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应该怎样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合作?

你认为应该怎样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第1张

首先,要发挥民间力量,即“重民间轻官方”。受岛内政治环境的变化,两岸直接介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可能性降低,至多是单方面的政策调整,无法相互协商与协调,这就需要量充分发挥民间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的角色与力量。一是要发挥国共协商沟通机制,通过国民党与大陆的良好关系,为两岸民间经济合作提供协助。二是通过两岸民间经济组织举办两岸各类经济合作论坛,创造两岸企业合作的信息与机会。三是鼓励两岸企业签署民间性经济合作协议。
其次,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就是“重市场轻政府”。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进程中,市场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开放,基本上都是在市场压力与经济需要之下被迫开放,是被市场逼着开放,客观上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未来两岸经济合作应努力发挥市场的引导、调节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局调整政策,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条件。
再次,要挥地方政府的功能与作用,即“重地方”。两岸地方性经济合作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小,可让地方政府走到台前,在相关规定框架下主导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由两岸地方政府尤其是大陆地方政府组织更多的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会、展销会与座谈会等,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园区的特殊政策功能,签署地方性经济合作协议,促进两岸经济合作。
第四,要发挥法治的作用。在两岸经济合作过程中,不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要适应新时代,适应“以法治国”或“以法治理”的时代精神,遵守海峡两岸的有关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可以避免过去人为项目或政策承诺,避免产生严重的经济合作后遗症,可以保证两岸经济合作的良好秩序,减少纠纷与矛盾。当两岸经济合作纠纷发生时,尽可能通过行政诉讼或仲裁等法律手段解决。
第五,要发挥台商的作用。台商对两岸经济发展、两岸经济政策、市场、营商环境与商机最了解,是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同时,台商在海峡两岸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商业关系,而且有强大的组织团队力量,可以在两岸关系陷入僵局情况下发挥重要的协调、促进作用。
第六,要发挥两岸经济合作中大陆主体市场的作用。在两岸经济合作中,由于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在岛内经济合作比较困难,民进党执政后变得更加困难,大陆企业入岛投资、入股、并购等经营活动受到很大限制,日前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又再次否决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案。在这样的形势下,鼓励两岸企业将经济合作的场域与重心放在大陆,开展更大范围、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

两岸携手,抗震救灾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致函中国中央委员会,表达对灾区的关切及慰问。16日,台湾组织专业搜救队赶赴地震灾区协助救援,这是1949年以来台湾的专业救援队首次赴大陆救灾。台湾民间也踊跃捐款支援灾区,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 6月11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团抵达北京,与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举行会谈,双方就尽快解决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议题进行了协商,并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这标志着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正式恢复。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启动 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批游客抵达台湾岛,开始了为期8天的观光行程,大陆居民期盼多年的赴台旅游的夙愿终于成为现实。正如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所说:这是两岸关系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也是两岸同胞交往史上一个新的起点。 两岸民众共享奥运荣耀 8月8日,台湾政党领袖连战、吴伯雄、宋楚瑜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奥运会赛场上,大陆观众热情地为中华台北队的体育健儿们加油喝彩,让他们体验到了主场般的感受。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加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 陈云林赴台进行历史性访问 11月3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访问,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举行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等4项协议,并形成其它一些积极成果。这是大陆海协会会长首次访问台湾,代表着两会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突破。 “三通”基本实现,两岸交流进入新纪元。 12月15日,根据海协、海基两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动。经过30年的努力,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12月20日至21日,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主题,提出了9条“共同建议”。同时,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大陆就如何加强两岸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制订的10项惠台政策措施。 大熊猫“团团”、“圆圆”抵台 12月23日,台湾民众期盼已久的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搭乘专机抵达台北,这标志着协商10余年的熊猫赴台计划终于成为现实,“团团”、“圆圆”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象征。
求采纳

1996年2月3日,《海峡两岸》前身——政论性栏目《海峡两岸关系论坛》开播,每周一期,每期20分钟。
1998年5月30日,《海峡两岸关系论坛》更名为《海峡两岸》,每周1期,以台湾观众为主要对象,以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为宗旨,设《两岸聚焦》《人物写真》《海峡沙龙》等3个板块。
1999年8月,李登辉进一步加紧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为适应两岸政治形势的变化,《海峡两岸》从1999年10月起由1周1期扩版为1周5期,周一至周五播出,每期15分钟。 2000年2月7日,扩版正式启动,正式确立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栏目定位。
2002年9月2日,CCTV-4改版,《海峡两岸》每周一至周五打通,由原来每期15分钟增加到25分钟,分《热点扫描》《热点透视》两部分。 这种日常节目的板块设置一直延续至今。
2003年5月8日,《海峡两岸》再次扩版,由周一至周五播出扩展为周一至周日全周打通播出,播出时长为每天20分钟,这次改版使“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的栏目宗旨得以强化。
2006年1月30日,《海峡两岸》每期节目的播出时长再次增加为30分钟,并加强与台湾媒体的合作。
2013年,《海峡两岸》在原有基础上,又开办了《台海风云会》(后取消)、《两岸新观察》等周末节目。

大陆促进海峡两岸间交流的具体措施有:

1、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的企业(以下简称“台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适用与大陆企业同等政策。支持台商来大陆投资设立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企业并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设计中心,相应享受税收、投资等相关支持政策。

2、帮助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设在大陆的研发中心采购大陆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3、台湾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在大陆注册的独立法人,可牵头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享受与大陆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同等政策。

受聘于在大陆注册的独立法人的台湾地区科研人员,可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申报,享受与大陆科研人员同等政策。对台湾地区知识产权在大陆转化的,可参照执行大陆知识产权激励政策。

4、台湾同胞可报名参加53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和81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向台湾居民开放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目录》附后,具体执业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5、鼓励台湾同胞参与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支持台湾文化艺术界团体和人士参与大陆在海外举办的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年(节)、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参加“中华文化走出去”计划。符合条件的两岸文化项目可纳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项目资源库。

扩展资料:

陆促进海峡两岸间交流的具体措施的成效:

1、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心灵和情感的纽带。

近年来,海峡两岸间的文化交流,拉近了两岸同胞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相互了解。比如,2015年以来,湖南台“爱·在芒果”台湾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来湘实习活动已台成功举办三届,47所台湾高校的125名(次)新闻传播科系专业的大学生、大大增进了台湾青年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2、两岸高等教育交流进入了崭新阶段。其中,学生交流成为教育交流的主体,这不仅使两岸高校的交换生受益匪浅,而且通过这种形式还承载了两岸文化交流的使命,对两岸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来合世界发展潮流。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和平统源一,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百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扩展资料:

海峡两岸经济贸易合作的重点领域为信息产业,大陆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岸信息产业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和提升。在台北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在信息产业标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为两岸信息产业合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台湾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主持人 :李红和桑晨。

《海峡两岸》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唯一的涉台时事新闻政论栏目。节目宗旨是:“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栏目分为两大板块:“热点扫描”(工作日)报道两岸热点新闻;“热点透视”采用与台湾媒体卫星连线的演播室访谈方式,邀请两岸的嘉宾就两岸民众关心的两岸及国际政治、军事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解析。栏目曾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节目发展

1996年2月3日,《海峡两岸》前身——《海峡两岸关系论坛》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开播,每周一期,每期20分钟。

1998年5月30日,《海峡两岸关系论坛》更名为《海峡两岸》,每周一期,以台湾观众为主要对象,设《两岸聚焦》、《人物写真》、《海峡沙龙》等3个板块。

1999年1月1日,《海峡两岸》推出元旦特别节目《两岸经济展望》,获“中国彩虹奖”三等奖。同年,栏目制作的6集系列节目《民众评说“两国论”》获“中国彩虹奖”一等奖。同年10月起,为适应两岸政治形势变化,《海峡两岸》从由1周1期扩版为1周5期,周一至周五播出,每期15分钟。

《海峡两岸》中央四套
周一至周日
首播:北京时间 20:30
重播:次日7:30 11:30
扩展资料:《海峡两岸》栏目的前身——《海峡两岸关系论坛》在央视四套开播。经过多次改版,现在的《海峡两岸》逐步摆脱了咨询服务等综合性功能的定位,定格为涉台时事新闻评论类栏目,形成“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情”的栏目宗旨。也是中央电视台惟一的涉台时事新闻评论栏目,节目宗旨是“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节目分为两个版块:第一个是“热点扫描”,主要报道当日和近期台湾岛内的热点新闻;第二个是“热点透视”,当日或近期涉台热点深度报道及两岸专家对此事的评论,并对两岸各个层面的交流交往进行跟踪报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76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