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层次 专科(高职)
基本学制 三年
学历 专科(高职)
专业代码 510102
是什么物联网应用技术主要研究信息采集、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联网系统设计、项目管理、终端节点的安装与调试、系统集成、施工等。例如: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系统感知与信息采集的设备应用,智能电力中配变监控与故障检测等。 关键词:物流 仓储 运输 智能电力
学什么《物联网导论》、《电工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识图》、《布线工程》、《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智能建筑。
干什么信息类企事业单位:物联网设备的生产、应用和维护,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物联网系统产品销售与推广。
详解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职业面向面向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硬件工程技术人员、嵌入式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物联网设备安装配置和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开发、物联网项目规划和管理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感知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嵌入式技术、物联网云平台应用等知识,具备物联网设备选型、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项目规划和管理、物联网云平台数据存储和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物联网设备安装配置和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开发、物联网项目规划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1具有感知识别设备选型、装调、数据采集与运行维护的能力; 2具有无线传输设备选型与装调及无线网络组建、运行维护与故障排查的能力; 3具有嵌入式设备开发环境搭建、嵌入式应用开发与调测的能力; 4具有物联网系统安装配置、调试、运行维护与常见故障维修的能力; 5具有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系统安装测试、数据应用处理和运行维护的能力; 6具有初步的物联网工程项目施工规划、方案编制与项目管理的能力; 7具有物联网云平台配置、测试、数据存储与管理的能力; 8具有探索将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联网技术领域的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专业基础课程:
物联网工程导论、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单片机技术。专业基础课程:
传感器应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自动识别应用技术、物联网嵌入式技术、物联网设备装调与维护、物联网系统部署与运维、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工程设计与管理。实习实训: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物联网设备装调与维护、物联网系统部署与运维、物联网应用开发等实训。在物联网行业的集成与应用、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设计与管理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传感网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物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物联网云平台运用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物联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嵌入式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持续本科专业举例
就业率
85%-87% 2019年 87%-97% 2021年 89%-98% 2020年男女比例
男生 66% 34% 女生开设课程
物联网概论、物联网硬件基础、无线传感网应用技术、RFID 应用技术、M2M 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Android 移动开发等。 其他信息:物联网应用技术就业前景良好,从国家2009年提出物联网发展战略以来,物联网在工业监控、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称为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就业前景 物联网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用途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由于其应用覆盖的广泛性,物联网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学员的就业面非常广泛,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大量招聘物联网研发工程师,就业前景非常好。 就业方向 物联网应用技术毕业生可在各类物联网企业和IT企业从事物联网方案设计、物联网方案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售前技术支持与售后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实施等岗位工作;物联网应用企业从事物联网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随着物联网在智能化城市、交通、物流、电网、医疗、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人才都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需求具有紧迫性和稀缺性。
食品工业“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状况发布单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代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全国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多数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满足市场需求、转变方式、优化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行业稳定健康增长。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9万亿元,比2010年的63万亿元增长了727%,年均递增约146%,略低于《“十二五”规划》中“食品工业年均增长15%”的目标。
2014年,食品工业上缴税金总额924155亿元,比2010年增长799%,年均增长148%;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58146亿元,比2010年增长951%,年均增长182%。
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4年的100%,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0年的088∶1提高到2014年的105∶1,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超过百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有27家, 2014年,全国达到和超过这一规模的食品工业企业有54家,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百亿元食品工业企业超过50家的发展目标。
2014年规模以上大中型食品工业企业共计5789家,占食品工业企业数的15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540%;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629%;上缴税金占全行业的832%。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国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更加重视节能环保低碳发展。2011年—201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3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43万亿元,增长15倍。
2014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618%,年均增长272%;全国食品工业总资产65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666%,年均增长136%。
食品工业是最早开放的竞争性行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食品工业企业已经适应了按市场经济方式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目前,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8%是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等其他资金来源只占到全部投资的12%。
四、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中央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指导下,食品工业区域经济逐渐趋向均衡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继续保持了领先和优势的地位,2014年东部地区实现了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59万亿元,比2010年的326万亿元增长408%;其中山东省2014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8万亿元,一直以来稳居全国首位。
中部地区借助农业资源优势,努力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食品工业快速发展;2014年中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2万亿元,比2010年的145万亿元增长1014%;其中河南省2014年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63155亿元,自2010年起连续4年居全国第二位。
西部地区借助政策优势,食品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4年西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6万亿元,比2010年的120万亿元增长717%。从增长速度上看,“十二五”期间,中部发展最快。2010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分别为451∶229∶194∶126,到2014年发展为421∶268∶189∶122。从中看出,东部地区食品工业份额占比减少,中部地区份额增加。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2010年的4834%提高到2014年的5789%,基本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五、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发展较快
“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4年累计实现食品进出口贸易总额58066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累计增长524%,年均增长111%。食品出口四年累计22561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17504亿美元增长289%;进口累计35505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20603亿美元增长723%。
“十一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11年—2014年贸易逆差分别为1945亿美元、3318亿美元、3726亿美元、3955亿美元。主要原因是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粮食、油料、油脂等)量、值不断创出新高,加之对乳制品和肉及肉制品食品进口的大幅增长,导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六、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国家形象和企业信誉,是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以及食品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
七、食品工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1 粮食加工业
粮食加工业转化农产品数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十二五”期间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量迈上新台阶。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有606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7151亿元,比2010年增长984%,年均增长187%。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大米1304282万吨,比2010年增长582%,年均增长122%;生产小麦粉1411602万吨,比2010年增长395%,年均增长87%。
2 食用油加工业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二五”期间,我国食用油加工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14年全国食用植物油产量653413万吨,比2010年增长669%,年均增长1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6998亿元,比2010年607680增长706%,年均增长143%。
3 乳制品制造业
“十二五”期间,乳制品制造业在整顿和调整中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诚信建设、安全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发展期。
2014年全国乳制品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9773亿元,比2010年增长678%,年均增长138%;乳制品产量265181万吨,比2005年215939增长228%,年均增长53%。
4 酿酒工业
酿酒工业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工业之一,也是世界酒类品种最全、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十二五”期间酿酒行业在经历“十一五”高速发展后,逐步向“理性变革、力求稳健”发展,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和科技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2014年,全国葡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57亿元,比2010年3095增长359%,年均增长80%;葡萄酒产量11610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66%,年均增长16%。全国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56亿元,比2010年增长358%,年均增长79%。全国啤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624亿元,比2010年增长462%,年均增长100%;啤酒产量492185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98%,年均增长24%。
2014年,白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889亿元,比2010年增长942%,年均增长180%;白酒产量125713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602%,年均增长125%。白酒行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节粮降耗,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产业。
5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378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7401亿元,比2010年增长726%,年平均增长146%。
2014年,畜禽屠宰业生产鲜冻肉390344万吨,比2010年21168增长844%, 年平均增长165%;肉制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2513亿元,比2010年增长422%,年均增长92%。
八、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食品格局深度调整
世界经济已进入密集创新和产业振兴时代,全球食品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些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跨国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整合,以专利、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及人才的争夺,将人才、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采用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手段实现食品工业重组,这些也对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食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2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迫切而艰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趋强化的资源和环境双重制约,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已成为我国长期的主要任务。我国食品工业部分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对这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的选择。
3 高新技术应用加速,食品工业不断涌现新业态
食品科学是高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其他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生物催化、
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营养与健康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保健与功能性食品产业、新资源食品产业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4 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进入中高收入阶层的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大体经历了三个层次:①民以食为天--刚性需求--吃得饱②生活水平提高--结构需求--吃提好③健康长寿--功能需求--吃得安全有营养,而且正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食品消费将进一步多样化,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继续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5 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县市以发展食品工业为重点,带动和引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自2000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每两年开展一次食品工业强县和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认定和经验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培养和认定178个食品工业强县和1046家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这些强县的食品工业产值均占到全县的经济总量的50%以上。通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推动化解“三农”问题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6 聚集特色发展
食品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发展食品工业一是要聚集,二是要有特色。聚集发展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产生聚集效应;有利于产业贯通,融合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有利于产域融合,成为新城镇建设的载体,进而实现农业人口和农产品就地转化,实现食品产业和新城镇建设的融合推进。聚集发展的有效形式就是建设食品产业园区。有特色就是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确定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统筹规划,业态集中,形成优势,如最近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功能食品、植物蛋白饮料、有机食品、休闲食品等等。看了也许能给你些许启发!
物联网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包括网络、电子、射频、感应、无线、人工智能、条码、云计算、自动化、嵌入式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及应用,它要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等)接入网络世界,让它们之间能相互交流、让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系统 *** 纵himer、让himer鲜活起来。
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物联网以及延伸的人工智能必将为未来带来自便利的美好生活。
人类总是在追求自便利的美好生活,物联网很有前瞻性。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目前物联网是新新事物,教学资源紧张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风险和机遇并存。
请相信机遇的东西确实是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物联网目前就像初期的计算机专业一样,
等它成熟了,等你看到它的发展了,那时候你就落后,只能在前人后面捡烟头。
好好把握学习这个专业的机会,目前物联网处于发展初期,等你毕业刚好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请特别关注:
1、智能家居 2、智能交通 3、智能医疗 4、智能电网 5、
智能物流 6、智能农业 7、智能电力 8、智能工业 9、质量追溯
相信选择这个新新行业有风险,但机会总是给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当然你可以选择传统保守的行业,那是另一种人生态度,开心就好!
一一一一
来自:广州溯源—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绿色未来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指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 WSN、RFID 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
物联网应用技术前景如何
物联网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用途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由于其应用覆盖的广泛性,物联网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学员的就业面非常广泛,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大量招聘物联网研发工程师,就业前景非常好。
物联网应用技术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类物联网企业和IT企业从事物联网方案设计、物联网方案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售前技术支持与售后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实施等岗位工作;物联网应用企业从事物联网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物联网技术(IoT)、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等自主创新已经在以难以置信的自主创新模式改变我们的生活。
科学幻想未来主义始终梦想着创新 科技 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舒服、更便捷。
比如,智能电视动画片TheJetsons(1962年首映)预测分析了智能手机、视频会议系统、机器人吸尘器、智能电话手表和移动互联网等创造发明。
但有一个自主创新物联网技术(IoT),该创作者们并没有预测分析到。
依据麦肯锡公司全球研究所的数据信息,到2025年,物联网技术将产生4万亿至11万亿美元的 社会 经济影响。
一个受此项技术应用极大影响的行业是零售行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在飞速发展,以达到顾客持续改变的市场需求。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新零售环境,线下和数字化消费体验中间的界线比过去任何时间都更为模糊不清。
因而,物联网技术品牌商已经在争相运用智能化观察力,例如沃卡惠企业-联通物联网合作伙伴,以使用户体验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和有利可图。
我们来看看物联网技术已经在自主创新零售行业的几类模式。
一、信标
信标是智能化小型的蓝牙设备,可在您的店铺周边向顾客智能手机推送相关优惠折扣、活动邀请和产品推介的提示信息内容。
自2013年美国苹果公司发布至今,这些就始终普遍存在,很多零售商觉得这些十分高效。假如您对信标有兴趣,在这里有几个客观事实有可能会让您感觉惊讶:
像美国梅西百货那样的初期采用者仍在高效率地运用信标,Timberland、Lord&Taylor和UrbanOutfitters等知名品牌也在运用信标的力量。
依据ResearchDive的数据信息,2018年全球信标技术应用价值5047亿美金,到2026年将增长754%,届时其价值将达到452137亿美金。
移动订餐运用OrderPay已经在运用信标技术应用,以协助英国主要的连锁加盟餐厅达到这些人的社交距离需求,以降低员工和顾客中间的接触,并给予高效率顺畅的餐饮服务。
在后新冠疫情大流行时期,运用信标为顾客给予个性化零售体验的机会是数不胜数的。
二、语音通话
2021年,我们在Alexa和Siri等AI智能音响上发送的消费要求比过去任何时间都多,而语音通话商业服务的便利性和速度代表着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下列是相关这一飞速发展的 科技 行业的某些客观事实和数据信息,及其它受这么多顾客追捧的原因:
依据AdobeDigitalInsights的数据信息,38%的顾客觉得智能音响广告比智能电视、广播节目和社交媒体上的类似广告更有吸引力,侵入性更小。除此之外,75%的被访顾客确定每一天使用智能音响。
85%的amazon用户在语音搜索的时候会选用推荐的amazon产品,这突显了品牌提升语音战略以达到平台销售量最大化的重要程度。
要是您参加了语音商务物联网设备的设计方案,那么包容性是一个非常值得优化的行业领域。比如,《华盛顿邮报》的1个研究发现,非母语人群所讲的话与智能音响所理解的话中间的差别要大30%。另一方面,华盛顿大学语言学家的另1个语言学研究表明,女性的语音识别准确度比男性低13%。
三、智能化货柜
物联网并没有对不怎么起眼的店铺货柜熟视无睹,它正以很多有意思的形式被运用和研发。
下列是他们怎样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和改善供应链的效率,及其改善线下门店的消费体验感:
店铺员工正运用智能化货柜来智能化繁杂的仓库工作,并保证当同事或用户尝试选择和购买商品时,货品不可能放到错误的货柜上。
这类智能化货柜配有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重量传感器,当仓库用尽的时候会告知员工。由于标识与读写器相接,他们还能够监测店内的偷窃情形,而无需监控探头和安保人员。
想要让消费体验感再进一步,4BrandsReply研发了1个智能化且互联的货柜。该物联网系统不但可以像智能化货柜那般避免仓库紧缺,并且还能够为店内消费者给予增加售卖和交叉销售的建议。
这类形式无需依靠智能手机,由于当货品从货柜上取下时,显示器会显示附加的讯息,包含配套设施产品的优惠折扣。
这类智能化货柜可以运用于很多差别的零售业行业领域。比如,可以向食品类消费者给予营养食谱的建议,或是以低价格向书籍阅读者给予系列产品中的下个书名——或是相同类别中的另一名创作者的有关书目推荐。
四、总结
如您所闻,物联网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展壮大,以达到消费者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
这为非常热衷于项目投资的踌躇满志的零售商和寻找新思维的物联网产品领航者给予了机遇,这将使线上和线下消费体验感顺畅、无负担且充满了趣味。
但别忘记,伴随着物联网运用和数据连接的持续加速,产品领航者始终不可忽略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