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国际比赛是允许联防的,而NBA球员没打惯联防,这在世界比赛中给美国队造成冲击,于是在2001年后NBA联盟也开始允许联防。
依据防守队员的站位形式,常把区域联防分为"2-1-2"联防、"2-3"联防、"3-2"联防、"1-3-1"联防及对位联防等几种;其中"2-1-2"联防是最基本的区域联防。
联防运用的一般情形:
1、对方中远距离投篮不准而内线威胁较大时。
2、对方个人突破能力强而本队个人防守能力不足时
3、本队犯规较多而为保存实力时。
4、对方不适应或有策略地改变防守战术时。
5、对方比分落后而急于求成时。
6、为了有组织地争抢篮板球和发动快攻时。
扩展资料:
1-2-2联防的优点:
1、NBA在取消非法防守后,为减少突破难度(理论上),而设定了防守三秒违例的法则,法则规定,如果内线球员没有自己的固定防守对象,在三秒区内停留不能超过三秒。另外规定,“非固定防守对象”的定义为,与防守球员离开超过一臂距离的内线球员,则为“非固定防守对象”。
2、1-2-2联防在进攻方读解时,因为阵型看上去很像盯人,因此当组织后卫还没有醒悟过来,而让攻击手在底线交叉掩护,或者在45度POSEUP时,24秒的进攻时间已经用去不少,而当他们拿球后才发现这是联防,已经大限已到,再想重新布置进攻站位破解联防,进攻时间已经剩下几秒,于是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仓促出手,这也是联防导致得分和命中率下降以及失误增多的原因。
3、1-2-2联防乃3-2联防变形而来,既对外线进行一定的压迫,对45度下球进行阻挠,也相应地收缩了罚球线以下小禁区以上的盲点的防范,保持了抢断球的特点,对如今的NBA来说,是最四平八稳的防守阵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联防
订阅我们说一下联防的定义:联防就是联合防守的意思,防守队员每个人都有对应的防守区域,只要持球人进入防守的区域,那么相应的球员就去进行防守。但当时联防的出现是由某些球队出现超级巨星,主要是由于某个巨星速度太快,单人已经无法盯住,就出现了某个时间球队使和联防防守对方的球员。
我们知道从1947年到2001年这段时间内NBA联盟是禁止使用联防的,直到2001年才开始使用联防。那么, NBA为何不喜欢使用联防呢?
首先,。NBA是一个崇尚英雄主义的时代,, 联防说得直白些, 就是2个或者多人防守一人, 实质是以多打少。即使防守下来也是胜之不武 NBA单打独斗, 喜欢科比似的突破, 欣赏麦迪的"旱地拔葱", 更推崇库里的远投3分。
其次,禁止联防推行人盯人防守无疑对比赛的精彩程度有很大的提升。人盯人、人盯球,犹如古代战场上的将军,一招一式,既有进攻又有防守,煞是好看。球迷在欣赏比赛时,会主动模仿进攻球员突破或上篮的脚步,投球的姿势。而球迷在看比赛时,也会观察防守队员的动作,学得一些动作要领。而联防学习起来就会困难一些,如何布置联防,这其实是教练组方面的事情。
再次,联防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联防很容易造成空位,大部分球员都有一手稳定的投射能力且传导球迅速,所以当今很多球队不愿意使用联防。我很不喜欢用联防。”阿德尔曼说,“我从来就没喜欢过它。我觉得隔一段时间做一下改变或者把某人逼出他所擅长的区域是很不错的尝试。但我总是发现,特别是在NBA,联防似乎让球员的防守责任心有所下降。”阿德尔曼这番话道出了球队不愿使用联防的原因。
在我看来,“二三联防”也好“三二联防”也好,他们最大的弊病就是疯狂漏三分。当球队采取二三联防是两翼三分是弱点,采取三二联防时底角三分是弱点。当今NBA小球战术风行,每支球队攻守转换能力和三分球投射能力高出世界其他联赛太多了。
那么,现在的NBA为何又是这样的防守体系呢?
前文给大家说过1947-2001年这段时间是禁止使用联防的, 直到2001年-2002年才正式开始使用联防。迫使NBA联盟做出这一改变的是原因是在悉尼奥运会上,“梦四队”夺冠道路非常崎岖不平,欧洲篮球法国、西班牙、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打的都是整体篮球。这些国家的篮球虽然也有球星,但更强调整体配合。换句话说联防在欧洲篮球体系占了绝大部分。虽然联防会使篮球的观赏性降低,但是在奥运会上赢球才是根本。得分低又算得了什么?NBA是怎样进行数据统计的?
作为一项起源于导d追踪系统的球员球场表现跟踪系统,两三年前,联盟里只有一半左右的球队在球馆中安装了SportVU(球员跟踪系统)。但就在2013年9月,NBA以联盟的身份与开发SportVU系统的公司签订了协议,由联盟出钱,在所有NBA球馆中安装了这套高科技设备,这也使得NBA成为北美四大职业联盟中第一个使用高级技术统计设备跟踪整个赛季的职业联赛。
很多球迷明白,传统的技术统计某些时候可能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有一些在场上实际作用并不明显的人,总会刷到相当漂亮的数据。传统数据这样的弊端,也导致越来越多高级数据统计的出现,比如PER(球员效率值)和Usage Rate(球权占有率)等。但这样的数据统计存在的问题是,它们的计算基础仍是那些传统数据统计,如果传统数据统计本身存在瑕疵,那么这些高级统计的实际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而这,正是SportVU系统所带来的不同。
从北京时间2013年11月2日开始,NBA官网向球迷全面开放SportVU的数据统计结果。只要拥有互联网,普通球迷也能享受曾经专家和球谈们才能看到的高级统计。
NBA官网目前共提供9大类的统计,每大类下又会细分出多个统计,具体分类如下:
速度与距离(球员在场时的跑动距离与跑动速度)
总跑动距离、平均速度、场均跑动距离、每48分钟跑动距离
触球与控球(球员每场触球次数,控球时长,以及控球后导致的得分、助攻和失误)
场均触球数、总触球数、场均前场控球数、控球时长、篮下触球数、肘位触球数、场均得分、每次触球得分、每半场触球可得分数
传球(球员传球以及由传球导致的得分,无论传球是否直接导致助攻)
场均助攻、场均传球次数、总助攻、场均传球导致的罚球次数、场均二次助攻次数、场均助攻机会、球员助攻导致的场均得分、每48分钟球员助攻导致的场均得分
防守影响力(除去传统的盖帽、抢断外,注重统计防守人在篮下5英尺时,对手在距离防守人5英尺内的投篮命中率)
场均抢断、场均盖帽、总盖帽、对手场均篮下命中数。对手场均篮下出手数、对手场均篮下命中率
篮板机会(球员周围35英尺范围内出现篮板时称为篮板机会,与此相关的数据)
场均篮板、出现篮板机会时的篮板率、场均篮板机会、总篮板数、对抗下场均篮板数、非对抗下场均篮板数、对抗篮板所占比例
突破(球员在20英尺外接球、至少突破到篮下10英尺内后由此导致的得分、助攻等数据)
突破命中率、总突破次数、突破得分、场均突破次数、场均突破得分、球员场均突破导致的球队得分、每48分钟球员突破得分
接球投篮(篮下10英尺外球员在接球后2秒内未经运球直接出手的相关数据,也就是衡量纯投手和受助攻率的数据)
接球投篮总得分、接球投篮场均得分、场均接球投篮命中数、场均接球投篮出手数、场均接球投篮命中率、场均接球三分投篮命中数、场均接球三分投篮出手数、场均接球三分投篮命中率、场均接球投篮有效命中率
单打投篮(篮下10英尺外,球员经过至少1次运球后的出手数据)
场均单打投篮时长、单打投篮总得分、场均单打投篮得分、场均单打投篮命中数、场均单打投篮出手数、场均单打投篮命中率、场均单打三分命中数、场均单打三分出手数、场均单打三分命中率、场均单打投篮有效命中率
出手效率(各种出手形式的得分效率)
场均得分、场均突破得分、突破命中率、场均近距离(篮下12英尺内)得分、近距离命中率、场均接球投篮得分、接球投篮命中率、场均单打投篮得分、单打投篮命中率、有效命中率,解读变化多端的防守方式--联防:
联防,顾名思义,乃联合防守之意。它分站位联防和对位联防,如果与盯人结合,还可以变化成混防(混合防守),联防与盯人的最大不同,就是盯人以防人为最终目的,而联防则以防球为最终目的。
对位联防则以固定人员固定防守一定区域的方式进行防守,不容易读解而且变化多端,可随时变成盯人和站位联防,但因为对球队默契和个人能力要求太高,而且攻击性稍弱,对于打快节奏的比赛不利,而较少被强调个人能力和快节奏的NBA教练使用,即使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也很少有人长时间地使用对位联防。
站位联防,对于应用范围的不同,又分为2-1-2、3-2、2-3、1-2-2等常规站位法,甚至在去年总决赛中,SPURS还使用过比较少见的2-2-1联防,都是根据对方的攻击优势和自己的人员配置类型而作出的各种调动而已。
在国际篮联中,如果为了巩固篮板发动长传,一般采用2-1-2联防,但其篮底和两侧还有弧顶三分处是其防守盲区,进攻可以根据1-3-1落位通过传球进行破解。
2-3联防是从最基本的2-1-2联防变形而来,优点和2-1-2类似,都以巩固篮板和保护篮下为目的,并加强了对对方溜底线的防范,外线盲区和2-1-2类似,但如果篮下中锋上提过慢的话,有可能被对方从45度插入的前锋在罚球线和小禁区的盲区里作威作福。
3-2联防则一般用来对付对方的外线投手群,因为它对上区(不好意思引用了非法防守下的术语)无论弧顶、45度的三分都可以进行压迫力很强的防范,而它的扩大范围的防守,对抢断传球发动快攻也十分有利;但两侧及底线的三分以及罚球线以下小禁区以上的地区都是其防范盲点。
当今NBA最流行的联防方式,乃是当的1-2-2联防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几个变种。为何1-2-2联防成为教练的新宠和压箱宝呢?这要从它的几个优点谈起:
1。由于NBA在取消非法防守后,为减少突破难度(理论上),而设定了防守三秒违例的法则,法则规定,如果内线球员没有自己的固定防守对象,在三秒区内停留不能超过三秒;另外规定,“非固定防守对象”的定义为,与防守球员离开超过一臂距离的内线球员,则为“非固定防守对象”。
因此,有此规定,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国际规则下大行其道的3-2和2-1-2联防为什么在NBA乏人问津了,那个站桩式的中锋,估计会在整场中因为将精力集中于如何避免防守三秒而导致休克。
2。在NBA这个过去强调个人单打和得分能力的联盟中,不单是内线,很多外线球员也有一定的低位背框单打能力,因此除了射手成群的球队如KINGS、MAVERICKS或者是没有多少单打能力的球队以外,一般在进攻中都采用1-2-2进攻落位,而1-2-2联防则刚好在这个阵型中,将联防对对位球员的夹击施展到极致,而让那些过去习惯了背框打的球员如SHAQ、DUNCAN、PIERCE、T MAC等人感到有力没处使。
3。1-2-2联防在进攻方读解时,因为阵型看上去很像盯人,因此当PG还没有醒悟过来,而让攻击手在底线交叉掩护,或者在45度POSE UP时,24秒的进攻时间已经用去不少,而当他们拿球后才发现这是联防,已经大限已到,再想重新布置进攻站位破解联防,进攻时间已经剩下几秒,于是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仓促出手,这也是联防导致得分和命中率下降以及失误增多的原因。对于国际篮联的30秒出手,应付联防反而是绰绰有余。
4。1-2-2联防乃3-2联防变形而来,既对外线进行一定的压迫,对45度下球进行阻挠,也相应地收缩了罚球线以下小禁区以上的盲点的防范,保持了抢断球的特点,也对AI和HOUSTON等人习惯的空切掩护中距离进行了防守,是对目前的NBA来说,最四平八稳的防守阵式
5。1-2-2联防可随时变形成四联防一盯人的DIAMOND-ONE(禁区菱形站位)和BOX-ONE的阵式(禁区四方站位),而让进攻方在读解中陷入极度的判断混乱当中,不能执行好自己的既定战术
当然,1-2-2联防也非全无缺点,任何一种联防,都有自己的防守盲区,怎样通过站位方式破解联防,相信通过磨合以后的其他NBA球队可以进一步掌握,而不是象现在那样一遇到联防就任人宰割。
而任何使用联防的球队,在联防的类型选择中,对单个球员的站位选择都必须以他的个人能力和类型是否适合这种联防作判断标准,比如森林狼队,在拥有快速一定能力和肌力的MADSON站内线时的效果,就堪比CANDYMAN这个虽然有贵价合同和高大身材,但移动相对缓慢的中锋在防守上的效果来得好,而1-2-2联防中站罚球线两端的那两个后卫,如果能够有高大迅速的摇摆人比如T MAC和KOBE等人执行,效果会加数倍。
由于NBA的三分线比国际篮联更远,因此NBA的联防防区也相对加大许多,联防的效果相对来说要打一些折扣联防只是比赛中的一种可以加以利用的方式方式,而并非最终获胜之道。对教练和球员来说,轻视联防和迷信联防都同样危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