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动态回顾 | 时代落幕:四川比特币矿场集体断电

物联网动态回顾 | 时代落幕:四川比特币矿场集体断电,第1张

中国空间站 *** 作界面首曝:全都是中文

近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为期3个月的太空生活。在央视的报道中,我们第一次见到了空间站的 *** 作界面,全都是中文,包括空间站布局图、空间站系统状态、机械臂状态与 *** 作、机柜设备标签等等。当然,在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使用中文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在各种科幻影视剧、科学纪录片中看惯了英语、俄语,看到满满的中文出现在太空,还是忍不住有些自豪。

占比超四成!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从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获悉,2020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全年直接营收达到446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加快高端化发展,多条全球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满产满销,全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批量出货,8K超高清、窄边框、全面屏、折叠屏、透明屏等多款创新产品全球首发。

上百个冬奥5G基站已全部建成,覆盖全部17处场馆

北京铁塔公司日前披露,已全面完成冬奥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据官方介绍,目前,位于北京、延庆赛区的17处冬奥场馆及京张高铁、京礼高速沿线的上百个5G基站已全部建成。位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奥运村的3套5G室内分布系统的搭建也已完成。

全球首个5G网络数据采析体系与性能追踪系统正式发布

近日,在“第五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由紫金山实验室以及东南大学团队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5G网络数据采析体系与性能追踪系统——紫金云踪(PML AirTracer)”正式发布。这一空口数据实时采集、分析、追踪、可视化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的应用合作伙伴包括了中国移动和新华三等。

江苏建成国内首条支持无人驾驶的未来高速

据报道,全国首条未来高速公路江苏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工程正式建成。该无人驾驶高速借助5G通信技术,推进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高速公路建设深度融合,建立全息感知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车路协同系统可与车载终端实时进行道路信息交换,支持无人驾驶;车道级雾天行车诱导系统,可探测车辆后方距离,以红灯显示警示区域。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正式运行

该中心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先进计算阵营再添重要一员。作为合肥“最强大脑”的先进计算中心,双精度计算峰值相当于31250台酷睿I7-9700电脑,存储容量相当于117187部128G手机,目前已服务于气象预报、宇宙演化模拟、抗震分析等科研创新领域。

时代落幕:四川比特币矿场集体断电,世界最大的矿工聚集地或走向终结

昨日,多名加密货币从业者提示,中国比特币矿业很快将迎来 历史 性时刻。据悉,6月20日零点,四川所有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矿机被集体断电,来不及转移的比特币矿工将因此遭受巨大损失。四川是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比特币矿工聚集地,大约有800万的负荷正用于加密货币挖矿。

工程师们设计出用于下一代通信的激光驱动半导体开关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激光驱动半导体开关,理论上可以在更高的电压下实现比现有光导器件更高的速度,该装置利用高功率激光器在极端电场下,可以从基础材料氮化镓中产生电子电荷云,使下一代卫星通信系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远的距离传输更多数据。

德国瑞士研制四足机器人,将成为首个在火星上行走的动力机器

德国和瑞士科学家联合研制了一款小型四足机器人,将成为第一个在火星表面行走的动力机器。据报道,这款名为SpaceBok的小型四足机器人是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学家团队的心血结晶,他们在2018年设计了这款机器人,以模仿牛羚的运动。这款机器人最初是为穿越月球而研制的,并被编程为跳跃而不是行走,不过科学家们做了重新设计,以应对火星任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机器人专家柯文巴赫表示,这是一项有很大潜力的技术,实验证明它确实可以在火星沙地上行走。

斯坦福大学发明突破性技术用于制造超薄柔性电子产品

该制造技术可以生产出长度小于100纳米的柔性原子薄型晶体管,从而获得可弯曲、可塑形、且节能的柔性电子器件,其可以被穿在身上或植入人体,以执行各种 健康 相关的任务。

沈阳国际软件园地处沈阳大浑南核心区,规划占地近3000亩,有形成大规模软件园区的发展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良条件。大浑南战略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密集,区内有浑南大学城、会展中心、奥体中心和日渐成熟的大浑南人居社区,向北更可延伸至沈阳IT商业区――三好街。‍

沈阳国际软件园以打造国内一流的大型开放式软件园区为目标,园区由软件产业区、产业配套区和生活配套区等部分组成,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越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条件。紧邻园区的130万平方米绿化带和水面宽达100米的沈抚灌渠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向园区建筑群渗透,形成集科技、生态、人文为一体的公园式IT主题社区。

园区内产业区规划用地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由通用楼宇和定制楼宇围合成庭院式建筑群。产业区按照产业链不同环节划分为孵化器集群、工业软件开发集群、工业设计研发集群、信息服务外包集群、网络运营与系统集成集群、数据处理集群等,构成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完整的生态系统。

园区内产业配套区规划用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全部由通用楼宇组成并分布于各产业集群中。产业配套区包括网络通讯及公共软件开发测试平台、各种规格的商务会议接待设施,IT人才培训、政策咨询、投融资、会计法律服务和品牌推广服务等一系列产业发展服务机构。

园区产业配套区的建设,将极大程度地为产业区提供增值服务,促进园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生活配套区规划用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由公寓、别墅、酒店、银行、学校、餐厅、咖啡厅、便利店、运动休闲娱乐设施等构成。

沈阳浑南国际软件园附近公交站

中国铁塔称“深圳欧伦思科技有限公司”假借中国铁塔合作方身份开展经营活动 中国铁塔供图声明全文: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铁塔建设、维护、运营;基站机房、电源、空调配套设施

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维护、运营及基站设备的维护。现有某些公司或个人(以下简称“该等第三方”)以“深圳欧伦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恒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讯联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名义。

以5G通信建设为由,假借我公司合作方身份开展洽谈租用市政公共设施或业主共用设施等经营活动。

扩展资料:

网络特点:

峰值速率需要达到Gbit/s的标准,以满足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大数据量传输。

空中接口时延水平需要在1ms左右,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实时应用。

超大网络容量,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满足物联网通信。

频谱效率要比LTE提升10倍以上。

连续广域覆盖和高移动性下,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it/s。

流量密度和连接数密度大幅度提高。

系统协同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表现为多用户,多点,多天线,多摄取的协同组网,以及网络间灵活地自动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G

上海发布“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融合应用

上海发布“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融合应用,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上海发布“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融合应用。

上海发布“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融合应用1

到2023年年底,上海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50%,5G用户数超过2100万;在个人消费领域,上海将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在垂直行业领域,聚焦“5G+工业互联网”……上海18日启动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与融通发展。

根据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印发的《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截至2023年底,上海5G基站密度将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5G网络流量占比超过60%;累计建成150个5G行业虚拟专网。上海还将推动轻量化5G芯片和模组商用,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

通信从业人员在通信高塔上施工。(上海电信供图)

上海5G融合应用也将迎来更大发展。在垂直行业领域,上海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智能钢铁、智能港口等行业“5G+”应用,到2023年年底,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到35%以上;车联网、智能航运、智能机器人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

在社会民生领域,上海将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照明”样板项目,到2023年年底,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超过30%。上海将打造5G融合应用公共平台,2023年初步具备各行业场景化标准化应用能力。

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上,中国联通等企业展示如何运用5G等多种技术,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做好赛事直播服务。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在5G应用生态方面,上海将推动重点行业5G融合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促进相关标准在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的应用落地。

据悉,上海将形成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铁塔公司、广电企业等单位组成的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推进机制,发挥“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等带动作用,为上海“五个新城”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发布“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融合应用2

3月18日,记者从市通信管理局获悉,为了推进上海5G+工业互联网发展,服务好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升级,经半年多时间的调研,结合上海市信息通信行业实际,《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由市通信管理局正式印发。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3年,全市重点领域5G融合应用深度和广度成效明显,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DT(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

以系统、终端、网络设备为主的5G产业生态实现有效集聚,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大幅度提升,5G技术与大数据领域深度融合,5G应用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5G应用创新发展高地、5G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5G应用“海上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5G基础设施保持领先。2022年、2023年每年新增5G基站1万个,5G基站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积极推进临港、青浦“东西两翼”算力布局,将5G行业虚拟专网接入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基于“IPv6+”的`5G承载网络。

5G关键指标稳步提升。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过50%,5G用户数2023年超过2100万。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5G网络流量占比2023年超过60%。累计建成150个5G行业虚拟专网。

5G融合应用全面引领。重点推进5G+智能制造、智能钢铁、智能港口等本市传统强项领域,2023年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到35%以上。“5G+车联网、智能航运、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2023年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要超过30%。

5G应用生态持续改善。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联动的“海上扬帆”推进行动机制初步构建,形成政府部门引导、头部企业带动、产学研用融合的5G应用融通创新模式。

上海发布“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融合应用3

近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制定并发布《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到2023年,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5G应用创新发展高地、5G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

推动新建工厂100%使用5G网络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行动计划》提出持续提升“四大传统赛道”,涵盖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交通、5G+智慧城市、5G+智慧园区等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打造1-2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积极推动新建工厂100%使用5G网络,改造场景5G网络使用率不低于50%;推动5G网络与公路、铁路、机场、桥梁、隧道、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深化远程监测、安全预警等应用;

对市政桥梁、城市隧道、城市照明、窨井盖、公共停车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5G数字化改造,推进5G行业专网和城市管理部件泛在互联的试点示范应用,扩大智能泊车、智能门禁、智慧用电、智慧家居、智能照明等领域应用,提高数据收集、政务处理、城市治理能力等。

上海14号线、18号线5G网络全线覆盖。(资料照片)

在5G+智慧园区领域,《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全市产业园区5G网络深度覆盖,持续完善以5G网络为基础的园区感知网络设施、虚拟专网、边缘云计算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园区智能中枢平台,构建园区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等。

根据《行动计划》,2022、2023年,上海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5G网络流量的占比2022年超过50%,2023年超过60%。

2022年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应超过30%,2023年达到35%以上。2022年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要超过20%,2023年要超过30%。

到2023年所有三甲医院100%实现5G深度覆盖

《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开拓“四大新兴赛道”,涵盖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5G+文化旅游、5G+长三角智慧航运一体化等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力争到2023年,所有三甲医院10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其他医院不低于5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到2023年,全市高等院校10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重点中小学校、中高职院校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

探索元宇宙赋能全市文旅融合方案,加速打造一批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智慧景区,提供沉浸式实景观赏、三维图形视觉、四维图形动感等创新型游览体验;进一步引导通信行业利用5G技术为智能航运赋能,体系化、分步骤运用数字科技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港口、航运、陆运、物流园区、货物仓储等环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等。

《行动计划》还提出精准聚焦“六大战略区域”,指的是促进5G融合应用赋能五大新城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济、生活和治理数字化转型。

主要内容包括,助力南汇新城建成“上海核心、亚太枢纽”的全球领先5G通信网络发展示范区;助力松江新城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助力嘉定新城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医疗设备等产业集群;

助力青浦新城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助力奉贤新城推动新城智慧交通、绿色农业产业建设,加快打造“数字江海”新地标;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两省一市信息通信行业资源,统筹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数字化转型。

“5G第一村”青浦赵巷镇中步村设置的5G+360度高空摄像头。(资料照片)

根据《行动计划》,2022年、2023年,上海将每年新增5G基站1万个。到2023年底,上海5G基站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

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2年超过45%,2023年超过50%。5G用户数2022年超过1800万,2023年超过2100万。

会成为未来趋势,自从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以来,各城市政府都在积极加快推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包括厦门、成都、长沙、武汉等都相继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规划中都有提到和智慧路灯、智慧照明相关的内容。
但是由于智慧路灯是集成了包括:摄像头、环境监测器、LED灯杆屏等多种设备的“多杆合一”,所以智慧路灯的价格都比较贵,比普通的路灯杆甚至要贵几十倍。这边推荐厦门巨擘科技,他们公司可为智慧物联、智慧城市等提供智慧路灯一系列物联网解决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9284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