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楼宇智能化?

什么是楼宇智能化?,第1张

楼宇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楼宇智能化早已兴起,但在我国,楼宇智能化还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及时组织科研力量,根据目前的实际国情,研究楼宇智能化这一新课题,并承担了多项大型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任务,深受用户好评。
一、智能楼宇(Intelligent Building)的概念
1、智能楼宇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目前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而其中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信息业正逐步成为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人类社会的进步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在建筑物内部,应用信息技术、古老的建筑技术和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于是产生"楼宇智能化"。 楼宇智能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结晶。
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Connecticut Stste)州哈伏特(Hartford)市将一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并取名City Place(都市大厦),主要是增添了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线路、程控交换机等,使住户可以得到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情报资料检索、行情查询等服务。同时,对大楼的所有空调、给排水、供配电设备、防火、保安设备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实现综合自动化、信息化,使大楼的用户获得了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使大厦功能发生质的飞跃,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楼宇。自此以后,世界上楼宇智能化建设走上了高速发展轨道。
2、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
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创造性。简言之,楼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是: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
楼宇智能化提供的环境应该是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舒适性。使人们在智能化楼宇中生活和工作(包括公共区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噪音、绿化、自然光及其他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或最佳状态。
高效性。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耗、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的效率。
方便性。除了集中管理,易于维护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适应性。对办公组织机构、办公方法和程序的变更以及设备更新的适应性强,当网络功能发生变化和更新时,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安全性。除了要保证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考虑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网中发生信息泄露和被干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被篡改,防止黑客入侵。
可靠性。选用的设备硬件和软件技术成熟,运行良好,易于维护,当出现故障时能及时修复。
3、智能化楼宇的功能
从楼宇智能化的功能角度看,楼宇智能化提供的功能应包括:
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而且信息范围不只局限于建筑物内,应该能在城市、地区或国家间进行。
能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空调、给排水、防灾、防盗、运输设备进行综合自动控制。
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并实现以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
建筑物内应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它的所有功能应能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
4、智能化楼宇的优越性
和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化楼宇的优越性体系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和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性。
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有效控制,不但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还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一般节能达15~20%)。
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一方面系统能正常运行,发挥其作用可降低机电系统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 *** 作和管理也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从而使人工成本降到最底。
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
高薪技术的运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5、智能化楼宇的定义
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智能化楼宇?目前世界上的对楼宇智能化的提法很多,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各有不同,其中,日本的国情与我国较为相近,其提法可以参考,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将这3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就是智能化楼宇。

微电网可视化完整复现的园区能量系统,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综合管控。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建筑能效管理、综合节能管理和“源网荷储”协同运行。

将 Web 智慧“双碳”微电网场景进行数字孪生,有效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整体场景采用轻量化重新建模的方式,设计师就有“设计”的发挥空间,展现更多美学创意。支持 360 度观察虚拟园区内源网荷储每个环节的动态数据,突出能量路由器、变压器、配电室等设备模型,提供图形化组态 SCADA 能力,以线条流动的方式表达光伏从光能转化为电能、再到设备供电、储能全流程。当日超标电量、累计用电量、光照时长、辐照度分别统计,利于整合分析。利用柱状图动态显示 24 小时内的交流源出力和指令,掌握每日数据变化,提高电力调控能力。

储能箱三维可视化设计上,可d出 2D 面板对当前容量、电池温度、SOH 电池健康状态、累计充电量、累计充电次数、火灾风险进行统计和故障预警,保证集装箱系统的安全。提供完备流水线作业工具链,从视图组件设计、图标设计、2D 图纸设计到 3D 场景设计皆有一站式的开发工具,设计师和程序员能实现协同作业开发,快速落地 2D、3D 可视化成果。

微电网作为一种靠近用户侧的微型综合能源系统,涵盖太阳能、风能等一次能源及电力二次能源,涉及电、热、气多种能源输配网络和负荷需求、储能、控制和保护设备及信息化平台,需以电能为核心,通过多能互联、信息能量耦合及市场经济引导,实现多能“供-需-储”协调优化和自平衡。

建筑能耗特别是大型公建的能耗在城市总能耗中占了较大比例,因此如何有效监控和分析建筑能耗,并对大型建筑进行智能化、节能化管理,减少日常运转的能源消耗,已成为各大企业的主要关注点。Hightopo轻量化的建筑全集成能源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 2D、3D 等可视化的手段对建筑用能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有效管理,提升节能工作的管理水平,达到节约能源、供需互动的多种能源耦合目的,实现了对能源的集中监控、管理以及分散控制,包括配电照明、空调、供热、建筑物的供水和排水等。

核心系统通过后台数据接口,实现自动上下架设备,对供、排水系统中所有管线、设备与构筑物进行智能控制管理,并结合 2D 视图进行关键信息查看,全面掌握水务系统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各楼层无线水表、LORA 开关、能效管理平台,保证供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二三维可视化引擎,对楼宇供电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形成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做到每一处细节均可实时交互与反馈。包含传感器、智能物联网 GPRS/4G/NB-LOT、大数据系统平台设备信息,实现甚至手机端都可随时随地查看的 2D 组态效果。通过搜集相关国家省、市用电限额标准,对全面数据进行汇总,对于超限电状态设备进行实时预警。

为绿色制造作出新贡献: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消耗后可获得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的优点。通过智能化、可视化手段,进一步发挥能源优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能源发展全局和绿色构造做出贡献。

全线节能:全集成能源管理系统可全面采集供电、照明、空调和供水等各专业的能耗数据,让能耗直观可视、清晰透明,也便于分类统计。使全运营管理人员对楼宇耗能情况掌握更加全面及时,确保系统可以运行在最佳节能状态,获得节能收益。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电网运行逐渐呈现智能化、数字化的特点。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急需“云大物移智链边”其中的云计算、大数据、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手段,让电网系统配备拥有海量数据处理分析、高度智能化决策等能力的云端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各类能源资源整合、打通能源多环节间的壁垒,让“源网荷储”各要素真正做到友好协同。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各种设备设施采取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互联互通,建立形成相应的信息传递系统,让信息的传输更加及时,使有关的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并针对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安全方面的管控,这也是实现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以及远程控制、安全防范等多个方面功能的有效方法。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针对物体进行连接和管理过程中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目标,将现代建筑技术以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融合于一体的智能化建筑体系正在逐渐产生和广泛推广,在各地产生了明显作用和效果。
物联网技术用于楼宇节能主要体现在照明及暖通系统的统一管理,基于EMN的物联网产品可以实现楼宇内温湿度、空气质量、能耗数据的数据采集,以及用水区域的漏水监测,EMN混合逻辑可以基于传感器主动调整实现有人、无人及节假日等不同条件下的照明及暖通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楼宇节能并保障办公环境安全,舒适。

范例: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是由东南大学、南京市电子局等单位于1998年5月共同发起创立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006万元,主要从事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开发及施工;电力及水利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实施;企业管理软件(ERP)的开发、销售及实施。持有国家建设、公安、信息、电力等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许可证和资质证书,并于2000年11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我公司被南京市科学技术局评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同年资信等级被权威机构评为AAA级。公司始终致力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开发与应用,立志于产业报国,愿与有识之士为民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一流的技术水平
一流的人才群体保证了一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在建筑智能系统工程方面相继完成了以泰州供电局生产调度中心大楼、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大楼、南通邮政局大楼、南京市第二邮政枢纽、徐州铁路现代化调度中心、南京振兴国际广场、东南大学健雄院、安徽淮北矿务局相王府宾馆、泰州国土局综合楼、泰州建委综合办公楼、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大楼、扬州供电局大楼等项目为代表的系统集成,充分体现了本公司在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方面的超凡实力。在软、硬件产品研发方面,本公司与东南大学联合,形成技术、产品及市场间的良性互动,先后成功推出了综合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远程图像集中监控系统EH-2000、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IBMS、LED大屏显示系统、超声波电机USM、酒店管理系统、SEU2000通信网监控管理系统、纺织行业资源管理软件、机械行业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产品。这些产品的成功推出,无疑加强了公司的竞争力,使公司在新的经济浪潮中更具信心。
产品结构
目前,公司可提供的服务及产品主要有:
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闭路电视监控、广播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火灾报警及联动、防盗报警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等。
可提供的硬、软件产品有: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IBMS、综合办公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远程图像集中监控系统EH-2000、酒店管理系统、SEU2000通信网监控管理系统、纺织行业资源管理软件、机械行业企业资源管理系统、LED大屏显示系统等。
精干的员工团队
目前,公司共有员工80余人,其中拥有教授级以上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8人,初级职称25人,已基本形成了以专家级教授为支柱的强有力研发与服务队伍,辅之以有效的管理与营销体系,使公司能始终跟踪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占据市场制高点,使公司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785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