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CPU在进行I/O写 *** 作时,M/IO和DT/R都是必须要用的:
M/IO是控制对内存访问还是对外部设备进行访问,当M/IO引脚为高电平时表示对内存访问,为低电平时表示对外部设备访问。
DT/R是控制数据流动的方向,(DT/R引脚为高电平,表示数据流出CPU,一般是写 *** 作,为低电平是表示数据流入CPU,一般是读 *** 作)。
I/O总线指缆线和连接器系统,用来传输I/O路径技术指定的数据和控制信号,另外还包括一个总线终结电阻或电路,这个终结电阻用来减弱电缆上的信号反射干扰。
扩展资料:
1、程序查询方式
这种方式下,CPU通过I/O指令询问指定外设当前的状态,如果外设准备就绪,则进行数据的输入或输出,否则CPU等待,循环查询。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需要少量的硬件电路即可,缺点是由于CPU的速度远远高于外设,因此通常处于等待状态,工作效率很低
2、中断处理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CPU不再被动等待,而是可以执行其他程序,一旦外设为数据交换准备就绪,可以向CPU提出服务请求,CPU如果响应该请求,便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与该请求对应的服务程序,完成后,再继续执行原来被中断的程序。
中断处理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为CPU省去了查询外设状态和等待外设就绪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还满足了外设的实时要求。但需要为每个I/O设备分配一个中断请求号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此外还需要一个中断控制器(I/O接口芯片)管理I/O设备提出的中断请求,例如设置中断屏蔽、中断请求优先级等。
此外,中断处理方式的缺点是每传送一个字符都要进行中断,启动中断控制器,还要保留和恢复现场以便能继续原程序的执行,花费的工作量很大,这样如果需要大量数据交换,系统的性能会很低。
3、DMA(直接存储器存取)传送方式
DMA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用软件而是采用一个专门的控制器来控制内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交流,无须CPU介入,大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O总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o (计算机接口)
楼主没有弄清楚,标准51单片机IO脚采用准双向口,引脚输入是没有锁存的,只有输出是带锁存器,在设置P1口为高电平时,P1实际上既可以作为高电平输出,也可以作为输入(这要求外部源有足够的驱动能力,至少能够吸收1mA电流),所以MOV A,P1就是一次读8个引脚, maxiurui说的逻辑指令可以一次读一个引脚。若设置设置P1口为低电平时,MOV A,P1读锁存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新型51单片机设置了专用的引脚功能选择寄存器,这时MOV A,P1读的是输出寄存器还是引脚就需要考虑专用的引脚功能选择寄存器的设置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