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企业护城河”?(2)——无形资产护城河之品牌护城河

到底什么是“企业护城河”?(2)——无形资产护城河之品牌护城河,第1张

无形资产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因此无形资产护城河包括三类,分别是品牌护城河(商标权),专利护城河(专利权),以及政府授权的垄断护城河(法定许可)。

品牌护城河概念:

所有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品牌”,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建立“品牌护城河”。判断一个企业是否拥有品牌护城河,可以从2个角度来衡量:首先,你的品牌能让消费产生购买意愿;其次,你的品牌能巩固消费者对商品的依赖。像白酒里的茅台,碳酸饮料里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日化用品里的宝洁、联合利华,都是建立了强大“品牌护城河”的典型代表。

如何打造品牌护城河:

品牌护城河的打造可以分为3步。第一步建立最优品牌定位。第二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品牌定位传递给消费者。第三步,把一切交给时间。

建立最优品牌定位要满足3个必须。1必须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一定要看消费者是如何定位你的,而不是你自认为的定位)2 必须明确未来想去哪里?(理想中的品牌定位是哪个或哪些?)3 必须清楚未来能去哪里?(企业自身的优势是什么?理想定位的竞争情况是否激烈?消费者能否接受品牌定位的转变?)

品牌定位的传递在消费者端一定要简单直接,通俗易懂。以高端白酒为例,什么样的白酒才是高端的?那可以是“国宴用酒”,可以是企业老总都在喝的酒,可以是和奢侈品品牌玩跨界联名的酒……总之一定要给消费者带来最最直观的感受,要那种不需要思考就能立马get到的表达和呈现方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要重复三遍,时间,时间,时间!可以说没有时间的沉淀,就不可能形成品牌护城河。这也是为什么鲜有新锐品牌能形成品牌护城河的,不是品牌定位不好,而是时间不够。当然我也看过太多成熟企业三心二意,每过一两年就换一个品牌定位,到最后只留下一地鸡毛。频繁更换品牌定位的企业最主要有以下2种情况,第一种是人员变动导致品牌定位更换。上至CEO,下至品牌经理。每一个新上任的人都想通过做出一些改变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反而害了企业。第二种情况就是急功近利,一旦发现当前品牌定位没有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建立品牌护城河,立马又急着更换其他品牌定位来尝试。根据我以前做品牌健康度追踪项目的经验来看,企业的品牌形象打造存在1-2年的滞后效应,即第一年的品牌营销活动效果(这里的效果特指品牌形象的打造和传递)要在第二年甚至第三年才会明显体现。以前服务过一个酒企客户特别有意思,主推了2年的高价格带产品A来打造高端品牌形象,调研结果发现效果不明显,第三年就改推中等价格带的产品B打造流行的品牌形象,结果第三年,产品A的消费者提及率大大提升,高端形象也得到相应提升,于是该企业又再掉头主推高端产品……几年下来浪费了大量的广告制作预算不说,品牌定位也混乱的一塌糊涂,更别提建立品牌护城河了。所以,有了好的品牌定位之后,一定一定要相信时间的力量。

护城河大家都知道,就是保护城市用的,大多在古代,由人工挖掘的围绕城墙的河,主要用来防守。

想想看,假如你在古代, 是一名将领,要领兵打仗,攻城略寨,到了敌方城池却发现了很深很宽的护城河。

估计在你看到护城河的那一瞬间,心就凉了,这仗不好打啊。。。

再回来看看公司护城河,是不是与此类似,主要防止竞争者进入,这样自己才能有更高的收益。

那,什么是公司护城河呢?

那你想不想投资这样的公司呢?

我猜你是这样回答的,肯定想啊,这样的公司才能多赚钱啊。

对的,我也这么想。

那什么才算公司的护城河呢?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算吧。

事实上,这些都不算,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诺基亚 ,当年巅峰时候,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将近全球40%,产品畅销全球,做的手机不能说不优秀,但还是倒了,起码手机这一块,短时间没他什么事了。

杰出的管理人员,不太稳定,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其他公司挖走了。

那到底哪些算呢?

一般来说,有这么几类大家都认可的护城河。

还是老方法,先有大致印象,再依次来说。

无形资产护城河包含有, 品牌 专利技术 政府授权

举例来说,品牌护城河比如,茅台,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这个牌子有多强大呢?

这么说吧,即使今天可口可乐所有工厂全部被火烧光了,明天凭借可口可乐这个牌子,照样能从银行贷款,照样能东山再起。

茅台不用说了,在中国就是国酒的象征。

专利技术,比如说,英特尔。即使给你同样多的钱,想造出一家出英特尔竞争的公司也不容易,看看它的老对手,AMD,就知道了。

政府授权,这个就更容易理解了,比如谷歌,中国政府不让进,这一块蛋糕就是分不上。

这一块也比较好理解,比如你现在用移动手机号,用了好多年了,你说你要换号,换联通,换号无所谓啊,你随便换。

但是你再一想,亲朋好友,还有很多客户,都得通知,还有各种yhk,各种网上帐号都绑定的是这个手机号,你还得挨个折腾。

呃,好麻烦,这么一想,你换号的想法就去了七八分了,更何况,好像也没什么差别啊,那就这么凑合吧,于是,你又不换号了。

是不是这个样子?

这样算,移动、联通这些都有客户转换成本护城河,对吧〜

这个也容易理解,比如qq, 淘宝,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产品的价值也在增加。

比如qq,之前还有msn,但后来还是在中国消失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用qq啊,是这个样子吧?

比如,独特的资源,像洛阳钼业,没办法,这种东西只有那里有。

再比如,特殊的地理位置,比如北京鸟巢,你想用,就得掏高价,没办法,其他地方没有啊。

再比如,持续的低成本,像鸿海集团,在业界都是以勤俭持家著称。

看完了,好像也明白了,你说,我知道护城河了,但我怎么判断公司有还是没有护城河啊?

总不能靠感觉吧,也不能听别人说吧,最好的办法还是能量化,是不是?

事实上,还真有这样的方法,有两个指标就可以量化:

这两项就是来判断公司有没有护城河的。

也很容易理解,毛利率高,说明生意有利可图,如果能持续高毛利率,那说明有其特殊的方式阻止竞争者的进入(资本都有逐利性,如果没有护城河,很快一大批竞争者都会进来了,正常情况下,毛利率是会越来越低的)。

三费占比越低,说明经营有良方。

我们来看个例子,国酒茅台,2012年至2016年的毛利率与三费占比。

什么样的公司才会有这样的毛利率呢?

护城河深且宽才能有这样的结果吧。

想想也可以理解,52度同样的白酒,茅台就是比别的公司卖得贵,而且还是供不应求。

之前说过,数据这个东西是需要对比的,除了公司自身纵向对比之外,还需要与同行业内其他公司作对比。

白酒行业,茅台第一,第二就是五粮液了,来看看五粮液近五年的数据吧

看到没,虽然五粮液也很好,但是与茅台一比,还是差了很多。

只他俩比较,当然茅台比五粮液的护城河好多了,毛利率高,而且三费占比还低,孰强孰弱,一目了然了吧?

护城河是不是很简单呢?

觉得对你有帮助,帮忙点个赞呗〜

看了这篇,或许你还想看这篇文章。

如何用常识来判断公司好坏?

股票投资中的护城河的意思是上市公司像有一座护城河的城堡一样可以抵御其他公司的竞争,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别的公司无法获得。拥有了护城河就有了竞争优势。

护城河,亦作濠,定义为人工挖掘的围绕城墙的河,古代为防守用,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环绕整座城、皇宫、寺院等主要建筑的河,具有防御作用,可防止敌人或动物入侵。

“真正的护城河”是长期创造最大价值的,而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价值。怎么创造这种价值,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
在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品牌是最大化、最快创造价值的“护城河”,而随着互联网对品牌的冲击,品牌价值的“护城河”又不见得是最高效的方式,有人说在网上通过意见领袖创造价值效率更高。
这个世界永恒的只有变化,“护城河”也不可能不变,优秀的公司是当互联网大潮袭来时,能够深挖自己的“护城河”,主动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如果一家企业亘古不变,这种企业永远不值得投资。我最看重的“护城河”是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去挖造的“护城河”,这些人能不断地根据变化作出反应。
那些赚快钱的人逐渐会发现他的路越走越窄,坚持做长期事的人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宜通世纪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网易财经
2011-12-12 11:53
0
网易财经12月12日讯 宜通世纪即将闯关IPO,其招股书介绍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独特的商业模式
作为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专业服务商,公司一直服务于运营商与设备商,在国内多个区域开展通信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优化和系统解决方案业务,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具体如下:
(1)跨技术专业、多网络制式、多厂家设备的全业务服务模式
国内通信网络存在结构复杂、制式繁多、多厂家设备及新旧技术与设备共存等实际情况,因此大部分技术服务商只能针对特定环节向客户提供分散化的服务。经过近十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公司已拥有一支成熟稳定的技术服务团队,熟练掌握了各大运营商不同网络的构造特点、组网方式和各主流设备商通信设备的施工工艺、 *** 作规程、维护技术与优化方法,精通各种网络技术的应用模式和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对通信网络工程建设、维护、优化和系统解决方案等不同业务类型和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独特的全业务服务模式。

在全业务服务模式下,公司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网络工程建设、维护到优化的综合性技术服务,还可以针对运营商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系统解决方案。全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突出的产品研发能力既能最大程度地整合客户的通信网络资源,又能使客户享受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降低了客户选择不同技术服务商的转换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强了公司的客户粘性,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直接服务运营商+通过设备商间接服务运营商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直接服务运营商+通过设备商间接服务运营商”的营销模式,有效克服了依赖单一种类客户的风险;同时,公司在每一类客户中积极开拓多个客户,有效克服了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有助于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降低经营风险。
与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分散、行业内企业市场覆盖率较低的状况不同,公司借助多元化的客户结构和多地区的营销策略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截至2010 年末,公司已在广东、北京、上海、山东、广西、海南、安徽、四川等国内二十余省(区)市为运营商和设备商提供通信技术服务,为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服务+产品”的业务组合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服务+产品”的业务组合优势。该业务组合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服务人员熟悉网络架构和组网方式、掌握网络维护及优化流程、以及在实际 *** 作过程中了解各类系统产品性能的优势,将技术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新需求、新问题及时反馈给研发人员,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策划和研发出适合实际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而技术服务人员由于对公司自身开发产品的各项功能、特性及指标均非常熟悉,可以大幅提高通信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服务+产品”的业务组合充分发挥了公司“以服务带动产品、以产品促进服务”的竞争优势,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2、领先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和通信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工作,2003 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7 至2009 年度、2011 年度被认定为“广州市重点软件企业”,2008 年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被重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最近三年及一期的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54632万元、2,81551 万元、2,71513 万元和1,45248 万元,取得良好的研发创新成果。2007 年,公司参与制定了中国移动的《自动拨测系统标准接口》规范,并是2010 年中国移动信令共享平台规范制定和入围测试的重要参与者之一。2007至2011 年度,公司共有7 个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创新奖。
针对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管理内容繁杂、技术更新快、用户需求复杂多变等特点,公司始终坚持管理和技术自主创新的理念,通过密切跟踪通信技术发展、分析客户需求,持续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工作。公司建立了集成产品开发(IPD)的研发管理体系,通过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运作,对研发工作实行了全过程的结构化流程管理。公司的研发团队拥有10 年以上的通信网络技术研发经验,对通信行业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解,能够迅速把握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公司的技术团队拥有主流通信设备商的多项技术认证,具备跨厂商设备的综合技术服务能力,能够解决不同网络层次上不同设备商设备组网产生的综合性问题,为通信网络的建设实施与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3、出色的核心网技术服务能力
核心网是整个通信网的控制枢纽。在通信技术服务各专业领域中,核心网技术服务集合了各种通信技术原理、运营商组网规则、局数据知识、各厂家设备性能和 *** 作规程等内容,技术难度和 *** 作风险极高,核心网技术服务能力是衡量通信技术服务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自成立以来,公司长期从事核心网技术服务业务,具备开展核心网工程调测、设备维护、技术支持和网络优化的综合性服务能力。公司核心网业务包括核心网网络调整割接的方案设计和实施、交换机软件升级、局数据标准化、网络资源和业务流程优化、核心网性能分析和优化等,并在广东移动和爱立信的核心网技术服务市场居于领先地位,品牌优势显著。最近三年及一期,公司核心网服务的收入分别为9,90981 万元、11,18316 万元、13,67136 万元和6,84868 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保持在30%以上。出色的核心网技术服务能力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业绩和声誉,带动了公司其他技术服务业务的拓展,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4、长期稳定的大客户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公司的服务和产品获得了通信行业众多知名企业的认可。目前,公司已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公司前两大客户是广东移动和爱立信,分别隶属于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和设备商。广东移动是国内规模最大、客户最多、业务种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省级移动通信运营商。公司立足于广东这一成熟市场,不断总结技术服务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并逐渐推广复制到其他地区,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连续多年被广东移动及其下属分公司授予“最佳合作单位”、“优秀合作伙伴”、“卓越贡献奖”等称号,并成为广东移动2011 年度工程建设招投标中入围的少数几家全业务服务商之一。目前,公司与爱立信已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是爱立信在中国最主要的技术服务商之一,连续多年获得爱立信颁发的“Key Contributor”(爱立信中国服务供应商最佳贡献奖)称号。在为爱立信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公司也积极学习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经验,并转化为自身的服务技能,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公司通过为运营商和设备商提供技术服务的方式积极参与了众多重大社会事件的通信保障工作,包括多次华南地区台风抢险,2008 年华南地区冰灾、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通信保障工作,得到了运营商和设备商的普遍赞誉和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声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551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