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协议模型主要是:应用层(Application)、表示层(Presentation)、会话层(Sess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数据链路层(Data Link)、物理层(Physical)。如下图。
每一层实现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口通信。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无关。
这里我们只对OSI各层进行功能上的大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一层实际都是一个复杂的层。后面我也会根据个人方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入学习。这里我们就大概了解一下。我们从最顶层——应用层 开始介绍。整个过程以公司A和公司B的一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子进行讲解。
<1> 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是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应用接口,也为用户直接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我们常见应用层的网络服务协议有:>
物联卡同样是由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正规号卡,通过智能设备、物联卡、运营商基站三者之间完成数据传输工作。三大运营商并不会直接销售物联卡,而是将这一业务下放给三方认证公司,这也是导致部分人怀疑物联卡是否为正规号卡的主要原因。物联卡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具有数据传输需求的设备,并不是为了手机而设计。但是,手机却可以通过物联卡的流量来上网,这也导致物联卡的关注度较高。
那么,物联卡与手机号卡之间究竟有哪些区别呢?物联卡并不具有通话功能,同时也并不具备收发短信的能力,仅能够使用流量来进行数据传输。物联卡并不具备月租,当月产生流量便会扣取流量资费,当月未使用完的流量也不会叠加至下月。正是因为差异化的设计,物联卡的流量资费要远远低于常规的手机号卡。物联卡并不适合当做手机主卡使用,作为流量副卡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这里再来谈谈物联卡为什么不能够随意拔插的问题。物联卡有两种形态,一种属于贴片卡,出厂之前便于设备焊接在了一起。一种属于把插卡,这与我们常见的手机号卡并没有什么异同。不同形态,适用于不同的物联网设备。例如第一种贴片卡,可以同设备深度绑定,依次来获得运营商更加便宜的资费标注。缺点是灵活性较差,从始至终只能使用在同一个设备之上,也就是不能够随意拔插。因为与设备之间做了绑定,即便拔插之后也无法应用在其他设备。
把插卡对比贴片卡要更加灵活,我们生活中平时使用的也比较多。例如随身WiFi设备中所使用的流量卡,支持流量电脑中的流量卡,甚至是一些具备网络功能的无线路由器也可以使用那插卡。正因为使用较为便利,很多人拿来放在手机中使用。把插卡使用与正常手机号卡类似,也就不存在什么随意拔插的问题了。
不知道您是否也使用过物联卡,使用体验如何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