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虽然致力于科普书的翻译,但是她的译文品质时常受到学者批评。
2000年,译作《寻找第一个爱滋病毒》(Viral Sex) 被《中国时报‧开卷》列为一周好书,但书评作者却同时对翻译提出强烈的批评。
2000年,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道还发表书评,批评她的译作《揭开老化之谜》有许多错译之处。书评刊出之后,王道还接到洪兰电话,被尖锐指责。
2006年,任教于阳明大学的著名科普译者潘震泽,在洪兰所译《脑内乾坤》前129页内,即列举出近30条重大错误,最终因问题太多而评为无法卒读。潘震泽并言:“我还读过洪教授译的《脑中有情》及《透视记忆》这两本好书,可惜都因同样的问题而难以终篇,这是十分让人难过的事。”
译作《天生爱学样:发现镜像神经元》于2010年获得中文世界最重要的科普著作奖──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第五届)。但洪兰的翻译被读者指出许多错误,且译笔多处文理不通,明显未达该奖的评选标准。经追查发现,其夫婿曾志朗担任行政院政务委员,负责教育、文化事务,居然身列该奖最后的决审委员之一,且该书附录是一篇对曾志朗的专访。曾氏竟然漠视学术伦理,毫不回避,且授与该书最高荣誉“金签奖”;追查者因此以丑闻名之。
译作《语言本能》以简体版形式出版后,被任教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课程部的英语教师尹力列举诸多缺乏专业素养和一般常识的错误,他批评洪兰的翻译: “几乎每页都有硬伤(gross mistake)。译者因为不懂原文,除了错译之外,有时干脆大段略去不译,有时译文又几如呓语,完全成了毫无意义的文字堆积;有时又根据译者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添枝加叶一番,弄成夹译夹议了。有时略译,是因为译者在语言学方面毫无基础所致,如在某处将“索绪尔”省去不译即应为此故。”并言:“其错误简直多如过江之鲫,无法胜数。据此,可以说,译者毫无语言学知识准备,英语水平也极低下,完全是种裸译
邱大洪,男,1930年4月出生于上海市。现任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结构与材料工程学部组长。先后任国际近海力学及极地工程会议流体力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工程学会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及中国港口工程学会理事,辽宁省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水利学报》、《海洋工程》、《港口工程》、《海洋通报》等杂志编委。 邱大洪教授是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学科的开拓者之一。50年代末主持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渔业基地--大连渔港的设计工作;70年代初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原油输出港--大连新港码头造型、总体和结构设计,并任施工现场的设计代表,提出的19个巨型桥墩采用预制沉箱浮运方案属中国建港史上的首创,该项设计研究获我国科学大会奖和70年代优秀设计奖。86年为开发中国海南北部湾的石油资源,牵头和主持的由五所高校联合承担的"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钢筋混凝土多用平台可行性研究",获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邱大洪教授多年在浅海波浪和波浪力等主要研究领域内开展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工作,研究成果为中国海岸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更加符合实际的科学依据,发展了浅水区非线性椭圆余弦波的工程应用理论和试验论证,系统地研究了波浪在海窗中的渗流与海工结构的相互作用,部分成果已列入交通部修订的设计规范,主持完成的"波浪渗流理论的工程应用简介"项目,199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1998)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基金项目和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他编著的研究生教材《波浪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获交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与他人合编我国第一本港口工程专业教材《港及港工建筑物》,主编了通用教材《工程水文》,自1979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