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管理是什么?

能效管理是什么?,第1张

能效管理就是绩效管理。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绩效管理的概念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过程之初,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达成一致,确立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

武汉启创动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武汉启创动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属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3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3、有欠条的,可以直接起诉到法院,要求支付欠条里的工资数额。

10月12日,在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南方 财经 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和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智造业年会暨半导体产业峰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经济课题组出品的《2021年大国创新百强指数报告》正式发布。

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年度系列策划“通往伟大之路:大国创新100强”的收官之作,《2021年大国创新百强指数报告》从已上市带 科技 创新属性的公司,及未上市但经过“大国创新100强”栏目深度访谈的共计751家公司中,经过规模指标筛选入围,形成近200个企业在内的入围名单。此后围绕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成效、创新生态、创新责任等角度出发,经过多项指标严格测算,得出创新能力排名前100名的企业。

经过2021大国创新百强指数综合分析,联想集团在创新领域的表现颇具特色。由于创新成效、责任创新等领域的得分均在前列,联想集团总得分冲至第九位。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华为集团、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兴通讯、京东、中国移动、百度、京东方、联想集团和小米集团。

此外,在2021年大国创新百强指数基础上,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经济课题组亦针对 科技 制造业,单独编制了《2021硬核 科技 细分指数》。在2021硬核 科技 细分指数中,联想集团得分遥遥领先位列第三,紧随华为、京东方之后。
综合创新能力、创新成效、创新生态和责任创新各方面因素,经过2021大国创新百强指数综合分析,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华为集团、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兴通讯、京东、中国移动、百度、京东方、联想集团和小米集团。

而在以 科技 制造企业为对象,包括研发能力、专利储备、责任能力、硬核能力等角度编制的2021硬核 科技 指数中,联想集团位居第三位,紧随华为、京东方之后。位居二三的京东方和联想集团,得分几乎不相上下。

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营收、研发费用、研发增长、研发费用投入强度、研发技术人员数及占比等指标。其中,营收是企业进行可持续性研发投入的基础,而研发费用及人员的投入,则是企业是否重视创新的最直接表现。

作为企业研发等各项投入的基础,营收能力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从2020年营收来看,联想集团2020/21财年全年营收达到4116亿元,在2021大国创新百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在 科技 制造企业中更是位列第3位。

在此基础上,联想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同年研发费用达到12038亿元,位居 科技 制造企业中的第6位。需要注意的是,在前两个财年,联想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0203亿元和11517亿元,均超过百亿元。

尽管从研发投入强度而言,联想研发费用占比并没有达到前列,进而拖累其在2021大国创新百强指数“创新能力”二级指标中的排名。不过,联想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创新成效。

2021大国创新百强指数中的“创新成效”二级指标包括专利数及人效等多个指标。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而言,直接的产出无疑是专利情况。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专利情况包括专利申请总量、有效专利数及最具含金量的授权发明专利数。创新成效最重要的指标考虑维度,正是从这些指标出发。

从创新成效的得分结果来看,联想集团位居第8位。而在 科技 制造企业中,联想在专利申请总量、累计有效专利量、累计授权发明专利量等指标中的得分分别位居第7、第6和第4,由此也体现出联想集团长期积累的专利能力。

事实上,多年的研发积累,让联想集团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并掌握了多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技术。截至2021年3月31日,联想集团共拥有21658件已授权专利。此外,联想集团在全球设有17个研发基地,拥有10216名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948%。
需要注意的是,联想不仅持续投入创新,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联想还尤其注重有责任的创新。

报告指数,对于企业创新而言,时刻保持对ESG的关注同样重要。所谓ESG,代表环境(Environmental)、 社会 (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聚焦传统评价体系没有关注到的隐形指标,是当下全球投资者衡量上市企业发展可持续性与 社会 责任感的重要参考标准。从自然资源稀缺到不断变化的公司治理标准,从全球供应链管理到不断发展的监管格局,ESG因素都会影响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长期风险和回报状况。

在本次大国创新指数覆盖的企业中,有不少企业仍在ESG报告上有所欠缺,也尚未纳入机构的评价体系中,这是当前国内创新企业的普遍短板。

然而,以具体的ESG评级/评分来看,联想集团表现亮眼。2020年底,联想集团MSCI明晟ESG评级升至AA级,这也是全球同行业企业中的最高等级。今年9月,联想集团发布第二份ESG报告,在今年的报告中,联想首次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上升至集团关键绩效指标考核(KPIs)的高度。

报告承诺,到2025/26财年,联想全球运营活动90%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全球供应链将减少1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与此同时,联想将通过提高产品能效、更大范围内使用可持续材料来减少自身对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也充斥着创新的巧思。例如,联想通过智能循环设计、使用和回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显示,联想自2008年以来,通过可降解竹及甘蔗纤维包装等技术创新,减少包装材料用量3,240吨。仅在2020/21财年,包装物料消耗量就减少140吨。

联想还不断扩大使用CL PCR(闭环再生塑料)的产品范围,由上一个财年的66款产品增加至103款。此外,联想致力于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如通过新型低温锡膏工艺减少电子元件组装过程中35%的能耗和碳减排,截至2021年3月,已减少二氧化碳7500公吨,相当于37平方公里森林一年可吸收的温室气体量。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典型的中国制造企业之一,联想一路走来,拥有自己的成长与创新之路。而在当下的“十四五”开局之年,创新不仅是联想、更是整个中国制造产业乃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基石。

而这一切,得益于联想持续的投入。事实上,除了已经取得的创新成果之外,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今年还进一步表示,联想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计划在未来三年里内将研发投入翻番。

需要注意的是,联想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研发费用绝对值的提升,更在于如何进行有效创新、打造有效创新的应用模式。在“通往伟大之路:大国创新100强”的深度访谈中,杨元庆介绍称,联想集团在组织架构方面已构建起了由业务集团内部研发部门、联想研究院与联想创投(LCIG)组成的三级研发体系,分别致力于短期、中长期及远期的技术研究。

具体的创新方面,则落归到“新IT”。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大数据成为行业潮流的背景下,智能化转型逐渐成为各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经之路。但行业智能化变革不仅需要信息技术,更是需要包括物联网设备、基础设施和智能应用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以及包含顾问、建设和实施、运维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目前,联想集团依托由智能物联网(Smart IT)、智能基础架构(Smart Infrastructure)、行业智能(Smart Verticals)为支柱搭建的3S战略框架以及以“端-边-云-网-智”为技术架构的新IT,致力于提供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以自身智能化转型经验和先进技术为基础,联想集团已经在 汽车 、3C、能源等多个行业为上百家企业客户提供了“新IT”智能化解决方案。

“新IT”落地到工厂时,是通过在生产车间部署5G专网和丰富的边缘设备,利用摄像头进行质量检测,对智能机床等终端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实现预测性维护,基于客户订单、部件供应和产品计划等相关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和智能排产等。

目前,通过这些新IT的应用,联想工厂已经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杨元庆称,从制造水平和能力上,要凭借“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价值链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从低成本为优势的中低端制造,转变为“高质量”的中高端制造。

“过去这几年,我所在的联想一直在进行这样的转型。”杨元庆介绍道,通过在生产车间部署5G专网和丰富的边缘设备,利用摄像头进行质量检测,对智能机床等终端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实现预测性维护,基于客户订单、部件供应和产品计划等相关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和智能排产等,如今的联想工厂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物联网应用工程师的人才群体,主体应该包括IT和OT工程师。

从事方向大概有:智慧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而具体

工作岗位有:硬件设计师、嵌入式固件开发人员、无线通讯专家 、后端开发人员 、前端开发人员 、应用开发人员 、自动化与系统集成工程师 、数据科学家等。

硬件设计师:大多数物联网项目都涉及某种形式的定制硬件设计。硬件的复杂度因项目而异。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硬件模块和参考设计,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知识就足够了。而有些更复杂的项目则需要更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常见的技术有印刷电路板(PCB)设计、无线电频率与天线设计、时钟,信号路由相关的经验、低功耗设计和功耗优化等

嵌入式固件开发人员:让硬件发挥作用,你就需要嵌入式开发人员。他们是从事最底层、最接近裸机硬件的软件开发人员。这样的软件称为固件(介于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固件)。一般这些开发人员的背景结合了电气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软件开发。嵌入式开发人员的工作需要与最终硬件的原型版本打交道,因此通常他们的办公桌看起来都很凌乱。 常见的技术有编程语言(C、汇编语言、C++)、实时 *** 作系统(RTOS)经验(FreeRTOS、Contiki、Zephyr)、嵌入式Linux、源代码版本控制、物理和信息安全等

无线通讯专家:大多数物联网项目都是无线的,但无线技术都很难,因为无线集物理与软件的双重复杂度于一身。通常无线通信专家都来自无线通信、网络协议和软件开发。对于大型物联网系统来说,拥有无线通信的专长才能适当地确定网络与通信模式。而消费级物联网系统则需要无线通信专长来确保通过蓝牙顺利地将设备连接到用户的智能手机。 常见的技术有网络模拟、无线网格网络、对无线传播技术的掌握、对功耗的掌握、协议(TCP/IP、IPv4、IPv6、RPL、TLS、WiFi、蓝牙、6lowpan、ZigBee、LoRA、MQTT、CoAP)

后端开发人员:在物联网系统中,后端需要处理数据库和应用程序逻辑。通常,后端都部署在云主机中,并负责存储来自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为前端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提供API。 常见的技术有编程语言(JavaScript、Go、Python、Ruby)、数据库(MySQL、MongoDB、Redis)、开发运维经验、云平台(亚马逊的AWS、Heroku、微软的Azure)

前端开发人员:大多数物联网项目都有网页形式的前端。用户可以通过这类网页与系统交互。因此,这些网页需要做到易于使用、安全、可在最常见的Web浏览器中运行并保持最新状态。这些前端是用HTML开发的,而且通常都会采用某些现有的JavaScript前端框架。前端开发人员需要通过大量输出到网页上的文本来创建视觉体验。 常见的技术有UI/UX设计、用户访谈与人机交互的经验、HTML、CSS、Javascript、Web开发框架(Vuejs、React、Bootstrap)

应用开发人员:许多面向用户的物联网项目都需要使用移动应用作为用户界面。随着项目的推进,移动应用体验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常,我们需要开发和维护两个版本:iOS和Android。有时也可以开发混合原生应用(通常用HTML开发)。大多数应用开发人员都清楚原生与混合框架的优缺点。 常见的技术有Android、iOS开发原生/混合框架(Phonegap/Cordova、Ionic、Angular、React、Vue)、编程语言(Java、Swift、Objective C、JavaScript)

自动化与系统集成工程师:许多物联网项目都需要与现有软件集成。软件集成是一项经常被低估的任务,我们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运用一套特定的技术才能取得成功。此外,一旦软件集成开始,你就必须确保集成保持正常运行。这时我们就需要采用自动测试。系统集成和自动化工程师需要拥有大量实践经验和勇气,因为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常见的技术有自动测试框架(Jenkins、Mocha、Travis)、REST API、编程语言(Javascript、Java、Python、Bash)

数据科学家:物联网项目都需要围绕数据展开,而且你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在项目的早期阶段,这部分的工作可能很简单,只需将关键绩效指标放入Excel工作表中进行比较即可。但是随着项目的发展,你需要针对数据展开更深入的分析。这时就需要数据科学家的帮忙。数据科学家可以通过复杂的数据,寻找模式以及可付诸行动的信息,而这才是数据的最终价值。 常见的技术有统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编程语言(Matlab、R、Python)

数字投入能力会很大的影响企业绩效,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企业在此过程中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于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企业生产方式重组变革。会大大的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绩效。

准备上市的企业考核的是不扣非净利润
投资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以2020年业绩为基础,请问是年报每股07的业绩,还是以每股扣非净利润04业绩,为基础,投资者不懂,请公司,解释一下!
汉威科技董秘: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净利润考核指标均指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就是不扣非净利润。谢谢关注。
汉威科技2021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10亿元,同比上升2127%;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上升123%;扣非净利润987884万元,同比上升99%;负债率5695%,投资收益-53845万元,财务费用169007万元,毛利率3332%。
汉威科技主营业务: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实验分析仪器制造;实验分析仪器销售;电子产品销售;安全系统监控服务;消防器材销售;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安防设备制造;安防设备销售;交通安全、管制专用设备制造;物联网技术研发;物联网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管理服务;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合同能源管理;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市政设施管理;互联网数据服务;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销售。许可项目:各类工程建设活动;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消防技术服务;建设工程设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
公司董事长为任红军。任红军,男,1967年出生,中国国籍,EMBA,高级工程师,历任郑州晶体管厂技术员、工程师,郑州汽车客运总公司下属科达电子厂高级工程师、副厂长,自1998年创立公司前身河南汉威电子有限公司以来一直在汉威科技任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560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