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卓越联盟高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北京理工大学七十年栉风沐雨,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42年秋,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自然科学院题写了校名。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1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52年,学校的航空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北京理工大学已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居于国内研究型大学前列,跻身于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2012年,学校首次进入[4]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100强”和“世界大学500强”,在入选的19所中国高校中名列第13位(并列)。
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与教育发展前沿,大力实施“强地、扬信、拓天”的学科特色发展战略,形成了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材料、化学、物理、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2个工程研究中心,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013年3月更新)校以“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国 防特色优势,积极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在建校以来的20多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以及11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等35位院士;有声名卓著的专家学者,有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广州金发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袁志敏、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尚吉永等众多企事业单位的总经理、总工程师。有成就斐然的企业家,以及航天、兵器、电子、信息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
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等。学校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学校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方阵中,参与了22个方阵的装备设计和研制,参与数量和深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如今,学校积极参与“高新工程”和“科技奥运”,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5项,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
学校始终秉承延安精神宝贵传统,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优良办学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校园文化。经过多年发展完善总结凝练,形成了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 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学风为核心特色精神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培养志向的高远、学术的精深、体魄的强健、心境的恬美,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党委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以积极进取、科学发展的昂扬斗志大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先后高质量、高水平的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和工信部的“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党建创优工程评估”、“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并多次的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的基地,是一所文化底蕴很深厚、有较高国际声誉、生机勃勃、发展后劲强的高水平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正承载着光荣与梦想。面向未来,学校将牢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的嘱托,树立“引领之雄心、育才之恒心、报国之决心”,“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一切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从奉献伟大祖国出发”,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1 重庆理工物联网专业大二主要在重庆理工大学虎溪校区。
2 虎溪校区是重庆理工大学的主校区,拥有较为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除了虎溪校区外,重庆理工大学还有其他几个校区,如南山校区和沙坪坝校区等,但是物联网专业大二主要在虎溪校区。广东工业大学整合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学院的科研力量,在已建有的“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广东制造物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基础上,以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集成制造系统为目标,通过现场制造信息采集技术及智能终端平台、实时信息处理与动态组网技术研究平台、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平台以及面向制造的产品快速设计平台的建设,开展面向广东典型支柱行业的工程应用服务,促进广东制造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活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度削减劳动力投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1]
该工程实验室的建成将成为我国第一个专业从事基于物联网的集成制造系统相关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同时为制造物联网高端技术及集成制造系统核心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的批复》(发改高技[2013]2064号)文件精神,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建设的“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心负责人为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陈新教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