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 哪所大学最好

物联网专业 哪所大学最好,第1张

国内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院不少,但是哪所最好呢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物联网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有哪些,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如今,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2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3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在哈尔滨组建,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

4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在邮电通信行业、信息产业领域,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学校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建设、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加强建设,加快发展,2013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5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

6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5886亩,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高文兵、校长张尧学。

7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被誉为“森林式大学”。

8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属中央和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学校现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大学科技园,占地总面积1352万平方米。现设15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学校设有23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9物联网工程专业好大学推荐: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文章首发:高考圈(>简介:大庆师范学院坐落于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美誉的中国著名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市。学校的前身是1965年创办的大庆师范学校。198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大庆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改建为大庆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以大庆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大庆师范学院。2013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现有主校区和方晓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2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0万册,电子图书86916GB,固定资产45亿元。 学校建有11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理工类科研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庆精神研究中心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油田应用化学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油田防垢与除垢技术研究实验室、油气田地面化学技术研究实验室、复合驱和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实验室为大庆油田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和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大庆研究基地设在我校。校园网信息资源丰富,高效便捷。 学校下设有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13个院、部,开设3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初步建成适应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石油化工、机电信息、文化艺术、管理经营和教师教育等方面专业集群,组建了大庆精神与石油文化、教师教育、化工、法与社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石油生态六大学科群。其中英语、法学和学前教育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学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成了力学、无机化学、英语语言学、教育学、英语教学法、学前心理学、中学数学教学论等7门省级精品课,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和学前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有化学、生物科学和艺术学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省级“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庆师范学院—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立项建设单位。《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校现有在校生10044人,教职工970人,专任教师613人,正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35人,博士硕士525人,“双师型”教师113人,特聘教授16人,客座教授2人,常年聘请外教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68%,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年来,荣获省教学名师2人,省模范、优秀教师4人,省青年教学能手1人,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18人,学校获省师德先进集体。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坚持立足大庆,融入油化,面向基层,服务龙江的服务面向,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办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以大庆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油田服务并举,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并举的办学特色,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庆油田生产建设,培养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毕业生遍布石油石化行业及全国各地,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张丽莉等一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毕业生。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了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近年来,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十二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000多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7项。每年都有300多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和公务员,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科研水平逐步提升。学校科学研究始终坚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为油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2004年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同时还承担市局级项目375项,其中,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3 项,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60 项,省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7项,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0项,大庆市社科和科技计划项目161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项目23项;获得市(局)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672项,其中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30项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3775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165篇;获得国家专利45项。科研经费和技术服务费累计近亿元。 学校把科学研究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抓手,在注重高层次成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应用研究。学校为油田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走协同创新和内涵发展道路,形成了以油田结垢与腐蚀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油田助剂研究、油田生态恢复、大庆精神、学前教育理论、民商法学等为代表的,在省内外有较高地位的优长、特色研究领域。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依托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大庆资源城市转型、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业发展、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路径、依宪执政与依法治市、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加大政策与应用对策性问题研究的力度,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依托自然科学学科,积极拓展结垢与腐蚀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服务范围,开展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便携式综合录井仪传感器检定装置等研究领域技术攻关。其中,“三元复合驱沉积物控制技术”项目与大庆油田多个采油厂开展技术服务合作研究达30余项,检泵周期由30-40天提高到300天左右。开办了服务油田的涉外外语、培训师、专业技术干部、基层管理人员等20多个培训项目。“十二五”以来,累计为油田培训各类人员近60000人次,实现培训创收9500多万元。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培中心作用,面向全省开办了“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教师600余人次。为大庆市培训学前教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500人次。此外,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法律咨询、艺术进社区、文艺展演等公益活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如体育场馆、创新课堂、图书信息等免费向社会开放。 开放办学步伐逐步加快。学校积极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与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炼化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教合作协议。与大庆高新区、忠旺铝业、福瑞邦制药、大庆文体旅集团、大庆动视传媒有限公司以及五区四县共建一批校企合作基地。与大庆油田所属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5年4月,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是我校第一个由教育部挂牌成立的校企合作基地。 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联合招收培养本科学生。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语言和文化中心”建在我校。学校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英国知山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日本札幌大学、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新西兰太平洋酒店管理学院、韩国国民大学、韩国牧园大学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合作领域涉及联合培养学生、互派教师、互派留学生、互派实习生、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截至2014年底,有200多名同学赴国外学习和交流,有来自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80余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汉语。常年聘任外国专家7人,现有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教师在我校工作。 文化传承创新硕果累累。学校坚持以大庆精神办学、用铁人精神育人的办学育人特色,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中,用“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激励师生员工成长成才。把以“爱国、求实、创业、奉献”为内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创新为内涵的大学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注意发挥这一优势,与大庆油田公司共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庆精神研究中心平台,积极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围绕油田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探索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油田青年职工的有效途径,完善油田青年思想教育体系,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学校被授予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办学思想进一步明确,校训和办学理念等得以凝练和固化,打造了一批以新年音乐会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
注册资本:3913万人民币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北京林业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河北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唐山师范学院、衡水学院、邢台学院、沧州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唐山学院、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科技学院、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燕京理工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山西

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内蒙古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

沈阳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辽宁科技学院、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工学院、大连科技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吉林

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大学、长春光华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长春建筑学院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黑河学院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

江苏

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徐州医科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常熟理工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淮阴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扬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泰州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浙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衢州学院、宁波大学、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安徽

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滁州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宿州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铜陵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蚌埠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合肥师范学院

福建

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三明学院、龙岩学院、莆田学院、厦门华厦学院、厦门工学院、阳光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江夏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州理工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新余学院、九江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南昌工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山东

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德州学院、滨州学院、山东财经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青岛工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河南

河南理工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平顶山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安阳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城建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商丘工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安阳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科技学院、三峡大学、荆楚理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汉口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汉工商学院、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南学院、衡阳师范学院、邵阳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南华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

广东

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韶关学院、肇庆学院、嘉应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深圳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商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西

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池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梧州学院、南宁学院、钦州学院、贺州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海南

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

重庆

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四川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理工学院、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成都东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都文理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遵义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贵州师范学院

云南

昆明理工大学、昭通学院、曲靖师范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陕西

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榆林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西京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甘肃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青海

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

宁夏理工学院

新疆

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新疆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专业挺好的,就业率也挺高的。学这个有点难,有点容易掉头发(这是计算机行业的通病)。
物联网工程专业简介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发展。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产业集群多的特点,应用范围几乎涵盖各行各业。
2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
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络、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短程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3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训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培训技能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物联网项目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了解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了解物联网项目相关法律法规;5能够运用学习知识和外语阅读能力查阅外文资料;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
4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物联网项目市场巨大,所以就业前景也很好。毕业生可在信息传播时代从事深度、综合性、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可从事设计、制作等新闻传播技术方面的传播技术工作,或在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企业等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营、监测和管理工作。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绥化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大庆师范学院等。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专升本考试科目:高等数学+公共英语。对应本科院校: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绥化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大庆师范学院等。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升本可以通过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方式报考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英语、日语、金融学、经济学、财务管理、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土木工程等专业。

湖南物联网应用技术专升本的学校有多所,以下是一些比较知名的学校:
1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有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湖南省内物联网人才培养的著名高校之一。
2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智能制造技术等相关专业,以培养工科人才而闻名。
3 湘南学院:该学院有物联网工程专业,也是湖南省内重要的本科高校之一。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学校也开设了物联网相关专业,您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各个学校的情况进行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371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