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物联网是什么?有国内商业化了吗?

卫星物联网是什么?有国内商业化了吗?,第1张

1 卫星物联网,通俗地讲就是通过卫星通信来做物联网项目。一般的物联网的都是通过2G/3G/4G网络来做物联网项目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项目,因为2G/3G/4G网络信号不好或者用不了,必须借助卫星通信将物联网终端采集的数据传回后台,比如在沙漠地区、海洋上或一些偏僻的无人区。

2 商业化问题

国内已经有商业化应用了,我可以分享一个我们做过的项目。

项目背景

在戈壁滩地区对运输车队进行监控,主要采集车辆的定位信息,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实现一键报警。基于位置信息在平台端开发一些设备管理、地理围栏等功能。整体上客户要求不复杂,主要难点是地面网络信号不太好,大片地区根本没有信号,所以需要考虑通过卫星通信来确保信息的传输。

卫星通信资费

我们考察了好几个卫星系统:北斗(短报文)、铱星的模块、海事卫星,但都不是很满意。通过北斗短报文传输位置信息,卫星通讯费用最便宜,目前是入网费600元,流量费850元包年(一年内不限制随便发信息),但是据说硬件稳定性不太好,另外就是国外的信号还不稳定;铱星的卫星通讯费用有些偏高,10元/1000bytes;最后在朋友推荐下找到了ORBCOMM在国内的代理商,因为据说ORBCOMM主要做低轨卫星,通讯费比较便宜。其实,也没有便宜多少,他们给的卫星通讯费是9元/1000bytes。但是他们提出了另外一个思路:2G网络和卫星网络双链路通信,有地面信号的时候,用2G网络发送数据,物联网卡就可以实现,没有地面网的时候,通过卫星传输数据,这样整体的资费就比较便宜了。我们测算了一下,通过ORBCOMM卫星发一条位置信息大概是10个字节,也就是1条信息折算下来是1毛钱,这个价格基本上可以接受了。

电源问题

因为我们的设备是用在车上,所以就直接在车辆点烟器上取电了,但是考虑到紧急情况下车辆会熄火,为了方便救援设备还需要持续工作,所以又内置了电池。电池容量先不透漏了,正常情况单电池供电可以用5-8天,紧急情况用3-4天没有问题(紧急情况下,设备发信息的频率提高了)。

回答上面的问题:如果要高频次通过卫星发送数据,肯定要有稳定的电源供应。但是在具体的项目里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我们的设备通过卫星发送信息默认是20分钟发一次,每发一次大概是50mAh。据我所知一些安装在集装箱上的卫星定位设备(在海上跑的集装箱)是一天发一条信息,这样外加一小块太阳能电板就可以保证供电了。

信号问题

目前所有的卫星通讯一个基本的条件是,终端天线需要和卫星建立直连接线,就是中间不能有任何遮挡,一旦有遮挡就连不上了。这样的话,市内肯定是用不了了,城市里也不太好用,偏僻的戈壁滩、海上这些地方用卫星就没有问题。

硬件设备尺寸

你们可能会好奇?这么微弱的信号要接收到,设备要有多大啊?我放几张吧。

先看我们的终端设备:

深圳市新时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尺寸图

天线才是关键:

安装在车顶的卫星天线

在卫星主机里集成了GPS和卫星通讯模块,为了使用地面网络传输信息,又搭了一个2G的车辆定位器(这个便宜些)。2G的定位设备做为主设备,通过232协议与卫星模块连接,当搜不到地面网络,就通过卫星终端发数据。关于天基物联网的项目,欢迎讨论!

刘彦祥等人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不仅具有地理时空特征,而且在各自然地理单元中最为活跃,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和支撑发展的战略空间。自16世纪“地理大发现”兴起以来,人类逐渐通过认识海洋开启全球化发展进程。
海洋数据的获取早期主要通过船舶现场监测和人工采样分析,随着海洋测绘装备研发能力和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已利用海洋测绘和信息技术对海洋空间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描述。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末“数字地球”的提出使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领域得到空前扩展。随着测绘、遥感、计算机和信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领域逐渐积累的多源海量数据因时空和维度的多样化以及结构的复杂性,给海洋科学研究带来诸多困难。因此,亟须通过构建数据标准体系,开发具有多源融合和综合分析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利用率,为科学规划和开发利用海洋以及适应海洋科学发展趋势提供海洋数据应用平台。
海洋信息技术对海洋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统计分析,是集海洋测绘、海洋科学与信息以及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技术。作为海洋信息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海洋地理信息系统集合GIS、数据库和实用数字模型等技术,可为遥感数据、海图数据、GIS和数字模型提供坐标协调、数据存储、信息管理和信息集成的系统结构。
目前海洋信息技术在全局统筹和共享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高质量开发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权益迫切需要发展现代海洋信息技术。本研究梳理国际国内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结合现代海洋科学与信息技术,提出海洋信息技术建设的相关思考,以更好地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服务。

9月22日,在2020(第五届)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恒天翼信息科技、山东易华录等国内多家企业带来了其自主研发的智慧海洋系统,向人们展示了探索海洋的智慧化路径。
海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海洋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数字海洋到智慧海洋,我国海洋信息化发展正在不断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我国通过海洋信息化建设提升公众对海洋的认知,拓宽信息技术在海洋的应用,增强我国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地海空天”多方位感知海洋
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认证产品6项,著作权122项,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青岛恒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参展智慧海洋平台:通过“地海空天”多方位、多手段感知海洋,使用“5+N”模式分析海洋、服务海洋。
地海空天包括利用地面设备:岸基站、指挥中心、数据中心;海上设备:浮标、无人船、潜水艇;空中设备:无人机;天空设备:卫星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更加透彻的感知海洋。
“5+N”包括五个一:一张网、一张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N个应用,恒天翼智慧海洋平台已经拥有18类典型应用,全方位涵盖海洋业务领域:如海洋环境监测监控,气象预报减灾,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渔业、湾长制管理,生态修复等。
融合通讯平台将现有通信系统融合,以一张图的形式展现通信资源,包括短波、超短波、甚高频、卫星通信、CDMA公网五张网络互联互通,可拓展AIS、RFID、LTE、物联网、视频监控等功能。
海洋气象大数据平台通过解析实时多源的气象数据,以更直观、逼真的形式展示气象数据的空间分布,便于气象数据分析,为气象预报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全国海洋大数据产业基地亮相
山东易华录已经连续三年参展,围绕海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服务和数字海洋文化,研发海钓公园、浮游生物原位观测、华录海图等N项产品,聚焦海洋大数据产业基地、超算产业化、海洋牧场工业化以及数字海洋文化四类业务,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智慧海洋产业的领军企业。
此次海科展上,易华录带来“1+6+N”的全国海洋大数据产业基地战略布局解读,详解超算产业化、海洋大数据智慧化进程,循环展示万米深海下的海洋文化。
正在青建设的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项目,包括总部基地及国家海洋大数据产业基地,将打造华录集团在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文化中心。目前,项目已先后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搭建产学研平台。项目整体发展定位以海洋大数据产业为核心,依托华录集团蓝光存储技术,将提升青岛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填补国内海洋大数据产业空白。
据悉,由山东易华录负责承建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国内第一个海洋大数据产业化示范基地,向着打造海洋大数据国家级示范平台的目标疾步进发。
三维海洋地理信息平台应用广
海科展期间,中海潮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My-Ocean Star次时代三维海洋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基于自主研发的独立技术体系,采用标准C++技术构建系统内核,原生支持多 *** 作系统。平台汇集整理了海洋基础地理数据、海洋环境和资源管理数据,结合空间统计分析、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可视化集成等多种技术手段,运用各种专用分析模型与算法,面向海洋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迫切需要,开发了智慧海洋专题的一系列信息产品,实现了海洋多源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共享,为智慧海洋管理提供深入的信息集成和分析服务。
平台能够实现对宏观大规模海洋和陆地数据的存储、驱动、管理、分析和预测等功能,对三维海洋时变动态数据以及TB级三维高精度场景可实现实时可视化,在三维海洋环境实时推演分析及军事仿真应用等领域具有强大优势。应用领域包括:海洋灾害数据快速处理,海洋灾害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展示等,海洋灾害属性数据可视化,海洋灾害预测分析,海洋灾害防灾减灾策略制定等。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郭海红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不是。智慧海洋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是基础,云计算是平台,物联网是支撑,三者是智慧海洋的使能技术;区块链是保障,是智慧海洋的平台技术;人工智能是智慧海洋场景应用的技术支持。作为新开设的智慧海洋技术专业,它属于海洋工程类专业,基本课程有力学、大学数学、计算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动力学、船舶静力学、海洋工程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2700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