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与网络分类法有哪些异同点

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与网络分类法有哪些异同点,第1张

分类对象的不同:传统分类法以物理的、实体的文献,如印刷型文献、磁带、光盘等为主要处理对象,对文献的内容进行标引和整序。网络分类法以数百万计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为处理对象,对它们进行组织筛选,信息数字式、多媒体、动态、虚拟的。
信息的知识范围的不同:传统分类法以文献收藏部门为使用对象,文献的出版是受控制的、内容是经过一定筛选的,分类体系具有稳定性。网络分类法以搜索引擎或大型网站为使用对象,网络信息总体上是不受控制的,几乎包含了人类一切知识领域,要求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网络信息的动态性。
分类法的功能的不同:传统分类法通过对全部文献标引,编制分类检索工具,组织分类排架,分类标引基本是手工的。网络分类法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标引,建立网络信息分类导航系统,提供浏览式检索手段,分类导航系统的建立和维护主要是手工式的,也有人机结合。
分类标记的不同:是传统分类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分类法组织虚拟信息,一个类目就是一类相关信息的节点,不涉及物理排列,用户不需要根据分类标记索取信息,也无须使用分类标记,但作为网络分类法的后台运作,分类标记有用。
编制方法的不同:
1、知识框架。前者以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为主要的聚类标准,形成学科分类和高校专业设置为基础,兼顾文献特点的分类大纲。后者以主题为主要标准,把相关的信息加以集中,构成符合各类用户查询习惯的大纲。
2、前者体系是唯一的。后者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分类体系,主从并用,满足不同查询需要。
3、类目划分:前者线性体系。后者的划分不严格按等级进行,如跳跃式划分;主题多重属性关系和相关关系采用交叉列类、超文本连接和多窗口显示,网状体系。
4、类目排列:前者强调类目之间的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科学性、规律性强。后者为了方便、快速、自动地排列众多同位类,也广泛使用字顺、重要性排列法。
5、 说明和注释:前者将其作为标引人员的重要参考。后者不设参照注释,有选择地列举下位类,便于链接。
6、类名:前者力求科学、准确、规范,稳定性高。后者选择类名更注意面向用户,力求通俗易懂、时新、简练,准确性不如前者,面向用户和面向后台技术运作的类名可以不一致。
7、 维护:前者修订很慎重。后者可随时修订,但更复杂、繁重。‍
信息分类体系与传统分类法区别产生原因:网络信息分类与传统分类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与传统文献相比具有不同特点,在此技术环境下,用户的需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历史、哲学、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文学。

1、历史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2、哲学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哳表达、系统抅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

哲学是元理,科学(以及玄学、艺术)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3、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4、文学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5、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它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本文1824字,阅读时长大约4-5分钟。划重点: 还算有点干货吧 。

1、为什么要对书籍分类

如果说“选对一本书”是打开了阅读之门的话,那么“书籍分类”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没有这把钥匙,你可能靠运气、蛮力打开这扇门,但是一旦运气欠佳,就会适得其反,撞个头破血流。

所以从汉代开始,古人就一直在研究图书分类之道。至明清时期,“目录学”更成为读书治学第一等大事。

清代学者王鸣盛曾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大可不必对此学问深究,也没必要按照《中图法》(我国目前通用的类分图书的工具)里的细则来规范自己的阅读。毕竟,这种分类法主要是针对浩瀚的图书馆藏。

但是,就我们个人而言, 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书籍分类体系 ,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

不同类型、领域的书籍,传递的思想理念不同,传递方式不同,相应的,我们的阅读方式也要跟着变化。

所以,有一个清楚的分类意识,会让你的阅读思路更加清晰。尤其是在阅读目的不明确的时候,你也能知道此刻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2、一个简单的书籍分类法

有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人们常把书籍比作精神食粮。如果按日常所食来类比,我们所读的书籍大致可以分为4类。

主食类: 提供饱足感,维持你的生存。它直接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提供解决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教科书;对于上班族来说,可能是企管、理财等方面的书籍。

主食类书籍——提供现实问题解决之法

美食类: 提升生活品质,拔高你的层次。这类书籍关乎于“思想需求”。他不直接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而是提供事物底层的逻辑和原理,帮助我们提升思维深度。

美食类书籍——底层原理,探究世界本质

蔬果类: 帮助消化。这类书籍关乎于“工具需求”,根据特定需要,辅助我们阅读、学习及工作。

蔬果类书籍——辅助作用

甜食类: 为生活增添美感。小说、诗歌、漫画等都可以归于其中。好的甜食类书籍,可以为我们生活带来感动、快乐、放松,帮助我们提升气质,甚至塑造三观。

甜食类书籍——增添美感,提升气质

以上分类根据《越读者》中提到的分类法提炼而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3、一定要有选择地阅读

清楚了书籍分类,那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选择、阅读呢?

个人认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的侧重点要有所变化。

我们按一个人从中学开始的成长路径说(中学以前主要培养阅读习惯,多读感兴趣且有益的)。

(1) 初、高中阶段:主食为主,蔬果为辅,偶尔吃点甜食

虽然东亚的应试教育一直被人诟病,但是作为学生来说,我们别无选择。在上大学之前,我们应该有功利性地进行学习、读书,这也是为未来作铺垫。

这个阶段,我们主要精力要放在教材、教辅资料(主食)上,各种字典、词典(蔬果)也要备好。

同时,多看一些关于学习方法、习惯养成的书籍(主食),比如《认知天性》《微习惯》等等。掌握这些方法,会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

这些书籍也能助你塑造良好的行为模式,对成年后的生活也会有很大的裨益。

在抓好学习的同时,可以适当看一些小说、传记(甜食)放松一下。不要看网络小说,大多都是“毒品”。

(2) 大学阶段:保障主食摄入,尽可能多地寻找美食

​大学时期,首先你要保证专业学习不落下,因为这是以后立足社会的根本;同时,如果打算考某些证或是继续深造,也要去啃相关的书籍。这些,都属于主食的摄入。

那么,作为人生中空闲最多的4年,学习外的其他时间都应该读什么书呢?

我的建议是:培养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书(美食),越多越好。

这类书你必须完全沉下心来阅读、思考,它带你认清世界本质,帮助你提升认知。从长远的意义来说,这类书才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基石。

当然,在大四的时候也可以读一些关于理财的书籍(主食),为步入社会做准备(ps:理财不等同于投资)。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管不好钱,还怎么追求更好的生活?

(3) 工作后:按需选择,有目的地阅读

个人建议,进入社会前三年要着重培养自己的底层思维。这个时候,大学读的那些认知类书籍(美食)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你要确定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关于工作、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而后不断培养这种思维习惯,直到成为本能反应为止。

如果觉得大学时期的认知积累不够,你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类书籍,但注意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如果想节省时间,也可以直接读传授做事方法的书籍(主食),这类书也会告诉你一些原理,但是不会深究。

具体怎么选择,还得看自己。反正记住一点: 成年人的世界,最珍贵的就是时间,千万 不要漫无目的地阅读 。

以上就是我对“书籍分类”的总结,见解不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包涵,评论区随时指正。觉得还不错就给个赞吧~

1、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期刊[J](journal)

(2)专著[M](monograph)

(3)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

(4)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

(5)专利[P](patent)

(6)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

(7)报纸[N](newspaper article)

(8)科技报告[R](report)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磁带[MT](magnetic tape)

(2)磁盘[DK](disk)

(3)光盘[CD](CD-ROM)

(4)联机网络[OL](online)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1)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data base online)

(2)磁带数据库[DB/MT](data base on magnetic tape)

(3)光盘图书[M/CD](monograph on CD-ROM)

(4)磁盘软件[CP/DK](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5)网上期刊[J/OL](serial online)

(6)网上电子公告[EB/OL](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3、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

扩展资料:

 

不论何种文献类型,须用阿拉伯数码外加方括弧标注其在文中的位置,其序号与所在文中序号一致。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 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 [J] Ind Eng Chem Res, 1987, 26: 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al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 [J]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2, 63: 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 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M] New York: Spring-Verlag, 1969

[3] Rees, Helen Echoes of History: Naxi Music in Modern China(历史的回声: 当代中国的纳西音乐)[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21-425

[2] 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 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 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 81-8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类型标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595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