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
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2、上海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94万亿元,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
4、重庆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6万亿元,中国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业总产值21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中国第一大高科技工业城市
7、广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5万亿元
8、青岛
2016年工业总产值18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高铁生产基地,北方第二大工业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74万亿元
10、烟台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63万亿元
11、无锡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5万亿元
12、东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1万亿元
13、郑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万亿元,中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14、宁波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8万亿元
15、武汉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5万亿元
16、潍坊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4万亿元
17、东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3万亿元
18、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万亿元
19、常州
2016年工业总产值123万亿元
20、成都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22万亿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彻底没落,京津唐工业基地也风光不再,珠三角、苏锡常、山东半岛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业基地格局,新三大工业基地年产值都超过6万亿元。而这新三大工业基地也不再有严格的轻重工业之分,基本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扩展资料
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十大重工业城市
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天津、唐山、重庆、大连、洛阳。
2、重工业城市的分类
重工业城市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工业城市
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发展200家左右产值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市场前景一: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细分化特点将更加显著
《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发展200家左右产值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届时,我国物联网应用市场的细分化特点将更加显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这几大细分应用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市场前景二:物联网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末梢神经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球热点,我国许多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构架中的基本要素和模块单元,已成为实现智慧城市“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
从未来发展来看,物联网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末梢神经,实现信息感知数据采集,而城市级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大力推广物联网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将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入纵深阶段。
市场前景三:重点城市物联网细分市场投资热度高涨
2018年以来,物联网项目的投资热点不减,南京市、重庆市、福州市、深圳市等城市加快了不同领域物联网建设步伐。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南岸区。
拥抱新时代,南岸认真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自贸区、中新合作等重大机遇,以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京东、小米都来南岸了!4月18日,南岸自贸板块举办了一场集中签约仪式。现场,包括京东、小米、上海均和等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在内的39家企业决定落户南岸,签约总金额达到232亿元。自此,成立刚满一年的南岸自贸板块已引进165家企业,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企业签约。
无独有偶。在与南岸自贸板块一山之隔的江南新城,中国智谷(重庆)自2月挂牌以来,也是以平均每天超过一家企业的速度,引进了包括科大讯飞、阿里赛迪工业物联网、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庆智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80多个项目,签约金额超过432亿元。
工业物联网是一种:数字时代先进生产模式,通过将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运用到生产、配料、仓储等所有阶段,实现生产及控制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同时,通过云服务平台,面向工业客户,融合云计算、大数据能力,助力传统工业企业转型。
物联网、工业40等概念既有交集也有差异。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企业内部互联互通的需求渐增,通过接入网络进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的需求更为强烈,工业物联网应运而生。
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领域重头戏,规模占比接近百分之二十
物联网在工业的应用,是物联网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目前,工业物联网在物联网领域占比最高,达到近20%的份额。展望未来,工业物联网也是物联网应用推广最主要的动力。预计,到 2020 年,工业物联网在整体物联网产业中的占比将达到 25%。
受政策、应用双推动,工业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战略规划,“中国智造”已经成为未来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而工业物联网正是实现“中国智造”的基础。
根据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产值贡献率来测算,2014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为1260亿元;2016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为1804亿元。2017年,国内物联网在工业领域需求规模约为2354亿元。预计在政策推动以及应用需求带动下,到 2020 年,工业物联网规模将突破 4500 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主要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为物联网开辟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是为什么“物流”这个词总是与“物联网”同时出现。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物联网应用领域。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各省份最近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不仅如此,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基建的呼声也在不断增长。
7省推出25万亿重点项目
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郭金华表示,2020年,云南将推出52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4400多亿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发布投资计划的省份不只云南。自春节后各地陆续复工以来,多个省份发布了2020年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2月20日,河南省发布980个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
2月25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2020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2020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384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257个,总投资29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预备项目310个,投资087万亿元。
而在春节前,四川、重庆、陕西和河北等省份已经发布了本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020年,四川省重点项目700个,计划总投资约44万亿元,年度预计投资6000亿元以上;重庆市重大项目1136个,总投资26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476亿元;陕西省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338万亿元,年度投资5014亿元;河北省重点项目536个,总投资188万亿元,年计划投资2402亿元。
从这7个省份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来看,总投资接近25万亿元,202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也近35万亿元。另外,全国其他省份公布了重点项目清单,但是没有公布投资总额,还有一些省份具体数据不够详实。
比如,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地落实,支撑重大标志性工程实施,浙江未来将重点推进20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超2万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约3000亿元。
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各地启动的这些投资项目并非针对疫情而来的,是在年度计划中就有所安排的。当然,针对疫情的冲击,各地肯定会在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加重视。
事实上,在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会议上,稳投资作为重要政策工具被凸显出来。从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的进度推进到各类要素的配给,以及应对疫情的政策措施中,各地都强力稳投资。
2月28日,四川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省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要求聚焦“三驾马车”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抢抓政策窗口努力扩大政府投资,带动扩大社会投资。
专家建议推出“新基建”
当下,以扩大基建规模稳定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再次受到瞩目。
比如,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最近就建议启动新一轮基建。任泽平认为,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推出“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都采取了大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应对。
对于启动大规模的投资应对危机,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组副组长王小刚向第一财经表示,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举措,可以尽快把经济恢复起来,而且疫情反映了我们存在的短板,补短板是比较明确的投资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资增长潜力所在,就是发展空间所在。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2月2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就发布了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这项工程总投资约36万亿元,主要是聚焦基础设施领域,包括铁路、公路、跨境电网和智能电网、5G网络全覆盖、多式联运物流网十大工程。
不过,任泽平认为,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比如要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
易小光也认为,投资是稳增长的抓手,但是投资结构决定了未来的供给结构,是结构能否优化的重要方面。当前阶段的投资拉动和以前的投资劳动是有区别的,关键在于如何扩大有效投资。
因此他认为,扩大投资要着眼于弥补中国经济的短板,最重要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以及我们确定的发展方向所需要推动的基础设施可以适当超前建设,从而塑造新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引领经济增长。
1新兴工业城市—威海威海市是一座拥有相当基础和实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威海的工业起步较晚,旧中国留下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是,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威海市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已形成了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建材为主;以塑料、丝绸、钟表、医药、食品、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到2003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总数已达14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1家,从业职工363万人,资产总计达717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45%,上缴税金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70%。新兴工业成为威海市名副其实的经济支柱和财政基石。
建国以来,威海市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在这个阶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市工业经济主要以为农业和渔业生产服务的手工业为主,工业发展缓慢。第二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威海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1987年地级威海市的成立,为威海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个阶段,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工业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1143亿元,年均增长229%。第三个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的规模扩张阶段。期间,伴随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我市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工业技术改造全面展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第四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以迎接世界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威海制造业基地建设为特征,我市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建市以来,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发展了一批重要的产品基地。地毯、轮胎、钓鱼竿、皮革制品、木工机床、印刷机械、服装及抽纱制品、海产品深加工、造船、汽车及配套件等产品已具备了较强的产业优势,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培植了一批国内知名品牌。“金猴”、“三角”、“成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猴皮鞋、寒思羽绒服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骨干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3年底,全市有23家企业进入国家大型企业行列。有18家企业进入省200个重点工业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发展到325家。累计完成技改投入581亿元,累计完成技术开发投入1056亿元,完成技术开发项目7674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3517项。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已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97%。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及时把握世界产业转移和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机遇,适时作出了规划建设东部工业新区和西部科技新城的重大决策,为今后几年我市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载体。我市环翠、文登、荣成三个市区交接的中部大三角地区,腹地比较广阔,地理位置优越。威海空港位于大三角地区腹地,北部威海新港和火车站近在咫尺,东部有龙眼港、南部有石岛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另外,该地区集中了草庙子、苘山、大水泊、文登营等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具有发展制造业的广阔空间。以这些区域为载体,整合规划一个大的工业区,引导文登、荣成工业布局分别向北、向西延伸,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加快环翠区、文登市、荣成市三市对接,实现半岛城市群建设的率先突破。
规划建设环海船舶制造业产业带。港湾资源是发展造船业的基础性资源,要充分利用我市海岸线长,优良天然港湾众多的优势,进一步整合造船资源,重点实施 “121”工程。以俚岛湾为依托,超前规划,科学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俚岛湾建设成国际修造船基地;以威海船厂、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两大造船企业为平台,吸引国内外船舶制造和配套企业进入,加强与周边中小船厂的协作配套,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培植两大造船企业集团;以皂北湾、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等天然港湾为依托,进一步整合沿海修造船企业资源,建设沿海修造船工业带。
规划建设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带。截止2003年底,全市有省级认定的高科技企业101家,其中49家在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目前,高区集中了以三星电子和华菱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滨田印机和华东数控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光威渔具和万丰轮毂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威高医用高分子材料、科华生物和赛洛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市高科技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今后,要依托高区的产业基础、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新城为载体,以山大分校、哈工大分校、职业技术学院为技术支撑,打造以市区、高区、科技新城为主线的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带。
2环滇池经济圈绿色工业城市——安宁
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有一片叫做安宁的土地。
若把环滇池经济圈喻为昆明发展的大手笔,安宁市便是这靓丽珠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作为昆明通往滇西八个州市乃至南亚、东南亚的咽喉要道,安宁境内铁路、公路交错纵横,是昆明环城、环滇路网和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节点。2007年2月28日,昆安高速公路的建成开通,更把这个被誉为“春城后花园”的和谐小城与昆明的距离拉近到了仅15分钟车程。
安宁矿产资源富足,自然资源丰富,现已发现8类32个矿种,已探明的盐矿储量达136亿吨,居全国内陆型盐矿第二位,芒硝76亿吨、磷矿9.2亿吨、铁矿6000万吨。盐、铁、磷、锰矿和石灰岩等20多种矿产资源均已开发利用。
安宁,以丰富的矿藏资源、发达的交通枢纽、雄厚的工业基础,成为云南省最大的钢铁、磷盐化工基地,也是以温泉休闲疗养为主的旅游度假胜地。
近年来,安宁以创新性思维和开创性方式创造了这样的佳绩: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在四年内翻了一番多;协议引进资金近400亿元,超过了安宁市解放后53年的投入总和,目前正式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已超过160亿元。
在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平台后,安宁采取“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园区开发、沿川发展”的方针,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镇化推动”战略,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齐头并进。 强劲的工业为城市注入了勃勃生机之后,反哺农业,是对这块螳川宝地的最丰厚回报。面积达10万亩的特色农业基地发展蒸蒸日上,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虎虎生威。“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安宁一面提出“高中不毕业,农民不返乡”的口号,力争让全市农民都接受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一面拨款组织全市5万多名农民免费体检,对需要手术治疗的农民予以救助,大大地拓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涵。
安宁先后获得了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市和云南省卫生甲级城市等20多个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在中国西部百强县评比中,安宁位列第5,在云南十强县中名列第二。
招商引资登上新台阶,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工业反哺农业见实效,城乡统筹发展推出新举措,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目前,“创业在安宁,居住在安宁,休闲在安宁,教育在安宁”的城市品牌已经基本树立,一个“环滇池经济圈绿色工业城市”正在红土高原上全新崛起。
3中国最大工业城市上海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新华网上海1月5日电(记者季明岳连国)1月5日是上海入冬以来日照最充分的一天,家住浦东的市民居兆琴在阳台上挂起了一条雪白的棉被,“两年前我的被子根本不能享受‘日光浴’”。
居兆琴家不远处是上海浦东钢铁厂的烟囱,过去一天24小时向外喷吐着黑烟,附近居民不得不将靠近烟囱一边的窗户全部锁死,如果把衣物晾在外面,不到半小时上面就像被撒了一层黑芝麻。
2001年,根据上海市环保局的要求,浦东钢铁厂对工厂废气进行治理,从此烟囱里只有达到排放标准的白烟冒出。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1月5日在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指数小于50,二氧化硫和可吸入悬浮颗粒指数小于100,全天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即良好标准。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伏晴艳说,冬天一直是上海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季节。使用燃煤锅炉供暖,能源在低温下燃烧不充分,以及大气的环流条件不理想这三大原因,造成上海空气质量未达到优良标准的天数多集中在这段时期。“但是经过环境治理后的上海,冬天一样可以看见蓝天白云。”伏晴艳说。
在过去的三年里,上海以平均每星期消灭14根烟囱的速度,拔掉了市区大大小小2200多根烟囱,同时却有30平方公里的新建公共绿地出现在上海市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卢湾区在去年成为“无燃煤区”,“基本无燃煤区面积”在上海已拓展到270平方公里,约占城市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上海街头奔驰的机动车也不再是“流动的烟囱”,38000辆出租车和580辆公交车使用液化石油气(LPG)和压缩天然气(CNG)等清洁能源,2002年上海新增车辆中超过80%达到“欧洲二号”尾气排放标准。
上海市环保局局长洪浩说,从2000年起,上海每年投资100多亿元用于治理环境,环保投入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并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递增。
与环保资金一起提高的是上海的大气质量。据统计,1999年上海平均一周不到5天的空气质量能达到国家一级、二级的优良指标,2001年已超过6天。2002年8月30日到9月7日,上海空气质量连续8天达到一级,在上海空气质量日报史上创下了记录。享受到大气环境改善成果的并不只有上海市民。瑞典人约翰·埃里克森在一本“旅行指南”中被告知,由于糟糕的空气质量,西方人在中国旅游时务必带足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因此他带着一只沉甸甸的小药箱来到上海。但当他一个月后返回瑞典时,药箱却不曾被打开过。“我很高兴我带来的药都没有派上用场。”埃里克森高兴地说。
4企业名称:沈阳市黎明增压器制造厂
网 址:沈阳市黎明增压器制造厂
简 介:
沈阳市黎明增压器制造厂位于中国重工业城市-沈阳市东部,占地面积4000M2。拥有机械加工、铸造加工等分厂。年产量可达二万台,年产值可达三千万元。
现生产9个系列60余个品种的车用及工程机械用增压器,为天津动力机厂等大型主机厂配套,并提供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的维修零销市场。我厂生产的沈黎牌增压器通过主机厂及有关进出口公司出口到俄罗斯、南美、非洲、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我厂设备齐全,工艺先进,拥有雄厚的专业生产力量。现拥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数控机床、摩擦焊设备、电脑平衡机。我厂还向社会提供机加、设备大修等服务。原标题: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分析:规模化应用时,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在中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724万亿元。他表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如火如荼,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应加快推动布局,抓智能化转型机遇。
工业物联:助制造业实现“智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雷军看来,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应用,是实现制造业“智能+”的必要途径。
他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新引擎5G技术的布局,将能满足机器类通信、大规模通信、关键性任务通信对网络速率、稳定性和时延的高要求,因此物联网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尤其与车联网、无人驾驶、超高清视频、智能家居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应用到制造业、农业、医疗、安全等领域,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仅仅38亿台。截止至2018年底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过170亿,扣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固定电话等连接之外,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70亿台。预测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83亿台。并预测在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突破200亿台。
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支出预计将在2017年增长37%,至1510亿美元。由于物联网的市场加速,这些估计数已向上修正。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美元,截止至2018年末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至1510亿美元,并预测在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670亿美元。
2015-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单位: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雷军表示,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推动工厂向智能化转型,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即将布局的5G技术优势,将能够较好满足工业控制需求,同时为制造企业提供远程控制和数据流量管理工具,以便更高效智能地管理大量的设备,并通过无线网络对这些设备进行软件更新。
雷军建议,我国应加大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引导中央、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围绕大型制造企业上下游进行垂直改造,加强自动化产线、无人工厂等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虚拟的产业闭环,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整体国际竞争力。
农业物联万物生长数字化:物联网+农业会迎来怎样的“春天”
雷军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发展和创新的眼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他认为,随着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G技术的应用将为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奠定坚实科技基础,带动农业实现发展变革。
什么是智慧农业呢
按照业界的说法,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智慧产业链为其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目前我国智慧农业有四大应用场景: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化养殖。
雷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台5G农业应用补贴和优惠政策,并鼓励社会资本、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共同参与,因地制宜规划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试验区,并在经验成熟后进行全国推广,全面提升农业领域的高新科技应用程度。
例如在养殖业,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基本信息管理、疾病档案管理、防疫管理、营养繁殖管理,发展智慧养殖,实现数字化养殖。
在植保方面,借助物联网技术自动探测和记录区域内的微气候、墒情等环境信息,并结合植物保护专家系统来精确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精准高效解决农业生产的植保问题。
交通物联:无人驾驶或将最早“引爆”
“在5G众多的应用场景中,无人驾驶和车联网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引爆点。”雷军表示,智慧交通对通信网络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大带宽、低时延、海量的连接数量、严密的覆盖,这些都是5G技术的核心优势。
在雷军看来,智慧交通最可能爆发,一方面因无人驾驶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在减少交通事故、改善拥堵、提高道路及车辆利用率等方面意义深远,并可直接带动智能汽车后市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智能化引领,全球车联网服务需求逐渐加大。基于5G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领域将快速进入发展上行区间。
了解到,在重庆,长安、小康、力帆等汽车企业,均与百度的智能驾驶Apollo开放平台展开合作,包括自动驾驶全技术链流程、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车联网、云服务等领域。
雷军建议,国家应研究、制定和出台关于智能交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支持产业发展。尤其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责任问题、技术试验问题、车联网的国家标准规范、智能芯片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点进行前置研判,通过鼓励性政策支持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安全、可控发展。
医疗物联:智能化就诊为“健康中国”加速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也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雷军说,服务患者方面,可以采用LBS技术实现智能导诊,优化就诊流程,还可以借助可穿戴传感器和服务解决方案进行远程护理。
在保障设备质量方面,可以采用各类专用传感器,跟踪设备使用情况,借助预测性维护来修复关键医疗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完善设备运维体系。
环境监测方面,可以通过传感器对ICU室、手术室等特殊地点进行环境监测和预警。同时,基于医疗护理全流程的健康大数据,在安全保护前提下的数据标准细化、完善,以及数据网络的综合利用也显得尤为迫切。
在业界看来,在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多个方面的需要关注。比如,互联网医疗相关服务体系,包括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等;另外还有医疗行业数据安全和服务质量安全。
雷军表示,要推动医疗实现智慧化,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推动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加快完善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及配套信息平台行业标准。
同时,出台针对物联网企业在医疗领域投入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鼓励政策,使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更好地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新需求。
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关注物联网发展的同时,雷军今年参会还重点关注了在2018年热火朝天的商业航天的发展。
在雷军看来,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在运载、卫星和空间应用等领域,涌现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蓝色起源(BlueOrigin)、一网(OneWeb)等大批商业航天公司,被认为是最为活跃的创业领域之一。
雷军说,商业航天行业规模未来预计可达数万亿美元,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可重复使用火箭、巨型商业星座、商业载人空间站等航天计划,正在逐渐成真,彰显出商业航天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雷军建议,首先,我国应加快推动航天立法,确保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合理有效利用空间资源的权利。建立商业航天市场准入退出、公平竞争、保险和赔偿、安全监管等机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商业航天法律体系。
雷军表示,商业航天属于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门槛高、投资大、战略意义显著,比多数产业更容易受到政府监管和行业政策的影响。
雷军建议,可由政府统筹,国企、民企多方聚力,布局商业航天产品智能制造,鼓励民企参与航天装备制造相关的国家重点项目,加速颠覆性航天技术创新与应用。
同时,制定商业航天装备产品量产及上下游企业的培育政策及实施细则,加大航天智能制造技术共享和转化力度,开放国家航天制造基础设施,颁布航天试验设施共享目录、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等。
在此基础上,雷军建议,应完善落实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开放商业航天公司的行业准入,拓展商业服务与应用领域。
例如,可以简化商业火箭发射、航天测控、无线电频率等审批程序,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战略性空间资源布局,承担轨道环境有序可控的应尽责任;可以进一步开放已有发射场,新增发射工位,满足高频次商业发射服务需求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