腾讯则推出了优图天眼交通平台以及公交乘车码等措施;而滴滴与交通部于2018年共同推出了智能城市交通管理解决方案——滴滴智慧交通大脑……这些只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部分企业,而且智能交通也只是这些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部分,还有像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企业致力于智能安防领域的建设,例如在张学友演唱会上累计抓获10余名逃犯,就是人脸识别技术作用于安防领域所起到的作用;而京东物流等物流企业则在智慧物流领域持续发力,建立无人仓,研发无人机、无人车送货,大大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
除此之外,电子政务更能凸显国家及政府部门对于智慧城市的认可和殷切期待。
电子政务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医疗等具体行业犹如人的五官、躯干以及四肢,可以将这些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健全看作是身体各部位机能的不断提升。从最初到现在,智慧城市的各细分行业从爬学会了走,并向着跑在努力,未来还可能具备博尔特般的“健将体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个行业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埋头苦干之后却发现彼此从不同起点出发,各奔东西,最终也无法汇聚到一点,而这个点就是智慧城市。
问题出在哪里?
大脑。我们缺乏一个大脑的协调!智慧化的电子政务就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脑”,这个“大脑会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各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平台协议,打破传统城市发展中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遍及的现象,让各行业协调发展,齐心协力奔向同一个目标。
同时,电子政务也可以使政府内部的数据相互打通,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和行政隔阂,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网申请、快递送达”、“一号咨询、高效互动”的高效便捷式服务,这也契合了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以浙江省政务改革为例,自2016年首次公开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在数梦工场和阿里云的帮助下部署了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并由数梦工场为厅局业务上云提供对接和咨询服务, 以及提供混合云的统一管控和云安全保障。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背后,数梦工场联合阿里云承建大数据中心,提供互联网架构支撑整套体系。数梦工场为人口综合库等基础库提供技术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商数梦工场也承担了浙江省人口库的数据标准制定。
在应用端,数梦工场开发了应用汇聚平台、浙江政务服务APP(“浙里办”)和政务钉钉(“浙政钉”)。截至2018年10月22日,“浙里办”网站日均办件量超16万件。“浙里办”APP累计为浙江人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超280项,涵盖交通出行、社会保险、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纳税缴费、教育职考、婚育收养、场馆设施、环境气象、房屋租售、证件办理、公共资源等类别。“浙政钉”为浙江政务打造“24小时”移动办公平台,助推浙江省向“移动办事之省”的目标迈进。从浙江全省来看,截至2018年3月底,“浙政钉”已实现浙江省政务90%以上覆盖率,并持续上升。
电子政务的发展,打通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的最初愿景。
智慧化的电子政务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不仅让群众便利,更在协调其他行业智慧化的道路上发光发热,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5G让智慧城市前景无限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公路的支持,4G的商用让智慧城市有了发展的机会,5G则会让这个发展机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在2019年,国内移动通信商将进入5G的规模性测试应用阶段,到2020年,5G技术将步入发展元年,也就意味着原本的“路”能让2辆车以10km/h的速度并排“走”,而现在能让10余辆车以1000km/h的速度飞速前进。这让智慧城市的发展有了无限可能。
在传输速度成倍提升的同时,连接能力也将得到改善,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时代,可以让城市的公共设施互相连接,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的状态下,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事务等诸多能力都将得到提升,智慧城市将深刻改变城市生活。此外,4G技术虽然已经投入商用已经经历了5年的光景,但国内企业并没有充分挖掘4G技术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可待挖掘的空间还是巨大的。深度挖掘4G技术的可应用空间,并尝试利用5G技术加速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建设,对于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有着莫大的效用。
智能基础设施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完善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智能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是提升智慧城市水平关键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8440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