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艇的发展历史

飞艇的发展历史,第1张

飞艇的历史
飞艇与气球、飞机:飞行器家族“三剑客”

要说飞艇与气球是近亲你也许不信。对于气球,很多人会不屑一顾,然而它却是人类实现升天梦想的一个重要台阶。气球是阿基米德水浮力定理在空气学上的应用。18世纪初,巴西出生的神父巴托洛穆发明了第一个热气球模型。1785年,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飞越了英吉利海峡,从此实用气球诞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气球比之飞艇却有着先天的缺陷。一方面,高度有很大的限制。到目前为止,热气球的最高高度只有16,805米,氢气球和氦气球的最高记录为34,668米。另一方面,气球飞行路线飘忽不定,受风力影响很大。而飞艇与飞机虽说都是靠发动机在空气中飞行,但其升空原理却大不相同。飞艇都有一个庞大的流线型气囊,里面充满了比重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等。气囊所受到的空气浮力大于气囊内气体的重量,这个差就是飞艇的升力。而飞机的升空是借助于运动机翼产生的升力,根据伯努利定理,机翼上表面的压力小于下表面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飞机升力的来源。
根据飞艇、飞机升空原理的不同,人们将利用升力原理升空的航空飞行器,包括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称为“重于空气的飞行器”,而将利用浮力原理的飞艇、气球等称为“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此外,飞机要依靠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差,因此必须要达到一定速度才可以起飞,在空气中低于一定速度就会失速坠落。而飞艇则不然,借助于浮力它可以随意在空中悬停,真正起到了一个 *** 控自如的浮空平台的作用。由于使用了比空气轻的氦气作为内充气体,飞艇的安全性能比半个世纪前有了质的飞跃。它比之直升机,不会因螺旋桨产生下降气流对地面造成不良影响。它出现重大故障的风险异常低,有效负荷能力高,同时还有良好的 *** 作环境,因此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现今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纷纷应用到飞艇上,使飞艇质量更轻、载重量更大、使用寿命更长。未来的飞艇,将会设计成扁平型以提高速度,为了减少发动机携带燃料造成的不便,核动力飞艇将可能出现,那时它的航程会飞得更远。
早在几十年前,国外就把一种独特的户外广告媒体展示在人们眼前,那巨大的体形,优美的线条,优雅的飞行姿态,顷刻间已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它就是超大型户外广告媒体——飞艇。 它那五六十米身长,十几米的身高以及艇身两侧两幅巨大的广告,缓慢而稳重的飞行,像一个广告巨人漫步在空中,与众多的户外广告相比,傲立群雄,独领风骚。这一新颖独特的巨型户外广告载体一经出现,立即得到了众多商家的一致看好,成为了户外广告的巨无霸,摩托罗拉、诺基亚、固特异、富士、柯达、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国外知名品牌都无一例外的在飞艇上做过广告,足见广告飞艇在户外广告媒体界的霸主地位。
巨型广告飞艇能够成为户外广告的巨无霸,它有着其它户外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
一:广告面积大,每个飞艇两侧都有着两百多平米的广告面积。
二:时效性强,能随时随地的出现在比赛、晚会、礼仪庆典、盛大游行等重要场合。
三:移动性能好,广告飞艇既能在赛场,广场,赛车场上空定点飞行,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在海滨,乡村,公路及城市上空移动飞行。
这些优势是其他户外媒体所不能同时具备的。
在世界各地,每一场橄榄球赛,每一次大型的赛车比赛,都会在赛场上空看到广告飞艇的身影,一边做着广告,一边还会实况转播赛况,艇身上巨大的广告标语,离很远都能清晰的看到。国内飞艇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在1995年曾经引进过一条美国产的载人飞艇并为诺基亚进行过商业广告飞行,并到过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飞行,参加过香港回归、天津世乒赛、北京世妇会、昆明世博会等重要活动,至1998年因损坏而停飞,从而结束了它辉煌却短暂的使命。 大型商业载人广告飞艇在国内停飞除技术原因外,飞行手序的申报,航线申报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昂贵的飞行费用,专业的飞艇维护,众多的场地租赁都限制了它的大众化。每飞行日12万美元合10万元人民币,最少飞行15日,非一般企业所能接受。因飞艇是进口的且只有一条,如有损坏或配件不全,决非像修汽车那么简单,搞不好就要停飞,使客户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载人飞艇的起飞、降落、存放都离不开机场,国内小型机场并不多,而租用大型的民用机场又非易事,综合以上原因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国情还不太适合大型载人广告飞艇的市场发展。难道广告飞艇这么好的广告载体就这样轻易的退出户外广告媒体的大舞台了吗? 大型户外广告摇控飞艇 虽然大型载人广告飞艇停飞了,却有一支新生力量在取代它,完善它。它取载人飞艇之长,避载人艇之短,就国情的现状和国内广告业的行情,量体裁衣,降低飞行费用,简化维护工序,缩小飞行场地,运用现代化的遥控技术,制造出了最新颖的广告载体,它就是高科技与现代广告的完美结合——大型户外广告遥控飞艇。 早在九十年代初,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已经开始收集国外资料,探索着开发了早期的遥控飞艇,技术虽不是很成熟但终究是我们自己的产品,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逐渐的掌握了这门技术并于1993年正式进入商业广告飞行,取得了非常好的广告效果。多年来,它曾翱翔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参加过许多的重要活动,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开幕式,全国每年的春秋季糖业烟酒定货会,啤酒节、服装节、旅游节、昆明世博会及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企业和品牌,如衫衫西服、庐州老窖、孔府家酒、燕京啤酒、青岛啤酒、雪花啤酒、摩托罗拉、爱普生、阿迪达斯等数不胜数,遥控广告飞艇在全国各地大有遍地开花之势,尤其在沿海省份经济繁荣地区,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大连广告飞行更是频繁。
中国飞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回顾飞艇的发展历史,人们可以看到,当年飞艇诞生,是战争的牵引和军事的需要。与此相反,中国飞艇从诞生到应用,却一直是出于民用的目的。
据权威部门介绍,目前,中国航空科研人员研制的多种飞艇,尚未列入军事领域,至于今后能否在军事领域里应用,至少目前是未知数。不过,随着中国国防建设的需要,飞艇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走入中国军队的行列,成为新的航空装备,发挥其应有的军事作用。
据军事专家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人类武器的不断发展,飞艇在作战中遇到了新的威胁,容易受到飞机、导d、高射炮的有效攻击。尽管这样,飞艇作为航空武器从未退出历史的战争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艇主要被一些国家用于运载防空防火箭d系统远程警戒雷达、侦察和攻击潜艇,向无机场的地方运送大型装备等。美国曾将飞艇作为远程预警雷达的运载器使用,并创造了留空时间过300小时的世界新纪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将飞艇列入民用。经过多年探索,飞艇已在和平时期发挥了较大作用。这些民用领域包括:空中广告、交通指挥、集会宣传、电视转播、空中巡逻、摇杆探测、航空摄影、探寻鱼群、森林防火、材积测定、旅游观光等。
有人注意到,前不久,中国自行研制的"哨兵3"系留飞艇成功完成了1000米升空试验。据悉,这是中国研制的首台系留飞艇。系留飞艇是一种浮空飞行器,它依靠多功能缆绳实现在空中定点停留。
"哨兵3"系留飞艇长30米、高15米,载重150公斤,可长时间在空中滞留,搭载有多种通讯设备,有人认为,它实际上是一个空中网络化、信息化的平台。有人期待类似的"哨兵"更多的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有人甚至期待它走入军营,成为真正的哨兵,在保卫祖国边疆中发挥作用。
 飞艇曾为"空中航母"
飞艇是一种可 *** 纵的轻于空气的飞行器,依靠气囊内封闭的氢气或氦气产生的浮力在空中浮起,依靠发动机产生平行拉力在空中行进。
专家认为,人类制造飞艇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当时有人尝试通过 *** 纵气球实现在空中飞行;有专家认为,1852年,法国人吉法尔试飞成功人类社会第一艘具有动力设备的实验氢气载人飞艇。1900年,德国退役骑兵军官齐柏林设计和研制的飞艇是全世界第一艘可实用的硬式军用飞艇。
第一架飞艇面世后,德国人很快将其用于军事领域。据载,在10年中,德国总共制造出129架各式飞艇,德国军队的空中力量得到明显加强。 此外,俄罗斯、意大利先后自行设计和制造了飞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出现了首次飞艇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艇曾被一些国家投入作战。当时德国曾试图以飞艇为核心组建"空中航空母舰舰队",但由于后来战事紧迫未果。
外篇 齐伯林飞艇
作者:天空之承
伯林伯爵(全名:费迪南德-冯-齐伯林)1838年7月8日生于德国的康斯坦茨,1917年3月8日于柏林逝世。齐伯林伯爵为德国航空界的先驱,大型实用硬式飞艇的发明人。他于1957年毕业于路易斯堡陆军士官学校,1858年进入土宾根大学进修工程学课程。以后历任瓦敦堡国王侍卫官、王国驻柏林使节、骑兵旅长,1890年以陆军中将军衔退伍。他很早就步入航空界,早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期间,齐伯林曾作为北方联邦军的军事观察员,在明尼苏达洲的圣保罗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气球升空。退伍后,他于1900年制造成第一艘雪茄形铝制硬式飞艇LZ-1型。飞艇长128米,直径117米,氢气囊总容积约11300立方米。艇身下有两个外挂吊舱,舱内各装一台16马力发动机。1900年7月2日,该飞艇从德国康斯坦茨湖出发作了首次飞行。1906年,他又制成了两艘飞艇并成功地进行了两次时速576公里的试飞。为此,德累斯顿工程学院授予他名誉工程博士学位。齐伯林致力于航空,他于1908年创办了“齐伯林飞艇公司”,他们制造的飞艇不仅用于商业,而且用于军事。他们在飞艇上装上火炮、机q和炸d等武器,用其轰击敌方的军事设施、攻击潜艇、探测雷场和进行海上侦察等,仅在最初的十年中这个公司就制造了113艘军用飞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显神威。齐伯林伯爵还在1909年开办了“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简称Delag,经营国内航线和汉堡-美国之间的航线。他们的齐伯林硬式飞艇是世界上最早用于正式空运旅客的商用运输工具。1917年,德国的齐伯林飞艇有两次曾达到将近100小时的续航时间。“齐伯林伯爵号”首次创造了横越大西洋的飞行业务,直到它1937年停用之前,共飞行590次,包括144次越洋飞行,里程在160万公里以上,1929年,这艘飞艇用了约21天的时间作环球航行,航程约35000公里。
齐伯林公司制造的另一艘有名的飞艇是“兴登堡”号。“兴登堡”号是以当时德国总统的名字命名的。该飞艇长245米,最大直径414米,总重量为19515吨,载重量为1906吨,气囊总体积达20万立方米。装4台11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巡航速度为121公里/小时,续航时间可达200小时。艇上还装有无线电台和电报系统。艇内设有豪华的旅客卧室、餐厅、休息厅、吸烟室以及可供散步的走廊,堪称当时飞艇制造技术的顶峰。虽然该飞艇于1937年5月6日在美国新泽西洲起火焚毁,造成36人死亡的震惊世界的大惨剧,但是它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兴登堡”号问世一年多,共飞行3088小时,总航程达332571公里,运送旅客3059人次,在63次商业飞行中横跨大西洋飞行有37次

1无奇不有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原定于10月27日发射的战神1号-X的发射过程一波三折:天气不佳、零件故障、一艘货船闯进警戒区,最后在28日北京时间23时30分成功发射。NASA的航天器发射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
2发射推迟因宇航员内急
1961年5月,NASA水星计划最初的7位宇航员之一艾伦·谢泼德爬进自由7号太空舱后,发射却一再推迟,原因是艾伦想要小便。他通过无线电对地面控制台说:“火箭平台还没有撤掉,可否打开门让我出来快速解决一下?”但是控制台拒绝了他的要求。艾伦最终尿在了他的宇航服里。现今的宇航员可以在宇航服里垫一层成人纸尿布,以避免这种尴尬。
3闪电险毁土星5号
1969年11月14日土星5号火箭执行阿波罗12号任务,就在升空后36秒,一道闪电击中了土星5号,当时的情景相当令人紧张,好多东西都脱落了。幸好闪电造成的损害不大,阿波罗12号任务成功地完成。
4鳄鱼爬进航天中心
今年的6月,宇航员正要执行NASA的STS-127号任务,前往国际空间站。在前往发射台的路上,宇航员发现了一只鳄鱼。肯尼迪航天中心与梅里特岛野生动物保护区相邻,保护区里生活着310多种鸟类、25种哺乳动物、117种鱼类以及65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
5一扇门导致发射推迟
当年奋进号航天飞机将要发射时,一位发射台工程师在发射前忘记了要去固定发射平台上通向奋进号的一扇门。因为那扇门连接在发射平台上,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剧烈甩动的门可能会损坏奋进号的表面。地面控制台打算推迟发射以消除这一危险。不过工程师认为这扇门不会损毁奋进号,最多只会砸坏门附近的发射平台。最终,奋进号成功地发射升空。
6烦人的秃鹫
近些年,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附近的秃鹫大量繁殖。2005年,一只秃鹫在发现号升空时撞击了外挂燃料箱。冲击可能会击落燃料箱外的泡沫隔热板,进而造成航天飞机的损伤。NASA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宇航局建立了一座鸟类雷达,以扫描航天飞机发射路径上是否有可能造成冲撞的鸟群。发射台附近的停机坪上安装了声炮,好吓退入侵的鸟群。
7“嫦娥礼品”被深藏
美国轰轰烈烈花费了25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所看得见的成果是他们带回来的重约382千克的月岩。目前,这些石头分别被收藏在休斯顿与圣安东尼奥的绝对秘密的地下室内,普通人欲想一睹月岩的“芳容”也极不容易。第二个登月者奥尔德林在第三次成婚时,赠给新娘一枚嵌有小片月岩的戒指,为此惊动了联邦调查局,直到查明乃是膺品,一场轩然大波才告平息。
8“孙猴”闹“天宫”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却不料在太空中也真出现了这样的事例。为了研究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前苏联于1987年发射了一颗生物卫星“宇宙——1887”,上面载有2只4岁左右的恒河猴。哪知卫星上天后,猴子们便不安分了,其中一只猴子在挣脱了被拴住的左前爪后,到处乱抓,使整个实验受到了严重干扰,如果它触动了某些重要按钮,那说不定会惹下大祸。地面人员对此也束手无策,于是只得让卫星提前返回地面。
9军事机密一美元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约翰逊航天中心内,有一个并不起眼的纪念品商店。在80年代时,该店出售的纪念品中竟然混有一个印有极大军事机密的“首日封”。“首日封”上的图案是美国“白云”军事卫星,并附有其结构图和密码代号……当时它的标价是1美元!直到1985年,已经剩下最后一枚时,该店的一个售货心生疑惑,把它寄给安全部门,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震惊。“白云”只能降级为民用卫星,有责任的12人为此受到了不同等级的处分。
10价值30万美元的“垃圾”
1993年9月,美国“发现”航天飞机胜利返回地面后,按照例行的规定,接受检测和维修。结果工人把一块机翼的前缘板拆下后,竟忘了重新装配上去就匆匆下班了。到第二天,不知情的清洁工人以为这是一个无用部件,就把它放进了一个没有标签的大木箱中,后来,木箱又被扔进了垃圾堆。如果不是NASA的一位负责回收废品的经理特别细心,在清理的最后阶段发现了被“明珠暗投”的大部件,那么,这个价值30万美元的重要部件就成垃圾了。

斐迪南·冯·齐伯林伯爵(Ferdinand Graf von Zeppelin)是德国贵族、工程师和飞行员。出生于巴登大公国的康斯坦茨(Konstanz, Grand Duchy of Baden),现属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是人类航空史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发明了齐博林飞艇(Zeppelin airship class),并创建了齐博林飞艇公司(Zeppelin airship company)。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斐迪南·冯·齐博林 外文名 :Ferdinand Graf von Zeppelin 国籍 :德国 出生地 :德国博登湖畔康斯坦茨 出生日期 :1838年7月8日 逝世日期 :1917年3月8日 职业 :贵族,工程师和飞行员 主要成就 :研制出第一艘飞艇 人物生平,辉煌成就,空中巨无霸·齐柏林号航母, 人物生平 斐迪南·冯·齐博林于1838年7月8日出生在德国博登湖畔康斯坦茨的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冯·齐博林(Friedrich von Zeppelin)是巴登大公国的内廷总监。与其他贵族家庭的孩子一样,他从小接受私人教师的教育。小时候,他就对机械和新奇的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1853年,他前往位于斯图加特的综合科技学校上学。 1855年,他前往路德维希堡(Ludwig urg)的军校上学,随后入伍,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 1917年3月8日,逝世。 辉煌成就 德国飞机设计师、制造者齐柏林(Ferdinand von Zeppelin)在第一次大战前研制出第一艘飞艇。一战爆发,德国动用100多艘飞船担任空中侦察任务,并最先在飞艇上配备了火炮、机炮和炸d,对敌人进行攻击和轰炸并可执行侦察和预警任务。 齐柏林成果展 19世纪末,齐柏林制成硬式飞艇,用汽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性能比其它飞艇好,装载量大。 从1910-1914年齐博林制造的多种型号飞艇共飞行了274万KM,运送旅客35000人次而无一伤亡,使其风光一时,名声大振,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开来,在各国兴起了飞艇热。当时欧洲就有5个国家制造了近40艘各式飞艇,并用来建立各自国家的飞艇部队,其中法国12艘,德国11艘,俄国4艘,英国和义大利各6艘。 20世纪最初30年是飞艇的全盛时期。1929年夏,超豪华巨型飞艇LZ-127“齐博林伯爵”号完成了载客状态下的首次环球飞行,此壮举比民航飞机的环球飞行早了12年。“齐博林伯爵”号飞艇长236m,最大直径3048m,气囊容积110450m³,艇上装有5台412kw的内燃发动机和5副螺旋桨,最高速度128km/h,艇上可载客20~35人,艇上工作人员40人,此外可搭载15t货物。比“齐博林伯爵”号更为巨大的“兴登堡”号飞艇全长248m,庞大的飞艇吊舱内设有酒吧、餐厅、卧室、厨房、吸菸室以及三步走廊,甚至还配置了一架大三角钢琴。到1937年4月底,“兴登堡”号安全往返于大西洋上空56次,成为联系欧美大陆间的主要空中运输工具,1937年5月6日,由于氢气被电火花引爆造成“兴登堡”号爆炸,造成97名成员中35人的死亡,也造成航空史上飞艇时代的结束。 空中巨无霸·齐柏林号航母 齐柏林伯爵号(Graf Zeppelin)是一艘德国海军(Krieg arine)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建造的航空母舰,也是历史上德国唯一下水过的一艘航空母舰,排水量约33,000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德国的齐柏林公司所建造的飞艇,按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可以认为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奇迹之作。每艘飞艇都具有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特有的“嗡嗡”声音,推动着一艘艘德国飞艇划破天空的线条。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的时候,就肯定会象被符咒抓住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 另外一方面,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则是一个丑陋的新生儿,只能搭载一到两个人。飞艇则可轻而易举地搭载数吨的物品。比起如同恐龙一般高傲地雄踞天空的飞艇,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只是些不起眼的、无害的小哺乳兽。 齐柏林伯爵号(Graf Zeppelin)是一系列齐柏林飞船产品里面、最后几艘出厂的大型硬式飞船。搭载着由德国引擎名厂迈巴赫(Maybach)所出品的大型V型12缸引擎的齐柏林伯爵号,曾经在1930年代活跃于跨大西洋航线上,但在1940年时在当时德国的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Hermann Göring)一纸命令下,遭到拆毁并将构成其船身骨架的铝材转用在军备生产上。 由于德国海军和空军之间对飞机所有权的争论,建造计画不断被推迟,而随后的二战的爆发使得该航母于1940年5月被终止建造,工程完成85% ,主要由于希特勒决定将海军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发展潜艇,该级航母最终没能竣工。1945年4月25日为避免落入苏军之手选择而自沉,战后苏联 捞起了“格拉夫·齐柏林”号舰体,在拖往苏联途中触雷沉没。1947年8月苏联再次捞起,再度拖往列宁格勒,经过详细的研究后,作为靶船被苏联海军炸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894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