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ipv9开网时间?

中国物联网ipv9开网时间?,第1张

IPv9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支持更多的IP地址和更高效的数据传输。目前来看,IPv9仍处于研发阶段,并未正式开放使用。
至于中国物联网方面,该领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产业生态。根据相关报道和计划,中国物联网将逐步实现从4G到5G、从NB-IoT到LTE-M等技术转型升级,并加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具体关于IPv9在中国物联网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开放时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等待官方消息。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已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26亿。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发酵后,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认为未来5G的普及将会对我国的各行各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有部分网民认为,当前我国的5G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5G普及之路任重而道远。而笔者认为,5G作为第五代通信技术,它自身低时延、广连接、高速率的特点,将会对我国的各行各业带来助力作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益处。而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所熟悉的新闻行业来讲一讲5G给新闻人所带来的便利。

一、信息采集:物联网助力增加信息采集效率

首先在信息采集方面5G的发展将会推动物联网的发展,而未来将会由万众皆媒向万物皆媒来进行过渡。正如新华社在2020年所制作的新媒体产品戈壁滩中即是通过物联网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了戈壁滩的全景全貌。而在4G时代之下,因为4G自身速度的有限,导致物联网不能够与设备进行紧密的连接,但是未来5G的普及将会助推物联网的发展,提高信息采集效率。

二、信息生产:新闻发布零时差零距离零边界

而在信息生产方面,在之前人们当看到新闻产品之时,他们看到的是已经被完善后的新闻产品,但是随着5G的发展未来的新闻发布必将是零时差、零距离、零边界。正如新华社所建立的现场云平台,与会媒体只要接入到现场云平台,即可实现新闻的即采即编即发,而云平台的建设,它则是与通信技术有着巨大的关联,以5G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将有助于信息生产的全程化。

三、信息传递:新闻产品的还原式传播

我们在关注某些新闻产品之时,会发现现在新闻产品中多了很多VR产品,让自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为何在5G发展之前没有此类产品呢?这是因为通信技术速度的限制导致了此类产品需要消耗更多的流量以及加载时间。而未来5G在与人们生活进行紧密连接的同时,新闻产品将进行立体式、环绕式、还原式的传播,增强新闻产品的可阅读性。

四、信息消费:优化用户消费体验

在3G未普及的时代,用户们在阅读新闻时看到的只是和文章,4G到来之后,用户们在阅读消费新闻产品之时,他们看到的是短视频,而当5G到来之后,用户再一次消费新闻产品之时,他们则可以被置于新闻现场,届时会提供给他们不同的站位,让他们去沉浸式的体验新闻产品,优化用户的消费体验。

现状: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我们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大势所趋: 一方面认为物联网技术目前并不能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认为物联网的发展是阻挡不住的。
物联网的出现不管你欢不欢迎,赞不赞成,这个趋势是阻挡不住的,就像当年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再比如近几年云计算的发展。”逄诗铭对记者说。
逄诗铭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据他个人估计已达两三千亿,很快会上升为万亿规模,再过几年就会到五六万亿。
中国RFID产业联盟秘书长欧阳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物联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日常生活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物联网技术,比如说门禁、高速公路上的ETC系统、公交智能卡马上要推出的智能电表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而在物流行业中,仓储配送、集装箱监控、运输调配等多个环节都已经运用到了物联网技术。
“一个新技术的应用是逐步推进的,不应该纠缠于物联网技术到底是什么,更不能因为现在应用程度不高就否定这个新技术。”欧阳宇说。
逄诗铭认为,物联网技术现阶段虽然并不能降低实际运费,但是提高了整个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效率,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大面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
“换一个角度来看物流成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物流中丢失了两个集装箱,给货主赔的钱这算不算成本?但是我们给集装箱装上电子封条,采用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进行全程的监控,这个货品就不可能丢失,即使丢失了也容易追索回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
近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与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合作协议》。
多名专家认为,铁道部和交通部共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将有效改进目前我国线性物流运输模式,促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联网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而在多渠道联运这个信息平台的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693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