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 of Things 也叫 Internet of Objects,就是把不同类型编码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或其他传感器等设备将其所有信息采集起来,从而实现所有物品的关联,并可进行定位、追踪、监管等的网络物联网——我们将去往何方
展望未来,每一个“物”都是挂在网络上的。这个所谓的“物联网”会导致一系列的变革,包括我们如何与环境共处,更重要的是,包括我们如何过生活。
这个万物联网的想法并不新鲜,但是它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在2008年,当联网的物的数量超过联网的人的数量的时候,物联网就形成了。
技术空想者们已经把物联网描绘成一个美好的东西,认为它能够带来数不清的好处。受益于日益增长的万物互联的公司们也非常支持这些技术空想者们。
通用连接、传感器、计算机是可以收集、分析、利用特定数据的。正因如此,它们将改善健康和食品制造。间接的,它们也许可以减轻贫困。
另一方面,怀疑论者认为,物联网带来的危害有两个:一是越来越多的东西联网所带来的固有危害,另一个是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物联网。
问题是,互联网到底能不能支撑如此大数量的物联网,并且,这些联网的物(包括网络本身)如果保证安全、隐私和保险。
1 到底有多少无联网?
今天,有90亿设备联网。到2020年,这个数字会增长到240亿,还有些评估认为这个数字是1000亿。
与此同时,网络上传输的由机器产生的数据,将让网络上传输的由人类产生的数据相形见绌。
实际上,上述提到的数据交流,大部分都是机器之间的对话。再说,思科预计,截至到今年年底,20个典型的家庭产生的数据流量会超过整个网络在2008年的数据流量。
2 我们连接什么?
物联网并不只与那些直接联网的设备相关。传感器与类似RFID 标签的标识符,也通过手机、RFID 阅读器或联网基站等等媒介,提供数据。
这意味着,一个被RFID 标记的麦片盒子可以被认为是联网的。理论上,RFID 可以和其它传感器联合使用,用以记录特定的盒装麦片的生命周期。包括记录这盒麦片何时被生产出来,如何被运输,何时被吃完。
令人鼓舞的是,荷兰的一家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种测量牛的重要迹象、运动、相互关系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会为每头牛每年传输大概200MB 的数据,农民用这些数据监控牛群的健康和安乐。
家里和车上的传感器变得普遍了。一个现代的汽车可能有大概200个传感器,从引擎状态到胎压都可以测量。汽车上联网的计算机可以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
上述这些数据可以传到网络上,而且,不仅司机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公司(或伙伴)也可以代表司机拥有或 *** 作这些数据。传感器的数据不仅能够用于发现问题,而且能为汽车的使用提供统计数据。
捆绑上实时人工智能,汽车的网络可以为司机提供反馈和建议,比如:能够利用网络规划路线。
3 健康相关的传感器
传感器不仅能用在汽车上和房子里。还有很多设备可以监控血压、心率、荷尔蒙水平、血液成分,之类的。
现在,传感器可以直接联网或者连上手机,并利用云存储进行监控和分析。加之,预测2014年的可穿戴式无线传感器的数量大约是4亿。
4 收获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下述经历:电脑或者手机不让你完成基础工作,比如不让你连接无线网。在这种情况下,由技术驱动的乌托邦世界就很难成立了,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数十亿为了改
善人类生活而进行无缝通话与 *** 控万物的设备。
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黑莓信息网络最近主要的故障为大家提了一个醒:虽然我们认为用于传送信息的网络是鲁棒的、容错的,但是,事实上,即便是很简单地在单个手机之间利用网络传送信息也是有可能出错的。
美国网件公司的生活方式类调查最近表示,在澳大利亚,有18万可联网设备并未进行联网。上述设备包括电视机、游戏控制台,以及音乐和媒体播放器。
然而,从这份报告中无法明确得知,设备未联网是因为联网技术性困难,还是简单地因为设备所有者不知道或不关心这些设备能否联网。很明确的是,物联网的增长和维持不能依赖于普通消费者实现连通和维护。
一个发表在经济学家最重要部分的博客发布了在物联网世界的基础、隐私和惨重失误的危害。也许,熊皮特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谁来结束拥有和控制物联网的数据。(涉及到隐私、数据开放、数据商品化,等等问题。)
我们马上就到达一个临界点了,在这个临界点上,搜集的数据可以如期实现改变人类生活的功能。物联网带来的隐私问题将使我们在巨型社交网站上的互动受到冲击,比如,因为比较,使得脸谱网显得微不足道。(即,人们一般在朋友圈内发表自己美好的一面,但是一旦隐私被泄露,别人就不会再关注其他人的美好的一面。)
最近有一场关于德国政府通过间谍软件监控市民的风波,预示了通过控制联网可以获取大量信息。
物联网最终会实现让个人和社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虽然,商家会来争夺利益,包括提高的效率、安全性和健康,这些需要通过保护措施和控制力来进行平衡。
大量链接的行为准则已经在开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