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1
这次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训让我感觉收获很大,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事在这次培训后豁然开朗。甘总从世界格局说到我们自身的修养与以后的发展,让我明白了工匠精神的现代阐释,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需要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下面来谈谈我对这次培训的感想。
先说说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定制化的产品供应。美国的互联网工业则是旨在工业领域实现数据流、硬件、软件的智能交互,实现系统、设施和资产运营的优化。而中国制造20XX的目标为,将信息技术一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作为今后发展的主线,以未来十年为发展周期,目标是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在我看来,三者仅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最终的目标如出一辙。三者最终都是将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起来,使得制造系统更加智能化、数据化,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我认为,要实现下一代的工业制造大致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为实现物联网工业,这一步目前已经有企业已经实现,比如甘总在培训中提到的SEW赛威传动,那里的AGV作为可四处行走的工作台,上有待装配产品,到相应工位相应员工装上相应配件,相应工位有各种产品的各种物料,扫码后就可调出相应物料,这样可以实现多种产品的小批量生产。第二步,传统产业的互联网+改造,这一步大多数企业正在实现,比如,通过互联网,“成品”可以直接通知物流公司来收货,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查询到哪些工厂的机器富余,我们就可以直接在那个机器上下订单,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整合,效率极大的提高。第三步,大数据指导生产,甚至大数据指导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如何改善生产,甚至建工厂前可以分析工厂建在哪个位置更好,当然还有更多的数据可以挖掘。我们看到,物联网是一个工厂内部效率的提高,互联网是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而大数据则是整个社会资源的整合。
以上是我对未来工业技术方面的理解,在未来的智能工业中,个人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代的工匠精神是我们所必须的。工匠精神原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现在的工匠精神有如下八点,热爱:不慕虚荣干一行就爱一行;专注:专心致志一生只做一件事;踏实:寓巧于拙用“笨功夫”练“真本事”;勤奋:刻苦努力用汗水浇筑工匠的丰碑;严谨:一丝不苟用细节成就伟大;坚持: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精进:精益求精追求无限的极致和完美;进取:永不止步铸就个人品牌谱写人生华章。
目前,我作为助理工程师,我的目标为软件工程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种语言,为以后的进阶打下基础;编写的软件模块化,移植性强,注释清楚明白;熟练使用各种开发工具;喜欢钻研算法;同时更要有工匠所拥有的品质,有感恩之心,非常感谢领导支持我钻研那么久,有基本的个人素养。
正如甘总在培训中所讲,在当今社会,只有把工匠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才能拥有竞争的优势,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永远在复杂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职场人,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宿命所归。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
很多人都想得很简单:工作就是为了养家活口,图生存。当然这是基础的,但如果一味变成为“为了赚钱而工作”就无法体会工作的乐趣和成功喜悦,无法获得更多的提升,成为一个“上班奴”。俗话说的好: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让赚钱的目标与自己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有梦想才会有动力,也不至于虚度光阴。在工作过程中还要解决好“心”的问题。高尔基曾说,“工作是快乐时,人生便是幸福;工作是义务时,人生便是苦役”。在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有时候我们会受到挫折,让我们体会“进退”的深意,有时候有贵人相助,助我们锦上添花,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要从容去面对。
工匠之道就是把理想变成价值的思维法则,成败在一念之间,从改变念头开始。五大正念中首要为先做人,后做事,用小约翰拼图的故事,一语双关:“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岁月悠悠,人要实实在在地做成几件事情并不容易,堂堂正正做好一个人更不容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要善于把“会做人”和“能做事”有机的统一起来。
时下,社会上一些人对工匠嗤之以鼻,认为工匠是傻子。他们觉得把工作做完就行了,精益求精做什么干嘛非要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干嘛非要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也有一些人虽然敬佩工匠,但理念信念淡化,不愿付出劳动;但更有一部分人,凭着内心的信仰与追求,身体力行学习大国工匠,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大价值。就像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讲述不同岗位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这是一种值得社会尊重的职业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品质。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3
很久以来就对付守永的著作《工匠精神》有所耳闻,近日有幸拜读,读罢掩卷,心中感触良多,我被书中精彩纷呈的小故事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阐述震撼着,现将感想列出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时候会想:反正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样平衡等等……此书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乔布斯曾说:“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将会怎样作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天公司以我为荣”,“我是公司中的一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如果不作奉献的话,整个公司最终将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公司的成员,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以,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弃那种“马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我曾经听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明,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业业圆满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才有可能实现啊!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会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近日有媒体爆料:华为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研发中心中开始6G网络的研究。5G未至,6G已经上路了。
谈到6G,有的网友可能说:现在连5G还没用上呢。研究6G是不是有点太早了?其实一点也不早,2018年3月9日工信部部长就表示中国已经着手研究6G技术。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通讯技术强国——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研究机构都已经启动了6G网络的研究。
通讯技术标准的规划和制定提前于实施和普及,既然5G已经即将进入到了商用领域,也就意味着各国对于5G的标准的制定和讨论即将进入到尾声。也就意味着6G网络标准的起航。
一、啊~~6G,你比5G多1G
6G技术是指第六代移动通讯技术,它的到来可能比人们预想的要快的多。从我目前查到的资料来看,它可能将在2026至2030年之间投入商用。 为什么6G技术来得这么快呢?从4G到5G不是用了将近十年时间么?
我在翻看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的讲稿时,他提出了这样的理论来帮助我们理解历代通讯技术的: 移动通讯技术到目前为止经历了5代。无一例外的都是奇数代(即1G、3G和5G)有革命性创新的技术。而其后的偶数代技术(即2G、4G)是在上一代移动技术基础上衍生出的创新业务,达到一种能力的优化而完善。
按照这个规律再去看1G到5G技术,其发展的脉络就很清晰了:
1G技术是开创了移动通讯的先河 ,在这之前电话都是固定的——人们接打电话都需要在固定的位置。90后们可能没有看到过类似这样的“电话12345 让传达室王大爷叫一句”。因此虽然1G时代的“大哥大”虽然大且贵(售价上万,那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但它的出现终于让人们摆脱束缚,随时随地接打电话了。
图为1973年摩托罗拉的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民用手机。
2G 则是功能机时代 ——手机开始降价普及。并在1G基础上延伸出了短信和GPRS功能。但当时的手机主要的功能还是通话。
3G技术又是一次革命性创新 ,它让高速数据传输成为手机终端上的核心功能——流量的重要性首次碾压了短信和电话功能。不过3G技术的普及也经历了波折——3G技术标准在2000年就就被制定出来了,但当时的手机却一直停留在功能机时代。3G技术缺乏杀手级应用。不少人甚至嘲笑3G技术:上网冲浪是电脑的主要功能,拿着手机边走边上网还不得"撞电线杆,掉坑里”。
转机发生在2007年。那年乔布斯发布了iPhone,并在次年推出了第三方应用商店“App Store”。类似Facebook和微信之类的杀手级应用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浪潮开始席卷全球。在这之后,在报道中还真有人拿着手机上网结果"撞电线杆,掉坑里”。但没有人再去质疑移动互联网有没有用了。
4G网络 则在3G网络上更进一步,带来了更高的网速。于是有出现了短视频和移动支付,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5G网络相比4G除了“更快网速”以外,还带来的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容量。 在5G之前,互联网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解决了将人类接入互联网的问题。而5G时代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物联网”,将各种平常使用的设备接入互联网,比如说:家电、 汽车 、VR头电等等,让这些设备更好的能为人类服务。因此5G技术无疑将引领新的一次 科技 变革浪潮。
按照规律,6G网络将对5G网络做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在“2018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北美”上美国联邦通信协会(FCC)的一位专员Jessica Rosenworcel 便对6G无线服务提出过“3大类关键技术”,让我们对6G在技术层面上有一个较为具体的展望。
二、6G网络究竟比5G牛在哪里?
1、6G 将迈向“太赫兹”时代
“太赫兹”就是“THz”, 一般指 300GHz 到 3000GHz 之间的频段。 这意味着6G无线波能承载更多的数据量——也就意味着6G网络将有更快的网速。大家都可能听说过5G网络的理论下载带宽为10Gbps,是4G网络的一百倍。那么6G呢?6G的下载带宽为1Tbps——是5G的一百倍,4G的一万倍。
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用5G网络去下载一部高清大片大约需要1到2秒,这速度已经很快了。但到了6G网络仅需要10毫秒,也就是001秒就可以完成下载。在这个速度下,你甚至都不需要仓库硬盘了。因为从自家的硬盘中读数据和从网上读数据的速度其实没有什么差别了。
5G和6G时代的下载速度已经显得不重要了。甚至大家不需要下载这个概念了——既然网速这么快。影片和 游戏 的数据为什么还要放在本地盘中?放在云盘中其实就可以了!
不过“网速快”仅仅是6G最表面的特征。
2、真正“全球覆盖”的网络
以远程医疗为例,有一个创业团队想依托5G网络开发一个“5G救护车”的项目。救护车通过5G网络联网,急救病人一上车就可以在医生的远程指导下开始各种检查,远程诊断,乃至远程手术。这样就可以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最多的时间。
但是如果这辆车开着开着没有5G信号了怎么办?或者患者处于偏远地区,那个地区还没有5G网络覆盖该怎么办?5G网络下的“远程医疗”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就需要在6G时代得到完善。
有专家提出:6G网络是地面基站与卫星通信集成从而真正做到覆盖全球。通过卫星实现全球无缝覆盖。让老少边穷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
另外,通信技术迭代还遵循一个基本定律:信号的频率越高、覆盖范围越小。5G网络要实现3、4G 同样的信号覆盖范围就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不过,基站技术的进步可以弥补这一点弊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介绍:华为5G基站已经能做成了一个旅行箱大小,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运输和部署工作。这就相应减轻了需要密集部署实现信号覆盖的压力。
根据此规律,6G时代的信号覆盖将需要更多的天线。但6G系统的天线将是纳米天线,这些天线将广泛的部署在各处。包括路边、村庄、商城和机场。由于体积极小,所以6G时代的网络覆盖反而会比5G时代好很多。配合前面所说的卫星通信网络,基本可以实现全球覆盖“无死角”。
3、真正的“万物互联”
5G是“物联网”的初始时期。虽然媒体们早早就提出了“万物互联”的概念。但5G技术所能提供的连接数大约是100万个连接/平方公里——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这个量级的连接数还是不够的。真正能做到将每一个灯泡和遥控 汽车 都连入互联网,恐怕还要等网络容量更大的6G推出才行。据称:6G的容量将可达5G基站的1000倍。
以上的这些还只是科学家们提出的一些方案和设想——6G的真正标准还没有被指定出来。但6G目的肯定是为优化和完善而来。所以5G的设计中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6G时代肯定是要去补上的。
三、脑洞大开的7G网络
说完了6G有些意犹未尽,让我们再来展望一下7G。按照之前的理论,7G应该是一场新的革命。那么既然6G已经将人、物和计算机实现了连接。7G还将连接什么呢?
已经有专家提出,7G除了要将人、机、物三者紧密连接之外,还要连接第四种元素——人类的意识。其实人类存在的本质就是意识,将计算机和物与意识相连。以后或许真的可以做到“心想事成”——用意念购物,用意念做星际 旅游 ,或者将一个虚拟空间的所有信息包括物品画面、气味、温度、湿度、光线等信息都重现在你的眼前。所有的机器设备都将成为你的意念感知的延伸。
马斯克的 Neuralink 公司今年推出了侵入式脑机,将电极植入人脑内,从而能够读取人类的信息指令。这种在现在看来有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技术,在7G时代或将变成很成熟与平常。
当然了,6G、7G时代还处于开脑洞的阶段。如果你不想去考虑这些事情,活在当下安安心心的先去享受5G技术的果实也挺好。这些烧脑的事情还是交给科学家们去规划和实施就好了。
因为在凯文凯利的描述中,人类为了寻找自己发展的方向,开始向大自然学习建造一些基本装置,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基本装置也会逐渐改进,不断吸收人类的生物逻辑,而人类为了进一步节省时间,又会改进这些装置,这就是在他的描述中,机器会生物化,而生物会工程化的原因。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书中所记述的,是作者凯文· 凯利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并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
扩展资料:
作者信息: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人们亲切地称他为 KK),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控》。
书籍信息:
这是一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这是一本诞生于1994年的关于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它曾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它被《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称作“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这部《失控》(Out of Control),在经过一年多的翻译之后,终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中文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失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