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威胁有哪些?

网络安全威胁有哪些?,第1张

●“木马”病毒首当其冲
据金山反病毒监测中心统计,2005年1月到10月,共截获或监测到的病毒达到50179个,其中木马、蠕虫、黑客病毒占其中的91%。尤其是以用户有价账号的木马病毒(如网银、QQ、网游)多达2000多种,如果算上变种则要超过万种,平均下来每天有30个病毒出现。综合2005年的病毒情况,具有以下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感染率首次下降
2005年我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80%,比去年的8557%下降了55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1年以来,我国计算机病毒疫情首次呈下降趋势。同期的间谍软件感染率则大大高于去年,由2004年的30%激增到2005年的90%。2001年在感染病毒的用户当中,感染次数超过3次的达到5665%,而2005年降为547%。2005年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网络瘫痪,接近20%,而2003年和2004年病毒危害集中在系统崩溃,这表明蠕虫病毒造成的网络问题越来越严重。2001年因计算机病毒造成损失的比例为43%,今年为5127%,这表明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正在加剧。
●90%用户遭受“间谍软件”袭击
据介绍,2005年,间谍软件已经大面积闯入了我们的网络生活中。根据公安部发布的《2005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有将近90%的用户遭受间谍软件的袭击,比起2004年的30%提高了6成。就连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面对间谍软件也无能为力,惊呼:“我的计算机从未被病毒入侵过,但却居然被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骚扰。”
尽管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强,2005年的间谍软件有了更加明显的改变,之前大多是流氓的推广方式,比如通过网站下载插件、d广告、代码的方式。用一些IE辅助工具可以有效拦截,但是这次最烦的表现形式是间谍软件直接d广告,IE辅助工具根本无法拦截。需要可以彻底把间谍软件清除才能减少广告。虽然许多杀毒软件厂商对间谍软件的清除下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于还没有一款完全意义上的针对间谍软件的安全工具,因此对于间谍软件的彻底清除还远远没有达到用户的需求。
●“间谍软件”成为互联网最大的安全威胁
间谍软件在2005年表现出传播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间谍软件的制造者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吸引更多的人成为监视的对象,采用了越来越复杂的传播方式。根据调查显示,针对间谍软件的传播方式,用户最为反感的“间谍软件”形式主要包括:d广告的间谍软件、安装不打招呼的软件、控件、不容易卸载的程序、容易引起系统不稳定的程序、网银网游账号的木马程序。
间谍软件的危害不仅仅是花花绿绿的广告的骚扰,往往背后还隐藏着更加严重的威胁:间谍软件被黑客利用能够记录用户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活动,包括敲打了哪个键盘、密码、发送和接收的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记录和照片等等。2005年万事达国际xyk公司宣布,位于亚利桑那州土桑市的一家xyk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被侵入,4000万张xyk账号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盗,盗窃者采用的手段正是在这家xyk数据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植入了一个间谍软件。
●中国“网络钓鱼”名列全球第二
网络钓鱼作为一个网络蛀虫,自从2004年出现以后,迅速成为威胁互联网安全的主要攻击方式。进入2005年,网络钓鱼已经从最初的为技术痴迷的Vxer(病毒爱好者),变成受利益诱惑的职业人。他们不断地挖掘系统的漏洞、规则的失误,利用病毒的行为、人们的好奇心,四处进行着“钓鱼”、诈骗。
网络钓鱼在2004年及以前,多以邮件方式投递到用户邮箱中,而仅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利益熏心的制造者。因此网络钓鱼在2005年的传播手段从单一的主动推送方法,增加“守株待兔”方法,以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利用虚假电子商务进行诈骗;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等等,实际上,2005年“网络钓鱼”者在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活动过程中,经常采取以上几种手法交织、配合进行,还有的通过手机短信、QQ、msn进行各种各样的“网络钓鱼”不法活动。
以今年5月份为例,“网络钓鱼”案件比上月激增226%,创有史以来最高纪录。随后的几个月内,网络钓鱼的攻击方式仍以平均每月73%的比例向上增加。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统计,目前中国的网络钓鱼网站占全球钓鱼网站的13%,名列全球第二位。
●病毒传播更多样、更隐蔽
2005年,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和网络下载是感染计算机病毒最常见的途径,分别占59%、50%和48%。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下载、浏览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和破坏的比例分别比去年
上升了6%,而利用局域网传播感染的情况与去年比较减少了7%,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传播已经成为了病毒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各大门户网站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推出,利用IM(即时通讯工具)作为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且已经渐渐追上了微软漏洞,成为了网络间病毒传播的首选方式,从年初的“MSN性感鸡”到利用QQ传播的“书虫”、“QQRRober”、“QQTran”,以及可以通过多种IM平台进行传播的“QQMsgTing”,它们都通过IM广阔的交流空间大肆传播着。每一个使用IM工具的人,至少会接到一次这类病毒的侵扰。同时,此类病毒在传播过程都会根据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新闻人物、或者信息构造诱惑信息,诱使聊天好友打开地址或接收病毒文件。
据统计,通过IM工具传播的病毒高达270万次起,排在所有病毒之首。这也使得国内IM厂家高度重视,腾讯推出的QQ2005,就在业界率先与杀毒厂商合作,与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国际首创的“QQ安全中心”。
●漏洞病毒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根据行业人士试验得到的反馈,在2005年,一台未打补丁的系统,接入互联网,不到2分钟就会被各种漏洞所攻击,并导致电脑中毒。因此,今年虽然病毒的感染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病毒仍然存在巨大的危害,并且利用漏洞的方法仍是病毒传播的最重要手段。
据了解,目前普通用户碰到的漏洞威胁,主要以微软的 *** 作系统漏洞居多。微软被新发现的漏洞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仅2005年截至11月,微软公司便对外公布漏洞51个,其中严重等级27个。众所周知,微软的Windows *** 作系统在个人电脑中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用户群体非常庞大。利用微软的系统漏洞传播的病毒明显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人群多、破坏严重的特点。03年的冲击波、04年的震荡波以及05年的狙击波便是很好的佐证。
利用漏洞的病毒越来越多。2005年8月15日凌晨,利用微软漏洞攻击电脑的病毒“狙击波”,被称为历史上最快利用漏洞的一个病毒,距离该漏洞被公布时间仅有一周。
因此,国内有关反病毒工程师告诉用户,2006年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措施主要是以防护为主,但是除此之外,还要有相应的检测、响应及隔离能力。在大规模网络病毒暴发的时候,能够通过病毒源的隔离,把疫情降到最低,对于残留在网络上的病毒,人们也要有相应的处理能力。

1 网络安全的概念的发展过程
网络发展的早期,人们更多地强调网络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网络的安全性当网络仅仅用来传送一般性信息的时候,当网络的覆盖面积仅仅限于一幢大楼、一个校园的时候,安全问题并没有突出地表现出来但是,当在网络上运行关键性的如银行业务等,当企业的主要业务运行在网络上,当政府部门的活动正日益网络化的时候,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机构联系起来它们使用公共的传输信道传递敏感的业务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某个机构的私有网络组织和部门的私有网络也因业务需要不可避免地与外部公众网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以上因素使得网络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分布地域更加广泛、用途更加多样化,从而造成网络的可控制性急剧降低,安全性变差
随着组织和部门对网络依赖性的增强,一个相对较小的网络也突出地表现出一定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当组织的部门的网络就要面对来自外部网络的各种安全威胁,即使是网络自身利益没有明确的安全要求,也可能由于被攻击者利用而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病毒的泛滥和各种网络业务的安全要求已经构成了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
2 解决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
但是,上面的现状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当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投向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的时候,却不知道内部是引发安全问题的根源,正所谓"祸起萧墙"国内外多家安全权威机构统计表明,大约有七八成的安全事件完全或部分地由内部引发在一定程度上,外部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购置一定的安全产品来解决,但是,大多数的外部安全问题是由内部管理不善、配置不当和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引起的因此,建立组织的部门的网络安全体系是解决网络安全的首要任务
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任何一种单一的技术或产品者无法满足无法满足网络对安全的要求,只有将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控制整个网络安全建设、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角度入手,才能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水平
无论是内部安全问题还是外部安全问题,归结起来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就不可能采取主动的安全 措施加以防范,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
2 组织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对网络的安全现状不明确,不知道或不清楚网络存在的安全隐 患,从而失去了防御攻击的先机
3 组织和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没有形成完整的、组织化的体系结构,其缺陷给攻击 者以可乘之机
4 组织和部门的计算机网络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安全体系和安全控制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效能业务活动中存在安全疏漏,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给攻击者以收集敏感信息的机会
5 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有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安全知识,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网络, 不能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对突发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积极、有序和有效的反应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现网络安全的过程是复杂的这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发挥其效能,从而确保实现预期的安全目标因此,建立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我们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网络的安全体系结构,把组织和部门的所有安全措施和过程通过管理的手段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安全体系结构由许多静态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动态的安全分析过程组成
1 安全需求分析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明了自己的安全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构建适合于自己的安全体系结构,从而有效地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2 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是对安全需求分析结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和业务安全需求进行风险评估,以组织和部门可以接受的投资,实现最大限度的安全风险评估为制定组织和部门的安全策略和构架安全体系结构提供直接的依据
3 制定安全策略 根据组织和部门的安全需求和风险评估的结论,制定组织和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
4 定期安全审核 安全审核的首要任务是审核组织的安全策略是否被有效地和正确地执行其次,由于网络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组织和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可能经常变化,因此组织和部门对安全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组织的安全策略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为了在发生变化时,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能够及时反映这种变化,必须进行定期安全审核 5 外部支持 计算机网络安全同必要的外部支持是分不开的通过专业的安全服务机构的支持,将使网络安全体系更加完善,并可以得到更新的安全资讯,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安全预警
6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性组成部分通过恰当的管理活动,规范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使网络有序地进行,是获取安全的重要条件

网络安全问题分为很多类,比如说系统安全,web安全,无线安全,物联网安全等等。就我个人学习而言,我是学习web安全的,所谓的web安全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网站安全。
web安全:当网站源码的程序员对源码编写的时候,没有给赋值的参数进行过滤,那么会产生很多安全漏洞,比较常见的漏洞就是SQL注入漏洞,XSS漏洞,文件包含漏洞,越权漏洞,等等。其实这些漏洞很容易杜绝,但是程序员因为懒惰所以铸成大错,当然,在服务器配置方面也会出现漏洞,比如说常见的,目录遍历,敏感下载,文件上传,解析漏洞等等。都是因为服务器的配置不当而产生的,产生这些漏洞非常容易让攻击者获得想要的数据,比如说网站管理员的账号密码,如果漏洞严重,可以直接提权服务器,拿到服务器的shell权限。
系统安全:系统安全的漏洞一般都是权限类漏洞,用户没有及时更新补丁,或者开放了敏感端口,敏感服务,等等,都可以被黑客利用,详细的可以看看缓冲区溢出漏洞原理。
无线安全和物联网安全,这些的话,我也没有深究过,我们说的无线常用的就是wifl,或者说是无线设备,攻击者可以伪造页面,植入木马等等获取到连入恶意wifl的主机权限,物联网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自动贩卖机或者是一些智能设备了,那么就自动贩卖机来说,自动贩卖机是一个沙盒系统,说到底他还是个系统,当用户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到可以对系统进行 *** 作的时候,那岂不是可以任意的买东西,等等。
当然。网络安全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这里只是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具体不懂得可以追问,手工打字,望楼主采纳。

针对物联网设备的安全评估,这里总结七种评估方式,从七个方面对设备进行安全评估,最终形成物联网设备的安全加固方案,提升黑客攻击物联网设备的成本,降低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风险。

硬件接口

通过对多款设备的拆解发现,很多厂商在市售产品中保留了硬件调试接口。通过 JTAG接口和COM口这两个接口访问设备一般都具有系统最高权限,针对这些硬件接口的利用主要是为了获得系统固件以及内置的登陆凭证。

弱口令

目前物联网设备大多使用的是嵌入式linux系统,账户信息一般存放在/etc/passwd 或者 /etc/shadow 文件中,攻击者拿到这个文件可以通过John等工具进行系统密码破解,也可搜集常用的弱口令列表,通过机器尝试的方式获取系统相关服务的认证口令,一旦发现认证通过,则会进行恶意代码传播。弱口令的出现一般是由厂商内置或者用户不良的口令设置习惯两方面造成的。

信息泄漏

多数物联网设备厂商可能认为信息泄露不是安全问题,但是泄露的信息极大方便了攻击者对于目标的攻击。例如在对某厂商的摄像头安全测试的时候发现可以获取到设备的硬件型号、硬件版本号、软件版本号、系统类型、可登录的用户名和加密的密码以及密码生成的算法。攻击者即可通过暴力破解的方式获得明文密码。

未授权访问

攻击者可以不需要管理员授权,绕过用户认证环节,访问并控制目标系统。主要产生的原因如下:

厂商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授权认证或者对某些路径进行权限管理,任何人都可以最高的系统权限获得设备控制权。开发人员为了方便调试,可能会将一些特定账户的认证硬编码到代码中,出厂后这些账户并没有去除。攻击者只要获得这些硬编码信息,即可获得设备的控制权。开发人员在最初设计的用户认证算法或实现过程中存在缺陷,例如某摄像头存在不需要权限设置session的URL路径,攻击者只需要将其中的Username字段设置为admin,然后进入登陆认证页面,发现系统不需要认证,直接为admin权限。

远程代码执行

开发人员缺乏安全编码能力,没有针对输入的参数进行严格过滤和校验,导致在调用危险函数时远程代码执行或者命令注入。例如在某摄像头安全测试的时候发现系统调用了危险函数system,同时对输入的参数没有做严格过滤,导致可以执行额外的命令。

中间人攻击

中间人攻击一般有旁路和串接两种模式,攻击者处于通讯两端的链路中间,充当数据交换角色,攻击者可以通过中间人的方式获得用户认证信息以及设备控制信息,之后利用重放方式或者无线中继方式获得设备的控制权。例如通过中间人攻击解密>

云(端)攻击

近年来,物联网设备逐步实现通过云的方式进行管理,攻击者可以通过挖掘云提供商漏洞、手机终端APP上的漏洞以及分析设备和云端的通信数据,伪造数据进行重放攻击获取设备控制权。例如2015年HackPwn上公布的黑客攻击TCL智能洗衣机。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移动安全威胁
1、社交安全
随着21世纪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更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如今工作设备和个人设备之间的界限也在不断模糊。越来越多的员工会在智能手机上同时查看多个收件箱。这些收件箱连接着工作账户和个人账户,并且几乎所有人在工作日都会在网上处理某种形式的个人业务(即使没有疫情和在家远程办公,情况依然如此)。因此,除了与工作相关的邮件外,员工同时接收私人邮件的情况从表面上看并不奇怪,但实际上这可能是攻击者的一个诡计。这使得员工社交是受攻击链上最薄弱的一环。
2、无线网络自身的安全问题
移动网络自身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在移动电子商务给使用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安全问题,如通信被窃听、通信双方身份欺骗与通信内容被篡改等。由于通信媒介的不同,信息的传输与转换也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隐患。
3、软件病毒造成的安全威胁
目前,手机软件病毒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加重了这种安全威胁,软件病毒会传播非法信息,破坏手机软硬件,导致手机无法正常工作。主要安全问题表现在用户信息、银行账号和密码等被窃等方面。
4、运营管理漏洞
目前有着众多的移动商务平台,而其明显的特点是平台良莠不齐,用户很难甄别这些运营平台的真伪和优劣。在平台开发过程中一些控制技术缺少论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多问题,而服务提供者对平台的运营疏于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都导致了诸多的安全问题。
5、数据泄漏
数据泄漏被广泛地认为是2021年企业安全面临的最令人担忧的威胁之一,也是最昂贵的威胁之一。比如将公司文件传输到公有云存储服务、将机密信息粘贴到错误的位置,或者将电子邮件转发给错误的收件人。对于这种类型的泄漏,数据丢失防护工具可能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此类软件的设计明确旨在防止敏感信息的暴露,包括意外情况。
6、过时的设备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小型互联设备(物联网)给企业安全带来了风险,因为与传统的工作设备不同,它们通常不能保证及时和持续的软件更新。这一点在安卓平台尤为明显,在安卓平台,绝大多数制造商在保持产品最新(无论是 *** 作系统更新还是每月安全补丁)方面效率低下。物联网设备情况也是如此,许多设备甚至都没有设计获取更新的功能。
7、密码设置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似乎完全忘记了对密码的管理,有数据研究表明企业中80%以上因黑客攻击造成的数据泄露都要归咎于密码强度脆弱或是密码被盗。在移动设备上这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890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