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亿个缺失的人类基因组首次破译,为什么说这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谜题之一?

超2亿个缺失的人类基因组首次破译,为什么说这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谜题之一?,第1张

历时22年,研究人员终于从头到尾破译了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

钛媒体App4月1日消息,据科技日报,全球顶级期刊《Science》(科学)杂志今天凌晨连发6篇论文报告,公布了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最新进展: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NHGRI)组成的端粒到端粒 (T2T) 联盟科学团队,通过新的技术研究出全球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首次揭示了高度相同的节段重复基因组区域及其在人类基因组中的变异。

这是对标准人类参考基因组,即2013年发布的参考基因组序列(GRCh38)的“重大升级”,增加了之前整条染色体上隐藏的DNA片段,破译了缺失的大约2亿个DNA碱基对以及2000多个新基因——占人类基因组的8%。

这篇研究成果意义重大。科研人员揭示的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谜题之一,这一研究使得人类第一次看到最完整的、无间隙的DNA碱基基因序列,对于人类了解基因组变异的全谱,以及某些疾病的遗传贡献至关重要,将会推动与癌症、出生缺陷和衰老相关的研究与科学发展。

同时,这也是《Science》创刊141年来,首次在同一期杂志中连发6篇论文揭示人类基因组研究。

本论文作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Ting Wang(音译:王庭)表示,此次拥有完整的基因组,一定会改善生物医学研究。“毫无疑问,这是一项重要的成就。”

据中国科学报,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者、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于军表示,假如把人类基因组序列比作一辆非常复杂的汽车,那么与20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草图相比,完整的新序列非常于增添了更多零件。

“我们看到了以前从未阅读过的章节,”本论文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Evan Eichler(艾希勒)表示,这是全行业的一件大事。

Science封面图研究人员到底破译了什么?人类基因组由超过60亿个独立的DNA碱基、大约2-3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整个基因仍未有统一答案)组成,与黑猩猩等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数量差不多,分布在23对染色体上。为了读取数以万计的基因组,科学家们首先将所有的DNA链切成几百到几千个单位长度的DNA片段。然后用测序机器读取每个片段中的各个碱基,科学家们试图按照正确的顺序组装这些片段,就像拼凑一个复杂的拼图。

2001年2月12日,由6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首次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2003年4月15日,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当初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留下了大约8%的“空白”间隙。这部分很难被测序,由高度重复、复杂的DNA块组成,其中包含功能基因以及位于染色体中间和末端的着丝粒和端粒。

实际上,核心的挑战在于,基因组的某些区域反复重复相同的碱基。重复的区域包括着丝粒和核糖体DNA等,过去无法按照正确的顺序组装一些被切碎的片段。这就像拥有相同的拼图碎片一样,科学家们不知道哪块碎片在哪里,因此基因组图中留下了很大的空白。

而且大多数细胞包含两个基因组--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当研究人员试图组装所有的片段时,来自父母双方的序列可能混合在一起,掩盖了个体基因组内的实际变异。

如今,研究人员通过新的纳米机器设备与核心技术,实现了新的无间隙版本T2T-CHM13,由3055亿个碱基对和1996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组成。增加了近2亿个碱基对的新DNA序列,包括99个可能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其中近2000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候选基因。

这些候选基因大多数是失活的,但其中115个仍然可能表达。团队还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大约200万个额外的变异,其中622个出现在与医学相关的基因中。此外,新序列还纠正了GRCh38中的数千个结构错误。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显示图样(来源:论文)

具体而言,新序列填补的空白包括人类5条染色体的整个短臂,并覆盖了基因组中一些最复杂的区域。其中包括在重要的染色体结构中及其周围发现的高度重复的DNA序列,如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协调复制染色体分离的着丝粒。

此外,新序列还揭示了以前未被发现的节段重复,即在基因组中复制的长DNA片段,并揭示了关于着丝粒周围区域的前所未见的细节。这一区域内的变异性可能为人类祖先如何进化提供新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成果的关键进展,其实是利用了新的技术设备——英国牛津纳米孔技术公司和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制造的快速迭代的基因测序机器。

早在2017年,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NHGRI)负责人Adam Phillippy(亚当-菲利皮),以及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SC)的凯伦-米加意识到,新的纳米孔机器实现了一次准确读取100万个DNA碱基的能力,可以为最终解决基因组难点打开了大门。

大约在同一时间,华盛顿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Evan Eichler(艾希勒)领导的科研团队已经证明,使用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的设备技术,可以解决更复杂形式的遗传变异技术。

因此,三人一起创办了端粒到端粒(T2T)联盟,利用全球约100名科学家团队资源,使其加快了研究佳偶。

随后,该团队连续六个月不间断地利用快速迭代的纳米孔基因测序机器,并请来几十位科学家来组装这些基因片段并分析结果。最终利用设备、技术等,实现了长读数测序读数,并将长读测序与牛津纳米孔的数据相结合,准确率超过了99%,填补了全球基因学研究的空白。

一直到2020年夏天,该团队已经拼上了两条染色体。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期间,团队通过Slack等通讯工具进行远程工作,获得了另外21条染色体,将每个染色体从一端或端粒排序到另一端。而且,科研人员人员还试图组装基因组中最难的区域,即着丝粒中高度重复的DNA序列。

最终,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团队合作,该团队成功实现了对每个染色体进行了测序,包含了编码用于制造核糖体的RNA的基因的多个拷贝,总共400个。

2021年6月,这份研究成果首次发表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上。经过同行评议等,如今一系列论文登上了《Science》(科学)杂志。

研究人员在会后采访中表示,下一阶段的研究将对不同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以充分掌握人类基因的多样性、作用以及人类与近亲、其它灵长类动物的关系。

年增速超20%,中国百亿基因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行业层出不穷,本次研究成果所属的中国基因测序行业是一个百亿级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千际投行的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9年,基因测序所在的全球生物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就达到了3172亿元,未来五年有望达到万亿级别。其中,2019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9亿元,年增速超20%。

近年来,基因测序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的进入。从产业上下游来看,基因测序产业链主要包括了上游仪器、中游服务提供商以及下游终端应用三个环节。涉及到的公司包括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药明康德,以及互联网巨头苹果公司、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整个产业看似简单,但上游的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是整个产业链壁垒最高的部分,下游终端应用还涉及领域覆盖面非常广,既包括医疗领域的人体基因组、人体微生物基因组以及基础研究领域,还包括非医疗领域的环境治理、石油存储探测、农牧软文种等。

实际上,早在几十年前,医学界就对此有过尝试,将狒狒的心脏移植给了一个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如今,通过嵌合的方式,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甚至是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式,实现了猪心脏在人类身上的移植。

华大集团CEO尹烨曾表示,其实,今天人类进入了生命时代,我们关心的则是自身的基因和健康,以此就将去整合物理世界、信息世界和生命世界。

在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测序能力进一步加强的共同促进作用下,全球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中国基因行业市场规模虽然与全球头部企业差距较大,但是在国内市场中仍然占据较大的优势,未来要想提高国际市场份额,还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未来发展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今天,新的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是科研人员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Evan Eichler(艾希勒)表示,“现在我们有了一块罗塞塔石碑(注: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花岗闪长岩石碑,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可以在未来研究数十万个其他基因组的完整编译。”

1、形状记忆防伪——全新的防伪技术
一种高新防伪技术,是由广州市曼博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防伪行业内的一项原创性技术,技术唯一,可起到有效的防伪作用,检验方便快捷且具有观赏性,其产品特点如下:
1)变化神奇,具有魔术般的变化效果,能够极大的吸引客户的眼球
2)便于消费者检验:只需要一杯热水或一个打火机,只要温度在65度以上,仅在5秒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检验真伪。特别适用于酒类、化妆品、高档服装、高档皮具等
3)图形,文字,颜色,形状,可以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做
4)可以和油墨、激光等其它防伪技术有机结合
2、普通防伪标签
普通防伪标签可以将安全纸(含水印、 安全线或有色纤维)、全息烫印、防伪油墨、防伪安全设计、数码防伪等技术综合起来,提高了品牌的保护力度;可见与不可见、隐形与半隐形的技术特点方便了各层次包装使用者的防伪、识别、鉴定、 打假需求,但它也存在诸如查询的便捷性不够,查询结果无法保存、不能解决连续查询以及消费者容易拨错号码等问题。
3 数码防伪
又称电码防伪,是综合运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信息编码技术、高科技印刷技术及现代化管理技术而建立起来的能够覆盖全国、统一管理的社会化系统商品网络防伪体系。数码防伪网可以将厂家、商家、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直接联系起来,为各方提供防伪查询、数据统计、物流跟踪、信息服务等服务。一般来说采用400、800、短信等方式进行防伪查询。该技术诞生初期对品牌产品起到了较好的防伪保护作用。但,数码防伪技术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本身存在着易被盗码、抄码进行批量复制的严重技术缺陷,这一重大缺陷越来越多地被造假团伙所利用,导致防伪失效,对用户企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数码防伪”是公用技术,不受专利保护,目前国内有多家公司从事数码防伪业务,形成了无序竞争的局面。此外,还要借助于电话,且由于消费者辨认真伪过程的繁复性,真正使用此类防伪方法的消费者并不多,相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数码防伪查询率最高时也仅为4%,有96%的防伪号码未被利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数码防伪形同虚设。
4、DNA 防伪
DNA防伪是采用了号称“终极防伪”的生物DNA防伪技术,其原理是将动、植物的DNA撷取来经萃取、剪接、合成等步骤,并由遗传工程技术处理后再经特殊生产制成,查验时用特制的扫描仪读取DNA密码,即可立辨真伪。
市场上出现不多,客户群体一般都是药品类,检验时需要附上一个识别载体,里面装有特殊识别药水,涂抹于标签上,就可以显示防伪的内容,并且还可进行变色。这种防伪唯一性较高,但是价格昂贵,所以占据的市场份额极小,不利于消费者直接检验产品的真伪。
5、核径迹
利用微孔道的透过性或吸附性作防伪识别。用水、酒等液体涂抹核径迹防伪标志的图案,由于孔道充满液体,膜的光学结构发生变化,图案变浅甚至消失,如图案背面印有彩色图案时,则会变得更明显。一旦液体蒸发,图案恢复原状。用钢笔、圆珠笔或其他彩色笔在防伪标志上画写,则在标志的图案部分背衬的白纸上,由于墨水透过,留下相应颜色,而在标志没有图案的部分,则因没微孔而不留下任何颜色。
最大不足之处就是可以重复使用,只需要将用钢笔等划出的记号清洁干净,就可以再次使用了,不具有防伪标识产品的唯一性,给造假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6、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和OVD 技术
我国自八十年代引进激光全息图像生产线以来,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在防假上发挥了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管理失控,一些低劣的激光全息标识和仿真的标识混进市场,结果是真的不真,假的不假,败坏了激光全息防伪标识的名声。
7、油墨防伪
油墨防伪是防伪技术最为重要的技术分支之一,防伪油墨又被称为保险油墨、安全油墨,是在防伪领域使用最早的一种特殊油墨。目前有温变油墨、荧光油墨、湿敏油墨和视觉变色油墨(光学油墨)几种类别。此类防伪开始取得很好的防伪效果,但随着防伪油墨生产厂家的增多,此项防伪技术的效果也就起不到防假冒伪劣的作用了。
8、防伪防揭技术
防伪与防揭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国际流行的防伪趋势之一。这种技术保证了包装物的不可重复使用性,即一次性使用的要求。同时这类标签或封条本身也必须具有防伪功能,这是其广泛应用的前提。目前用于标签或封条的技术有激光全息防揭技术、压痕防揭技术、易碎纸 防伪防揭技术、揭起留字材料防揭技术、泡沫薄膜材料防揭技术等,所用到的材料有易碎纸、防转移纸等。这些防伪技术都不错,但是生产厂家很多,不具备唯一性,不排除厂家为了利益为造假者提供方便。
9、RFID 标签
这是一种射频防伪技术,也叫电子标签,除防伪之外,还可帮助客户管理和监督分销及供应链。这种防伪目前在门票、电子、珠宝等行业使用较为广泛。
10、安全线防伪
安全线防伪是在纸张的特定位置包埋入特制的金属线或不同颜色的聚酯类塑料线,有埋入式或间断埋入式(开天窗式),且线上还可微缩只能用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的文字。目前安全线除了最早使用的特制金属线外,还有聚酯类塑胶线、微型字母安全线、荧光安全线、磁性线以及热敏安全线等。由于国家在安全线纸张生产上对造纸厂有十分严格的行政和法规限制,以及专用安全线纸张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为一般伪造者所不及,具有很好的防伪性,但其应用也因此而受到限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5739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